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政治主张( )材料 出处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暴子间沽》卷3《尚同中》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日:“定于一”。“孰能-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孟子·见梁襄王》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 《荀子》A.蕴含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C.顺应了当时统治者进行争霸 D.反映了战国时期各思想流派2.如图为出土于四川省的东汉《酿酒》画像砖。对于此画像,有一种解读为:右侧为一酒肆,一妇人在酿酒缸旁右手持量器做取酒状,其右一妇人协助。酒肆外一人作观看状,为沽酒者。左侧一人手推独轮车,一人肩荷二壶,朝店外走去。据此可推知东汉蜀地A.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C.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3.下表为唐代“丝绸外贸”简表。由此可知,唐代( )丝绸外贸 交易所获主要商品 主要用途边疆诸州对外“互市” 畜牧产品 御马、军马、驿站马、监牧种马外国遣使“朝贡贸易” 金银珠宝、纺织品、香药、酒、乐器等 皇族消费、赏赐百官、诸藩使者A.藩镇军事实力急剧膨胀 B.农业发展对马的需求增长C.丝绸之路改变经济结构 D.丝绸兼具经济与战略职能4.北宋时期,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以“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施行了一系列新法。这些新法不包括( )A.实行募兵制 B.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C.推行募役法 D.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5.明代以后政府运作的好坏全看人君的智慧和能力,再没有协调六部尚书处理庶政的统筹机构了。这是因为明朝( )A.设立内阁 B.废宰相制 C.宦官专权 D.设立军机处6.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新的劳动关系有所发展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7.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 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8.1912年1月,孙中山在参议院成立会上说:“矧当北虏未灭,战云方急,立法事业,在与戎机相待(凭借、依靠)为用。”随后,他又属意制定五权宪法,并将宋教仁草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提交参议院,“以资参叙”。这表明( )A.革命党人贯彻民主共和的理念 B.《临时约法》得到了实施C.议会成为革命政府的权力中心 D.法制工作成为施政重心9.1924年10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和南京大学演讲,但很少谈诗。他大谈印度文化中的重精神反科学的宗教理性,并宣扬用非暴力的和平手段去对待暴力的殖民统治。结果招引“许多青年的误解,以及如雪片般的反对传单”,他们鞭挞泰戈尔为“玄学鬼”。这说明( )A.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冲突对立的B.中印两国民族解放运动存在着本质差异C.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先进青年逐渐觉醒D.北伐战争大大促进青年的爱国精神迸发10.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共党员代表占到了国民党一大总代表人数的约13%;中共党员在大会产生的中执委正式和候补委员中,占到了25%。中央党部的7个部中,中共党员占据了2个部长,3个部长秘书(相当于副部长)的职位。这表明( )A.党内合作得到贯彻落实 B.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C.中共党员发挥主导作用 D.三大政策得到全面执行11.“至1940年,仅经国民党工矿调整处办理、协助迁到后方各地的民营工厂,即有452家,迁入物资共12万余吨,尚未包括浙、闽两省及自行迁徙的工厂。迁入地区,计四川250家,湖南121家,广西25家,陕西42家,其它省区14家。”(《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这表明当时中国A.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D.国民政府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2.1943年,国民党宣称五四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指出:“五四运动的发生,虽是青年学生激于爱国的热情,为一种爱国的自发的救国运动,但其内容原因,完全是本党革命思想普遍深入青年心坎的效果。”国民党这一论述意在( )A.借助三民主义凝聚抗战共识 B.强调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重要性C.巩固其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D.号召国民坚定国民革命奋斗目标13.2022年交付航司的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从项目正式立项到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历经16年,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供应商包括宝钢在内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这反映出( )A.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政府规划和投资 B.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社会化特征C.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结合日益紧密 D.大众需求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14.下图是创作于1958~1960年的一组作品,反映了莆田东圳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组作品( )A.宣传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明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表达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愿景D.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15.“特区货币”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计划在深圳经济特区发行的——种可与外币自由兑换的地方性货币。相关方案的制定一波三折,中央反复权衡、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不予实施。这一决定( )A.强化了中央对特区的管理 B.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推进C.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D.打破了原有经济制度的桎梏16.近年来,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首倡亚投行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这最能说明新时代中国( )A.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C.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次御前会议在中国史上是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史记》对这场(御前会议上)辩论是这样描写的:“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引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划内设置地方政府。……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引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至元甲戌(1274年),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下车之日,立州县,均赋税;兴水利,置屯田;擢廉能,黜污滥;明赏罚,恤孤贫。秉政六年,民情丕变,旧政一新,而民不知扰。……呜呼!云南于古为蜑獠之域,……钦惟世祖皇帝天戈一指,尽六诏之地皆为郡县。迄今吏治文化侔(等同)于中州,非圣化溥博,何以臻此!——摘编自《云南志略·云南总叙》(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皆为郡县”的原因及其决策过程。结合所学,说明“这次御前会议在中国史上是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之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汉、唐、宋三朝“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的表现,并概述元朝“行省云南”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近代职业会计师的制度开始建立。早期会计师人数增长缓慢,业务量有限。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并刊发大量文章。会计师们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立信会计学校还添设所得税科,学员“大多为工商界正副经理、会计主任及其他高级职员”。会计师在工商企业的邀请下,赴各地讲解税法及会计相关问题,听者“均系中外闻人,工商巨子”。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1937年,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者潘序伦向财政部提出对国家税法进行修改的建议。国民政府在后来修订税法之时也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兴起及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所起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就需要一个周密翔实的计划。当时,朝鲜战争、国内剿匪和解放台湾的任务,也给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规定了一个有限的选择空间。“一五”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 156个工业项目,实际施工的有150项,这些项目后来都成为我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尽管新中国最初一段时间,照抄照搬了苏联的一些建设和管理经验,但仍然是注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些方面还有所创造。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98家央企的核心部分,绝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年代建成的。陈云在谈到四个现代化如何实现时曾明确提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应该来之于这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水平的技术骨干。”如果以 1952年和 1992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起始和终止时间,那么,只要看看在这40年里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就会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摘编自朱佳木《正确认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贡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中国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变化情况年份 全国总人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率(%)1840 41281 2768 6.71843 41724 2825 6.61893 33671 2769 8.21901 42645 4173 9.81920 44715 4742 10.61931 46884 5106 10.91936 46962 5281 11.21949 54167 5765 10.6——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选取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应历史时期的城市化发展特征作出阐释,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取的历史时期,且选择的历史阶段与史实须相互吻合;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D A B D D A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B D C C17.(1)原因: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于分封制的反思;秦国完成统一,需要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丞相绾等人建议在新征服地区设立王国,以方便管理。然而,廷尉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设立王国会导致地方势力过大,最终可能威胁中央政权。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决定废除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理由: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后世的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表现:汉朝: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同时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唐朝: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道-州-县的三级制。道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一管理,州的设置则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地方。县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进一步加强。宋朝: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形成了路-州-县的三级制。路的设置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直接地管理地方。同时,由文官担任知州,又设置通判为其副手,辅佐知州行政工作,分化知州的行政权;在地方涉及转运使司,将地方财政集中于中央。在军事上,实行“更戍法”,将地方军权集中于中央。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加快民族交流;推进边疆开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8.(1)原因:西方会计机构出现;政府颁布相关章程;专业刊物与书籍的推动;政府部门的重视。(2)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9.(1)主要因素: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要求;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苏联建设模式和成就的示范效应。(2)历史贡献:巩固了新生政权,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建成一大批支撑我国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技术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20.示例历史时期:1840—1893发展特征: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进展缓慢。阐释一方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逼迫清政府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客观上推动了通商口岸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和早期资本输出,洋务企业的创办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使部分城市增加了就业岗位,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同时也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大量农民破产,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经济总体凋敝,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少数城市,且数量少,规模小。自然经济只是局部瓦解,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近代工商业发展极其有限,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结论城市化发展受到政治局势、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发展。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维护国家独立,优化经济结构,保障人民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