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液体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液体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懂得不但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浮力、大气压强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过压强的概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压强的例子,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不涉及复杂操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综上可见,学生已经做好了学习本节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物理知识的不断加深,求知欲表现欲不是很强,但本节知识比较简单,实验操作也不复杂,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特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口头表达和实验操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可以用形象的多媒体资料与直观的实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来克服。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2科学探究.理解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只有深度和液体的密度大小;能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法学法 演示实验法、交流讨论法、分组实验法
评价设计 1.评价任务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检测学习目标12.评价任务二: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检测学习目标1、23.评价任务三:知道连通器的特点,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检测学习目标34.评价任务四:独立完成达标检测——检测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教学准备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引入液体压强课题:1: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2: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观看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温故知新 :1.液体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视频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2.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视频演示实验: 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学生回答问题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存在压强猜想: 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存在压强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巩固知识并能引发学生思考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提出问题: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猜想1: 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猜想2 : 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猜想不是胡猜、瞎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猜想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确定液体深度、密度和方向三个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水槽、U 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刻度尺(2)教师出示U 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验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学习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最佳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二:探究在水下不同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步骤:把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分别记录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分别把金属盒放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中,分别记录U形管液面高度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及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设计表格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多引导,提醒学生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理论推导 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师演示实物模拟液柱对底面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 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物理模型学生比较生疏教师通过演示 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
实际应用 三、连通器 器,观察连通器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往连通器中注入红色的水。观察:各容器中液面是相平的吗? 靠近黑板后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找学生画出各液面所在黑板上的位置,连线。将连通器倾斜,也在黑板上描出液面所在点,连线。 总结: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例子。 课件展示:船闸的原理图和工作过程。 学生观察,参与实验观看课件,能说出工作过程。 各液面是否相平很难观察,特别是在连通器倾斜的情况下,因此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少视差带来的误差,从而使结论更准确科学。 展示物理科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开放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新课引入中的两个情景问题: 学生思考运用液体压强知识回答1.大坝是用来挡水的从压强的角度,只有把底部筑得很宽才能挡住比较大的压强,如果筑成直上直下,又要挡住底部的压强整个大坝就要筑得很宽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因此既要节省人力物力又要挡住水流,大坝就要筑成上窄下宽的……2.越往深处,潜水员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 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现“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何收获? 巩固学生知识,也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p=ρgh三、连通器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思考:如果学生将所学知识全部遗忘,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 我希望还能剩下的是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