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默写篇考点梳理2.2.1 无脊椎动物1、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______,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无脊椎动物(至少写出三类)。3、刺胞动物身体呈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这是它们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它们有口无肛门。4、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______中,例如______、______、珊瑚虫;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______。5、扁形动物身体呈______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背腹______,有口无肛门。6、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种类______(很多/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______在人或动物体内。7、寄生性的扁形动物,如血吸虫、绦虫,它们的______器官简单,但______器官特别发达。8、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______形,体表有______,能防止被寄主体内的消化液侵蚀,有口有肛门。9、蛔虫是常见的线虫动物,寄生在人的______里,靠吸食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其______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10、环节动物身体呈______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构成,这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11、蚯蚓通过湿润的______进行呼吸,依靠______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蠕动。12、蚯蚓粪对农业有益,它能改善______结构,并提供丰富的______成分。13、除了蚯蚓,环节动物的代表还有生活在海洋中的______(其体节两侧有疣足)和生活在淡水中可吸血的______。14、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______蒸发。但此结构会限制生长,因此需要______。15、节肢动物的身体和______都分节。16、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17、昆虫的基本特征一般是:有一对______、三对______、两对______。18、节肢动物除了昆虫纲,还包括蛛形纲(如______)、多足纲(如______)和甲壳纲(如______)等19、软体动物身体______,大多数具有______。20、无脊椎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包括:为人类提供丰富的______(如虾、蟹)、为植物传播______(如蜜蜂)、______土壤(如蚯蚓)、入药(如______的唾液可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以及作为实验动物(如果蝇)。21、无脊椎动物对人类有害的方面包括:有些本身具有______(如某些毒蜘蛛)、______疾病(如蚊子传播疟疾)、危害______(如蝗虫)以及______在人体内引起疾病(如蛔虫)。2.2.2 脊椎动物(一 鱼)1、脊椎动物体内都有由 ______ 组成的脊柱,鱼类属于脊椎动物。2、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 ______ 的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3、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______ 和鳙鱼,它们都属于淡水鱼。4、常见的海水鱼有带鱼、______、大黄鱼、小黄鱼等。5、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体形大多呈 ______,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6、鱼体表常常有 ______ 覆盖,其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和减少阻力。7、鱼通过 ______ 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 ______ (同时/交替)张合的。9、鱼用 ______ 呼吸,其主要部分是鳃丝,内部密布毛细血管。10、当水流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 ______ 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进入水中。11、鱼离开水后,鳃丝会由于失水而 ______,导致气体交换受阻,很快死亡。12、鱼身体两侧大多有 ______,能感知水流的变化。13、名称中有“鱼”字但不属于鱼类的动物:章鱼、鲍鱼、鱿鱼属于 ______ 动物;甲鱼、鳄鱼属于 ______ 动物;娃娃鱼属于 ______ 动物;鲸鱼属于 ______ 动物。14、在藻类较多的池塘中,黎明时鱼有时会浮头,是因为水中 ______ 不足。1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我国实行了 ______ 制度,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并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2.2.2 脊椎动物(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___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______可以辅助呼吸。2、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写四种)3、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能分泌______,这些黏液中通常含有______,用以防止病菌入侵。4、两栖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______动物。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______。6、青蛙的幼体称为______,其形态和结构与成体有显著区别。7、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______生活的脊椎动物。8、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____或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爬行动物用______呼吸,其______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10、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对外界______的依赖。它们的受精方式是______受精,在陆地上产具有坚硬______的卵,即______卵。11、爬行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______动物。12、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写四种)13、______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古代的爬行动物是______和______的祖先。2.2.2 脊椎动物(三 鸟和哺乳动物)1、鸟类是适应___________生活的脊椎动物。2、鸟类的体表覆盖着___________,前肢变成了___________。3、鸟类的身体呈____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4、鸟类骨骼很___________,长骨___________,可以减轻体重。5、鸟类有___________(有/无)齿,用___________取食。6、鸟类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___,可辅助呼吸,进行___________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7、鸟类的心脏有___________个腔室,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条途径,运输氧气的能力强。8、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___________(恒温/变温)动物。9、常见的鸟类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举两例)。10、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___________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1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多被___________,具有很好的___________作用。1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使得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13、雌性哺乳动物用___________哺育后代,“哺乳动物”的名字即来源于此。14、哺乳动物用___________呼吸,心脏有___________个腔室,体温___________(恒定/不恒定)。15、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___________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复杂的反应。16、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___________,它生活在海洋中。17、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是___________。18、鸭嘴兽的生殖方式不是胎生而是___________,这可以作为研究哺乳动物___________的活化石。/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默写篇考点梳理2.2.1 无脊椎动物1、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例如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都是无脊椎动物(至少写出三类)。3、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这是它们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它们有口无肛门。4、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海洋中,例如水母、海葵、珊瑚虫;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水螅。5、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6、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种类很少(很多/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7、寄生性的扁形动物,如血吸虫、绦虫,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但生殖器官特别发达。8、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被寄主体内的消化液侵蚀,有口有肛门。9、蛔虫是常见的线虫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其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10、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这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11、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依靠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蠕动。12、蚯蚓粪对农业有益,它能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13、除了蚯蚓,环节动物的代表还有生活在海洋中的沙蚕(其体节两侧有疣足)和生活在淡水中可吸血的水蛭。14、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此结构会限制生长,因此需要蜕皮。15、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16、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17、昆虫的基本特征一般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18、节肢动物除了昆虫纲,还包括蛛形纲(如蜘蛛)、多足纲(如蜈蚣)和甲壳纲(如虾)等19、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具有贝壳。20、无脊椎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包括: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如虾、蟹)、为植物传播花粉(如蜜蜂)、疏松土壤(如蚯蚓)、入药(如蛭的唾液可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以及作为实验动物(如果蝇)。21、无脊椎动物对人类有害的方面包括:有些本身具有毒性(如某些毒蜘蛛)、传播疾病(如蚊子传播疟疾)、危害农作物(如蝗虫)以及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疾病(如蛔虫)。2.2.2 脊椎动物(一 鱼)1、脊椎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属于脊椎动物。2、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3、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它们都属于淡水鱼。4、常见的海水鱼有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等。5、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体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6、鱼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其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和减少阻力。7、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同时/交替)张合的。9、鱼用鳃呼吸,其主要部分是鳃丝,内部密布毛细血管。10、当水流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进入水中。11、鱼离开水后,鳃丝会由于失水而粘连,导致气体交换受阻,很快死亡。12、鱼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变化。13、名称中有“鱼”字但不属于鱼类的动物:章鱼、鲍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甲鱼、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14、在藻类较多的池塘中,黎明时鱼有时会浮头,是因为水中氧气不足。1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我国实行了休渔制度,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并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2.2.2 脊椎动物(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2、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有:青蛙、 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任写四种)3、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这些黏液中通常含有毒素,用以防止病菌入侵。4、两栖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6、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其形态和结构与成体有显著区别。7、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8、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其作用是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9、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其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10、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对外界水的依赖。它们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具有坚硬卵壳的卵。11、爬行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12、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有:蜥蜴、龟、鳖、鳄鱼、蛇等。(任写四种)13、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古代的爬行动物是鸟类和哺乳类的祖先。2.2.2 脊椎动物(三 鸟和哺乳动物)1、鸟类是适应飞行生活的脊椎动物。2、鸟类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了翼。3、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4、鸟类骨骼很轻,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5、鸟类有无(有/无)齿,用喙取食。6、鸟类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进行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7、鸟类的心脏有四个腔室,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运输氧气的能力强。8、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恒温/变温)动物。9、常见的鸟类代表动物有麻雀、喜鹊、鸵鸟、企鹅等。(举两例)。10、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进化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1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多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1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这使得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13、雌性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后代,“哺乳动物”的名字即来源于此。14、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心脏有四个腔室,体温恒定(恒定/不恒定)。15、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复杂的反应。16、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蓝鲸,它生活在海洋中。17、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是蝙蝠。18、鸭嘴兽的生殖方式不是胎生而是卵生,这可以作为研究哺乳动物进化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霸题优】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知识清单(背记篇).docx 【学霸题优】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知识清单(默写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