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卷(9月)
一、文言文阅读(32 分)
1 .(24 分)(1)梅子黄时日日晴, 。
(2) ,霁光浮瓦碧参差。
(3)梅子黄时日日晴, 。
(4) ,无力蔷薇卧晓枝。
(5)一封朝奏九重天, 。
(6) ,添得黄鹂四五声。
(7)孙叔敖举于海, 。
(8) ,雪拥蓝关马不前。
(9) ,好收吾骨瘴江边。
(10)欲为圣明除弊事, 。
(11)舜发于畎亩之中, 。
(1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2 .(8 分)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填写出横线上的词句。(1分)
(2)这首词的作者是 , 代(朝代)的词人。(2分)
(3)“烟光”的意思 。(1分)
(4)“伊”既是 ,也暗寓 。(2分)
(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上阕前三句借景生情,词人心情沉痛悲伤。
B .上阕后两句借春景写出了此人的无奈和凄凉。
C .下阕前三句词人拟“一醉”是为了消释“春愁”。
D .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二、语文基础知识测试(11 分)
3 .(7 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人家 yéyú 盲姨女儿是冰棍调养出来的。
(2)相似的神情 wǎn 在一起
(3)他因寒冷打了个寒jìn
(4)这里的土地辽阔无 yín
(5)他被妈妈从家里 niǎn 了出来
(6)残疾像幽灵一样吞 shì 着他的心灵
(7)洗 zhuó
4 .(4 分)补充完整以下成语:
(1)眼花 乱
(2) 然泪下
(3)张 失措
(4)近在 尺
三、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25分)
5.(11 分)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语段选自课文 ,作者孟子是 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2分)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第一段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事实,证明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 .第二段在论述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时,指出这种磨难有思想、精神、生活、行动方面。
C .第三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练的必要性。
D .文中六个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6.(14 分)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 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 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 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⑥ , 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 然。
【注释】①越:越国 ②辐(fú):辐条。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 ” 、“辕 (yuán) ”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⑥坏:毁坏
(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以为车 固 若是
②效 而为之者相属
(2)翻译句子(2分):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3)越人大败的根本原因是?(4分)
(4)读了这则故事,你从越人身上学到了那些教训?(4分)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7 .(15 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 - - 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 3500 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 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 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 kān 称中国“第 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 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 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 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 今都是一mài 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
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 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 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 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 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 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 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 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 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 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写出拼音或汉(2分)
kān 称
一 mài 相承
(2)选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 国人?请说明理由。(5分)
(4)依照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示例:“悟”左面是“心” ,右面是“吾” ,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5分)
我选
理由
8.(17 分)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父母眼里的孝
①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窝囊、憋屈,没有什么本事。几十年来,干过营业员、搬运工、装配工、保管 员 … … 快 50 岁了,才在小区里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 - 保安。保安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有“三金一险”, 到退休的时候,能拿到退休工资。这一条,很吸引人。
②老家来了亲戚,我在厨房里帮忙,听到父亲在客厅里对亲戚说道:“孩子懂事呢,长这么大,从不在 外面惹是生非。诚实、本分、守纪,就是孩子对我们老人最大的孝顺。这不, 日子一晃,他都 50 岁了,再 过几年,就能退休了,他也就可以像我一样在家颐养天年了。”
③ 我从门缝里偷偷向外窥去,发现父亲说道我的好,竟满脸喜悦,那一刻,好像连眉毛都在笑哩。 我 心里顿时涌动起一股暖流,腰杆不觉用力挺了挺。原来,那些在我看来都是窝囊、憋屈,在父亲的眼里, 都是一种孝。
④有过去老街坊打来电话,问到孩子的情况,母亲兴奋地说道:“孩子好哩,他隔几天就过来一次,帮 我们烧烧洗洗,孝顺着呢。他前段时间下了岗,一直瞒着我们,怕我们担心,后来自己找了个保安的工作, 现在穿着一身保安制服可神气了。”母亲说到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听了,转过身去,悄悄地抹去眼 角的泪水,心里有一种暖暖的甜蜜,又有一丝淡淡的苦涩。
⑤和父亲小酌,几杯下肚,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一直没有什么本事,也拿不出什么来孝敬 你们,相反,却还常常得到你们的资助,心里一直感到这辈子活得窝囊、憋屈。”
⑥父亲惊讶地望着我,好久没有说话,他将杯中的酒猛地一口喝下,愠怒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 从来没有觉得你活得有什么窝囊、憋屈,相反,你却一直是我们的骄傲,你遵纪守法、任劳任怨,从没有 做出什么让我们担惊受怕的事,这就很了不起。你还记得你那个当了局长的同学吗?就因为犯了错误,50 岁的人了,还进了监狱。可怜他的那一对老父母,80 多岁的老人了,还经常长途跋涉,去监狱探视儿子。 本来他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却因为儿子出了事,使他们的晚年,增添了无尽的凄婉和悲伤。”
⑦父亲说到这里,一把抓住了我的手,我感到父亲的手劲很大,抓得我手一阵麻木。父亲说:“孩子, 你已经很努力、很坚强了,我和你妈在背地里常夸你呢。再过几年,你也能退休了。其实,我就盼着你早 点退休了,到时,你陪我们两个老人下下棋、打打牌,那多惬意!”父亲说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呵呵笑了起 来,笑得很舒畅、很开心。
⑧看着父亲那慈祥、憨厚的脸庞,我的脑海里忽然幻化出这样一幕场景:落日的余辉,透过窗户玻璃, 照射在坐在窗前的两位老人身上,两人身上沐浴着金色的光芒,像闪动着的翅膀。偶尔能听到一两声棋子 落盘的声音,就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小石子,荡起一丝涟漪 … …
(1)文中表达的,在父母眼中,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孝心是 (3分)
(2)请你对第③段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5分)
(3)第④段说“我听了,转过身去,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水,心里有一种暖暖的甜蜜,又有一丝淡淡的 苦涩” 。这“暖暖的甜蜜”是因为 “淡淡的苦涩”是因为 (4分)
(4)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5分)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卷(9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1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 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 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1)小溪泛尽却山行;(注意“泛”的书写)
(2)一夕轻雷落万丝; (3)小溪泛尽却山行;
(4)有情芍药含春泪;
(5)夕贬潮州路八千;(注意“潮”的书写)
(6)绿阴不减来时路;
(7)百里奚举于市;(注意“奚”的书写)
(8)云横秦岭家何在?
(9)知汝远来应有意;
(10)肯将衰朽惜残年;
(1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注意“版”的书写)
(12)管夷吾举于士
2.【分析】上片情景交融,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和怀想之深。“春愁”点明时令, 表达主人公的相思之情。“黯黯”写出了主人公忧愁沮丧的心情。下片抒情,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 , 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 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但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 “无味” ,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默写。
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本题考查作者及朝代。
本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色烟光残照里”意思是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烟光指的是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暗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 .错误,上阕“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BCD .正确; 故选:A
答案:
(1)无言谁会凭阑意
(2)柳永 宋
(3)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4)深爱的女子 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5)A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 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 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二、语文基础知识测试
3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平时学习要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做好字词的积累。 【解答】答案:
(1)揶揄;(2)绾;(3)噤;(4)垠;(5)撵;(6)噬;(7)濯。
4.【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填写。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积累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解答】答案:
(1)缭;
(2)潸;
(3)皇;
(4)咫。
三、解答题
5 .【分析】参考译文: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 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 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 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 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
知识,不要写错别字。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本文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是战国时 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 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苦:使 … …痛苦。
②句意为: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曾:通假字,同“增” ,增加。
③句意为: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有所作为。
④句意为: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生:生存。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入,在国内;拂,同“弼” ,辅佐;出,在国外;患,忧患;亡:灭亡。句意为:国内没 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 常会灭亡。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 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 .分析正确。
B .应该是“这种磨难有肉体、精神、生活、行动方面”;分析不正确。
故选:B。
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
(2)①使 … …痛苦;②同“增” ,增加;③奋起,有所作为;④生存。
(3)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 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4)B
6.【分析】参考译文: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地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子的辐腐朽车子的轮子破败,车子 的輗折断车子的辕也坏了,车子已经没什么用了。然而因为他的家乡的人从没有见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 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 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着做的人接连不断。一 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那是欺骗自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 的领地,越人驾御着破车抵御敌寇。车子坏掉了,大败,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 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固:本来。
②句意为:效仿着做的人接连不断。效:效仿。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载,装载; 以,用;归,回家。句意为: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 课文内容可知,从“观者闻其夸而信之”“越人以为绐己,不顾”等语句中可知,越人大败的根本原因是: 他们太容易轻信别人,而且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阐述所吸取的教训。结合课文 内容,从“观者闻其夸而信之”“越人以为绐己,不顾”等语句中,我们可以从“知做事不要不懂装懂,胡乱 吹嘘”“不要自以为是”等方面来谈。
答案:
(1)①本来;②效仿。
(2)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3)他们太容易轻信别人,而且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4)示例:知做事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 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
7.【分析】这篇文章开篇点出说明对象“汉字” ,并介绍了汉字的历史和价值,接着介绍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 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的特点,然后介绍了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以及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的特点, 最后指出了汉字的生命力和价值。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堪。第二个字写作脉。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引用了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的话,这是引用的说明方法, 结合本段的首句可分析其表达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白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指定的段落中找到切 题的关键语句,借用这些语句组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我们要借用第四段中的语句, 指出对“拼音文字开发右脑”这一主张的认识。只要审清了题干,题目是不难完成的。
(4)本题是对测字解说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解答这题,先要将汉字拆开,然后指出其形旁和声旁,最后联合起来进行解说。解说时,不能脱离汉字的字义,要言之成理。
答案:
(1)堪,脉
(2)引用,有力的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3)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 ,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 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4)“尘”上面是“小” ,下面是“土” ,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8 .【分析】本文记叙了父母当着亲人,邻居的面经常夸赞我,他们认为我是他们的骄傲。在父母眼中,孩 子对父母最大的孝心是诚实、本分、守纪。体现了父母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作者塑造了一个憨厚,富 有智慧,理解、尊重孩子的父亲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 围和标准,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孩子懂事呢,长这么大,从不在外面惹是生非。诚实、本分、 守纪就是孩子对我们老人最大的孝顺”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满脸喜悦”“好像连眉毛都在笑哩”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突出他 的知足以及对孩子“孝”的认可。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暖暖的甜蜜”是因为母亲的话使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淡淡的苦涩”是因 为自己没有能力带给父母更多的幸福,感到自责。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 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从“诚实、本分、守纪,就是孩子对我们老人最大的孝顺”可知父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从“孩子,你已 经很努力、很坚强了,我和你妈在背地里常夸你呢”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和爱;从“父亲说到这里, 情不自禁地呵呵笑了起来,笑得很舒畅、很开心”可以看出父亲的朴实。
答案:
(1)诚实、本分、守纪
(2)运用神态描写,突出了父亲的自豪。
(3)母亲因“我”而骄傲;生活的不如意,没能好好尽孝。
(4)憨厚,富有智慧,理解、尊重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