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等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四台遗址发掘房址40余座,出土陶、石、骨、贝、角类遗物820件,发现粟、黍类遗存。由此可推断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为( )
①原始农业开始出现②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古希腊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一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若债务未能还清,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了奴隶。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属于两大对立阶级
②奴隶无人身自由并无法获得任何生活资料
③奴隶制生产关系始终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主占有着生产资料并且完全占有奴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东汉末年,东汉政府动员整个地主阶级的力量来对付农民起义,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协助东汉政府围攻农民起义军。这表明( )
①东汉时期,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
②东汉末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
③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镇压农民起义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④
4.2024年10月1日起,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码头工人开始了近5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在新劳动合同谈判因工资问题破裂后,美国全国约一半的远洋运输被迫中断,涵盖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30多个港口。上述罢工( )
①表明工人想要通过罢工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
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仍然存在阶级对立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一种表现
④表明劳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创始人”,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和“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窠臼。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或主要矛盾的是( )
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给饱受侵略欺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富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实现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奋斗目标。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
A.将民族独立作为革命的任务新 B.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前途新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新 D.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新
9.1949年10月,大学问家费孝通在他的报道中写道:“看到北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场景,我才明白什么叫民主,那些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这就是民主!”这表明( )
A.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 B.最伟大深刻的变革结束了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 D.中国人从此以后站起来了
10.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由此可见( )
A.改革开放是我国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B.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
C.改革开放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D.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基于改革(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③能破除我国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④能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人民群众为中国改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④“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年8月22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将“中国式的现代化”反对照搬西方、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涵进一步提炼升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
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②指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④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这主要启示我们要坚定( )
①道路自信
②理论自信
③制度自信
④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巨大的奇迹。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
①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②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
③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能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首本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这本书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在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勇气和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一旦懂得“真理的味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材料二 1953年12月,党中央公开发布并开始在全社会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取得历史性成就。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截至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6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2023年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为85.5%,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2)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请你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思想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D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B D C
17.(1)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中国共产党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有利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中国共产党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 忠实传人,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
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8.(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②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物质基础;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基础。
(3)答案示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之举。广大青年是坚持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必须凝聚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改革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树立崇高理想,勇于砥砺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改革,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