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基础巩固热量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 ,用符号 表示,其单位是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 或 热量,不能说 或 热量.(后四空均选填“含有”“具有”“吸收”或“放出”)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2.[科学探究](2024·广州月考)小明为了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按图甲、乙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电加热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加热时间t/s 0 15 30 45 60 75 90温度T/℃ 水 50 53.1 58.3 61.5 64.8 68.1 71.4食用油 50 56.8 64.6 71.8 79.0 86.7 91.9(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在相同的烧杯中盛入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此实验中,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之外,还需要 和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的吸热能力更强.(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水 c油(选填“>”“<”或“=”),依据是 .比热容3.[物理观念]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比热容相同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大的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及应用4.(2024·梅州期中)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 )A.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5.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的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 B C D@能力提升6.(2024·惠州期中)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干泥土 约0.84×103煤油、冰 2.1×103 铜 0.39×103 沙子 约0.92×103A.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7.[科学思维](2024·广州期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忽略散热.如图是两种晶体从熔化前到熔化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设甲、乙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甲、Q乙,固态甲的比热容为c甲、固态乙的比热容为c乙,液态甲的比热容为c甲'、液态乙的比热容为c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B.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C.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D.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8.质量均为1 kg的三种不同物质,当温度都升高1 ℃时所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相同; 物质的比热容最大;若都吸收相同的热量, 物质的温度变化更小;2 kg的乙物质温度升高5 ℃所吸收的热量为 J.@拓展培优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5·清远期末)炎热的夏天,小明在上体育课时,发现穿黑色衣服时比穿白色衣服更热,这引起他的思考: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没有关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将外壁均匀涂上等厚的黑白油漆,瓶盖开一个小孔,中间插入透明细管,瓶中分别装入适量的水,同时放置在大功率白炽灯下,如图所示.每隔1 min记录一次细管中水上升的高度,所得数据如下表.照射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白色瓶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cm 0.00 1.00 1.81 2.73 3.55 4.31 5.15 5.95黑色瓶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cm 0.00 2.10 3.90 5.71 7.62 9.43 10.25 11.15(1)实验时,两个瓶内应装入温度和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水,测量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所用的工具是 .(2)小明通过观察 来比较水吸热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3)分析表中数据,在相同条件下, 色物体吸热本领更强.(4)请列举本实验结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举一实例).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2课时)@基础巩固热量的计算1.(2024·梅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物体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物体的比热容是2.4×103 J/(kg·℃),据此判断乙物体的比热容为 ( )A.2.25×103 J/(kg·℃)B.2.4×103 J/(kg·℃)C.3.2×103 J/(kg·℃)D.4.2×103 J/(kg·℃)2.(2024·广州三模)如图甲所示,容器内装了质量为0.5 kg的冰,用酒精灯加热,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得到图乙所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0~8 min内质量不变,忽略散热,已知c水=4.2×103 J/(kg·℃).(1)冰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 min.(2)冰熔化为水后温度升高10 ℃,其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Q= 来计算,算得Q= J.(3)由图乙可知,c冰 c水(选填“>”“=”或“<”),依据是 .3.[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寒冷的冬天,小明用热水洗脸.某天早晨,小明打来一盆2 kg、温度为85 ℃的热水,然后向热水中加入初温为10 ℃的冷水,当温度稳定后,水的温度变为40 ℃.不计热量损失,求:[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热水放出的热量;(2)加入冷水的质量.比例问题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 ℃、乙物体温度升高15 ℃时,乙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则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 )A.3∶8 B.8∶3 C.4∶3 D.3∶25.两个铝块的质量之比是4∶1,升高的温度之比1∶2,则两个铝块的比热容之比为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能力提升6.(2024·广州期中)质量、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ca>cbB.加热相同时间,Qa吸>Qb吸C.升高相同温度,液体a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D.若从液体a、b中选一种作为暖手袋的供热介质,液体b的效果更好7.(2024·茂名期中)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杯中分别装有3 kg和2 kg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水=4.2×103 J/(kg·℃)] ( )第7题图A.由图丙可知,甲杯中水的比热容大于乙杯中水的比热容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3∶5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5D.加热相同时间时,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相等8.(2024·广州一模)温度不同的两物体接触时,低温物体吸热(Q吸),高温物体放热(Q放),忽略热损失,Q吸=Q放第8题图(1)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 ℃.(2)取出后,将铜块、铝块再分别放入盛有质量相等、温度都是23 ℃的水中,如图所示,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封.(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同时测量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是20 ℃和17 ℃.(4)对比数据可判断, 的温度变化大. (以上两空选填“铝”或“铜”)从水中吸收的热量多,判断的依据是 .@拓展培优9.[科学思维]把一杯豆浆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表示豆浆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2)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变化慢是因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3)若热水和豆浆的质量之比为2∶1,且不计热损失,则豆浆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 J/(kg·℃)]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1课时)@基础巩固热量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 热量 ,用符号 Q 表示,其单位是 焦耳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不能说 含有 或 具有 热量.(后四空均选填“含有”“具有”“吸收”或“放出”)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2.[科学探究](2024·广州月考)小明为了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按图甲、乙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电加热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加热时间t/s 0 15 30 45 60 75 90温度T/℃ 水 50 53.1 58.3 61.5 64.8 68.1 71.4食用油 50 56.8 64.6 71.8 79.0 86.7 91.9(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在相同的烧杯中盛入 质量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此实验中,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之外,还需要 天平 和 秒表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水 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水 的吸热能力更强.(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水 > c油(选填“>”“<”或“=”),依据是 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温度升高的更多,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根据c吸=cmΔt可知,水的比热容更大,即c水>c油 .比热容3.[物理观念]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比热容相同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大的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及应用4.(2024·梅州期中)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 C )A.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5.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的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 )A B C D@能力提升6.(2024·惠州期中)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水 4.2×103 铝 0.88×103 干泥土 约0.84×103煤油、冰 2.1×103 铜 0.39×103 沙子 约0.92×103A.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7.[科学思维](2024·广州期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忽略散热.如图是两种晶体从熔化前到熔化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设甲、乙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甲、Q乙,固态甲的比热容为c甲、固态乙的比热容为c乙,液态甲的比热容为c甲'、液态乙的比热容为c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B )A.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B.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C.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D.Q甲>Q乙 c甲<c乙 c甲'<c乙'8.质量均为1 kg的三种不同物质,当温度都升高1 ℃时所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有可能 (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相同; 甲 物质的比热容最大;若都吸收相同的热量, 甲 物质的温度变化更小;2 kg的乙物质温度升高5 ℃所吸收的热量为 20 000 J.@拓展培优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5·清远期末)炎热的夏天,小明在上体育课时,发现穿黑色衣服时比穿白色衣服更热,这引起他的思考: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有没有关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将外壁均匀涂上等厚的黑白油漆,瓶盖开一个小孔,中间插入透明细管,瓶中分别装入适量的水,同时放置在大功率白炽灯下,如图所示.每隔1 min记录一次细管中水上升的高度,所得数据如下表.照射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白色瓶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cm 0.00 1.00 1.81 2.73 3.55 4.31 5.15 5.95黑色瓶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cm 0.00 2.10 3.90 5.71 7.62 9.43 10.25 11.15(1)实验时,两个瓶内应装入温度和质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水,测量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所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小明通过观察 细管内水上升的高度 来比较水吸热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3)分析表中数据,在相同条件下, 黑 色物体吸热本领更强.(4)请列举本实验结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涂成黑色(答案合理即可) (举一实例).第1节 热量 比热容(第2课时)@基础巩固热量的计算1.(2024·梅州月考)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物体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物体的比热容是2.4×103 J/(kg·℃),据此判断乙物体的比热容为 ( C )A.2.25×103 J/(kg·℃)B.2.4×103 J/(kg·℃)C.3.2×103 J/(kg·℃)D.4.2×103 J/(kg·℃)2.(2024·广州三模)如图甲所示,容器内装了质量为0.5 kg的冰,用酒精灯加热,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得到图乙所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0~8 min内质量不变,忽略散热,已知c水=4.2×103 J/(kg·℃).(1)冰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 4 min.(2)冰熔化为水后温度升高10 ℃,其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Q= cmΔt 来计算,算得Q= 2.1×104 J.(3)由图乙可知,c冰 < c水(选填“>”“=”或“<”),依据是 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m相同,Δt冰>Δt水,根据Q吸=cmΔt可知,c冰<c水 .3.[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寒冷的冬天,小明用热水洗脸.某天早晨,小明打来一盆2 kg、温度为85 ℃的热水,然后向热水中加入初温为10 ℃的冷水,当温度稳定后,水的温度变为40 ℃.不计热量损失,求:[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热水放出的热量;(2)加入冷水的质量.解:(1)质量为2 kg、温度为85 ℃的热水,温度变为40 ℃放出的热量Q放=cm热Δt=4.2×103 J/(kg·℃)×2 kg×(85 ℃-40 ℃)=3.78×105 J(2)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即Q吸=Q放=3.78×105 J根据Q吸=cmΔt可得,加入冷水的质量m冷===3 kg答:(1)热水放出的热量为3.78×105 J;(2)加入冷水的质量为3 kg.比例问题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 ℃、乙物体温度升高15 ℃时,乙物体吸收的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则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 A )A.3∶8 B.8∶3 C.4∶3 D.3∶25.两个铝块的质量之比是4∶1,升高的温度之比1∶2,则两个铝块的比热容之比为 1∶1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2∶1 .@能力提升6.(2024·广州期中)质量、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D )A.ca>cbB.加热相同时间,Qa吸>Qb吸C.升高相同温度,液体a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D.若从液体a、b中选一种作为暖手袋的供热介质,液体b的效果更好7.(2024·茂名期中)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杯中分别装有3 kg和2 kg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水=4.2×103 J/(kg·℃)] ( D )第7题图A.由图丙可知,甲杯中水的比热容大于乙杯中水的比热容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3∶5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5D.加热相同时间时,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相等8.(2024·广州一模)温度不同的两物体接触时,低温物体吸热(Q吸),高温物体放热(Q放),忽略热损失,Q吸=Q放第8题图(1)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 ℃.(2)取出后,将铜块、铝块再分别放入盛有质量相等、温度都是23 ℃的水中,如图所示,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封.(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同时测量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是20 ℃和17 ℃.(4)对比数据可判断, 铜 的温度变化大. 铝 (以上两空选填“铝”或“铜”)从水中吸收的热量多,判断的依据是 因同质量水的初温均为23 ℃,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末温分别为20 ℃和17 ℃,故乙容器中水的温度变化大,根据Q=cmΔt,乙容器中的水放热多,因为没有热损失,所以铝从水中吸收的热量多 .@拓展培优9.[科学思维]把一杯豆浆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表示豆浆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中的 乙 (选填“甲”或“乙”).(2)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中的 甲 (选填“甲”或“乙”),变化慢是因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大 .(3)若热水和豆浆的质量之比为2∶1,且不计热损失,则豆浆的比热容为 3.36×103 J/(kg·℃).[c水=4.2×103 J/(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1 热量比热容 - 学生版.docx 13.1 热量比热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