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缺考填涂标记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答题卡姓名班级:贴二维码区1、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注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3不得在打分框内书写、涂抹。事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客观题(50分)1AB]CD6AOBD]11AB COD16 AJBJCD]21AOBC D]23D12ABD17[A]LBC]D]22LA]LB]C]LDD13118A□BC□D23D]4A■BD9AD14ADD24AOBCD520D25AOBCD]解答题(50分)26.(7分)(1)(2)(3)(4)(5)27.(10分)(1)(2)(3)(5)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页)28.(7分)(1)(2)(3)(4)(5)29.(7分)(1)(2)(3)(4)(5)30.(8分)(1)(2)(3)31.(5分)(1)(2)(3)(4)32.(6分)(1)(2)(3)(4)(5)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2页(共4页)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题2分,共50分)1. 为探究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甲、乙两个装置(说明:NaOH:氢氧化钠,CO2二氧化碳,O2氧气。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丙为乙内植物释放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B. 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反应呼吸速率C. 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不移动D. 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2. 如图为25°C时,某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无光条件下,该植物呼吸作用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为2mg/dm hB. 当光照强度小于n1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 当光照强度等于n1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D. 当光照强度为n2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9mg/dm h3.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B. 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C. 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D. 图丁12时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会减弱4. 如图所示是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 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B. 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 a、b、c区域表示有机物的增加或减少,若一天中a-b-c>0,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D. 遇到阴雨天气时,区域a的面积会增大5. 兴趣小组将某植物幼苗培养在密闭容器中,测定一天不同时段密闭容器中氧气量,计算氧气释放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释放速率与呼吸作用无关B t2时,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最高C. t2时,幼苗产生的氧气量为零D. t1到t3时,幼苗不断积累有机物时间6. 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如图为有关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因素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点和b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同,说明温度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B. a点和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同,说明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 b点和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同,说明氧气浓度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D. 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7.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时释放了氧气B. 图二在实验前选叶遮光,遮光部分为对照组C. 图三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D. 取图四中A、B叶片脱色漂洗后滴碘液,结果都变蓝,有可能是暗处理时间不够8. 如图1,取某植株新鲜叶片置于密封试管,试管中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用于保持试管内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变;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可检测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得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导致红色液滴移动的气体是氧气B. 光照强度为0时,红色液滴将向左移动C. 为促进该植物生长,补充光照的最佳强度是20klxD. 光照强度为a时液滴保持不动,此时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9.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B. 根据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可以推测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C. 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形成原始生命D. 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10. 炎热的夏季,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令人讨厌,很多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蚊子接触蚊香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 因为燃烧的蚊香数量太少,蚊子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 蚊子存在抗药性变异,蚊香对这种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D. 蚊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11. 如图为使用两种杀虫剂(Ⅰ、Ⅱ)时,蟑螂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A. a~b段下降是因为杀虫剂Ⅰ对蟑螂进行了定向选择B. b~c段上升体现了蟑螂有过度繁殖的倾向C. b点不为0是因为少数抵抗杀虫剂Ⅰ强的有利变异个体得以生存D. d~e段上升是因为杀虫剂Ⅱ使蟑螂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12. 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 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B. 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C. 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D. 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13. 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A. B. C. D.14. 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B. 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15.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B. 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 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D. 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16.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 图①:丙→甲→乙→丁 B. 图②:丙→乙→甲→丁C. 图③:丁→甲→乙→丙 D. 图④:戊→乙→丙→甲→丁17.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上B.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只体现在美学价值上D.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衣食、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18. 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A.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 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 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19. 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生成乳酸B. 白酒酿造过程一个重要环节是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C. 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D. 保存蔬菜、水果时适当控制氧气浓度主要是为了降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20. 酸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步骤如下:①将600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沸水中煮3分钟,冷却后分别倒入200mL混合后的牛奶;③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35℃、55℃的恒温箱中培养;④10小时后,分别从3个小碗中取样检测其酸度,并记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活动探究了温度对乳酸发酵的影响B. 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进入C. 加入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D. 可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以便分析21. 下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 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 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D. 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22. 克隆羊、“试管婴儿”和太空椒等都是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克隆羊“多莉”培育利用了杂交技术B. “试管婴儿”的培育利用了无性生殖原理C. 胰岛素的生产利用了转基因技术D. 太空椒是太空特殊环境诱发定向变异的结果23. 某同学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如图。他探究的是( )装置 酵母菌(种类) 酵母粉质量(克) 面粉质量(克) 温度(℃) 水量(毫升)甲 M菌种 3 50 28 300乙 N菌种 3 50 28 300A. 两种酵母菌的发酵速度 B.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C. 面粉发酵时酵母粉用量 D. 酵母菌发酵的产物24. 我国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出灵长类动物——猕猴“中中”“华华”。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 有性生殖 B. 无性生殖 C. 营养生殖 D. 出芽生殖25.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B. 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C. 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 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空气二、简答题(本题共50分)26. 马铃薯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 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高,是全球的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一) 为了探究便于马铃薯贮藏的有利条件, 某研究小组利用马铃薯块茎做了相应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1)请问该研究小组利用马铃薯块茎所做相应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2)由图甲可知,在________ 条件下更有利于储藏马铃薯块茎;与 25℃相比,在 3℃条件下光照对 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作用的促进作用较___________(填“强”或“弱”)。(3)请写出马铃薯进行的呼吸作用的表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在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时,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半叶法”对马铃薯植株上叶 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将叶的 A 侧遮光,B 侧照光, 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照射 1 小时后,分别在A、B 两侧 截取同样大小面积的叶片称出干重(如图乙),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叶片在实验开 始时的干重相同)。请据此回答问题。温度(℃) 10 15 20 25 30 35MA (干重, mg) 4.25 4.00 3.50 2.75 2.00 1.50MB (干重, mg) 6.75 7.50 8.25 8.75 8.50 8.00(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 马铃薯叶片在 10℃至 35℃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_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与 30℃相比,35℃时马铃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度_________(填 “更强”、“更弱”、“不变”或“不确定”)。(5)若给马铃薯进行昼夜不停地光照,在_________ ℃时,马铃薯生长相对最快。27. 垦利区垦利街道盐碱水稻平均亩产量可达505.1kg。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水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水稻体细胞两种气体移动方向模式图;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水稻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的强度;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水稻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_____mg/100cm2·h,若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是_____mg/100cm2·h。(2)图乙所示该水稻的细胞内气体移动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中e-j六点中的_____表示,②表示_____(填气体名称)。(3)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_(左移、右移、不变)。(4)在图甲中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5)由图丙可推知,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曲线是_____,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28. 甲图是生物进化树,乙图是表示不同地层,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⑩代表的动物类群是______;④代表的植物类群是______。(2)甲图表示的进化树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类群是______。(3)根据原始地球环境判断甲图中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应为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后来进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不同。(4)如乙图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地层内挖掘到一些甲图中①②③类动物化石,若甲地层中发现的是③类生物的化石,那乙地层中应该是______类动物化石。(5)从甲图中看出,生物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______、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2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济南市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黄河沿岸开展生态调查活动。图一是调查后绘制的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中以______的形式传递。(2)图一中,白鹭属于第______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3)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填序号)。(4)一般来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该食物网中,若食草昆虫含有500千焦的能量,理论上,白鹭最少获得______千焦的能量。(5)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岸边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逐渐增强,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30. 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表: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水蚤 小球藻、硅藻脊尾白虾 水蚤鳙鱼 水蚤、脊尾白虾(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 ]__________。乙中的成分A包含甲中的__________。(2)碳以__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__________,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31.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母羊A提供的是_______。(2)母羊D能产出带有牛乳蛋白乳汁,说明基因______(填“能”或“不能”)控制生物性状。(3)过程Ⅰ使用的是_______技术,过程Ⅱ使用的是_______技术。(4)母羊D在性状表现上与母羊______最相似,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32. 冬季人们有在家中用糯米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以下几道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保温;③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1)请写出制作米酒的正确操作步骤_______(用序号表示)。(2)使米饭冷却到30℃左右的目的是______。(3)在发酵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先来水”中的水是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氧气耗尽后,酵母菌能够将糯米中的______分解成酒精。(4)在酿酒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_。(5)小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起来,设置了下表三种装置探究如何保存糯米。组别 A B C实验处理 晒干,置于20℃环境里 湿润,置于20℃环境里 湿润,置于-16℃环境里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①A组可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②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这表格中的“?”应是_______。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题2分,共5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A【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C二、简答题(本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温度、光照(2) ①. 低温黑暗 ②. 强(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4) ①. 增强 ②. 不变(5)25【27题答案】【答案】(1) ①. 呼吸作用 ②. 6 ③. 12(2) ①. c ②. f和h ③. 二氧化碳(3)右移 (4)2(5) ①. f-h ②. 减少【28题答案】【答案】(1) ①. 两栖类 ②. 蕨类植物(2)爬行类 (3) ①. 无氧 ②. 营养方式(4)① (5)简单到复杂【29题答案】【答案】(1) ①. 7 ②. 有机物(2) ①. 三、四、五 ②. 捕食和竞争(3)乙、丙 (4)0.5(5)自我调节【30题答案】【答案】(1) ①. 鳙鱼和脊尾白虾##脊尾白虾和鳙鱼 ②. D分解者 ③. 小球藻和硅藻##硅藻、小球藻(2) ①. 有机物 ②. ②③④⑤##②、③、④、⑤ ③.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①. 鳙鱼 ②. 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1题答案】【答案】(1)无核的卵细胞(2)能 (3) ①. 转基因 ②. 克隆(4)B【32题答案】【答案】(1)④⑤③①②(2)防止高温杀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3)葡萄糖 (4)R(5) ①. 水分 ②. 不发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答题卡.pdf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莲华学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