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 2026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物 理 试 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题 1 图所示,一位同学用 的握力握住一个水瓶,水和瓶的总重力为 。水瓶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手和水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题1图A. 水瓶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水瓶的吸引力B. 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C. 若该同学增加握力,手和水瓶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 若该同学减小握力,水瓶一定会从手中掉落2. 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均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行驶。汽车经过 达到最大速度 ,火车经过 达到最大速度 ,对于二者的加速过程A. 汽车的速度变化量比火车大B. 火车的速度变化率比汽车小C. 汽车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比火车大D. 汽车的动量变化率一定比火车大3. 如题 3 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外力 的作用下,截面为半圆的物体 与斜劈 靠着竖直墙壁,均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均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3图A. 小球和竖直墙壁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B. 外力 大于小球和斜劈的总重力C. 对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D. 竖直墙壁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向右4. 如题 4 图所示,用轻杆连接两个小球 (可视为质点),其质量分别为 和 球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 球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时,系统恰好保持静止。现给 球微小扰动使其下滑,已知 球落地后不会反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4图A. 当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时, 两小球速度大小之比为B. 若对 球施加外力使其匀速向下运动,则 球将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C. 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 从 球开始下落直到落地的过程中, 球的速度一直增大5. 如题 5 图甲所示,一辆汽车以恒定速率正在向右行驶,在其顶部用轻弹簧竖直悬挂一个小球。某时刻将小球相对车竖直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后释放,在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小球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弹簧的伸长量 为纵坐标,小球的水平位移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弹簧伸长量 随水平位移 变化如题 5 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5图甲题5图乙A. 当 时,小球的速度方向斜向左上,大小逐渐变大B. 当 时,小球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小C. 当 时,小球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大D. 当 时,小球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逐渐变小6. 如题 6 图所示,一个木块从距离地面 处自由下落, 点位于木块的正下方。下落 后被一颗沿水平方向飞行的子弹击中。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且子弹最终留在木块内部。木块最终下落到 点, 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子弹的质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则子弹击中木块时的速度大小约为 (取 )题6图A. B. C. D.7. 如题 7 图甲和乙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使 形或抛物线形状的光滑杆顶点和对称轴分别与坐标系原点和 轴重合。图甲中的 形杆和图乙中的抛物线杆对应的方程分别为 和 。一光滑小圆环 (可视为质点) 套在杆上,两杆均可绕 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杆转动的角速度大小取某个特殊值,小圆环能在杆上任意位置相对杆静止,则满足该要求的杆和转动的角速度 是 (已知 在某点切线的斜率 与该点横坐标 的关系为 ,取 )A. 形杆, B. 抛物线杆,C. 形杆, D. 抛物线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错选的得 0 分。8.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 、 为该直线上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 振动到波峰位置, 此时质点 到达平衡位置,且 之间还有一个波峰, 间距离为 ,已知质点 的振动图像如题 8 图所示, 则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是A. B.C. D.9. 2025 年我国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用于观测小行星 2016H03。该小行星稳定绕太阳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 (地球和小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该小行星质量为 ,半径为 ,小行星球心与地球球心的距离为 ,地球质量为 ,地球半径为 ,万有引力常量为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对小行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B. 小行星的加速度大小为C. 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D. “天问二号”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线速度不超过10. 如题 10 图所示,质量 的足够长的木板 放置在光滑水平面。木板 上有 , 的两个物块 与 。 通过恰好细直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 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 物块 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现对木板 施加一个水平拉力 ,使 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10图A.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 0B.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C.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D.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三、非选择题: 共 57 分。11. (6 分) 某同学用单摆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 装置示意图如题 11 图所示。 实验测得悬挂点到小球球心距离为 。实验步骤如下:题11图①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摆角 )后,由静止释放;②当小球第 1 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到第 61 次经过平衡位置时结束计时, 测得总时间 ;③重复以上测量步骤三次,总时间分别为 。 通过以上数据可得:(1)单摆周期 _____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用字母 表示);(3)实验后检查发现摆线具有弹性,摆动中会轻微伸长,忽略其他误差, 值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 (10分)在“探究一定质量下小车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照题 12 图所示实验装置示意图安装好实验器材。实验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细线拉力的大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拉力的大小。题12图甲(1)小明同学用天平测量了小车的质量为 ,实验中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满足小车的质量 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 ;(2)为了平衡摩擦力,下列操作可行且必要的是_____。A. 将长木板的左端垫高B. 在细线上挂上钩码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打下间隔均匀的点D. 每测一次加速度, 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小明按(2)中正确操作平衡摩擦力后,某次实验中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打出一条纸带,他选取了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 A、B、C、D、E、F、G,如图题 12 图乙所示, 由于 点周围有一块脏污,看不清楚,于是他只测量了四段间距,测得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则此次实验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题12图乙(4)后续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损坏无法读数,因此改变实验方案。他在小车上放上适量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 。每次实验中,逐一增加悬挂的钩码的个数,同时改变小车上钩码的个数,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重复该实验多次。若悬挂的钩码个数为 ,要使绘制的 图像为线性的,当悬挂钩码质量每增加 ,小车上钩码质量应减少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13. (10 分) 如 13 题图 1 所示, 在高铁的供电系统中, 工程师们设计了电力线张力调节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在电线杆上安装定滑轮,让导线穿过并挂上重物作为配重,当导线因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时,配重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滑轮调整导线的张力,以确保自动拉紧导线。 有人设计了如题 13 图 2 所示的简化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质量为 的匀质线缆两端通过牵引绳绕过滑轮后各挂上 个质量为 的配重,静止时,线缆两端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 ,不计牵引绳的质量及滑轮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求:(1)牵引绳上的弹力 大小及(2)线缆最低处的张力 大小。14. (13分)当下无人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如 14 题图所示, 是竖直面内半径为 的圆上的点,且它们分别位于竖直直径与水平直径上, 点是 点与圆心 连线的中点。两无人机分别在 两处先后以 向左、向右水平抛出两物件 1、2 (可视为质点),其中物件 1 恰好通过 点。已知 ,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求:题14图(1) 的大小;(2)物件 1 运动到圆周上的时间 ;(3)物件 1、2 通过圆周时的位置间的距离 。15. (18分)如题 15 图所示,长 ,质量 的 U 形木板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 木板左壁高于右壁,右壁与竖直挡板 对齐。质量 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 静止放置在木板上。物块到板右壁距离为 ,物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不计木板左右两壁及挡板的厚度。 与两壁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木板 与挡板 相碰后其速度立刻变为0。(取 )(1) 当 时,若物块 以速度 向右运动,求 第一次与木板 右壁相碰前系统产生的热量;(2)满足(1)条件的情况下, 第一次与木板 右壁相碰后的速度大小;(3)当 时,若对木板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要确保物块 不与木板壁相碰,求 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