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优】第二章 认识细胞 测试卷--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题优】第二章 认识细胞 测试卷--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认识细胞》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小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操作过程的第二步所滴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矿泉水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目镜有5×、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5×,物镜 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3.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B.“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C.光线较亮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调节光线
D.“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用稀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4.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而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  )
A.杀死细胞 B.减慢细胞运动
C.维持细胞形态 D.分散细胞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
7.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使用步骤有取放、对光、放置标本、观察和收放等
B.对光要使光线通过的相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
C.观察当镜筒下降时,左眼要注视目镜,两手转动反光镜
D.观察当镜筒上升时,一般左眼看目镜,右眼要睁开,便于观察和记录
8.小李用“目镜10×、物镜40×”的镜头组合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40倍 C.50倍 D.400倍
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或者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什么结构上?(  )
A.玻片标本 B.物镜 C.目镜 D.载物台
10.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细胞核 D.液泡
1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想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他应转动的是(  )
A.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12.小丽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下图所示,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
A.滴加生理盐水 B.轻刮口腔内侧壁
C.盖盖玻片 D.滴加稀碘液
13.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①②③④
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
1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 50 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 200 倍看到的细胞小且多
B.在载玻片上写上“bq”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是“bq”
C.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更清晰的视野,可以闭上右眼,用左眼更加专注的观察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15.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一中c步骤滴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出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图四中,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16.关于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C.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D.能够观察到细胞壁
17.在光线比较暗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你的做法是 (  )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1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C.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19.如图,某同学想观察兔血样本,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肉眼无法观察到血细胞,应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B.确定观察目标后,可转动⑧选择高倍物镜
C.当视野过暗时,可通过转动 调亮视野
D.换用高倍物镜后,通过转动②使物象更清晰
20.如图,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向上;③② B.向下;④② C.向上;③① D.向下;③②
21.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B.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
C.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
22.银边吊兰无论如何光照叶子边缘都呈银白色,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本身就是这种颜色 B.叶子边缘细胞里没有叶绿体
C.病毒感染 D.叶子边缘细胞里没有线粒体
2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
①观察 ②对光 ③取镜和安放 ④清洁收镜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2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5× 20×
物镜 8× 40× 10× 45×
A.A B.B C.C D.D
25.小丽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字母“d”装片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丽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④
B.可以直接使用④号镜头尽快找到观察目标
C.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小丽同学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字母“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P”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c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若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该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
(2)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
(3)图1中b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滴加后吸水纸应从   (填“对侧”或“同侧”)进行吸引,可以将   (填细胞结构)染色,便于观察。
(4)小明若用双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调整光源应操作   (填显微镜结构)。
(5)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填图1中的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6)调整焦距时需要将镜筒下降,这时眼睛应该注视   (填图2中的序号)。
27.(10分)图一表示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内容,图二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内填结构的字母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如[ ]细胞膜)。
(1)图一中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图丙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
(2)在制作两种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目的是看清图二中的结构[   ]   ,该结构的作用是   。
(3)图丁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最可能是   时操作有误。
(4)橙子汁是常见的果汁,在榨橙汁时,汁液主要来自图二中的[   ]   。
(5)为了进一步观察图一中丁的放大结构,需要动用图一中甲的   (填图中序号)。
28.(13分)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如图一、图二为显微镜镜头与结构,图三表示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在“[ ]”中填字母或数字,在横线上填文字)
(1)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萝卜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图一中的[   ]   和[   ]   两个镜头观察。
(2)据图可知,萝卜叶肉细胞是图中的   (填“A”或“B”)细胞。
(3)为了能看清萝卜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应将视野稍微调暗些,此时应调节图二中的结构[   ]   。
(4)假如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
(5)萝卜菜叶在沸水中焯水时呈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三中的[   ]   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6)观察:用眼注视a内,反向转动d,直至能看清物像。若物像还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   ]   ,使物像清晰。([ ]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7)如图是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其中a、b、c、d、e五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29.(5分)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如下:取甲猴的一个卵母细胞a去掉细胞核,再把乙猴的一个体细胞b的细胞核与去核的a细胞融合,构建克隆胚胎,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丙体内,发育形成克隆猴。
(1)构成“中中”和“华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资料中,克隆猴的长相像   猴(填“甲”、“乙”或“丙”),说明   (填细胞结构)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克隆过程中科学家需要为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必须经过   这一结构,因为该结构具有   的作用。
30.(12分)下图是单目显微镜的构造简图,请据图回答:
(1)显微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转动   ,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结构【   】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视野中出现均匀、白亮的圆形视野。
(2)在观察过程中,调整结构【   】   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   】   。
(3)实验完毕后,用   将显微镜表面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   】远离镜筒,并将
   降至最低处;反光镜竖立。然后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4)用下列三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最大。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甲 5× 10×
乙 10× 20×
丙 10× 10×/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认识细胞》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小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操作过程的第二步所滴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矿泉水
【答案】B
【解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目镜有5×、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5×,物镜 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小,但看到数目较多;在题干的四个选项中,A放大倍数为50倍,B放大倍数为400倍,C放大倍数为200倍,D放大倍数100倍,可见,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符合题意。
3.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B.“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C.光线较亮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调节光线
D.“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用稀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 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强,不易观察,因此需要滴加碘液,使细胞染色减少其透明度,利于观察。D错误。
4.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的规律.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而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  )
A.杀死细胞 B.减慢细胞运动
C.维持细胞形态 D.分散细胞
【答案】C
【解析】其中在“滴”这一步,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但其作用都是为了维持细胞形态,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C正确。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显徽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正方向“生物”字的玻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生物”字,上下左右都颠倒.
7.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使用步骤有取放、对光、放置标本、观察和收放等
B.对光要使光线通过的相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
C.观察当镜筒下降时,左眼要注视目镜,两手转动反光镜
D.观察当镜筒上升时,一般左眼看目镜,右眼要睁开,便于观察和记录
【答案】C
【解析】 A、显微镜使用步骤有取放、对光、放置标本、观察和收放等,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即对光时,要使光线通过的有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不符合题意;
C、观察当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观察时,我们要双眼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睁开方便画图,不符合题意。
8.小李用“目镜10×、物镜40×”的镜头组合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10倍 B.40倍 C.50倍 D.400倍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小李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40×,可以计算出小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D符合题意。
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或者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什么结构上?(  )
A.玻片标本 B.物镜 C.目镜 D.载物台
【答案】B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或者转动目镜污点均不动,表明污点不在玻片和目镜上,则污点在物镜上。
10.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B
【解析】A、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符合题意;
C、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
D、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不符合题意。
1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想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他应转动的是(  )
A.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答案】B
【解析】A、转换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转到可以转换光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B和D、准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上下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B符合题意;
C、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
12.小丽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下图所示,操作不当的步骤是(  )
A.滴加生理盐水 B.轻刮口腔内侧壁
C.盖盖玻片 D.滴加稀碘液
【答案】C
【解析】A.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该操作与视野中出现气泡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轻刮口腔内侧壁是为了获取口腔上皮细胞,此操作不会导致气泡产生,B不符合题意。
C.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出现了气泡,说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C符合题意。
D.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滴加稀碘液,可以使细胞核更容易观察,D不符合题意。
13.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步骤,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①②③④
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
【答案】C
【解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步骤②是染色,滴加的液体是碘液,能够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④滴加的液体是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 50 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 200 倍看到的细胞小且多
B.在载玻片上写上“bq”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是“bq”
C.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更清晰的视野,可以闭上右眼,用左眼更加专注的观察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所以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故A正确。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上“bq”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是“bq”,故B正确。
C.观察时,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故C错误。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故D正确。
15.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一中c步骤滴的液体为生理盐水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出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图四中,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D
【解析】题图分析,题图一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a刮和涂,b染,c滴,d盖;题图二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膜。A.由于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不符合题意;
B.图二中③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图三所示的视野中圆形的黑圈是气泡,出现气泡的原因是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d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D符合题意;
16.关于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C.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D.能够观察到细胞壁
【答案】A
【解析】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故A符合题意。
B.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范围较大,易找到物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观察得更清楚,应该用稀碘液染色,细胞核染成深色,故C不符合题意。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所以能够观察到细胞壁,故D不符合题意。
17.在光线比较暗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你的做法是 (  )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答案】C
【解析】【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1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C.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答案】C
【解析】A、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防止物镜碰到玻片,眼睛应注视物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所以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了,故B错误;
C、由于使用显微镜时,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故C正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将显微镜的镜身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故D错误.
19.如图,某同学想观察兔血样本,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肉眼无法观察到血细胞,应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B.确定观察目标后,可转动⑧选择高倍物镜
C.当视野过暗时,可通过转动 调亮视野
D.换用高倍物镜后,通过转动②使物象更清晰
【答案】C
【解析】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镜臂、⑤镜柱、⑥镜筒、⑦转换器、⑧物镜、⑨载物台、⑩通光孔、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时,应把人血制成涂片,而不是装片,A说法错误。
B.转换器上可以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确定观察目标后,可转动⑦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而不是⑧,⑧是物镜,B说法错误。
C. 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当视野过暗时,可通过转动 调亮视野,C说法正确。
D.图中,③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把物象调节的更加清晰,所以,换用高倍物镜后,通过转动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D说法错误。
20.如图,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向上;③② B.向下;④② C.向上;③① D.向下;③②
【答案】A
【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向下移动,需要向上移动装片;再转动③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物像放大;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
21.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B.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
C.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
【答案】D
【解析】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A错误.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B错误;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应该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然后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再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是为了避免出现气泡,C错误;
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D正确。
22.银边吊兰无论如何光照叶子边缘都呈银白色,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本身就是这种颜色 B.叶子边缘细胞里没有叶绿体
C.病毒感染 D.叶子边缘细胞里没有线粒体
【答案】B
【解析】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银边吊兰无论如何光照叶子边缘都呈银白色,是因为叶子边缘细胞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符合题意。
2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
①观察 ②对光 ③取镜和安放 ④清洁收镜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最后整理实验台.
2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的显微镜是(  )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5× 20×
物镜 8× 40× 10× 45×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8═4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0×45═90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四台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显微镜可能是D。
25.小丽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字母“d”装片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丽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④
B.可以直接使用④号镜头尽快找到观察目标
C.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小丽同学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字母“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P”
【答案】C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且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就越多。在给定的镜头组合中,①是低倍目镜,④是低倍物镜,因此它们的组合能提供的放大倍数最小,从而使得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A正确;B、在低倍镜下,由于视野范围较大,更容易快速找到观察目标。而④号镜头是低倍物镜,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它来尽快找到观察目标,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如果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在装片上它位于左下方。为了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小丽同学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而不是向右下方,C错误;
D、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且会按照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方式呈现。因此,字母“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会变为“p”,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c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若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该步骤滴加的液体是   。
(2)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
(3)图1中b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滴加后吸水纸应从   (填“对侧”或“同侧”)进行吸引,可以将   (填细胞结构)染色,便于观察。
(4)小明若用双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调整光源应操作   (填显微镜结构)。
(5)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填图1中的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6)调整焦距时需要将镜筒下降,这时眼睛应该注视   (填图2中的序号)。
【答案】(1)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清水
(2)c、a、d、b
(3)碘液;对侧;细胞核
(4)光源调节旋钮
(5)d
(6)4
【解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 1 中c操作(滴 )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 。
制作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时,该步骤滴加清水,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清水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1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c滴、a刮和涂、d盖、b染和吸。故正确顺序是cadb。
(3)图 1 中b操作是染色,滴加的液体是碘液,能使细胞核染色更明显,便于观察 。滴加碘液后,吸水纸应从对侧进行吸引,这样能使染液充分浸润标本,将细胞核染色 。
(4)双目显微镜光源调节旋钮的作用是调节光源的亮度。
小明若用双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调整光源应操作光源调节旋钮。
(5)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d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有关。
(6)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要从侧面看着显微镜的4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
27.(10分)图一表示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内容,图二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内填结构的字母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如[ ]细胞膜)。
(1)图一中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图丙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
(2)在制作两种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目的是看清图二中的结构[   ]   ,该结构的作用是   。
(3)图丁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最可能是   时操作有误。
(4)橙子汁是常见的果汁,在榨橙汁时,汁液主要来自图二中的[   ]   。
(5)为了进一步观察图一中丁的放大结构,需要动用图一中甲的   (填图中序号)。
【答案】(1)丁;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④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盖盖玻片
(4)⑤液泡
(5)④②
【解析】(1) 图一中丁视野显示细胞呈扁平状,无细胞壁,符合动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特征;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丙视野)呈规则长方形,有细胞壁。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0.9% NaCl),以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生理盐水的作用是防止细胞因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 染色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含DNA)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着色,便于观察。图二中④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通过控制基因表达,调控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 图丁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如未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气泡。
(4)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糖类、有机酸、色素等物质。橙子汁的酸甜味道和颜色主要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图二中⑤为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5) 图一中甲为显微镜结构:①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②细准焦螺旋(微调焦距)、③目镜、④转换器(更换物镜)、⑤反光镜(调节光线)。若需进一步放大观察(如从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转动④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再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28.(13分)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如图一、图二为显微镜镜头与结构,图三表示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在“[ ]”中填字母或数字,在横线上填文字)
(1)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萝卜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图一中的[   ]   和[   ]
   两个镜头观察。
(2)据图可知,萝卜叶肉细胞是图中的   (填“A”或“B”)细胞。
(3)为了能看清萝卜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应将视野稍微调暗些,此时应调节图二中的结构[   ]   。
(4)假如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
(5)萝卜菜叶在沸水中焯水时呈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三中的[   ]   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6)观察:用眼注视a内,反向转动d,直至能看清物像。若物像还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   ]   ,使物像清晰。([ ]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7)如图是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其中a、b、c、d、e五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1)①;目镜;④;物镜
(2)A
(3)c反光镜
(4)左上方
(5)②细胞膜
(6)e;细准焦螺旋
(7)adcbe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图一中①②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应选用图一中的①(目镜)和④(物镜),这样组合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图三中 A 细胞有细胞壁(①)、液泡(⑤)和叶绿体(⑦) ,所以萝卜叶肉细胞是图中的A细胞。
(3)因为视野太亮,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此需将视野调暗一些。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为了能看清萝卜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应将视野稍微调暗些,此时应调节图二中的结构c反光镜。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5)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萝卜菜叶在沸水中焯时水呈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三中的②细胞膜,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6)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若物像还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7)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⑥染→⑦吸。因此图中五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adcbe。
29.(5分)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如下:取甲猴的一个卵母细胞a去掉细胞核,再把乙猴的一个体细胞b的细胞核与去核的a细胞融合,构建克隆胚胎,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丙体内,发育形成克隆猴。
(1)构成“中中”和“华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资料中,克隆猴的长相像   猴(填“甲”、“乙”或“丙”),说明   (填细胞结构)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克隆过程中科学家需要为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必须经过   这一结构,因为该结构具有   的作用。
【答案】(1)细胞
(2)乙;细胞核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解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构成中中和华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故填:细胞。
(2)细胞核包含生物的所有的遗传信息,克隆猴的细胞质是甲提供的,而细胞核是乙提供的,丙提供胚胎的发育场所。所以,克隆猴的长相像乙,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故填:乙;细胞核。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可见,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位于最外层,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故填: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30.(12分)下图是单目显微镜的构造简图,请据图回答:
(1)显微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转动   ,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结构【   】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视野中出现均匀、白亮的圆形视野。
(2)在观察过程中,调整结构【   】   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   】   。
(3)实验完毕后,用   将显微镜表面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   】远离镜筒,并将
   降至最低处;反光镜竖立。然后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4)用下列三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最大。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甲 5× 10×
乙 10× 20×
丙 10× 10×
【答案】(1)低倍物镜;遮光器;③;反光镜
(2)④;粗准焦螺旋;②;物镜
(3)纱布;②;镜筒
(4)乙
【解析】(1)对光时的步骤:转动④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③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2)在观察过程中,调焦时两眼从侧面注视②物镜,转动④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①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④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实验后,使用清洁的纱布轻轻擦拭显微镜的表面,以去除灰尘和污渍。避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以免损坏显微镜的涂层或镜片。转动转换器,使②物镜远离镜筒。这是为了防止物镜与镜筒接触,避免不必要的磨损。将粗准焦螺旋转动,使镜筒降至最低处。这样可以确保物镜不会被意外碰撞,同时也有助于显微镜的稳定。最后将反光镜竖立,以便于收纳,并防止反光镜上的灰尘落入显微镜内部。
最后,将显微镜放回原处,确保其稳定,避免震动或碰撞。
(4)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也就越大。甲的放大倍数:5×10=50(倍);乙的放大倍数:10×20=200(倍);丙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因此,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最大是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