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怀宁部分学校联考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0 月月考语文答案
一、(35 分)
1. (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意“提携”“蓬”的书写)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注意“涟漪”
“禽”的书写)(共 10 分。每空 1 分。错字、增字、漏字均不得分)
2. (1)gù,咽,yǎn,耗(4 分)
(2)毛泽东,①,③,④(4 分)
(3)示例:毛泽东。我认为应该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他上学时因不满教员的粗暴
行为而逃学罢课,体现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自学,博览群书,表现出他强烈的自律意
识和求知欲。(4 分)
3.(1)C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主要描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感受,
与“书信传真情”的主题不符。其他三项都涉及书信或情感的传递,更符合主题。 (3 分)
(2)①春晖寸草②师恩难忘③同窗之谊 (3 分)
(3)①手写书信还有意义吗 (1.5 分)
②手写书信是一种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15 分)
(4)①将顿号改为逗号。
②“心中”和“永远”交换位置。 (4 分)
二、(55 分)
[一](23 分)
(1)A (3 分)
(2)小刘的爷爷:从野外蜜蜂来家筑巢开始养蜂,为蜜蜂腾出木桶,掌握习性和繁殖技术,外出学习新技
术采用流动养蜂。小刘的父亲:流动养蜂成“领头雁”,因假蜂蜜风波冲击后承包田地种植围绕养蜂探索新方
向。小刘:回乡接养蜂接力棒,注册蜂产品商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质,看重蜜蜂授粉功能带动乡村建
设。 (4 分)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百合花的形态和姿态,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
分)
(4)蕴含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对小刘祖孙三代助力乡村建设的肯定和期待,充满希望和前景。
(6 分)
(5)简洁明了富有诗意,点明百合花盛开的背景,象征乡村发展和希望,体现养蜂主题寓意乡村生活美好
甜蜜,涵盖主要内容和主题,富有美感吸引读者。 (6 分)
5. (1)C (3 分)
(2)①实现了月背采样返回,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②在采样过
程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如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快速智能采样技术,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质量。③
搭载了国际载荷,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月球探测和研究,体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包容的态度和积极参与
国际航天合作的决心。(3 分)
(3)①对接过程 ②棘爪(4 分)
(4)示例:①它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展示了中国航天
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②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为人类了解月球的构造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有助于揭示月球的神秘面纱。③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还为人类未来的月球探测和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推
动了人类月球探测事业的持续发展。④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促进了国际航天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嫦娥六号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人类探索月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6 分)
[三](16 分)
第 1 页,共 1 页
(1)放弃 同“叛”,背叛。畏惧,害怕 所以(4 分)
(2)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2 分)
(3)①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 分)
②大凡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3 分)
(4)甲文侧重于施行仁政,乙文侧重于富民。(4 分)
三、(55 分)
7.(55 分)
作文评分标准
等 次
项 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55~48 分) (48~39 分) (39~30 分) (30~21 分) (21~0 分)
分数 30~26 分 26~21 分 21~16 分 16~11 分 11~0 分
内容 评分 标准 (30 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分数 25~22 分 22~18 分 18~14 分 14~10 分 10~0 分
表达 评分 标准 (25 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 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不当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说 明:不足 600 字的作文,每少 50 字扣 1 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 5 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评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 5 分的,交阅卷中心
组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5 分)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
5 分 4~3 分 2 分 1~0 分
①正确使用规范汉字; ①有错别字; ①错别字较多; ①错别字多;
②字体端正、匀称; ②字迹清楚; ②字迹较清楚; ②字迹潦草;
③标点、格式正确; ③标点、格式有错误; ③标点、格式错误较多; ③标点、格式错误多;
④卷面整洁美观。 ④卷面整洁。 ④卷面较整洁。 ④卷面脏乱。
第 1 页,共 1 页怀宁部分学校联考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0 月月考
语 文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10 分)
(1) 古诗词中,作者往往化用典故,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
化用“黄金台”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李清照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
化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2) 在古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鸟类寄托情感,如“______,______”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最后我离开了小学,那时我只有十三岁。我开始长时间地在田里帮雇农干活,白天做一个成人所做的全部
工作,晚间就替我父亲记账。可是我还是坚持继续读我的书,除了经书以外,我吞 yàn 一切我能够找到的
东西。这事使我父亲烦恼,他希望我能熟通经史,特别是他在一次诉讼失败之后,因为他的对手在中国法
庭上引用了一句很适合的经典,而使他败诉了。我常常在深夜把我房子里的窗户掩盖上,好使我父亲看不
见灯光。用这样的方法,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这书我非常喜欢。它的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
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是由于缺乏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汽船,他想把这些东西介绍
到中国来。我父亲以为读这些书籍,只是 hào 费时间。他想我学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他在
诉讼中胜利。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
雇 ______ 农
吞 yàn ______
掩 ______ 盖
hào ______ 费
(2) 上面文段中的“我”是 ______ (填人名),下面与“我”相关的情节是 ______ 、______ 、______(填
序号)。 (4 分)
①南京悬赏二十五万要他的首级
第 1 页,共 1 页
②就读于南开大学,后来曾领导学生运动
③到北大做图书馆助理员
④担任《湘江评论》的主笔
⑤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3)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之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人物特点?请你仿照
示例,从毛泽东和朱德两人中任选一人进行推荐。 (4 分)
示例:周恩来。我认为应该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他出身于大官僚家庭,但是他遵
循内心的渴望,投身到社会革命中,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这些都体现出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彰显了他的领袖特点。
3.班级开展以“手写一封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3 分)
(1) 活动中,宣传小组为了布置会场,特设置了关于“书信传真情”的古诗文滚动播放的电屏,下面是小组
选中的一些古诗文,你觉得哪一项不适合放在这里?请说明理由。 (3 分)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B.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 活动中,班级设立了三个特色信箱,分别装有给父母的信,给老师的信,给好友的信,请为这些信箱分
别取一个四个字的名称。 (3 分)
信箱内容 给父母的信 给老师的信 给好友的信
信箱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3) 活动中,组员们就“是否有必要手写一封书信”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
完整。 (3 分)
组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用手机、网络来进行联络明显更为快捷、方便。因此,有同学提出疑
问:① ______ ?
组员甲:当然有意义,手写书信字里行间的温情是电子邮件和短信永远无法替代的。
组员乙:② ______ 。
组员丙:是的,而且等待一封亲人朋友手写书信的过程也是美好而浪漫的。
组长:看来,大家对手写书信的认识还是非常充分且中肯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看法带给那些有疑问的同学。
(4) 下面是小皖写给妈妈的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4 分)
妈妈,您的爱是我永远的依靠和力量。【甲】 您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无条件地支持我。无论我遇到什么
第 1 页,共 1 页
困难和挫折,您总是在我身边给我勇气和力量。【乙】 您的笑容是我永远心中的安慰,您的眼神是我前进
的动力。妈妈,您的爱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55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 分)
花开蜂蜜香
胡小平
①放眼望去,半条冲子里满是百合,绿的叶、白的花,在阳光下美丽夺目。
②百合花大多还含苞欲放,只有少数性急的张开了大嘴,面向天空,不知是在歌唱还是在呼唤。
③我吮吸着百合花香,陶醉在百合的海洋里。
④听到有人热情地向我问好,我扭头一看,果然是小刘!他笑嘻嘻地朝我走来,跟我握过手后,给他父亲
打电话说,个别的百合花已抢先开了,过几天应该就会争先恐后地绽放,快把蜜蜂带来采蜜吧!哦,原来
百合花是在呼唤着蜜蜂。
⑤小刘告诉我,最早时,每年都会有野外的蜜蜂飞来家里,在柜子、木桶等处筑巢酿蜜。虽然数量不多,
却从未间断。刚开始那两年,家里人还有些厌烦,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习惯了。那年仲春时节,家里又来
了一窝蜜蜂,比往年数量多。邻居和小刘的爷爷开玩笑,不如把这些蜜蜂养起来。小刘的爷爷一想,看来
刘家跟蜜蜂有缘,那就把它们当成自家人吧,便连忙腾出扁木桶,让蜜蜂安了家。于是,刘家有了第一窝
自家养的蜂。
⑥来年春天,蜜蜂开始繁育后代。眼看扁木桶装不下了,小刘的爷爷又腾出装稻谷的木桶给蜜蜂做新家。
他经常去观察蜜蜂,慢慢也掌握了蜜蜂的基本习性和繁殖技术。几年时间下来,家里摆满了养蜂的各种木
桶,小刘的爷爷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可由于蜜蜂的飞行半径仅有五公
里左右,蜜源成了一大问题。渐渐地,不少人对养蜂失去了兴趣,但小刘的爷爷坚持了下来。他还外出学
习养蜂新技术,将蜂箱搬运到相隔数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邻县放蜂。这样小范围的流动养蜂虽然辛苦,但
增加了蜂蜜产量。
⑦后来小刘的父亲接过了养蜂的担子。他带着两百多箱蜜蜂,从家乡湖南出发,近则去湖北,远则到黑龙
江等地,成了流动养蜂的“领头雁”,带出了一大帮徒弟。几年下来,他的蜂蜜年产销量已破万斤。
⑧谁料,一场假蜂蜜引发的风波意想不到地冲击了市场,同样给小刘的父亲带来沉重打击,大量蜂蜜积压
在家。这件事也让他有了新的思考:只养蜜蜂有一定风险,不如同时搞一些种植。他承包起村里的数百亩
第 1 页,共 1 页
田地,种上金银花、龙牙百合、玉竹等。当时有人以为他放弃养蜂了,甚至有人说他会败了父亲攒下的积
蓄。过后,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围绕养蜂产业探索新的方向。
⑨六年前,研究生毕业的小刘在广东一家大型国企短暂工作之后,回乡接过了刘家的养蜂接力棒。小刘有
自己的想法:不能只是单纯养蜂,要在养蜂的基础上,将养蜂与更广阔的农业和市场对接起来。他给自家
的蜂产品注册了商标。在村子的田垄间,龙牙百合、玉竹、太子参等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而
且品种更多了、品质更好了,蜜蜂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蜜源。村里的种植示范基地已有上千亩,村民不出
村也能挣到工钱。
⑩小刘说,他养蜂,主要看中的是蜜蜂的授粉功能,这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大大提升油菜、水稻、玉米等开花作物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养蜂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让更多人增加收
入并过上好日子。
小刘的话让我很受触动。年轻人回到乡村,让想法落地。让梦想开花。眼前,那往来蜜蜂的“嗡嗡”声,
田间山林的鸟鸣声,溪流的哗哗声,还有人们摇蜜的声响,共同奏响了一曲欢乐的田园乐章。
(选自《人民日报》 2024 年 7 月 1 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第④段“原来百合花是在呼唤着蜜蜂”是实写,突出百合花对蜜蜂前来采蜜的期待。
B.第⑤段交代了小刘家从事养殖蜜蜂事业的缘由,叙述这部分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完整。
C.第⑥段将其他养蜂人与小刘的爷爷作对比,突出养蜂的辛苦,也显示出小刘的爷爷的坚韧。
D.第⑩段小刘的话语表明他养蜂是有更大的追求,体现出他助力乡村建设的责任担当。
(2) 小刘祖孙三代为养殖蜜蜂分别做了怎样的努力与尝试?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4 分)
(3)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 分)
百合花大多还含苞欲放,只有少数性急的张开了大嘴,面向天空,不知是在歌唱还是在呼唤。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段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6 分)
(5)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花开蜂蜜香”的妙处。(6 分)
[二](16 分)
5.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探测器稳稳落月的“轻盈”身姿,于月背竖起的五星红旗,“挖土”后在月面留下的“中”字……
这场持续 53 天的“追月大片”,一幕幕场景令人记忆犹新。
月背采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的任务要求,研制人员开展了大量
适配和优化设计,攻克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就
了这场精彩绝伦的宇宙接力。
第 1 页,共 1 页
——实现月背“精彩一落”。 6 月 2 日 6 时 23 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稳稳落在月背表面。
完成落月只有一次机会。主减速、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15 分钟内,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蕴含通
信、选址、轨道设计、发动机协同、视觉避障等科研智慧和经验。
——“挖宝”主打“快稳准”。 6 月 2 日至 3 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采样,将珍贵的月背样品封装存放在
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完成“打包装箱”。经受住月背温差大和月壤石块含量高等考验,嫦娥六号通
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快速智能采样技术采集月球样品,将月面采样工作效率提高 30%左右。
——月背起飞“三步走”。 6 月 4 日 7 时 38 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背点火起飞,先后经历
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月背起飞相比月面起飞,工程实施难
度更大,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嫦娥六号上升器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
(节选自“澎湃新闻”2024 年 6 月 25 日)
材料二:月壤是怎样“换乘”的?
6 月 6 日, 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登上了返回地球的“班车”。帮助它完成“换乘”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八院研制的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
在此次对接过程中,轨道器配置的 3 套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 3 根连杆,3 套抱爪是实现对接功能的重要
部件。它们的对接时间、对接角度必须达到高度同频,才能保证对接任务顺利进行。
转移机构上的棘爪是实现月壤容器转移的关键组件,但要确保转移精准、顺利,棘爪组件需完成开合 16000
次以上的长寿命可靠性试验。为了提高试验效率,研制人员设计出一种圆周运动的试验设备,就像一座摩
天轮,一次能让 8 个棘爪组件在转动中开展试验,从而将整个试验时间缩短到 14 天。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4 年 6 月 7 日)
材料三:
材料四: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才能见到前人没有见过的风景。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位学者说,如果没有从月背带回的人类首份月背样本,科学家们就无法彻底了解月球作
为一个完整天体的情况,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相关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第 1 页,共 1 页
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航天事业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此次,嫦娥六号搭载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
基斯坦的 4 个国际载荷,同步开展月球探测和研究。
国家航天局局长表示,中国航天将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敞开胸怀、打开
大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渠道,组织实施好后续重大工程任务。
(节选自“澎湃新闻” 2024 年 6 月 25 日)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分)
A.为了完成月背采样这项任务,研制人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顺利完成任务。
B.材料二中画线部分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得语言形象生动。
C.从月球上获取样品是嫦娥六号探月工程的唯一任务,最终圆满完成。
D.嫦娥七号工程将计划在月球南极地区开展环境与资源勘查任务。
(2) 材料四中提到了“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这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是如何体现的?(3 分)
(3) 依据材料二,在下图的空白处填入适当内容。 (4 分)
① ______
② ______
(4) 结合材料,谈谈嫦娥六号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人类探索月球有什么重要意义。(6 分)
[三](16 分)
6.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 1 页,共 1 页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
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② 上犯禁③ 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
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①委而去之委: ______
②攻亲戚之所畔畔: ______
③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畏: ______
④故治国常富故: ______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4) 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在治国之道方面,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 分)
三、写作(55 分)
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5 分)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原点开始,扎根、萌发、抽芽、开花。这像极了
我们,经过长期的磨砺、坚守……终于蜕变,成为最好的自己。
请以“在_____中绽放”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