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 2026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物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题 1 图所示,一位同学用 的握力握住一个水瓶,水和瓶的总重力为 。水瓶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手和水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题1图
A. 水瓶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水瓶的吸引力
B. 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C. 若该同学增加握力,手和水瓶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 若该同学减小握力,水瓶一定会从手中掉落
2. 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均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行驶。汽车经过 达到最大速度 ,火车经过 达到最大速度 ,对于二者的加速过程
A. 汽车的速度变化量比火车大
B. 火车的速度变化率比汽车小
C. 汽车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比火车大
D. 汽车的动量变化率一定比火车大
3. 如题 3 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外力 的作用下,截面为半圆的物体 与斜劈 靠着竖直墙壁,均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均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3图
A. 小球和竖直墙壁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B. 外力 大于小球和斜劈的总重力
C. 对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D. 竖直墙壁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向右
4. 如题 4 图所示,用轻杆连接两个小球 (可视为质点),其质量分别为 和 球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 球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时,系统恰好保持静止。现给 球微小扰动使其下滑,已知 球落地后不会反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4图
A. 当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时, 两小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B. 若对 球施加外力使其匀速向下运动,则 球将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
C. 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 从 球开始下落直到落地的过程中, 球的速度一直增大
5. 如题 5 图甲所示,一辆汽车以恒定速率正在向右行驶,在其顶部用轻弹簧竖直悬挂一个小球。某时刻将小球相对车竖直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后释放,在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小球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弹簧的伸长量 为纵坐标,小球的水平位移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弹簧伸长量 随水平位移 变化如题 5 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5图甲
题5图乙
A. 当 时,小球的速度方向斜向左上,大小逐渐变大
B. 当 时,小球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小
C. 当 时,小球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逐渐变大
D. 当 时,小球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逐渐变小
6. 如题 6 图所示,一个木块从距离地面 处自由下落, 点位于木块的正下方。下落 后被一颗沿水平方向飞行的子弹击中。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且子弹最终留在木块内部。木块最终下落到 点, 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子弹的质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则子弹击中木块时的速度大小约为 (取 )
题6图
A. B. C. D.
7. 如题 7 图甲和乙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使 形或抛物线形状的光滑杆顶点和对称轴分别与坐标系原点和 轴重合。图甲中的 形杆和图乙中的抛物线杆对应的方程分别为 和 。一光滑小圆环 (可视为质点) 套在杆上,两杆均可绕 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杆转动的角速度大小取某个特殊值,小圆环能在杆上任意位置相对杆静止,则满足该要求的杆和转动的角速度 是 (已知 在某点切线的斜率 与该点横坐标 的关系为 ,取 )
A. 形杆, B. 抛物线杆,
C. 形杆, D. 抛物线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错选的得 0 分。
8.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 、 为该直线上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 振动到波峰位置, 此时质点 到达平衡位置,且 之间还有一个波峰, 间距离为 ,已知质点 的振动图像如题 8 图所示, 则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是
A. B.
C. D.
9. 2025 年我国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用于观测小行星 2016H03。该小行星稳定绕太阳运行于地球轨道附近 (地球和小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该小行星质量为 ,半径为 ,小行星球心与地球球心的距离为 ,地球质量为 ,地球半径为 ,万有引力常量为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小行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B. 小行星的加速度大小为
C. 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D. “天问二号”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线速度不超过
10. 如题 10 图所示,质量 的足够长的木板 放置在光滑水平面。木板 上有 , 的两个物块 与 。 通过恰好细直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 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 物块 与木板 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现对木板 施加一个水平拉力 ,使 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10图
A.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 0
B.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
C.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
D. 当 时,绳上的拉力为
三、非选择题: 共 57 分。
11. (6 分) 某同学用单摆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 装置示意图如题 11 图所示。 实验测得悬挂点到小球球心距离为 。实验步骤如下:
题11图
①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摆角 )后,由静止释放;
②当小球第 1 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到第 61 次经过平衡位置时结束计时, 测得总时间 ;
③重复以上测量步骤三次,总时间分别为 。 通过以上数据可得:
(1)单摆周期 _____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用字母 表示);
(3)实验后检查发现摆线具有弹性,摆动中会轻微伸长,忽略其他误差, 值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 (10分)在“探究一定质量下小车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照题 12 图所示实验装置示意图安装好实验器材。实验中,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细线拉力的大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拉力的大小。
题12图甲
(1)小明同学用天平测量了小车的质量为 ,实验中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满足小车的质量 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 ;
(2)为了平衡摩擦力,下列操作可行且必要的是_____。
A. 将长木板的左端垫高
B. 在细线上挂上钩码
C.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让小车拉着纸带打下间隔均匀的点
D. 每测一次加速度, 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小明按(2)中正确操作平衡摩擦力后,某次实验中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打出一条纸带,他选取了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 A、B、C、D、E、F、G,如图题 12 图乙所示, 由于 点周围有一块脏污,看不清楚,于是他只测量了四段间距,测得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则此次实验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题12图乙
(4)后续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损坏无法读数,因此改变实验方案。他在小车上放上适量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 。每次实验中,逐一增加悬挂的钩码的个数,同时改变小车上钩码的个数,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重复该实验多次。若悬挂的钩码个数为 ,要使绘制的 图像为线性的,当悬挂钩码质量每增加 ,小车上钩码质量应减少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13. (10 分) 如 13 题图 1 所示, 在高铁的供电系统中, 工程师们设计了电力线张力调节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在电线杆上安装定滑轮,让导线穿过并挂上重物作为配重,当导线因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时,配重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滑轮调整导线的张力,以确保自动拉紧导线。 有人设计了如题 13 图 2 所示的简化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质量为 的匀质线缆两端通过牵引绳绕过滑轮后各挂上 个质量为 的配重,静止时,线缆两端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 ,不计牵引绳的质量及滑轮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求:
(1)牵引绳上的弹力 大小及
(2)线缆最低处的张力 大小。
14. (13分)当下无人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如 14 题图所示, 是竖直面内半径为 的圆上的点,且它们分别位于竖直直径与水平直径上, 点是 点与圆心 连线的中点。两无人机分别在 两处先后以 向左、向右水平抛出两物件 1、2 (可视为质点),其中物件 1 恰好通过 点。已知 ,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求:
题14图
(1) 的大小;
(2)物件 1 运动到圆周上的时间 ;
(3)物件 1、2 通过圆周时的位置间的距离 。
15. (18分)如题 15 图所示,长 ,质量 的 U 形木板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 木板左壁高于右壁,右壁与竖直挡板 对齐。质量 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 静止放置在木板上。物块到板右壁距离为 ,物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不计木板左右两壁及挡板的厚度。 与两壁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木板 与挡板 相碰后其速度立刻变为0。(取 )
(1) 当 时,若物块 以速度 向右运动,求 第一次与木板 右壁相碰前系统产生的热量;
(2)满足(1)条件的情况下, 第一次与木板 右壁相碰后的速度大小;
(3)当 时,若对木板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要确保物块 不与木板壁相碰,求 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