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基础知识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基础知识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诗歌基础知识
学习内容
诗歌鉴赏
诗歌知识
鉴赏知识
横向:诗歌分类
纵向:发展历史
形象 语言
内容
手法 情感
诗歌
1.定义: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2.特点: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3.起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分类
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小令、中调、长调
单调、双调、三叠
散曲
杂剧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韵脚诗
新文化运动
四五六七杂
五言、七言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1.时间: 古体诗主要是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的诗歌。近体诗主要是唐及唐以后的诗歌。
2.句数: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3.字数:古体诗句子有四言、五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句子只有五言和七言。
4.押韵:古体诗整首诗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且可以随意变换,韵脚的字可以重复使用。近体诗全首诗只押平声韵,且只押一个韵,中间不得更改,且韵脚的字不可以重复使用,首句可押可不压,偶句必须押韵。
5.对仗: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对仗。
近体诗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领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近体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鹿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古体诗(四言)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四言)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五言)
孔雀东南飞(节选自《玉台新咏》)
【作者】佚名 【朝代】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五言)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五言)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七言)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七言)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杂言)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杂言)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古体诗(杂言)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时间、句数、字数、押韵、对仗

1.定义: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2.别称: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
3.构成:词牌(念奴娇)+标题(赤壁怀古)+正文
4.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填词必须按固定的词牌,一个词牌之下的所有的词都有固定的句数,且每个句子的字数也是确定的,且在押韵上也有固定的要求。
5.分类:
(1)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
(2)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3)风格:豪放、婉约
小令
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调
苏幕遮·燎沉香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长调
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 【朝代】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婉约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豪放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曲
1.含义: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诗、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2.分类:(1)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2)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3.区别: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4.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作品:(1)《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曲四大悲剧)。(2)《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曲四大爱情剧)
诗歌结构
一.律诗的结构
1.四分法:起承转合
(1)起(起定基调):起句在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2)承(承续起境):“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句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其作用主要是两种:①承上启下;③铺垫下文。
诗歌结构
一.律诗的结构
1.四分法:起承转合
(3)转(转开生面):“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转折。抓住“转”句的特点来鉴赏诗歌也很关键。
(4)合(合于主旨):“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或诗歌的主旨。
诗歌结构
一.律诗的结构
1.四分法:起承转合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首联起笔点题,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彼此相应。“角弓鸣”三字带出狩猎之意,声势俱足,再推出狩猎的主角“将军猎渭城”。
颔联承写驰射活动,通过猎鹰骄马的行动,隐现狩猎者矫健的身影。写鹰眼不说“锐”而言“疾”,说明猎物很快被发现;写马蹄不说“快”而言“轻”,说明猎骑迅速追踪而至。
颈联转写归途,由动到静,以新丰美酒和汉代名将周亚夫治细柳营的典故,写出狩猎者轻松愉悦的心情及名将风度,从而别开一面。“新丰市”“细柳营”相距七十余里,“忽过”“还归”,则见归途驰骋之疾速,大有“瞬息千里”之感。
尾联以在归途中回望出猎之地,进一步展现狩猎者踌躇满志的开阔胸襟。颈联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又以写景作结,不写营地之景,而是“回看”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与篇首形成呼应,对比强烈:当初是风起云涌的紧张氛围,此时却是风定云平的愉悦心境。
诗歌结构
一.律诗的结构
2.二分法:
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旅夜”的情景。首联写近景,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诗的后半是“书怀”。颈联说,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这是反话,立意含蓄。诗人素有远大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两句说,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诗歌结构
一.律诗的结构
3.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颔联颈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江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首联“事事幽”三字,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结句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看似庆幸满足,潜含悲苦酸辛。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语言平静从容,却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诗歌结构
二.绝句的结构
1.四分法:起承转合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 )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雨洗东坡月色清一一起,破题,写景。
市人行尽野人行一一承,接上句,写景。
莫嫌荤确坡头路一一转,由写景转入议论。
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一合,显志,收束全篇。
诗歌结构
二.绝句的结构
2.二分法:
(1)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议论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前两句抒情议论,后两句写景叙事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诗歌结构
二.绝句的结构
2.二分法: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抒情议论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鷓鸪飞。
勾践破吴胜利归来,义士皆著锦衣,宫女如花,充满春殿,前三句皆写当年,是一层意思。
末句陡转,现在宫殿荒芜,只有鹧鸪低飞,不胜今昔之感,单句一意,即转即结,便觉气促。
诗歌结构
三.词的结构
1.单调: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双调:贺新郎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3.三叠、四叠不常见
诗家语
1.诗歌特点:凝练含蓄、音韵和谐、言简义丰
2.诗家语解释:诗家语是诗人因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而对诗歌的语言进行的变形处理。
3.诗家语特点:
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
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
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4.诗家语分类:语言变性、语言变序、语言省略、修辞手法
诗家语之语言变性(词类活用)
1.解说: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通常改变了此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在遣词用句方面最出彩的地方。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2.分类: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戴锦帽、穿貂裘)
②名词作形容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茂盛)
③名词作状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诗家语之语言变性(词类活用)
2.分类:
(2)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作名词: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贫贱之家)
②形容词作动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保全)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使……变绿)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以……为重)
(3)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使……饮酒)
诗家语之语言变序(特殊句式)
1.解说: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
2.分类:
(1)主语后置: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宾语前置: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主宾换位: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②薰琴调大舜,宝瑟和神农。
(4)定语移位:①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状语后置: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特殊错列:①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诗家语之语言省略
1.解说: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分类:
(1)省略主语:(园主)应怜屐齿印苍苔,(我)小扣柴扉久不开
(2)省略宾语:愿君多采撷(红豆),此物最相思。
(3)省略谓语:映阶碧草自(成)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
(4)省略介词: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于)旧年
诗家语之修辞手法
1.解说:诗歌中往往采用修辞手法,增加诗歌的意蕴。
2.例子:
(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拟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借代: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5)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6)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悬想: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家语解
识别“词义”,巧用推断。
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识别“省略”,补足成分。
识别“手法”,还原句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