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B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4秋 攸县期末)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团”,他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他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A.比较 B.观察 C.模拟 D.想象2.(2025春 红塔区期末)下列不具有生命现象的是( )A.鲤鱼在水里戏水 B.DeepSeek写作文C.春天杨柳发芽 D.夏季蝉鸣鸟叫3.(2025春 鹤壁期末)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水影山光,鱼翔浅底,百鸟争鸣……描述的都是淇河两岸的秀丽风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绿竹猗猗 B.水影山光 C.鱼翔浅底 D.百鸟争鸣4.(2024秋 大竹县期末)人的排汗、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能生长和繁殖5.(2024秋 永定区期末)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人们会通过“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蛇过道”等现象来预测下雨。前人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调查法6.(2025春 鞍山期末)走进秦岭,奇峰突兀,谷地深邃,流水潺潺,草木葱笼。下列描述属于生物的是( )A.突兀的奇峰 B.深邃的谷地C.潺潺的流水 D.葱笼的草木7.(2025 平房区二模)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成语“望梅止渴”所反应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8.(2025 长春模拟)科学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到的是(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2025 亭湖区校级一模)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电脑病毒 B.钟乳石 C.珊瑚礁 D.蘑菇10.(2025春 安丘市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飞蛾扑火 B.烟尘滚滚 C.蜻蜓点水 D.大汗淋漓11.(2025春 雅安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观察到校园内的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会迅速闭合,操场的塑胶跑道被阳光暴晒后会变软。他们对比这两种现象,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含羞草慢慢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B.塑胶跑道被阳光暴晒后变软是变异现象C.含羞草能通过种子繁殖新个体,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特性D.含羞草叶片闭合和跑道变软都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2.(2025 凉州区一模)2025年春晚,由宇树科技研发的一群机器人身穿东北特色的花棉袄,为观众表演了秧歌舞,动作灵巧、有趣又充满创意。判断其不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能够与人交流 B.能够自由运动C.能按指令做事 D.不能生殖和发育13.(2025春 安丘市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并不仅仅限于视觉,而是各种感觉器官及大脑协同作用的过程B.凭我们的感觉,定能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C.借助某些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D.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14.(2025春 顺德区期末)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研究中使用了实验法的是( )A.调查学校的近视情况B.比较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C.收集癌症防治的资料D.使用望远镜观察母鸟的育雏行为二.解答题(共3小题)15.(2024秋 确山县期末)向日葵(如图所示)原产于北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云南,然后逐渐往北方传播,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种子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请根据生物的特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向日葵是由 构成的。(2)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转动,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3)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的花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4)向日葵的花凋谢脱落后会结籽,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5)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籽,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16.(2024秋 五华区月考)某同学在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他看到一只瓢虫正在捕食蚜虫,说明 (填生物的特征)。(2)他借助放大镜,数出这个瓢虫身上具有七个斑点。他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3)他看到瓢虫在产卵,说明生物 (填生物的特征)。(4)他用手去碰瓢虫,瓢虫飞走了,说明生物 (填生物的特征)。17.(2024 湖南模拟)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使用电子 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腕部 疼痛 眼部 不适 轻度社 交障碍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2)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3)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答案合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18.(2024秋 邯郸月考)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开展“稻田养虾”综合实践活动,小龙虾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作为食物,小龙虾活动时能松土通气,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从而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1)小龙虾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为食“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2)小龙虾活动时会产生排泄物“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3)从播种水稻苗到水稻丰收,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4)小龙虾被捕捉时四处逃散,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19.(2024秋 钢城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材料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材料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充足阳光刺激引起的;在繁殖季节,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它们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种植红杏需要施肥,青蛙能捕食农田害虫,反应生物生活需要 。(2)一粒种子通过萌发长成一棵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 。(3)红杏和青蛙是生物,它们可以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 。(4)材料三说明生物具有 和 特征。20.(2024秋 新丰县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埋在潮湿泥土里的种子,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尖慢慢的变大,逐渐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资料二: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资料三:大多数花儿和帮助它们繁殖的传粉者间都保持着互帮互助的关系。例如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作为回报。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1)资料一体现了植物能够 的特征。小绿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植物能进行 的特征。(2)资料二中,会放电的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 的特征。(3)资料三中,植物受了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 特征。(4)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小绿芽、会放电的鸡、蜜蜂、蝴蝶、蜂鸟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 没有该结构。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B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B B C A D C D D B A题号 12 13 14答案 D B B1.解:小明为了探究“绿团”是不是生物,做成玻片标本,借助显微镜观看,因此属于观察法,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相关知识。2.解:A.鲤鱼是生物,它在水中戏水体现了生物能进行一定的活动,这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DeepSeek是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C.杨柳是植物,春天发芽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蝉和鸟都是生物,蝉鸣和鸟叫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这是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以及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应,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3.解:A.“绿竹猗猗”描述竹子茂盛生长,体现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影山光”描述水和山的倒影与光线,属于自然物理现象,B符合题意。C.“鱼翔浅底”展示的是水中游泳中的鱼,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百鸟争鸣”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解: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人体的出汗、呼吸、排尿反应出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特征。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以及意义,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结合题目分析解答.5.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人们会通过“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蛇过道”等现象来预测下雨,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观察法,故A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C.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相关知识。6.解:A.奇峰是自然形成的地理形态,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活动,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突兀的奇峰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B.谷地是地球表面的凹陷地形,没有生命现象,不满足生物的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深邃的谷地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C.流水是水的流动现象,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潺潺的流水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D.草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草木能进行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如向光生长等;还能生长和繁殖后代,并且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所以葱笼的草木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物的特征相关知识。7.解: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营养等,“望梅止渴”现象未体现这一特征,A错误;B、生物能进行呼吸是指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望梅止渴”与生物呼吸无关,B错误;C、“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这里人看到梅子(外界刺激),做出了流口水(止渴相关反应)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C正确;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望梅止渴”没有涉及到遗传和变异内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成语考查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解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每个生物基本特征的内涵,并能将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与之对应。8.解: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查阅诸家 本草 属于④文献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走访药农、樵夫属于③调查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医学家李时珍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①观察来研究药物的;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亲尝百草属于②实验法。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文献、观察、实验等方法。9.解:A.电脑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程序代码,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生长繁殖等,它没有自己的生命系统,所以电脑病毒不属于生物,A错误。B.钟乳石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它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是由碳酸钙等矿物质逐渐沉积形成的,不是生物,B错误。C.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堆积而成的,珊瑚虫是生物,但珊瑚礁本身不具备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错误。D.蘑菇属于真菌,它具有生物的特征。例如,蘑菇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来生长,能进行呼吸作用,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等。可见,蘑菇属于生物,D正确。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物的特征相关知识。10.解:A、飞蛾扑火是指飞蛾的趋光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B、烟尘不属于生物现象;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将卵产在水面上,属于蜻蜓的繁殖现象;D、大汗淋漓是指生物排出体内的废物的途径,属于生命现象。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1.解:A.含羞草的生长属于生物能生长的特征,A正确。B.塑胶跑道是非生物,其变软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变异,B错误。C.种子繁殖体现的是生物的繁殖能力,C错误。D.含羞草叶片闭合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跑道变软是非生物的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2.解:A.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与人交流不是判断生物的主要依据,有些非生物如智能语音设备也能与人交流,故A不符合题意。B.虽然大多数生物能够自主运动,但也有一些生物如植物不能自由运动,同时像机器人等非生物在程序控制下也能运动,所以能够自由运动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主要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C.这是机器人等非生物根据预设程序可以做到的,而生物的行为是基于自身的本能、生理机制和对环境的适应等,能按指令做事不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通过生殖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发育的现象,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宇树科技研发的机器人不具备生殖和发育的能力,不能繁衍后代和经历生长发育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3.解:A、观察并不仅仅限于视觉,而是各种感觉器官及大脑协同作用的过程,A正确。BCD、单凭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仪器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借助某些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B错误,CD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科学观察中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4.解:A.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所以调查学校的近视情况属于调查法,未人为控制变量,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所以比较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需设置不同光照条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实验法,故B符合题意。C.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所以收集癌症防治资料属于文献法,未进行实验操作,故C不符合题意。D.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属于观察法,未人为干预变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3小题)15.解:(1)向日葵属于绿色植物,因此,向日葵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生物具有应激性。(3)向日葵枯萎的花、脱落的叶中含有向日葵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由此可知,向日葵的花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这说明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4)向日葵结的“籽”是指向日葵的果实,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向日葵可以通过其繁殖下一代。由此可知,向日葵的花凋谢脱落后会结籽,这说明生物具有能繁殖的特征。(5)植物能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答案为:(1)细胞。(2)生物具有应激性。(3)新陈代谢。(4)繁殖。(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6.解:(1)瓢虫捕食蚜虫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根据既定目标和计划,通过感官或借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性观察、记录和描述,从而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该同学使用放大镜观察并计数瓢虫斑点,属于典型的观察法应用。(3)生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以延续种族,瓢虫产卵的行为直接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特征。(4)生物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反应,该同学触碰瓢虫后其立即飞走,说明生物具备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故答案为:(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观察法;(3)能繁殖;(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内容。17.解:(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2)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使用5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3)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故答案为:(1)抽样调查法(2)6小时以上(3)(4)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点评】抽样调查是指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18.解:(1)“小龙虾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等为食”从害虫和杂草中获取营养,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指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因此小龙虾活动时会产生“排泄物”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生物能生长是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到大,生物能繁殖是指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繁衍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和发展的现象,因此“从播种水稻苗到水稻丰收”过程中,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小龙虾被捕捉时四处逃散,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故答案为:(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9.解:(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红杏出墙”是受墙外充足阳光刺激引起的;在繁殖季节,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青蛙不再鸣叫,这些都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红杏树需要施肥才能枝繁叶茂;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发育。(3)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红杏和青蛙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属于变异现象。故答案为:(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营养。(2)生长和发育。(3)二氧化碳。(4)遗传;变异。【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20.解:(1)材料一中的种子变为小绿芽,最后变成一颗高大的植物,体现了植物能够生长和发育的特征。小绿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植物能进行呼吸的特征。(2)材料二中放电鸡当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3)材料三中植物经过开花、传粉,最后结出种子,体现了植物能够繁殖特征,保证种族的延续。(4)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资料中提到的小绿芽、会放电的鸡、蜜蜂、蝴蝶、蜂鸟等都是由细胞构成,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答案为:(1)生长和发育;呼吸。(2)作出反应。(3)繁殖。(4)病毒。【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