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A卷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5 兴宾区模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西来到乡村的田野进行自然观察。在这次观察过程中,她留意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其中能体现生物“生长发育”这一生命现象的是( )A.流水潺潺 B.风卷残云 C.草长莺飞 D.雾锁山头2.(2025春 青州市期末)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A.绿藻 B.石头 C.苹果 D.含羞草3.(2025春 官渡区期末)“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句中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2025春 嵩明县期末)“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句中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2025 长春模拟)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汽车自动驾驶 B.运动后汗流浃背C.杨树落叶 D.蝉鸣鸟叫6.(2025 禄劝县模拟)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鲸浮出水面换气 B.蜜蜂采食花蜜C.猎豹追捕羚羊 D.电闪雷鸣7.(2025 沅江市二模)今年比较火的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Kimi、豆包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下列哪项可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 )A.能否思考 B.能否运动C.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D.能否繁殖8.(2025 新化县二模)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场名为《秧Bot》的智能机器人表演成为当晚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下列有关智能机器人和舞蹈演员的相同之处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运动B.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都能说话D.都是由细胞构成的9.(2025 利辛县二模)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10.(2025 嵩明县三模)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草木发芽 B.潮起潮落 C.蜻蜓点水 D.螳螂捕蝉11.(2025 中山市一模)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A.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2.(2025 济源)“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自然界因为生物的存在而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下列各项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山青水绿 B.大漠孤烟 C.黄河落日 D.楼影沉塘13.(2025 盐城三模)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A.能进行呼吸B.能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4.(2025春 潍坊期末)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雏鸡破壳而出C.钟乳石慢慢长大D.含羞草被碰触后叶片合拢15.(2025 黑龙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6.(2025 成都模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到处与生物相伴的大集体。下列关于生物学或生物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学包括了对人类的研究B.生物都是由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C.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D.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17.(2025 盘龙区一模)新学期,某校推出了“AI体育老师”。判断“AI体育老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否互动交流 B.能否进行呼吸C.能否训练监测 D.能否动作示范二.解答题(共2小题)18.(2024秋 潮南区期中)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了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填字母序号)A.适应环境 B.生长发育 C.遗传 D.变异 E.繁殖(1)一只母猫生下了三只小猫。这种现象属于 。(2)猫生猫,鼠生鼠。这种现象属于 。(3)小猫长成大猫。这种现象属于 。(4)同一胎的三只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这种现象属于 。(5)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这种现象属于 。19.(2024秋 昌邑区校级月考)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公园观察生物,发现它们身上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中,大片菊花盛开,这体现了生物能进行 的特性。(2)石榴树上结的石榴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3)喜鹊在草地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小蚂蚱,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4)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通常生活在缺氮的土壤中。它的一些叶特化为捕虫夹,当小虫碰到“触毛”时迅速将其夹住,消化并吸收以补充营养。①资料中“当小虫碰到‘触毛’时迅速将其夹住”,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②研究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研究影响捕虫夹闭合的环境因素。该实验说明温度对捕虫夹的闭合情况有影响,推测在45℃时,触碰 次即可引起捕虫夹闭合。温度 15℃ 40~50℃ 65℃捕虫夹闭合 2次触碰 1次触碰 不需触碰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20.(2024秋 开州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材料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首诗词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充足阳光刺激引起的;在繁殖季节,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它们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2)一粒种子通过萌发长成一棵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 。(3)“种杏得杏”属于 现象;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异,这属于 现象。(4)红杏树需要施肥才能枝繁叶茂;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这些都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B D D A D D D D B D题号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A C C D B B1.解:A、流水潺潺是水的流动,属于自然现象,不涉及生物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B、风卷残云是天气变化,与生物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草长莺飞中“草长”体现植物的生长,故C符合题意。D、雾锁山头是气象现象,无生物参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特征的理解认识。2.解:ACD、绿藻、苹果、含羞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能进行新陈代谢。B、石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生物的共同特征。3.解:“葵花向日倾”体现向日葵对光照刺激的趋光性反应,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特征。4.解:“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5.解:A、汽车自动驾驶属于非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B、运动后汗流浃背是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的生理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杨树落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蝉鸣鸟叫是动物的信息交流或繁殖行为,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解:A.鲸是哺乳动物,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浮出水面换气是鲸为了获取氧气而进行的呼吸过程,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蜜蜂是昆虫,它们采集花蜜是为了获取食物和能量,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猎豹和羚羊都是动物,猎豹追捕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电闪雷鸣是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无关,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特征。7.解:A、智能机器人的“思考”基于程序运算,与生物基于生理机制的思考有本质区别,故能否思考不能作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B、机器人可机械运动,而植物等生物通常不能自主运动,故能否运动不能作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B不符合题意。C、机器人的语言交流是程序处理,与生物的语言能力不同,很多生物也无语言交流能力,故能否进行语言交流不能作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C不符合题意。D、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智能机器人由人类制造,无法自我繁殖,故能否繁殖可作为判断其是否为生物的重要标准,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解:ABC、智能机器人和舞蹈演员都能运动、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能说话,ABC不符合题意。D、舞蹈演员作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智能机器人是由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材料制成的,没有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解:(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2)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故选:D。【点评】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10.解:A、草木发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发育,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潮起潮落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螳螂捕蝉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1.解:A、黄鹂、白鹭属于动物,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杏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2.解:山青是由于树木的生长,水绿主要是水中藻类的繁殖;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楼影沉塘是由于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属于非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解: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光刺激的反应,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窗台植物向光生长的情景,考查学生对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4.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七星瓢虫是为了获取食物,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不符合题意;B、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不符合题意;C、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碳酸盐溶液主要是碳酸氢钙溶液分解生成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是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的,是化学现象,故符合题意;D、含羞羞草被碰触后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5.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被火烧后,在春天又能重新生长,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6.解: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其生理结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等方面都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A不符合题意;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并非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C.生物具有多种基本特征,其中生长和繁殖是重要的特征之一。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通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生物体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繁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延续,C不符合题意;D.生物学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例如,在医学领域,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农业领域,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环境保护领域,生物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病毒的特殊性。17.解:A.能否互动交流不属于生物的特征。非生物的智能设备通过程序设定也能实现互动交流功能,这属于基于算法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生命活动无关,故A错误;B.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绝大多数生物),这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生理过程。“AI体育老师”作为非生物,不具备呼吸系统及代谢功能,因此能否进行呼吸可作为判断其是否为生物的关键依据,故B正确;C.训练监测是“AI体育老师”基于传感技术和编程实现的功能,属于物理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范畴,与生物的应激性或生命活动无关,非生物设备同样可通过程序实现此类监测,故C错误;D.动作示范属于机械装置或程序驱动的物理运动,与生物的运动系统(如肌肉收缩)有本质区别。非生物设备可通过电机等机械结构完成动作展示,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尤其是呼吸、应激性等本质属性的区分。二.解答题(共2小题)18.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大母猫生下了小猫,属于生殖现象。(2)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3)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长现象。(4)同一胎的三只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属于变异现象。(5)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这种现象属于应激性。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1)E;(2)C;(3)B;(4)D;(5)A。【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19.解:(1)公园中,大片菊花盛开,这体现了生物能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性。(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子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叫做遗传。石榴树上结石榴,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特性;结的石榴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3)小鸟在草地上啄食草籽,也啄食草地里的蚂蚱,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①小虫作为外界刺激,触碰到“触毛”时,捕虫夹将小虫夹住,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②研究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研究影响捕虫夹闭合的环境因素。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5℃需要2次碰触,40~50℃需要1次碰触,65℃不需要碰触;所推测在45℃时,触碰1次即可引起捕虫夹闭合。故答案为:(1)生长、发育和繁殖(2)遗传和变异。(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①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②1。【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20.解:(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充足阳光刺激引起的;在繁殖季节,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这些都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杏得杏”属于遗传现象;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异,这属于变异现象。(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红杏树需要施肥才能枝繁叶茂;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答案为:(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发育(3)遗传;变异(4)营养【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