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昆明的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昆明的雨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昆明的雨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山处处好风景, 无论是晴空万里, 还是烟雨缥缈, 都有它独特的美。
四月的黄山, 没有陶潜的篱边黄花, 没有刘梦得院中的苔痕, 更没有市井间的yāo 喝, 只有蓝天白云的晴朗, 春雨蒙蒙的朦胧。在一场春雨的洗礼下, 黄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登高远眺,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卷, 密匝匝的群山, 云雾缭绕, 令人惊叹。
“烟雨入江南, 山水如墨染。”春雨后的山林, 云雾蒸腾, 显得格外朦胧。漫步山林, 好似进入人间仙境。雨后初晴时的云海, 烟云浩渺, 十分壮观。清风吹过, 山岚随风飘动, 景色瞬息万变。黄山的松树四季常青, 有雾的时候, 若隐若现, 更显风韵, 被雨水冲刷后, 则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苔痕( ) 密匝匝( ) yāo( ) 喝
2. 作文中引用“烟雨入江南, 山水如墨染”写出了如画的江南雨景,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下列诗句中, 借“雨”表达的情感与此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B.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3.请仿照画线句子, 用上“没有……, 没有……, 更没有……, 只有……”的句式写一句话。
4. 请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在一场春雨的洗礼下, 黄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5.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 (调和 饱和 饱满)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2)她 (大概 大约 大体)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3)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保守 坚守 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准则。
下面是光明学校学生会拟写的倡议书, 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请你帮忙修改。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如今, 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爱好, 但在旅途中, 仍有不文明的行为存在: A. 景区排队时, 有人强行插队 公共场合, 有人随地吐痰等。这些都会让我们的旅途变得不愉快。
因此, 我们向所有游客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①遵守公共秩序。在景区和公共交通工具上, B. 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 杜绝插队和随意占座行为不再发生。
②不在公共场合喧哗, 尽量保持安静。
③保护景区环境,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不破坏植物和文物古迹。
光明学校学生会
2025 年4 月14 日
6. 倡议书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A 处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B 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9.文章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10.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11.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全文除了写雨,还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统燃油汽车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为能源,通过内燃机燃烧能源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动力,并由变速器实现驱动控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消耗会造成诸多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由电机来驱动并配以调速器进行速度控制。另外,燃油汽车安装排气管的作用是排出发动机内产生的废气以及过滤废气;新能源汽车如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排气管,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内部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相对较少,无需更换机油、油泵、消声装置等,也无需添加发动机冷却液,维修保养工作量小。
燃油汽车车身越大,油耗越高;新能源汽车车身越大,电耗越高。两者的使用成本存在差距:假设一辆燃油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量为8.0升,油价为7.5元/升,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10950元。假设一辆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耗电量为20度,电价为0.6元/度,一年中每天行驶50km,则年使用成本为2190元。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都是高压动力电池,有快充和慢充之分。慢充使用家用220V低压交流电,经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高压动力电池充电,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快充最快的话,半小时即可充满,但对电池伤害较大。另外,用户需要在电量预警后尽快寻找就近的充电桩充电。但由于各地充电桩数量、各地车桩比率,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电车即将没电却难找到充电桩或充电桩都在被使用的情况。
燃油汽车低温启动性能好,与寒冷地区的温度适配度更高,续航里程数与车辆的油箱大小、油耗、路况、车型等因素有关:油箱大、油耗低、路况好的情况下,行驶里程长。一般的车辆在油箱装满油后,一定路况下的连续行驶里程为300~600km。新能源汽车则需要考虑气候温度等条件,在冬天空调开启的情况下驾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降低,因此我国北方新能源汽车销量远低于燃油汽车。
(取材于戴心仪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占全球市场份额 60%以上。“爆单”的新能源汽车既推动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新需求催生新产品,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全新的产业链,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为汽车芯片的发展孕育了巨大增量市场和创新机会。根据上海提出的“车芯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将形成较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更多本地供应链成熟芯片产品将实现装车应用。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是常规汽车的8倍,几乎每一颗车规级芯片都有检测需求。菲莱测试公司就是芯片“上车”的直接受益者。近两年来公司的销售额开始逐年倍增,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2024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航线完成公开演示飞行,将原本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4月,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低空经济已到了“起飞”之时。托举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有许多交集,eVTOL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随新能源汽车崛起而发育成熟的电池、电机、电控体系化供应链。其中,以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是整架 eVTOL 的重中之重。
当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天花板”,兼顾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被寄予厚望。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世界第一。下一代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制高点,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对电动汽车续航、安全性方面的提升将是颠覆性的。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更大的发展。
(取材于沈湫莎的相关文章)
1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燃油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B.燃油汽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C.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由电机直接控制速度。
D.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不产生废气,不需要排气管。
1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家用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慢充,对电池伤害较小。
B.车桩比越高的地区,车主越应在电量预警前就找好充电桩。
C.冬天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耗电量增大,续航里程降低。
D.受气候温度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地区销量高于北方。
1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后,汽车芯片产业随之形成了完善体系。
B.菲莱测试的发展,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
C.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举了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D.全固态电池的上市,有利于电动汽车续航和安全性的提升。
1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季特斯拉纯电车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续航焦虑。
B.新能源汽车因内部结构简单,整体重量都比燃油汽车轻。
C.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处领先地位。
D.未来无人机配送服务可能会成为快递行业的一种大趋势。
17.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汪曾祺
1 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我非常感动。
2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3 诗写得平淡而真实, 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 但是惨切沉痛, 触目惊心。诗句也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 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来的作品,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 接触这首诗的时候, 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 但我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
4 然而诗中有一句我不明白, “采葵持作羹”。葵为何可以为羹呢 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 我们那里叫作“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 用它的叶子 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 很大, 叶面很粗, 有毛, 即使把它切碎了, 加了油盐, 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 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 叶如鸡脚。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 我们那里叫作端午花, 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 包括它的叶、茎和花。那么, 可以为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5 后来我读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 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图十分精确。吴其濬在其著作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 几乎是大声疾呼, 说葵就是冬苋菜。
6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 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有一回我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 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 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 因为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 “这是什么菜 ”“冬苋菜!”服务员答道。第二天我在一个巷子里看到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她洗的那种菜我没有见过, 叶片圆如猪耳, 颜色正绿, 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是什么菜。“冬苋菜!”她说。我这才明白, 这就是冬苋菜, 这就是葵!那么, 这种菜做羹正合适, 哪怕是旅生的。从此, 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7 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 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8 蔬菜的命运, 也和世间的一切事物一样, 有其兴盛和衰微, 提起来也可叫人心生感慨, 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亨葵及菽”的诗句, 可见其普遍。元代的《王祯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的, 后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已经将它列入草部, 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于是, 大白菜取代了葵。
9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 否则吴其濬就死无对证, 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濬是河南人, 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 都种了大白菜了。他要不是后来到了湖南, 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濬那样激动, 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 葵本是菜中之王, 是很好的东西; 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 就知道了!(有删改)
18. 读汪曾祺的散文时应把握气韵流畅的行文之美。请填写表格, 梳理行文思路。
读《十五从军征》, 思考: 葵为何可以为羹呢 “向日葵”“秋葵”“蜀葵”都难以下咽, 故都不是。
可以为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冬苋菜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 “我”在武昌吃到的冬苋菜就是葵。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吴其濬对葵的感慨分析葵少见的原因。
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围绕“葵”发问, 并考据释疑, 气韵流畅。
19.读汪曾祺的散文应品味作品文白夹杂的语言之美。请根据小语的疑问式批注进行解答。(
我这才明白, 这就是冬苋菜, 这就是葵!那么, 这种菜做羹正合适, 哪怕是旅生的。(小语: 句中两个加点的“这就是”有什么妙用呢 加点的“旅生”能不能换成“野生” 为什么 )
读汪曾祺的散文应体悟作品真挚温馨的情感之美。阅读本文和《昆明的雨》, 体悟作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情感表达方式、生活态度方面的表现。
文章 写作对象 语句 情感表达方式
《昆明的雨》 菌子 牛肝菌色如牛肝, 滑, 嫩, 鲜, 香, 很好吃。 “滑, 嫩, 鲜, 香”一字一逗号, 生动地展现了牛肝菌丰富的口感, 表达了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
《葵》 葵 葵本是菜中之王, 是很好的东西; 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 就知道了! (1) 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两文的比较阅读, 我感受到汪曾祺的生活态度: (2)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ái zā 吆 2.C 3.示例:我没有美丽的容貌,没有苗条的身材,更没有令人羡慕的成绩,只有一颗善良的心,给我带来和谐美好的友谊。 4.黄山变成了画卷。 5.(1)饱和 (2)大概 (3)恪守 6.应在称呼的上一行居中加上标题“倡议书”三个字。7.应把问号改为分号。8.可把“杜绝”改成“让”。
9.①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1)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运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11.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三段,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严谨。
12.【示例】还写了具有昆明特色的事物: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些事物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共同承载着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3.C 14.D 15.D 16.B
17、(一)优势:①节能环保。 ②维修保养量小。 ③使用成本低。
(二)影响:①优化能源结构。②推动技术革新。③促进产业链发展。
18.(1)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2)大白菜取代了葵。
19.连用两个“这就是”,写出了“我”亲眼看到葵——冬苋菜时的惊喜与激动之情。“旅生”不能换成“野 生”,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这里用“旅生” 和《十五从军征》中的“井上生旅葵”“采葵持作羹”相呼应,也写出了“我”终于真正读懂了这首诗,弄懂了“葵” 的意思。
20.(1)连用三个感叹号,表达了吴其濬发现葵时的激动、惊喜之情,他为世上还有葵而感到庆幸,并迫切地希望人们了解葵、食用葵。
(2)作品紧贴生活实际,很接地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始终保持平静旷达心态的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