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六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六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 (1)①hè ②谧 (2)B A (3)D
2. C(A. 搭配不当,下降不能用倍数,应将“一倍”改为“一半”;B.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D.搭配不当,可改为“这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3.A ( B. “粗旷”应写作“粗犷”,“惊慌失错”应写作“惊慌失措”;C. “禁固”应写作“禁锢”;D.“不可救要”应写作“不可救药”。)
4. B.有误,“烂漫”在这句话中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
5. C.引号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表现后面为人物的语言
6. D.有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错误
7. (1)水何澹澹(2)山岛竦峙(3)我寄愁心与明月(4)随君直到夜郎西
(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7)夕阳西下(8)断肠人在天涯
8. (1)诗人心怀诗兴,观赏春景,可见闲情逸致。作者赏花、喝酒,可见诗人安适、愉悦。
(2)“细雨如丝压玉尘”写“雨”是为了突出春天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写“雨”是为了突出对亲人的思念
9. (1)①同“否”②丢下 ③回头看
(2)①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①语言描写 ②讲信用,懂礼貌,能言善辩 ③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不要随波逐流
(5)【甲】文告诉我们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乙】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10. (1)①深刻地表述妈妈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②妈妈的这一系列举止动作出人意料,这两个词写出了“我”的意外和惊讶。③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深深感激和敬佩之情。
(2)这几句话是妈妈借“走路”来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要不快不慢,执着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才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
(3)①“幸会“本义是用在与陌生人的见面、相处上,本文却用在了与妈妈的相处中,新颖别致,能激发阅读兴趣。②”幸会“一词概括了文章主旨,它集中体现了“我”因感受浓烈、全面、深刻母爱而产生的无比庆幸与自豪之情。本文标题有多亏有你““谢谢有你”的意思。
(4)①民主、平等。妈妈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如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
②言传和身教并重。女儿不到8岁时,就告诉她不要让男人和她太亲密。女儿30岁了,她不但主动认错,还给女儿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爸爸病逝,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苦一个小时。这些事例,既有言传,更是身教,给了女儿一生的启迪和积极的引领。
③方法灵活,易于让人接受。对小孩子习惯咬手指头和想在高楼处嬉闹的处理方法,和借“走路”来告诉成人女儿做人道理的方法,都抓住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灵活实用。
11. (1)A(2)D(3)C
12.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35—40) 符合题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 (30—34)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
三类卷 (25—29)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 (20—24)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 (20分以下)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标点错误多,字数相差大。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六校联考)
语 文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 6分)下面是筱蔓同学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写故乡美景的文字,请你阅读文段,按要求作答。
四季,是大自然的绝美诗篇。春天,万物复苏,莺啼婉转,歌声甲 (A.明亮 B.嘹亮),应和着清风流水,令人沉醉;夏时,骄阳似火,万物生长,色彩绚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澎湃;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月满平潮,那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夜晚的静mì;冬日,银妆素裹,宁静祥和,大人和孩子们乙 (A.欣然 B.安然)外出游玩,舒展筋骨。四季轮回,美景常在。让我们用心感受四季的变化,珍惜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1)(2分 )为加点字写出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应和 ②静mì
(2)(2分 )为文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
甲 乙
(3)(2分 )同学们纷纷在这段文字下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蝉鸣声声,蛙鸣阵阵,它们交织成了一曲大自然的颂歌。
B.深秋时节,金黄的麦穗随风起伏,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C.我们在语文学习之旅中不断探索,赏四季风景,品人生百态。
D.通过细心观察生活,让我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
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年间,图书的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这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B.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研究学术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C.《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使用对象是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新编语文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外名作,这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知识面。
3.(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竹筛 发髻 各得其所 漠不关心
B.粗旷 缥缈 惊慌失错 大相径庭
C.确凿 禁固 人迹罕至 骇人听闻
D.狭隘 荫蔽 沉默寡言 不可救要
4.(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花儿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妈妈动不动就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我只好假装听着。(形容说话啰嗦)
5.(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6.(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7.(8分)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1) ,(2) ”(《观沧海》曹操);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3)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悟出自然之趣,江夜也充满生活哲理,“(5) ,(6) ”(《次北固山下》王湾);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7) ,(8)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二、阅读与理解(共38分)
8.(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锦城春望
卓英英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
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
(1)(2分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作者的闲情的?请概括作答。
(2)(2分 )本诗与“却话巴山夜雨时”都写到雨,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
【乙】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1)(3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
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
(2)(2分 )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2分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3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两篇文章都运用了① 来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品质。【甲】文体现元方的② ;【乙】文体现王戎的③ 。
(5)(2分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带给你哪些启示。
10.(14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幸会,妈妈
张 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笨,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⑦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她就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⑧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⑨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不死心,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⑩半年后,我居然站起来了,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着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
(有删改)
(1)(3分 )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4分 )请仔细品读第 段中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感悟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3)(3分 )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体会其内涵和作用。
(4)(4分 )文中“妈妈”教女有方,请概括出你最佩服的两点,并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11.(6分)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分 )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2分 )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2分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三.写作(共40分)
12.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这些人、事、物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让你感动,或让你伤心,或让你自责,或让你骄傲……
请选择其中的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事物,仔细观察,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