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两栖动物是指这种动物( )A.能在陆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B.能在水中用鳃呼吸,也能在陆上用肺呼吸C.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陆上生活D.平时在水中生活,繁殖期登上陆地2.位于蝗虫头部的触角所起的作用是( )A.嗅觉和触觉 B.听觉 C.运动 D.视觉3.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 )A.是否有肛门 B.是否有口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4.某博物馆展出了一具动物的头骨化石(如图),下列有关该动物的推测错误的是( )A.①是门齿 B.②能撕咬食物C.可能体表被毛 D.可能仅以植物为食5.由于蝗虫成虫的食量大,繁殖能力强和成群迁飞等特征,致使所到之处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造成“蝗灾”。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蝗虫的头部负责感觉、摄食和运动B.蝗虫的幼虫用鳃呼吸,成虫用肺呼吸C.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D.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6.鱼在水中游泳时,能顺利地躲开礁石,是因为( )A.视觉的作用 B.听觉的作用 C.嗅觉的作用 D.侧线的作用7.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C.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D.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8.蛔虫的形态结构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体形细长如线,呈圆筒状 B.体表有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C.消化管的结构简单 D.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9.以下哪项不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 )A.消化管很长 B.有发达的盲肠C.犬齿发达 D.门齿凿状,臼齿发达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类群是( )A.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爬行动物1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鲸鱼 B.鲨鱼 C.鱿鱼 D.章鱼12.下列各个特征中,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的是( )A.有口无肛门 B.体表有刺细胞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13.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A.水螅、海葵 B.水母、钩虫C.海蜇、涡虫 D.珊瑚虫、血吸虫14.两栖动物不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只能通过鼓膜来感知声波 B.后肢发达,趾间有蹼C.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15.扬子鳄市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变温动物,体内受精C.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D.体表覆盖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16.家鸽吃进去的沙粒是用于磨碎食物的,这一作用发生在( )A.嗉囊 B.小肠 C.腺胃 D.肌胃17.下列不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 B.水蛭 C.沙蚕 D.蜈蚣18.某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王女士生吃荸荠感染姜片虫的新闻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姜片虫全称为布氏姜片吸虫,此虫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前端有吸盘,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下列关于姜片虫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扁形动物B.营养方式为异养C.与蛔虫于同一类生物D.食用荸荠时高温加热,可降低感染风险19.狼与家兔牙齿最大的不同是狼有( )A.发达的犬齿 B.发达的门齿 C.发达的臼齿 D.发达的牙齿20.以下是对两栖动物的定义,正确的是(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B.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生活的动物C.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D.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在陆地或水中生活的动物21.关于活鲫鱼的鳃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鳃盖在外面,起保护作用,是呼吸的主要结构B.鳃丝既多又细C.鳃是鲜红色的D.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氧气22. 小明在课堂上观察了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后,对水螅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螅有多条细长的触手B.水螅的身体不分背面和腹面C.水螅依靠触手捕食放入水中的水蚤D.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23.下列对爬行动物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 ②卵生、卵外有硬壳 ③体表覆盖鳞片 ④体温恒定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2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鱼类的是( )A.章鱼 墨鱼 B.甲鱼 鱿鱼C.海马 鲤鱼 D.娃娃鱼 鲸鱼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26.(9分)小菜蛾是常见的农业害虫,寻找绿色安全的防控方法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小菜蛾幼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使身体不断生长,但体表的 会限制其个体发育和长大,因此小菜蛾需要定期蜕皮。(2)为寻找天然、高效的化学物质用于绿色防控小菜蛾,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①研究人员从同一批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中,选择健康、活跃程度 的幼虫若干。实验前使幼虫处于 状态,以增加取食动力。②小菜蛾幼虫主要在夜间取食。实验过程均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目的是: 。③研究人员将小菜蛾幼虫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将测试用的大白菜、油菜等植物材料置于B区,A区不放置任何材料。一段时间后计算B区植物材料对幼虫的吸引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开始时,将小菜蛾幼虫置于图1中的 区。实验设置A区的目的是 。图2中的吸引指数表明不同植物材料对小菜蛾幼虫的吸引程度,若为负值,则代表有驱避效果。结果显示, 对小菜蛾幼虫的吸引效果最好,而 对其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3)植物的特殊气味是由相应的化学物质产生。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一条绿色防控小菜蛾幼虫的对策 。27.(7分)伊犁鼠兔栖息在高山裸岩区域,利用天然石隙群居,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夏季毛色棕黄或棕褐,冬季毛色浅淡。它是食草类哺乳动物,以禾本科植物苔草、早熟禾、塔草等为食,秋季有贮草的习性。如图是哺乳动物的两种牙齿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伊犁鼠兔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具有 的作用。(2)伊犁鼠兔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哺乳,这种方式大大 (填“提高”或“降低”)了后代的存活率。(3)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 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它们可以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适应复杂的环境。(4)根据伊犁鼠兔的食性判断,它的牙齿组成与图 相同,判断依据是: 。(5)由此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高度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 的能力。28.(10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分析回答:(1)蚯蚓与其它五种动物结构上的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组成。(3)鲫鱼代表的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呈 ,靠 感知水流的方向。(4)青蛙代表的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它的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 呼吸,是一类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5)鳄鱼代表的爬行类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是真正的陆生动物。(6)家鸽代表的鸟类前肢变成 ,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7)家兔代表的哺乳类在生殖发育上的显著特点是 。(8)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动物名称)。29.(12分)依据以下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文字资料一: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文字资料二: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约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肉。(1)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动作。(2)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④ ;全身最发达的肌肉是附着在胸骨上的③ ,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鸟类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 ,当家鸽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 ] ,并在其中进行 。这样,鸟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提高了呼吸效率。(4)依据文字资料(一)和(二)可知,鸟类的消化特点是:食量 ,消化能力 ,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有利于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据此推测,鸟类的直肠是长还是短? 。30.(12分)下图为常见的一些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果按脊柱的有无,图中的 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图中, 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 对称。(3) 和 虽然形态不同,但同属于节肢动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 。(4)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对鱼水生生活的意义是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而蚯蚓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 进行呼吸。(6)图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动物有 。(7)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等都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先天性行为。(8)图中动物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两栖动物是指这种动物( )A.能在陆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B.能在水中用鳃呼吸,也能在陆上用肺呼吸C.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陆上生活D.平时在水中生活,繁殖期登上陆地【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C符合题意。2.位于蝗虫头部的触角所起的作用是( )A.嗅觉和触觉 B.听觉 C.运动 D.视觉【答案】A【解析】蝗虫的触角功能是通过密布其上的各种感受器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再由感觉细胞的树突、轴突将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蝗虫依靠对一系列感受器获得的不同感受输入的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蝗虫头部的触角的功能是嗅觉感受器和触觉功能。3.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 )A.是否有肛门 B.是否有口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答案】C【解析】A、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都有肛门,A错误;B、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都有口,B错误;CD、结合分析可知,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而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不分节,C正确、D错误。4.某博物馆展出了一具动物的头骨化石(如图),下列有关该动物的推测错误的是( )A.①是门齿 B.②能撕咬食物C.可能体表被毛 D.可能仅以植物为食【答案】D【解析】A.图中①是门齿,门齿的作用是切断食物,A正确。B.②是犬齿,犬齿尖锐锋利,能撕咬食物,B正确。C.该动物有门齿和犬齿,可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体表可能被毛 ,C正确。D.题图动物的头骨化石中有②犬齿,可能是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故不可能仅以植物为食,D错误。5.由于蝗虫成虫的食量大,繁殖能力强和成群迁飞等特征,致使所到之处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造成“蝗灾”。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蝗虫的头部负责感觉、摄食和运动B.蝗虫的幼虫用鳃呼吸,成虫用肺呼吸C.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D.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答案】D【解析】A 选项:蝗虫的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触角、口器等 ),运动主要靠胸部的足和翅,A 错误。B 选项: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幼体和成体都通过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B 错误。C 选项: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并非尾部,C 错误。D 选项: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坚韧,可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还能防止水分蒸发,这有利于蝗虫在陆地干燥环境中生存,D 正确。6.鱼在水中游泳时,能顺利地躲开礁石,是因为( )A.视觉的作用 B.听觉的作用 C.嗅觉的作用 D.侧线的作用【答案】D【解析】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因此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可见D符合题意.7.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C.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D.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答案】D【解析】A、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错误.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一般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位于胸部,B错误.C、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如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D、昆虫背部无脊柱为无脊椎动物,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D正确.8.蛔虫的形态结构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体形细长如线,呈圆筒状 B.体表有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C.消化管的结构简单 D.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答案】A【解析】A.体形细长如线,呈圆筒状与寄生生活没有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B.蛔虫营肠道寄生,为了避免被寄主消化液消化,蛔虫体表有有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C.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在人体肠道内直接摄取寄主体内半消化的营养物质,所以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C不符合题意。D.生活环境安全、营养物质充足,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增加了感染寄主的机会,与寄生生活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9.以下哪项不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 )A.消化管很长 B.有发达的盲肠C.犬齿发达 D.门齿凿状,臼齿发达【答案】C【解析】A、家兔作为植食性动物,其食物主要为植物纤维,这类食物难以消化,因此需要较长的消化管来充分消化和吸收。A选项描述的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B、盲肠是动物消化管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发酵和分解植物纤维。家兔的盲肠特别发达,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营养,B选项也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C、犬齿是动物用于撕咬和咀嚼肉食的牙齿,通常见于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而家兔是植食性动物,它们的牙齿结构中并不包含发达的犬齿,而是具有适应于咀嚼植物的门齿和臼齿。所以C选项描述的不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而是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的特点。D、家兔的门齿呈凿状,适合咬断植物;臼齿则发达,适合咀嚼和磨碎植物纤维。这样的牙齿结构使家兔能够高效地进食和消化植物性食物,D选项描述的是家兔适于植食生活的特点。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类群是( )A.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爬行动物【答案】A【解析】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4%,无脊椎动物占96%。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是节肢动物,有120万种以上,其中昆虫占100万种以上。1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鲸鱼 B.鲨鱼 C.鱿鱼 D.章鱼【答案】B【解析】A、“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B、“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CD、“鱿鱼”、“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所以,属于鱼类的是“鲨鱼”.12.下列各个特征中,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的是( )A.有口无肛门 B.体表有刺细胞C.身体呈辐射对称 D.身体呈两侧对称【答案】A【解析】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可见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13.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A.水螅、海葵 B.水母、钩虫C.海蜇、涡虫 D.珊瑚虫、血吸虫【答案】A【解析】A、水螅、海葵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都属于腔肠动物;B、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而钩虫的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C、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而涡虫属于扁形动物;D、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而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14.两栖动物不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只能通过鼓膜来感知声波 B.后肢发达,趾间有蹼C.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答案】C【解析】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15.扬子鳄市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扬子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变温动物,体内受精C.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D.体表覆盖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答案】C【解析】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它的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它是体内受精,在陆上产卵,并且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而生殖方式属于卵生。16.家鸽吃进去的沙粒是用于磨碎食物的,这一作用发生在( )A.嗉囊 B.小肠 C.腺胃 D.肌胃【答案】D【解析】鸟类具有肌胃,有发达的肌肉,收缩有力,能够磨碎食物,代替了牙齿的作用,家鸽吃进去的沙粒是用于磨碎食物的就是发生在肌胃内.17.下列不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 B.水蛭 C.沙蚕 D.蜈蚣【答案】D【解析】蜈蚣的身体也分节,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蚯蚓、水蛭和沙蚕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都属于环节动物。18.某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王女士生吃荸荠感染姜片虫的新闻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姜片虫全称为布氏姜片吸虫,此虫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前端有吸盘,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下列关于姜片虫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扁形动物B.营养方式为异养C.与蛔虫于同一类生物D.食用荸荠时高温加热,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C【解析】A、姜片虫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这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姜片虫确实属于扁形动物,A正确。B、姜片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依赖宿主(人体)来获取营养,这种营养方式被称为异养,B正确。C、姜片虫属于扁形动物,而蛔虫则属于线虫动物。这两类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归为同一类生物,C错误。D、姜片虫是通过食物(如生吃的荸荠)进入人体的。高温加热可以有效地杀死或灭活寄生虫及其卵,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D正确。19.狼与家兔牙齿最大的不同是狼有( )A.发达的犬齿 B.发达的门齿 C.发达的臼齿 D.发达的牙齿【答案】A【解析】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具有门齿和臼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狼是肉食性动物,狼的牙齿除了门齿和臼齿以外,还有适于撕裂食物的犬齿,是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主要区别,A符合题意。20.以下是对两栖动物的定义,正确的是(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B.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生活的动物C.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D.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在陆地或水中生活的动物【答案】D【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因此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的动物。21.关于活鲫鱼的鳃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鳃盖在外面,起保护作用,是呼吸的主要结构B.鳃丝既多又细C.鳃是鲜红色的D.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氧气【答案】A【解析】在鱼体中,鳃盖起保护鳃丝的作用,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鳃丝。鳃丝既多又细,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鳃呈现鲜红色。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错误的选项是A。22. 小明在课堂上观察了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后,对水螅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螅有多条细长的触手B.水螅的身体不分背面和腹面C.水螅依靠触手捕食放入水中的水蚤D.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答案】D【解析】A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水螅的口周围有多条细长的触手,A正确;B、身体辐射对称,不分背面和腹面,B正确;C、水螅以能自由伸缩的触手捕获食物,把食物刺麻后,卷曲送入口中,进行吞食,依靠触手捕食放入水中的水蚤,C正确;D、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D错误。23.下列对爬行动物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肺呼吸 ②卵生、卵外有硬壳 ③体表覆盖鳞片 ④体温恒定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体内受精,用肺呼吸,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适于陆生,而爬行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属于变温动物。2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答案】C【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2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鱼类的是( )A.章鱼 墨鱼 B.甲鱼 鱿鱼C.海马 鲤鱼 D.娃娃鱼 鲸鱼【答案】C【解析】A、章鱼和墨鱼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B、甲鱼体表覆盖着甲,产带硬壳的卵,陆上产卵,陆上发育,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鱿鱼身体柔软,贝壳退化为内壳,属于软体动物。B不符合题意;C、海马和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C符合题意;D: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26.(9分)小菜蛾是常见的农业害虫,寻找绿色安全的防控方法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小菜蛾幼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使身体不断生长,但体表的 会限制其个体发育和长大,因此小菜蛾需要定期蜕皮。(2)为寻找天然、高效的化学物质用于绿色防控小菜蛾,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①研究人员从同一批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中,选择健康、活跃程度 的幼虫若干。实验前使幼虫处于 状态,以增加取食动力。②小菜蛾幼虫主要在夜间取食。实验过程均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目的是: 。③研究人员将小菜蛾幼虫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将测试用的大白菜、油菜等植物材料置于B区,A区不放置任何材料。一段时间后计算B区植物材料对幼虫的吸引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开始时,将小菜蛾幼虫置于图1中的 区。实验设置A区的目的是 。图2中的吸引指数表明不同植物材料对小菜蛾幼虫的吸引程度,若为负值,则代表有驱避效果。结果显示, 对小菜蛾幼虫的吸引效果最好,而 对其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3)植物的特殊气味是由相应的化学物质产生。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一条绿色防控小菜蛾幼虫的对策 。【答案】(1)外骨骼(2)相同;饥饿;模拟小菜蛾的正常生活环境;投放;对照;大白菜;番茄(3)可以使用番茄提取物驱赶小菜蛾保护其他作物【解析】(1)小菜蛾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但外骨骼不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小菜蛾有定期蜕皮的现象。(2)①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研究人员从同一批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中,选择健康、活跃程度相同的的幼虫若干。实验前使幼虫处于饥饿状态,以增加取食动力,便于观察实验。②根据小菜蛾幼虫主要在夜间取食的习性,实验过程均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目的是:模拟小菜蛾的正常生活环境。③实验开始时,将小菜蛾幼虫置于图1中的投放区,观察它爬向A区还是B区。对照组是科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结合题图可知,设置A区是为了与B区形成对照。观察图2大白菜的吸引指数为0.86,油菜和甘蓝吸引指数为0.80,花生的吸引指数为0,番茄的吸引指数为-0.52,若为负值,则代表有驱避效果,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白菜对小菜蛾幼虫的吸引效果最好,番茄对其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3)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番茄对小菜蛾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因此,可以使用番茄提取物驱赶小菜蛾保护其他作物。27.(7分)伊犁鼠兔栖息在高山裸岩区域,利用天然石隙群居,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夏季毛色棕黄或棕褐,冬季毛色浅淡。它是食草类哺乳动物,以禾本科植物苔草、早熟禾、塔草等为食,秋季有贮草的习性。如图是哺乳动物的两种牙齿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伊犁鼠兔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具有 的作用。(2)伊犁鼠兔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哺乳,这种方式大大 (填“提高”或“降低”)了后代的存活率。(3)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 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它们可以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适应复杂的环境。(4)根据伊犁鼠兔的食性判断,它的牙齿组成与图 相同,判断依据是: 。(5)由此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高度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 的能力。【答案】(1)保温(2)胎生;提高(3)神经(4)乙;伊犁鼠兔属于食草动物,因此没有犬齿(5)消化【解析】(1)伊犁鼠兔体表被毛,绒毛较多,毛具有保温作用,利于维持体温恒定,适应高山裸岩区域环境 。(2)伊犁鼠兔属于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这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3)由于陆地环境比较复杂,陆生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所以伊犁鼠兔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4)伊犁鼠兔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犬齿用于撕裂肉食 ) 。图甲有犬齿,图乙无犬齿,所以伊犁鼠兔牙齿组成与乙相同,依据是伊犁鼠兔属于食草动物,因此没有犬齿 。(5)哺乳动物牙齿高度分化,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等,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的能力,利于对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吸收 。28.(10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分析回答:(1)蚯蚓与其它五种动物结构上的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组成。(3)鲫鱼代表的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呈 ,靠 感知水流的方向。(4)青蛙代表的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它的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 呼吸,是一类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5)鳄鱼代表的爬行类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是真正的陆生动物。(6)家鸽代表的鸟类前肢变成 ,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7)家兔代表的哺乳类在生殖发育上的显著特点是 。(8)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动物名称)。【答案】(1)脊柱(2)环状体节(3)流线型;侧线(4)鳃;肺(5)卵壳(6)翼(7)胎生哺乳(8)家鸽和家兔【解析】(1)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而其他五种动物(鲫鱼、青蛙、鳄鱼、家鸽、家兔)都是脊椎动物,其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蚯蚓与它们的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2)蚯蚓是环节动物,其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这些体节有助于运动和保护身体。(3)鲫鱼代表的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呈流线型,这种形状可以减少水流阻力;它们依靠侧线感知水流的方向和压力变化。(4)青蛙代表的两栖类,其幼体(如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但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这体现了两栖类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特征。(5)鳄鱼代表的爬行类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护胚胎,使它们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6)家鸽代表的鸟类,前肢变成翼,用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且体温恒定。(7)家兔代表的哺乳类,在生殖发育上的显著特点是胎生和哺乳,即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幼体出生后由母体哺乳喂养。(8)恒温动物是指能维持恒定体温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图中动物中,家鸽(鸟类)和家兔(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29.(12分)依据以下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文字资料一: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文字资料二: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约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肉。(1)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动作。(2)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④ ;全身最发达的肌肉是附着在胸骨上的③ ,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鸟类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 ,当家鸽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 ] ,并在其中进行 。这样,鸟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提高了呼吸效率。(4)依据文字资料(一)和(二)可知,鸟类的消化特点是:食量 ,消化能力 ,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有利于减轻飞行时的体重。据此推测,鸟类的直肠是长还是短? 。【答案】(1)流线(2)翼;龙骨突;胸肌(3)⑤;气囊;⑥;肺;气体交换(4)大;强;短【解析】 (1)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2)图中②所示,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③胸肌发达,骨骼很薄,且有发达并愈合在一起的④龙骨突,这些特点使鸟适于空中飞行。(3)鸟类体内有许多⑤气囊,它与⑥肺相通,使鸟类在飞行时能进行特有的双重呼吸,气体两次经过肺,并在其中进行气体交换。阅读上述第一、二段文字可知,鸟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气囊辅助肺呼吸,双重呼吸。(4)依据文字资料(一)和(二)可知,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满足能量的需要。鸟类直肠很短,随时排便,能减轻体重。30.(12分)下图为常见的一些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果按脊柱的有无,图中的 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图中, 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 对称。(3) 和 虽然形态不同,但同属于节肢动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 。(4)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对鱼水生生活的意义是 。(5)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而蚯蚓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 进行呼吸。(6)图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动物有 。(7)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等都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先天性行为。(8)图中动物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答案】(1)鲤鱼、家鸽、藏羚羊、青蛙(2)水螅;辐射(3)对虾;蝗虫;外骨骼(4)摄食和呼吸(5)肺和皮肤;体壁(6)家鸽和藏羚羊(7)遗传物质(8)藏羚羊【解析】(1)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中的青蛙、藏羚羊、家鸽、鲤鱼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余属于无脊椎动物。(2)图中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3)图中蝗虫和对虾虽然形态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点,如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都有外骨骼,都属于节肢动物。(4)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盖交替地张合,对鱼水生生活的意义是完成摄食和呼吸。(5)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6)藏羚羊属于哺乳类,家鸽属于鸟类,两者都有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7)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蛙鸣叫、鱼觅食、鸽育雏等都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题述动物中藏羚羊(哺乳动物)最高等,所以学习行为最强的动物是藏羚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霸题优】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测试卷)(考试卷).docx 【学霸题优】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测试卷)(解析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