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遗址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C.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D.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制作石器 B.相传炎帝发明纺织C.半坡人制作彩陶 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4.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相似点有( )①都已有了农业②都会烧制陶器③都会建造房屋④都会使用天然漆和烧制彩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1987年北京人遗址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Ⅲ)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根据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得出的推论是( )①北京人懂得人工取火②北京人猎取动物以获得食物③北京人会制作工具④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它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云南元谋人 B.北京人C.西安半坡人 D.浙江河姆渡人7.如图是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下列有关于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文物发现于浙江余姚附近B.反映了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C.表明半坡人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证明了半坡人会制造陶瓷8.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9.《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10.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情况相符( )A.夏朝B.西周C.秦朝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二、材料题11.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与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有一定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析起源】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出现了一种什么结果?【图片展文明】材料二:(2)图一、二、三、四的发现分别说明了什么?12.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材料一: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2)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3)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4)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结合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C C A D一、选择题1.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半坡遗址 B.山顶洞遗址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解答】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山顶洞遗址位于北京市;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故选:A。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C.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D.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解答】青铜农具出现在商周时期,不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B符合题意。ACD符合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故选:B。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制作石器 B.相传炎帝发明纺织C.半坡人制作彩陶 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作物的种植、家庭畜牧业的发展、聚落了出现和发展是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相传炎帝发明纺织,这是在原始农业产生很久以后。故AB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相似点有( )①都已有了农业②都会烧制陶器③都会建造房屋④都会使用天然漆和烧制彩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大江大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会制作陶器。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5.1987年北京人遗址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Ⅲ)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根据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得出的推论是( )①北京人懂得人工取火②北京人猎取动物以获得食物③北京人会制作工具④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得出的推论是②北京人猎取动物以获得食物③北京人会制作工具④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由灰烬层和烧骨不能推断人工取火,只能推断是使用天然火,①北京人懂得人工取火不正确,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它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云南元谋人 B.北京人C.西安半坡人 D.浙江河姆渡人【解答】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浙江河姆渡人。故选:D。7.如图是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下列有关于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文物发现于浙江余姚附近B.反映了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C.表明半坡人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证明了半坡人会制造陶瓷【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有关于此的说法正确的是表明半坡人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C。8.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解答】位于今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的是半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C。9.《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解答】根据题干给出“尧权授舜”可知反映的是“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选:A。10.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情况相符( )A.夏朝B.西周C.秦朝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解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故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的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故选:D。二、材料题11.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与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有一定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析起源】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出现了一种什么结果?【图片展文明】材料二:(2)图一、二、三、四的发现分别说明了什么?【解答】(1)据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神农氏“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教民农作”出现的结果是原始农业的产生。(2)图一: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粟等农作物;图二:骨耜的主要用途是耕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图三: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图四: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有了原始畜牧业,会制作陶器。故答案为:(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原始农业的产生。(2)图一: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粟等农作物;图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技术;图三: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图四: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有了原始畜牧业,并且会制作陶器。12.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材料一: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2)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3)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4)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5)结合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解答】(1)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2)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图一反映的是半地穴式房屋。(3)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图二反映的是干栏式房屋。(4)由“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答案为:(1)河姆渡人;半坡人。(2)半地穴式房屋;图一。(3)干栏式房屋;图二。(4)自然环境不同。(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