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 D
解析: ①错误,思维的客观性指思维内容来源于客观对象,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进行的创作,体现了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客观性。②错误,诗句描
绘的是感性形象,体现了思维的形象性,而非以概念、判断、推理为特征的抽象思维的科学
性。③正确,“夜来风雨声”是间接感知,“花落知多少”是能动的推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
性和能动性。④正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从大量具体现象中总结出的一般
规律,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2. A
解析: ①正确,小马“阿 TAI”的形象设计融入了多种元素和想象,体现了思维表达的情
感性。②错误,形象思维具有生动性,抽象思维才强调严谨性。③正确,艺术形象的设计始
于对客观世界(草原、小马、毛毡等)的感觉、知觉。④错误,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
单元,但“抽象概括”是抽象思维的特点。
3. B
解析: 乙说“完全认同你的观点(指甲的观点:文化认同和自信)”,但又说“博物馆热更
多体现的是文旅产业的发展”,后者与前者侧重点不同,可能构成对同一话题的矛盾判断,
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时肯定 A 和非 A)。A 错误,丁的观点明显偷换概念,将文化热潮的
“热”理解为气温的“热”,不符合逻辑。C 错误,丙的观点是辩证看待,并非违反同一律
的“骑墙”。D 错误,丁是偷换概念,违背的是同一律,而非排中律。 4. D
解析: 植物博物画既需要细致的观察(形象思维的基础),又需要提炼物种特征(抽象思维
的概括),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辩证统一的体现。A 错误,物与画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不能消除。B 错误,植物博物画是思维抽象的产物,而非对植物直观整体表象的复制。C 错
误,博物画描绘的是静态瞬间,并未展现完整的动态生长过程。
5. B
解析: ①③正确,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学习历史、发扬传统、增强斗争精神以战胜困难,
这体现了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真理,并能指导实践实现目标。②错误,概念性是抽象思
维的特征,但科学思维不限于抽象思维。④与材料强调的指导实践关系不直接。
6. A
解析: 李老师是男子组第一,全校第三,说明女子组前两名在李老师之前到达。钱老师是
女子组第三,赵老师是女子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说明赵老师在钱老师之后,但在孙老师
(男子组最后,即全校最后)之前。故顺序为:女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李(男一/全校
第三)、钱(女三)、赵(女最后)、孙(男最后/全校最后)。即李、钱、赵、孙。 7. B
解析: 观棋人的话“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全盘否定)和“但有几步还挺有趣”(部分肯
定)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 A 和非 A。A
项排中律是针对“两不可”的态度。C 项是辩证法观点,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同一范
畴。D 项逻辑矛盾是应避免的,辩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8. C
解析: 乙的话可转化为:1 号破纪录 → 5 号破纪录。丙的话是:1 号破纪录 且 5 号没破
纪录。丙的观点是乙的观点的矛盾命题(即否定乙的观点)。已知只有一人预测错误,则错
误的只能是乙和丙中的一人。假设丙错误,则乙和丁正确,可推出 1 号和 5 号都破了纪录,
这与甲、丁的预测不冲突。假设乙错误,则丙正确,推出 1 号破纪录而 5 号没破纪录,但甲
说“5 号肯定能破纪录”就也错了,会出现两个错误预测,与题意不符。故只能是丙错误,
乙正确,得出结论:5 号破了纪录,1 号是否破纪录不确定。但结合选项,只有 C 项“只有
5 号选手打破纪录”符合推理结果(即 1 号没破)。 9. A
解析: 划分要求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且子项互不相容。A 项,“邮件”按是否
电子划分,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子项之和等于母项,且互斥,正确。B 项,
“桌子”按形状、用途、材质三种不同标准划分,子项交叉(如书桌可以是木桌),错误。C
项,“粮食作物”与“黄瓜”“茄子”不是并列关系,且“农田里的作物”外延大于所列,划
分不全。D 项,“班干部选票”除了赞成票和反对票,还有弃权票等,划分不全。 10. D
解析: A 错误,“冻雨”是降水过程,“雨凇”是降水后形成的凝结物,是两种现象。B 错
误,“下冰凌”和“流冰”是“冻雨”在不同地区的俗称,是全同关系,外延相同。C 错误,
“冻雨”和“下冰凌”是全同关系,不是属种关系。D 正确,“雨凇”(物体表面的冰层)和
“下冰凌”(降落的冻雨)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外延完全不同,是全异关系。
11. B
解析: 简单判断是直接对思维对象进行断定的判断,不包含其他判断。①是疑问句,不是
判断。②是对“天问一号”行为的直接断定,是简单判断。③“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载体”
这是一个直接断定,是简单判断。④是一个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题目要求是“简单判断”,
因此选②和③。
12. B
解析: 原观点为“如果 P(高峰提价),那么 Q(减轻压力)”,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其矛盾判断是“P 且非 Q”,即“高峰提价了,但压力没减轻”,这个判断在原观点成立的情
况下必定为假。B 项“虽然...但是...”表达的正是“P 且非 Q”的含义。 13. D
解析: 对联将“风声雨声读书声”与“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两件事并列在一起,表达了“既
要……又要……”的含义,属于联言判断。
14. B
解析: 题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那
么……)。①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是联言判断(既……又……)。③是不相容选言判断(要
么……要么……)。④是联言判断(不但……而且……)。故与题干同属假言判断的是①。
15. B
解析: 恩格斯的话强调错误的前提会导致错误的结论。①③正确,这启示我们进行演绎推
理时,前提必须真实,推理结构必须正确。②说法绝对,认识源于实践,但推理的前提可以
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④错误,正确的推理结构能保证形式有效,但不能确保结论真
实,结论真实还需前提真实。
16. B
解析: 墨子的话体现了词项周延性规则: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例句“不乘马”中的“马”
周延。B 项,“他不吃鱼”等于“所有鱼他都不吃”,“鱼”在否定判断中作为谓项是周延的,
符合规则。A 项“他热爱登山”中的“登山”不周延。C 项是可能模态判断,不直接涉及周
延性。D 项是简单换位,但“尊重”关系不对称,推理无效。 17. C
解析: 由“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和“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可
推出“有些优秀运动员能获得宝贵经验”(即②)。由“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纪录”
换质换位可得“有些参赛运动员不能打破纪录”,再结合第一个前提可推出“有些优秀运动
员不能打破纪录”(即④)。①“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扩大了范围,不一定真。
③“有些优秀运动员能打破纪录”也不一定为真。
18. B
解析: 三段论规则:中项“人才”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大前提“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
特长的人”中“人才”周延。小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中“人才”不周延。符合规
则。结论应为: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B 正确。A、C、D 项的主项和谓项位
置错误或否定错误。
19. B
解析: 甲: 丁 → 韩 (等价于:韩 → 丁)
乙: 韩 → 丁 (等价于:韩 ∨ 丁)
丙:要么丁,要么韩 (不相容选言,丁和韩只能选一个)
将选项代入:A 选韩不选丁,满足丙,但违反甲(有韩则应有丁)。B 选丁不选韩,满足甲、
乙、丙。C 都选,违反丙。D 都不选,违反乙(既不选韩也不选丁,则乙的前提 韩真,但
结论选丁为假,故乙为假)。
20. C
解析: 题干“只有 P(把牢粮食安全),才 Q(把稳复兴主动权)”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其有效推理是: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Q→P),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 P→ Q)。③是
Q→P,正确。②是 P→ Q,正确。①是 P→Q,是充分条件推理,无效。④是 Q→ P,无效。 21. C
解析: 水温(10℃, 15℃, 18℃, 21℃)逐渐变化,游泳时间(0.5h, 1h, 1.5h, 2h)也随之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这是共变法的典型应用。
22. A
解析: ①正确,从蝙蝠飞翔到制作竹蜻蜓,是模仿其功能,运用了模拟方法(类比推理的
一种)。②错误,从竹蜻蜓到飞车,是根据原理进行发明创造,是实践应用,不是比较推理。
③正确,从竹蜻蜓到直升机,是根据相似性(旋翼原理)进行类推,运用了类比推理。④错
误,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一定为真。
23. C
解析: 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 是静止的观点,形而上学的思维。B
是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 强调事物随时间地点变化而变化,是辩证思维。D 是用孤
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4. B
解析: ①正确,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优化组合的质变”,体现了结构
变化引起质变。②在材料中未直接体现,材料强调质变而非量的积累。③与材料强调的质变
(渐进性的中断)不符。④正确,新质生产力是系统性的升级,体现了系统结构的优化趋向。
25. D
解析: 材料强调要掌握好旧动能退出和新动能接续的“度”,防止过犹不及。①强调质变,
与“防止退出过快或过慢”的“度”的把握侧重点不同。②正确,退出过慢或过快都会破坏
质与量的统一。③错误,应向“适度”发展,而非“度的边缘”。④正确,“坚持‘得中’”
即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割裂和极端。
26. C
解析: 习近平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动实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的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理性认识)。②④正确描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①错误,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③错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
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要点
27. 材料一:
小颉的观点: 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 分)
逻辑性质: 其逻辑性质是“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后件必无前件”。即如果坚持“中法精神”,
那么双边关系就能健康发展;如果双边关系没有健康发展,那么一定是没有坚持“中法精神”。
(3 分)
小春的观点: 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2 分)
逻辑性质: 其逻辑性质是“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即“文化渗透”和“寻求庇佑”这
两个原因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4 分)
材料二:
推理类型: 三段论推理。(2 分)
判断: 该推理不正确。(1 分)
理由: 该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2 分)大前提中的“新质生
产力”和小前提中的“绿色生产力”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导致“绿色生产力”
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2 分)
28. 第一问:
乙方的推理: “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
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2 分)
分析: 其推理形式为:如果 P(村民留下),则 Q(遗址易被破坏)。现在非 Q(要让遗址
得到很好保护),所以非 P(村民要搬迁)。(3 分)
判断: 这个推理在逻辑形式上是有效的。(1 分)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是“否定后
件可以否定前件”。(2 分)
(注意: 推理形式有效不代表结论真实。结论的真实性依赖于前提的真实性。乙方的前提
“只要村民留下,遗址就易被破坏”是一个需要商榷的判断,可能过于绝对。但从纯形式逻
辑角度,其推理过程是符合规则的。)
第二问:
推理类型: 西方学者的推理是类比推理。(2 分)
理由: 他们将历史上美苏“太空竞赛”的旧模式,套用到当前中国航天发展的新情况上,
根据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都是大国在发展航天),推出在其他属性(必然构成威
胁和挑战)上也相似。(2 分)
错误: 他们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2 分)
理由: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美苏冷战时期的争霸有本质区别。西方学者忽视了这些本质属性的差异,仅仅依据表面相
似性就推出结论,其推理是站不住脚的。(2 分) 29.
体现的辩证思维特征:
整体性思维: 大南坡村没有孤立地看待经济发展或文化建设,而是将美学融入乡村规划、
产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规划,体现了整体性特征。(2 分)
动态性思维: 该村的发展之路是一个动态过程。从依靠煤炭到资源枯竭陷入贫困,再到成
功脱贫后探索“美学赋能”的新路,体现了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找到了符合新时代要
求的发展路径。(2 分)
在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方案既考虑了乡村的整体风貌提升(如老旧建
筑改造),又注重发挥不同部分的独特功能(如艺术中心、书店、游乐景观等各司其职),实
现了整体优化。(2 分)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联系材料分析恰当,再得 1 分,共 7 分) 30.
蕴含的逻辑智慧: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策变化(质变),需要通过微小
的、渐进的调整(量变)来实现。“小步调整”(如每几个月延迟 1 个月)正是注重量的积累,
为平稳过渡到新的退休年龄(男 63 岁、女 55/58 岁)这一质变做好充分准备。(3 分)
坚持适度原则: 政策的调整需要把握“度”。“渐进式”和“小步调整”避免了调整幅度过
大(超出度)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保持了事物(退休制度)的稳定,使其在量的积累过程
中逐渐趋向质变的临界点,体现了掌握适度原则的智慧。(2 分)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经过 15 年持续、稳定的量变积累,最终必然实现法定退休年龄的
稳步、平滑的质变,从而完成政策的最终目标。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
分)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试题
政治(5—9班)
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
75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林语盘先生将诗歌称为中国人的宗教,因为沿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不仅蕴含着绝美的意境,而且闪
烁着悲维的光芒,港素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是中国人的精神宗教。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
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离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体现了思维的客观性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③“夜未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②B.①④C.②圈
D.③④
2.热播刷《我的阿勒泰》制集官方衔生形象一小马“可TAI”亮相!小马“阿T1”以棕揭色小马
穷为形象,马背上的红色毛毡格外显眼。毛毡上的少数民族特色纹饰精玫又充满地域特点,小马“阿
TAI”面带微笑,阳光又健康,叫人心生喜爱。小马“阿T”的创作过程中()
①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体现了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②将各种元素巧妙结合,体现了思雄表达的严谨性
③以感觉、知觉作为基础,生动活泼地展示了草草风貌
④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抽象概括出草原的风情民俗
A.①@B.①0C.②③
D.②④
3.某校四位同学田绕暑假“博物馆热”进行了如下讨论
甲:“博物馆热”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乙: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认为博物馆热更多体现的是文旅产业的发展
丙:你们俩的现点我都认同,但也都不认同,我认为要对“热”进行冷思考。
丁:暑假的气温一般都比较高,去博物馆打卡比较热很正常。
从逻纸思维的角度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四位同学的观点都符合逻辑规则
B。乙的观点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
C.丙的观点骑墙居中,违青了同一律D.丁的观点偷换概念,违背了排中律
4,面好一幅植物博物耳,不仅需要精湛的绘西技艺,
还需要长时问的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
特征表现出来,植物博物西的创作(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西之可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雄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雄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泡铜花的照片(左)和博物画(右)
政游(5一9班)
第1页(共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