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模拟卷科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鼻子凑到试管口闻气味 B.用手摆放正在加热的石棉网C.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D.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答案】C【解析】A、不能把鼻子凑到试管口闻气味,以防发生中毒,故A错误;B、不能用手摆放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以防造成烫伤,故B错误;C、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C正确;D、不能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以防造成烫伤,故D错误。故选:C。2.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完成科学实验。对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清洗试管时,用水龙头直接冲洗B.烧杯不能被酒精灯直接加热C.胶头滴管取液体时,液体可以储存在胶头内D.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答案】B【解析】A、清洗试管时,不能直接用水龙头冲洗,这样可能会导致试管破裂等危险,故错误;B、烧杯底部面积较大,受热不均匀,不能被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正确;C、胶头滴管取液体时,液体不能储存在胶头内,否则会腐蚀胶头,故错误;D、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灭可能会引发火灾等危险,故错误。故选:B。3.广袤天空,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铁的比热在太空中是否发生变化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属于审美,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错误;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探究生物生长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B正确;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探究材料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正确;D、探究太空回收的植物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故选:A。4.小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C.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D.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答案】C【解析】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选择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米=2.8×1000=2800毫米B.3.4千米=3.4×10000毫米=34000毫米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D.2.6厘米=2.6米=0.026米【答案】D【解析】A.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故A错误;B.3.4千米=3.4×1000000毫米=3400000毫米,故B错误;C.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故C错误;D.2.6厘米=2.6米=0.026米,故D正确。故选:D。6.根据2025年的报告,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小学生近视率约为40%,初中生近视率达70%,高中生近视率超过8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赵明威指出,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等是导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现有如图所示的近视眼镜,镜框宽L约为( )A.14m B.14dm C.14cm D.14mm【答案】C【解析】由生活经验可知镜框的宽度与人脸宽度接近,约为14cm=140mm=1.4dm=0.14m,故C正确。故选:C。7.量筒内现有10mL水,小乐把水倒出一部分后读得量筒内剩余6mL水。但实际上倒出的水的体积小于4mL,由此可知小乐在读得量筒内剩余6mL水时,眼睛( )A.俯视凹形液面最低处 B.仰视凹形液面最低处C.平视凹形液面最低处 D.平视液面边缘处【答案】B【解析】用量筒准确量取10mL水,把水倒出一部分后再观察,量筒内剩余6mL水,可实际上倒出的水却小于4mL,说明量筒内剩余的水的实际体积大于6mL,读数的时候应该是仰视。故选:B。8.2022年5月,某团队在浙江景宁发现新物种浙江荛花。为探究“氮是否是浙江荛花生长必需的元素”,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 B.C. D.【答案】C【解析】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氮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故氮元素是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含氮元素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培养液不能含有土壤,因为土壤中含有包括氮在内的无机盐,会干扰实验结果。故选:C。9.如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甲 乙 丙蚕卵数(个) 100 100 100培养温度(℃) 15 20 25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孵化率(%) 87 98 68A.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和孵化率 B.各组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慢 D.家蚕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15℃【答案】B【解析】A.在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则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不是孵化率,A错误。B.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各组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唯一变量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唯一变量的作用,B正确。C.15℃的甲组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是10天,20℃的乙组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是9天,25℃的丙组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是8天,则由此可以得出,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C错误。D.在三组中,乙图的孵化率最高,为98%,则家蚕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0℃,D错误。故选:B。10.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2 18.33 18.34乙组/厘米 18.3 18.4 18.5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2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答案】D【解析】A、甲测量的结果为18.32cm、18.33cm、18.34cm,精确到毫米;乙组测量的结果是18.3cm、18.4cm、18.5cm,精确到厘米,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甲组,故A错误;B、甲测量的结果为18.32cm、18.33cm、18.34cm,精确到毫米,故B错误;C、该《科学》教科书的长度L=(18.32cm+18.33cm+18.34cm)÷3=18.33cm,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11.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2cm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答案】A【解析】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分度值对应的卷尺的实际长度变大,分度值与卷尺相邻两刻线间实际长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错误;C、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C错误;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错误。故选:A。12.现有一支已经消毒的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该体温计先后三次测量某位生病同学的体温,三次测量的结果依次为37.5℃、38.5℃和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解析】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在未甩的情况下测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大于等于37.5℃的体温无影响,若测量低于37.5℃的体温,测量不出来,还是显示37.5℃。第一次测量结果是37.5℃,该病人的温度可能是37.5℃,也可能是低于37.5℃;第二次测量前示数为37.5℃,该同学的体温高于37.5℃,测量后才显示为38.5℃,测量正确;第三次测量结果是38.5℃,该病人的温度可能是38.5℃,也可能是低于38.5℃,所以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故选:D。13.小溪利用自制的4支温度计(瓶子、细管材质、瓶内液体均相同)分别测量4只烧杯内水的温度。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四个玻璃瓶,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因为乙玻璃管最粗,说明乙内液体膨胀最明显,即乙烧杯内温度最高,故B正确。故选:B。14.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相同水量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量筒甲的横截面积小于乙的横截面积;根据V排=SΔh可知,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时,甲水面高度的增加量大于乙水面高度的增加量,但浸没前后量筒的示数差是相等的(等于金属块的体积),且最初甲量筒的示数较大(最初甲量筒盛水的体积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 B.30℃ C.40℃ D.60℃【答案】D【解析】此温度计40cm代表摄氏温度100℃,则1cm代表摄氏温度=2.5℃/cm,则24cm处代表摄氏温度2.5℃/cm×24cm=60℃。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6.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请结合所学的科学测量知识,填入恰当的单位符号或数字,使下列数据符合实际。(1)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 ;(2)一瓶大雪碧的体积约为2.5 ;(3)70cm3= m3= L;(4)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答案】(1)cm;(2)L(或dm3);(3)7×10﹣5;0.07;(4)cm。【解析】(1)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cm;(2)一瓶大雪碧的体积为2.5L(或dm3);;(3)70cm3=70×10﹣6m3=7×10﹣5m3;70cm3=70×10﹣3L=0.07L;(4)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cm。故答案为:(1)cm;(2)L(或dm3);;(3)7×10﹣5;0.07;(4)cm。17.图甲为普通温度计,图乙为体温计。图甲的读数为_______。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可达0.1℃,精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A.体温计玻璃泡较大,因此受热膨胀时内部液体体积的变化较大,液柱上升更显著B.体温计玻璃管径比较细,因此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C.体温计有一段特细的弯曲的玻璃管,叫缩口,可以使体温计离开被测物进行读数D.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在沸水中消毒E.体温计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1)-12℃;(2)ABC。【解析】(1)在图甲中标注数字10和20之间有10小格,故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该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上部标注数字是10,下部标注数字是20,上小下大,说明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液柱上表面距离-10℃有2小格,故温度计读数为-12℃。(2)A.体温计的玻璃泡较大,因此受热膨胀时内部液体体积的变化较大,液柱上升更显著,故A正确;B.体温计玻璃管径比较细,因此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故B正确;C.体温计有一段特细的弯曲的玻璃管,叫缩口,可以使体温计离开被测物进行读数,故C正确;D.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远远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在使用前在沸水中消毒会导致体温计损坏,故D错误;E.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的温度为0℃,体温计不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E错误。故选:ABC。故答案为:(1)-12℃;(2)ABC。18.请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1)量取10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2)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3)图中有关F的使用,正确的有 (填写数字序号)。【答案】(1)AC。(2)E。(3)①③。【解析】(1)量取10mL水需要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和量筒。故答案为:AC。(2)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药匙。故答案为:E。(3)图中有关F的使用,正确的是①(用火柴点燃酒精灯)③(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故答案为:①③。19.有四个玻璃瓶:①号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号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号瓶里装满水,④号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用橡皮塞塞紧住瓶口,如图所示。(1)要制作液体温度计,最好的选择是_______(选择序号)号瓶。(2)把制作好的液体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3)要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下降;(3)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换用管径更细的玻璃管)。【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玻璃瓶内需装满液体,不允许有气体;为了便于观察,应将水染色,所以①符合要求;(2)把液体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液体体积收缩,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 下降;(3)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越多,或者玻璃管越细,液柱移动变化越明显,故为了提高该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者管径更细的玻璃管。故答案为:(1)①;(2)下降;(3)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瓶(或换用管径更细的玻璃管)。20.测量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请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准确记录。(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2)如图2所示,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厘米3。【答案】3.00cm;20。【解析】(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3.5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6.50cm-3.50cm=3.00cm;(2)由图2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10mL,碎石与水的总体积为130mL,则碎石的体积V=130mL-110mL=20mL=20cm3。故答案为:3.00cm;20。21.量筒是用来测量_______的工具,量筒使用时,应将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量取8mL酒精,所选用的量筒是下面选项中的_______。A.量程10mL ,分度值1mL B. 量程50 mL,分度值5mLC.量程100mL,分度值1mL D. 量程200mL,分度值5mL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如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答案】体积;A;A。【解析】量筒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使用时,应将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量取8mL酒精,应选量程10mL、分度值1mL的量筒;滴管滴加时,滴管要在量筒外滴加,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A。故答案为:体积;A;A。22.如图所示为2022年10月8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的“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它的高度是通过人工攀爬到树顶端测得的。图中树冠到树根露出地面最高点的长度为 ,其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准确测量树的高度,科考队测得如表数据,则结果应记为 。测量数据记录表测量次数 1 2 3 4测量数据(m) 83.0 82.5 83.2 83.1【答案】83.0m;1m(或1米);83.1m。【解析】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树的低端对准83m刻度处,故测量的数据为83.0m。表中,把错误数据82.5m去除,剩下求取平均值L,应记为83.1m。故答案为:83.0m;1m(或1米);83.1m。23.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方法如下: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再往量筒放入100枚大头针,浸没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2;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是。(1)下列实验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A.测一页纸的厚度 B.测铜丝的直径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D.测乒乓球的直径(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3。(3)同学们对实验(2)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答案】(1)AB;(2)70;(3)偏大;B中将矿石取出时带出了水。【解析】(1)测出100枚大头针的体积,再除以100,计算出1枚大头针的体积,用的是累积法;A、测一页纸的厚度用的是累积法;B、测铜丝的直径用的是累积法;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一般用化曲为直;D、测乒乓球的直径用组合法;故选:AB。(2)在如图所示的方法中,向烧杯中所添加水的体积就等于矿石的体积,图中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70cm3;(3)图B中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故答案为:(1)AB;(2)70;(3)偏大;B中将矿石取出时带出了水。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如图是他的某次实验,他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7圈,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可多选)。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答案】(1)BDAC(或BADC);(2)1.1;(3)ABC。【解析】(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故正确的顺序为BDAC(或BADC);(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2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8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80cm﹣9.00cm=1.80cm;细铜丝的直径为:d0.11cm=1.1mm;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正确;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正确;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正确。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D错误。故选:ABC。故答案为:(1)BDAC(或BADC);(2)1.1;(3)ABC。25.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2)A步骤中“适量”是指 。【答案】(1)23cm3;(2)既要能浸没铁块,且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解析】(1)A、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24mL;C、将铁钉慢慢地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示数为V2=26毫升;E、将铁钉和蜡块慢慢的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量筒读数为V3=49mL,则蜡块体积为:49mL﹣26mL=23mL=23cm3;(2)A步骤中“适量”是指,既要能浸没铁块,且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故答案为:(1)23cm3;(2)既要能浸没铁块,且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6.小科想探究蜗牛运动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格纸,以及培养皿、棉线、记号笔、刻度尺获取蜗牛运动的距离。方案设计如下:在三张大小相同的方格纸上标注中心位置O,取其中一张纸置于培养皿下方,在培养皿内倒入温度为13℃、深为1厘米的水。将同一只蜗牛置于中心点O处水中,待蜗牛开始爬行时,计时观察3分钟。根据蜗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在标有13℃的方格纸上描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重复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重复操作记录22℃和31℃条件下蜗牛的运动路径并计算结果。组别 温度 3分钟内蜗牛运动的平均距离/厘米1 13℃ a2 22℃ b3 31℃ c(1)图甲是小科观察记录的一组数据,小科依据图甲获取蜗牛运动距离的操作是 。(2)小丽认为,用同一只蜗牛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几次实验,前一次温度对蜗牛下一次温度下的运动会产生影响。为避免这种影响,应如何改进?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实验,收集并处理数据。如果温度越高,蜗牛爬的越快。则a、b、c之间的大小的关系是 。【答案】(1)用一根细棉线与曲线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然后把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蜗牛运动的距离。(2)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似、生长状况良好的蜗牛,分别在三个温度不同的水中进行实验。(3)c>b>a。【解析】(1)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举例,操作就是用一根细棉线与曲线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蜗牛运动的距离。(2)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可以取生理状态相似,生长状况良好的蜗牛分别在三个温度不同的水中进行实验。(3)如果温度越高,蜗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时间内,运用的距离越大,故c>b>a。故答案为:(1)用一根细棉线与曲线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蜗牛运动的距离。(2)取生理状态相似,生长状况良好的蜗牛分别在三个温度不同的水中进行实验。(3)c>b>a。27.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的实验。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③记录数据如下表: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10° 4.0 4.1 3.9 4.02 20° 2.5 2.4 2.4 2.433 30° 1.3 1.4 1.4 1.37(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_。(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图中的 (填字母)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答案】(1)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转换法;(2)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A。【解析】(1)该实验是通过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的时间来比较水流的快慢;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管道倾角不断增大时,流经时间逐渐减小,那么得到结论: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根据图片可知,A区域降水量大,坡度较大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所以A区域水流速度越大,土壤被侵蚀的最严重。故答案为:(1)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转换法;(2)管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水流动快慢随管道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A。28.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设计】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对自制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达成一致意见:在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塞上瓶塞,将细管插入瓶塞,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标出刻度。但对于装置甲,同学们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写出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选择这种玻璃瓶相较于另一种的优点: 。观点1:应使用容积为5毫升的玻璃瓶。观点2:应使用容积为25毫升的玻璃瓶。【制作】小实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厘米,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评价】将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8厘米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评价表中的__________(选填“优秀”“良好”或“合格”),请简要说明原因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 误差在±1℃以内【改进】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是﹣30℃~110℃,低于﹣30℃或高于110℃都会因为玻璃瓶中的液体变为固态或气态而无法测量。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的状态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下列三种液体可作为玻璃瓶中的液体是 (选填“物质A”、“物质B”或“物质C”)。【答案】【设计】赞成观点2。瓶子的容积越大,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越大,相同温度上升的高度更大,测量的精度就越高,故赞成观点2;【制作】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评价】良好。自制温度计每厘米代表的温度,则刻度14.8厘米代表的温度t=14.8×2℃=29.6℃,与实际温度差Δt=30℃﹣29.6℃=0.4℃,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故属于良好。【改进】物质C。【解析】【设计】赞成观点2。瓶子的容积越大,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越大,相同温度上升的高度更大,测量的精度就越高,故赞成观点2。【制作】②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故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即可。【评价】自制温度计每厘米代表的温度,则刻度14.8厘米代表的温度t=14.8×2℃=29.6℃,与实际温度差Δt=30℃﹣29.6℃=0.4℃,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故属于良好。【改进】该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测量的温度的范围为凝固点与沸点之间,物质A为﹣117~78℃,最高温低于水的沸点,无法标注100℃,不符合要求;物质B为﹣10~120℃,物质C为﹣39~357℃,故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应选择C。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29.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1℃,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03℃。(1)题中描述的“冰水”和“沸水”实际温度相差_________。(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它在_________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4)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何时比真实值大,何时比真实值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该温度计刻度不均匀,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能用来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B.能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并根据示数通过计算得出真实温度C.A选项和B选项都对D.A选项和B选项都错【答案】(1)100℃;(2)﹣4.8℃;(3)25℃;(4)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而温度计示数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5)A。温度计示数小于此刻度值时,示数比真实值小;而温度计示数大于此刻度值时,示数比真实值大。【解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实际温差为100℃;(2)该温度计上的104个刻度表示100℃,一个刻度表示的温度值为℃。示数为﹣6℃时,刻度线在零刻度线(﹣1℃)下有5个刻度,因此其实际温度为零下温度值,为﹣5℃≈﹣4.8℃;(3)设此时的刻度值为t,则满足以下关系:[t﹣(﹣1)]t,解出此时的温度值为t=25℃。(4)因为在温度计示数为25℃时,与实际温度相等,也就是说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而温度计示数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5)若刻度不均匀,无法计算出一格代表的温度大小,所以不能计算出实际温度;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高,体积大,所以可以通过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1)100℃;(2)﹣4.8℃;(3)25℃;(4)温度计示数小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小;而温度计示数大于25℃时,示数比真实值大。(5)A。30.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5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3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古人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_________(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多少毫升?(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列式计算)【答案】(1)受水型;(2)每一滴水的体积为0.2毫升;(3)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1.2升。【解析】(1)由于小科是记录30s内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且量筒底部并未开口,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2)根据题意可知,50滴水的体积是10mL,所以每一滴水的体积为:V==0.2mL;(3)因为10mL水需要30s的时间来收集,所以每小时滴的水的体积为:V′=(10-0.2)mL÷30s×3600s=1176mL =1.176L。答:(1)受水型;(2)每一滴水的体积为0.2毫升;(3)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1.176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模拟卷科学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鼻子凑到试管口闻气味 B.用手摆放正在加热的石棉网C.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D.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完成科学实验。对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清洗试管时,用水龙头直接冲洗 B.烧杯不能被酒精灯直接加热C.胶头滴管取液体时,液体可以储存在胶头内 D.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3.广袤天空,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铁的比热在太空中是否发生变化 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4.小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C.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D.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3.4千米=3.4×10000毫米=34000毫米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2.6厘米=2.6米=0.026米6.根据2025年的报告,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小学生近视率约为40%,初中生近视率达70%,高中生近视率超过8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赵明威指出,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等是导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现有如图所示的近视眼镜,镜框宽L约为( )A.14m B.14dm C.14cm D.14mm7.量筒内现有10mL水,小乐把水倒出一部分后读得量筒内剩余6mL水。但实际上倒出的水的体积小于4mL,由此可知小乐在读得量筒内剩余6mL水时,眼睛( )A.俯视凹形液面最低处 B.仰视凹形液面最低处C.平视凹形液面最低处 D.平视液面边缘处8.2022年5月,某团队在浙江景宁发现新物种浙江荛花。为探究“氮是否是浙江荛花生长必需的元素”,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 B.C. D.9.如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甲 乙 丙蚕卵数(个) 100 100 100培养温度(℃) 15 20 25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孵化率(%) 87 98 68A.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和孵化率 B.各组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慢 D.家蚕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为15℃10.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测量次序 1 2 3甲组/厘米 18.32 18.33 18.34乙组/厘米 18.3 18.4 18.5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18.32厘米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11.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2cm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12.现有一支已经消毒的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该体温计先后三次测量某位生病同学的体温,三次测量的结果依次为37.5℃、38.5℃和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3.小溪利用自制的4支温度计(瓶子、细管材质、瓶内液体均相同)分别测量4只烧杯内水的温度。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则烧杯内水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相同水量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A.B.C.D.15.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20℃ B.30℃ C.40℃ D.60℃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6.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请结合所学的科学测量知识,填入恰当的单位符号或数字,使下列数据符合实际。(1)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 ;(2)一瓶大雪碧的体积约为2.5 ;(3)70cm3= m3= L;(4)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17.图甲为普通温度计,图乙为体温计。图甲的读数为_______。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可达0.1℃,精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A.体温计玻璃泡较大,因此受热膨胀时内部液体体积的变化较大,液柱上升更显著B.体温计玻璃管径比较细,因此在内部液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上升更显著C.体温计有一段特细的弯曲的玻璃管,叫缩口,可以使体温计离开被测物进行读数D.体温计在使用前需要在沸水中消毒E.体温计可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8.请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1)量取10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2)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3)图中有关F的使用,正确的有 (填写数字序号)。19.有四个玻璃瓶:①号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号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号瓶里装满水,④号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用橡皮塞塞紧住瓶口,如图所示。(1)要制作液体温度计,最好的选择是_______(选择序号)号瓶。(2)把制作好的液体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3)要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20.测量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请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准确记录。(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2)如图2所示,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厘米3。21.量筒是用来测量_______的工具,量筒使用时,应将量筒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量取8mL酒精,所选用的量筒是下面选项中的_______。A.量程10mL ,分度值1mL B. 量程50 mL,分度值5mLC.量程100mL,分度值1mL D. 量程200mL,分度值5mL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如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22.如图所示为2022年10月8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的“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它的高度是通过人工攀爬到树顶端测得的。图中树冠到树根露出地面最高点的长度为 ,其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准确测量树的高度,科考队测得如表数据,则结果应记为 。测量数据记录表测量次数 1 2 3 4测量数据(m) 83.0 82.5 83.2 83.123.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方法如下: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再往量筒放入100枚大头针,浸没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2;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是。(1)下列实验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A.测一页纸的厚度 B.测铜丝的直径C.测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D.测乒乓球的直径(2)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3。(3)同学们对实验(2)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如图是他的某次实验,他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7圈,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可多选)。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5.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2)A步骤中“适量”是指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26.小科想探究蜗牛运动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格纸,以及培养皿、棉线、记号笔、刻度尺获取蜗牛运动的距离。方案设计如下:在三张大小相同的方格纸上标注中心位置O,取其中一张纸置于培养皿下方,在培养皿内倒入温度为13℃、深为1厘米的水。将同一只蜗牛置于中心点O处水中,待蜗牛开始爬行时,计时观察3分钟。根据蜗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在标有13℃的方格纸上描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重复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重复操作记录22℃和31℃条件下蜗牛的运动路径并计算结果。组别 温度 3分钟内蜗牛运动的平均距离/厘米1 13℃ a2 22℃ b3 31℃ c(1)图甲是小科观察记录的一组数据,小科依据图甲获取蜗牛运动距离的操作是 。(2)小丽认为,用同一只蜗牛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几次实验,前一次温度对蜗牛下一次温度下的运动会产生影响。为避免这种影响,应如何改进?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实验,收集并处理数据。如果温度越高,蜗牛爬的越快。则a、b、c之间的大小的关系是 。27.为了研究管道中水流动快慢与管道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的实验。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B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③记录数据如下表:组别 管道倾角 流经时间(s)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1 10° 4.0 4.1 3.9 4.02 20° 2.5 2.4 2.4 2.433 30° 1.3 1.4 1.4 1.37(1)该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水流的快慢,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_。(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据研究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请结合实验数据判断,下图中的 (填字母)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28.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设计】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对自制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达成一致意见:在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塞上瓶塞,将细管插入瓶塞,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标出刻度。但对于装置甲,同学们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写出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选择这种玻璃瓶相较于另一种的优点: 。观点1:应使用容积为5毫升的玻璃瓶。观点2:应使用容积为25毫升的玻璃瓶。【制作】小实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①标注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厘米,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评价】将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8厘米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评价表中的__________(选填“优秀”“良好”或“合格”),请简要说明原因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2℃以内 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 误差在±1℃以内【改进】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是﹣30℃~110℃,低于﹣30℃或高于110℃都会因为玻璃瓶中的液体变为固态或气态而无法测量。现有A、B、C三种物质,它们的状态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若想扩大此自制温度计的量程,下列三种液体可作为玻璃瓶中的液体是 (选填“物质A”、“物质B”或“物质C”)。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共22分)29.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1℃,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03℃。(1)题中描述的“冰水”和“沸水”实际温度相差_________。(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6℃时,实际的温度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它在_________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4)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何时比真实值大,何时比真实值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该温度计刻度不均匀,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能用来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B.能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并根据示数通过计算得出真实温度C.A选项和B选项都对D.A选项和B选项都错30.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5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3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古人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_________(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多少毫升?(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列式计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科学模拟卷-答案+解析.doc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科学模拟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