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学生阶段性评价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和运用(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8分)九三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和平誓言: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杜绝悲剧重演【A】我们捍卫胜利成果,不是为了独占荣光,而是为了告诉人们真理不容亵渎。九三阅兵,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民族精神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更以坚定的姿态告诉世界【B】中国将始终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以己之力,为人类和平事业添砖加瓦。九三阅兵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华儿女奋进的征程。我们以历史为鉴,以先烈为榜样,zūn xún正义和平至上。愿和平的种子在每一片土地生根发芽,愿人类共同的家园,永远 mù yù在安宁与美好的阳光之中。1.根据拼音用规范正楷写出相应汉字。(4分)2.文中【A】【B】处应该填的标点是(2分) ( )A.,: B.;C.;: D.,3.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文中“九三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和平誓言”的主干是“阅兵是誓言”。B.文中划线的“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C.文中加点的“胜利”“焕发”“坚定”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D.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九三阅兵给中华儿女带来的精神力量。4.联系学过的课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8分)诗文中有风景:你可以领略洞庭湖的“①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感受醉翁亭周围“②日出而林霏开, ”的明暗交替(《醉翁亭记》);还可以从“③ , ”想象红日与白雪交辉的美景(《沁园春 雪》)。诗文中有道理:刘禹锡的“④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苏东坡经历中秋离别之苦顿悟了“⑤ , ”的常理(《水调歌头》)·····语文让我们在风景和思考中穿行成长,诗意与哲理交织碰撞,铸就我们的精神脊梁。5.综合性学习(8分)新华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自强不息”名诗句】(1)有同学搜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其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2分)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B.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C.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D.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自强不息”人物谱】请从下列成语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相关人物自强不息的故事(讲清人物和故事)。(3分)A.凿壁偷光 B.闻鸡起舞 C.韦编三绝【“自强不息”我来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鲁迅先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最终“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毕生心血奉献给国防科研事业······“少年当自强”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就少年自强与国家的关系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3分)二、阅读理解(共66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6题。(7分)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②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①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作此词。②侣:同学或战友。③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④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6.(1)这首词的上阙,一个“ ”字领起下文的景色描写,从 、近视、 、俯视的角度先后写了山、江、天、水等景物。(3分)(2)通读全词,体会毛主席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至少写两点)(二)阅读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7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①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己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⑤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①鹅溪:即鹅溪绢,是一种绢帛。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则有心旷神怡 怡: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③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左迁: ④泫然不能自己 已:8.用“/”为下面的文言句子停顿,停两处。(2分)昔滕子京左迁此地9.翻译句子。(4分)(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10.乙文中滕子京为何会有“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的感慨?请结合选段分析。(3分)11.甲、乙两文作者借写岳阳楼相关的景观、人事,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三)阅读下面的艾青诗歌,完成12-14题。(10分)煤的对话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12.这首诗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 ,“艾青”是他发表第一部作品 》时所用的笔名。上个世纪30年代,诗人被称为“ ”的歌手。(3分)13.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试分析一下诗中的意象“煤”和中华民族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14.小楚同学认为,朗诵“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时,要重读“不”“活”“火”三个字,并且要将“给我以火”声调上扬,并延长最后一个“火”字,请分析一下他这样设计的好处。(4分)(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5-17题。(10分)略谈成器①古语有云:梅能傲雪香能永,枫不经霜叶不红。范仲淹“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故能学业有成,勤政有为,并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由此可见,只有经受住艰苦磨难的考验,才能成大器。②成大器需勇于挑战自我。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如同一棵没有经历风雨磨砺的树,没有扎下牢固的根须,狂风暴雨一旦来临,就会有树倒枝折的危险。一个人 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在经受大风大浪、经历艰苦磨难中历练自己,_ 能真正壮筋骨、长才干。③其实,安于舒适本身就是一种退步。如果我们习惯把自己隐藏在“避风港”里,贪享舒适、安逸,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迎接风险挑战的胆气和能力,那又何谈成器呢?④成大器需有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磨难,是遇挫即折、悲观丧气,还是愈挫愈勇、积极应对,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未来。航天员叶光富十几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除了完成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还要经受更加复杂苛刻的考验。无论过程多么艰险,身体多么疲惫,他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去克服。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如愿以偿地飞向太空。⑤成大器需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遭遇困难、失败,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就会因一时的不顺而被磨去斗志、止步不前,必然难有成就。只有具备“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即便身陷绝地险境也决不放弃,始终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朝着目标不懈前进,才能登上事业的高峰。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二京赋》,大受启发,决心撰写《三都赋》,消息一出,世人嘲辱之声不绝。左思寻名家登门求教,大量搜集资料,致力写作,反复修改,十年不渝,终于完成了传世佳作《三都赋》。⑥生逢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不负韶华,无惧“雨雪风霜”,磨砺拔节成长,这样方能成就“敢立潮头唱大风”的未来。根据本文的写作思路,填写空缺的部分。(3分)16.第②段中两处空格应填的一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还 B.只要······就C.只有······才 D.如果······就17.研读文章第⑤段,说说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8-21题。(22分)英雄挽歌老姜①如果距离真的产生美的话,我对这方山水是该说些什么了。产生仰望群山之首的强烈愿望是在一九九六年的正月:白山黑水上的巨颅,是感天动地的杨靖宇将军。②进山的时候,天悄然下雪了。大自然有意为旅行者制造出一种冷酷的气氛。以车代步,走了六七个小时,也没走出雪域。我叹道:杨将军当年是怎么过冬的?③1940年的冬天才叫冬天呢。杨靖宇的一位警卫员回忆说:在朔风怒吼、大雪弥漫的冬天里,敌人满山满谷地搞“梳篦式讨伐”,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难得遇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儿,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实在不行了,就把棉衣拆下一块,把脚包一包,用榆树绳子捆一捆。至于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冰。这时,多么需要火啊!需要生起一堆火,好好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我们只得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后再也起不来。更难获得的是吃的。不要说粮食,就是可吃的草根儿也冻在土里,没法找,没法挖,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就是咽不下去。④在大雪的深处,有一个声音在说:“坚持最后五分钟。”其实,他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八个冬天-这是中国最黑暗最寒冷的岁月。长白山的大豆和高粱被日本鬼子抢割去了,冬天的大雪帮助敌人残杀长白山上的生命。⑤山上最伟岸的男人当属杨将军。他在山上过了八个年头,从来没低下那高贵的头颅。他的官衔很多-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这些与荣华富贵不沾边的头衔,让他尝尽了冰天雪地的滋味。⑥杨靖宇走向永恒的那一天,是1940年2月23日。他死了,身后是一棵树。⑦只有敌人才看到他最后的完结:“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他终于逃进密林之中”。⑧这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如此刚烈,平日吃的是什么?日军命令医生剖腹化验,见到的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胃肠里竟没有一粒粮食!参与枪杀他的一个日本军官说:“他的活动力跨越通化、吉林、奉天等五个省三十个县,他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拟的,是个英雄。”日军将遗弃在荒冢间被积雪掩埋的杨靖宇遗体,装入棺椁,在蒙江-将军牺牲地举行了隆重的“慰灵祭”。⑨不算这次,杨靖宇还有两次被安葬,一次是1946年2月,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第二次是杨靖宇殉国18周年的时候,烈士的遗骨和遗首在通化市隆重安葬,举行了万人公祭仪式。人们瞻仰英雄,英雄的头颅依然怒目圆瞪,怒发冲天。⑩1996年的正月初九,我来到通化市,在浑江东岸的山上,凝视着高高的英雄雕塑。白山黑水间挺拔着的是青松翠柏和无名的植物。当地的人说:杨靖宇活在这山上,他还在山上“埋伏着”呢!(11)我再次回头凝望: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那就是英雄之灵吧!(选自《浴血的墨迹--抗战散文选》,有删减)18.根据时间提示,联系文本补全下面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6分)19.根据要求答题。(6分)(1)至于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冰。(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全”字的表达效果。) (3分)(2)白山黑水间挺拔着的是青松翠柏和无名的植物。当地的人说:杨靖宇活在这山上,他还在山上“埋伏着”呢!(第⑩段描写青松翠柏和无名植物挺拔,作用是什么?)(3分)20.文字需要细读,才能读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你从第⑧段画线句中日军所为、腹中食物甚至感叹号上读到了哪些丰富的信息?(6分)21.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与下面链接材料在抒情方式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节选)三、作文(60分)一棵树可以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可以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可以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一种话语,使人铭记终身;有一种感动,让人潸然泪下;有一种鞭策,让人知耻后勇;有一种精神,总能催人奋进······请以《他(她)深深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思考。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025年秋学期学生阶段性评价九年级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24分)1.遵循、沐浴 2.C 3.B4.答案:①气象万千②云归而岩穴暝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综合性学习(8分)【“自强不息”名诗句】D【“自强不息”人物谱】成语故事简介(任选其一即可)凿壁偷光(匡衡):西汉匡衡家境贫寒,夜晚无烛照明。他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光读书,最终凭借刻苦学习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体现了克服条件限制、努力求知的自强不息精神。闻鸡起舞(祖逖、刘琨):东晋祖逖与刘琨年轻时有报国之志,他们约定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日复一日坚持锻炼武艺、研习兵法,后来都成为保卫国家的栋梁,展现了为理想坚持奋斗的自强不息。韦编三绝(孔子):孔子晚年研读《周易》,因反复翻阅,串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断裂(“韦编三绝”)。他仍不放弃,深入钻研,体现了对学问执着追求、不懈探索的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我来论】(3)议论写作示例 1:少年自强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少年有理想、肯奋斗,能为国家发展注入活力;如范仲淹、邓稼先,皆以少年之志成就报国之举。故少年当自强,方能支撑国家未来。示例 2:国家未来依赖少年自强。少年强则能力强,可在科研、文化等领域助力国家进步;鲁迅弃医从文便是少年立志救国的典范。少年需以自强之姿,担起国家发展之责。解析:需紧扣 “少年自强与国家的关系”,先明确观点,再用题干中范仲淹、鲁迅、邓稼先等例子或其他合理论据支撑,最后总结,控制在 80 字以内,逻辑清晰、语言简洁即可。二、阅读理解(共66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6题。(7分)6.(1)答案:看;远望;仰视(2)答案:①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上阕通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等描写,展现了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②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作者面对广阔宇宙,发出谁来主宰大地命运的疑问,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③对革命青年的赞美和鼓励。下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回忆了往昔与同学们一起的革命活动,展现了革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豪迈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以及对未来革命事业的信心。④抒发了作者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粪土当年万户侯” 将军阀官僚视为粪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则以奋勇进击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壮志豪情。(二)阅读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7分)7.解释加点词语:①怡:愉快,愉悦②求:探求,探寻③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左迁指职位下调)④已:停止,控制(“不能自己” 即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8.文言句子停顿昔/滕子京/左迁此地9.翻译句子(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2)我开始环顾四周,景色惨淡,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神情悲伤,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10.滕子京 “凭栏大哭” 的原因分析滕子京因被贬官到岳州,内心郁郁不得志而想大哭。从乙文可知,他原本 “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早已展现才华,却突然遭遇贬谪,从高位降至地方,理想和抱负暂时无法施展,内心的压抑与委屈需要通过 “大哭” 来宣泄,故有此感慨。11.两文作者的思想情感1.甲文(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春景和对 “古仁人之心” 的探求,抒发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达胸襟 **,以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济世情怀与政治抱负 **。2.乙文(袁中道):通过描写不同时段岳阳楼的湖景变化,对比滕子京的经历与自身遭遇,抒发了对自身四十余年未获重用、壮心消磨的失意与悲伤,以及遭遇知己骨肉变故后,漂泊无依的孤苦之情。(三)阅读下面的艾青诗歌,完成12-14题。(10分)12.文学常识填空:蒋海澄;《大堰河 —— 我的保姆》;太阳与火把13.艺术表现形式与意象分析(1)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对话体(或 “拟人化”)的表现形式。诗歌以 “你问我答” 的对话结构展开,将 “煤” 赋予人的语言和情感,让煤主动诉说自身经历,使诗歌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2)“煤” 与中华民族的共同之处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煤 “住在万年的深山里”“年纪比山更大”,如同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文明积淀。都曾长期 “沉默”(被压抑):煤深埋地下,从 “恐龙统治森林的年代” 就沉默;中华民族在近代曾遭受压迫,长期处于沉寂状态。都蕴含巨大的能量与生命力:煤只要有 “火” 就能燃烧,释放热量;中华民族只要有契机(如民族觉醒),就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复兴的力量。14.朗诵设计好处分析这样的设计能精准传递诗歌情感,强化 “煤” 的形象与主题,具体好处如下:重读 “不”:连续两个 “不” 的重读,能强烈反驳 “已死” 的质疑,凸显煤否认 “死亡” 的坚定态度,传递出不屈的精神。重读 “活”:“活” 字重读,直接点明煤的生命状态,打破 “怨愤致死” 的误解,强调其内在的生命力从未熄灭。重读 “火” 且声调上扬、延长尾音:“火” 是煤释放能量的关键,也是希望与觉醒的象征。声调上扬和延长 “火” 字,既突出煤对 “火” 的迫切渴望,也暗示中华民族对民族觉醒、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让朗诵更具感染力,引发听众共鸣。(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5-17题。(10分)15.写作思路填空(1)提出中心论点:只有经受住艰苦磨难的考验,才能成大器(2)分析成大器的第一个条件:成大器需勇于挑战自我(并从反面补充 “安于舒适是退步”)(3)分析成大器的第二个条件:成大器需有积极的心态(4)分析成大器的第三个条件:成大器需有坚定的意志(5)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生逢新时代,应无惧磨难、磨砺成长,成就未来16.关联词语选择:C17.第⑤段论证方法及作用运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隐含)作用:多种论证方法结合,共同论证 “成大器需有坚定的意志” 这一分论点。引用苏轼名言,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直接点明 “坚定意志” 对成大事的重要性;列举左思的具体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真实可感,让读者直观理解 “坚定意志” 如何助力成功;正反对比则进一步突出 “坚定意志” 的必要性,避免论点空洞,让分论点更具说服力,为中心论点提供有力支撑。(五)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8-21题。(22分)18.思维导图补全时间 核心事件1940 年 2 月 23 日 杨靖宇将军牺牲,日军对其遗体进行剖腹化验,发现胃肠内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后举行 “慰灵祭”1946 年 2 月 蒙江人民为杨靖宇重新修葺陵墓1958 年(杨靖宇殉国 18 周年) 烈士遗骨与遗首在通化市隆重安葬,举行万人公祭仪式1996 年正月初九 “我” 来到通化市,在浑江东岸山上凝视英雄雕塑,感受英雄精神19.句子赏析与作用分析(1)“全” 字表达效果三个 “全” 字形成反复,从程度上强调了杨靖宇将军所处环境的极端恶劣。第一个 “全” 说明衣服被树枝扯烂的范围之广,无一处完好;后两个 “全” 突出霜雪覆盖的彻底,全身都被冰雪包裹,直观展现了将军在雪地行军时的艰难与痛苦,更能体现他坚守抗敌的顽强意志,增强文字的感染力。(2)青松翠柏和无名植物的作用运用象征手法,青松翠柏和无名植物的 “挺拔”,象征着杨靖宇将军坚韧不屈、永垂不朽的精神。它们生长在英雄牺牲的土地上,与 “杨靖宇活在这山上” 的当地说法相呼应,将英雄精神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暗示英雄精神如同这些植物般扎根大地、代代传承,深化了文章对英雄的赞颂之情。20.第⑧段画线句信息解读日军的 “慰灵祭” 与感叹:日军为杨靖宇举行 “慰灵祭”,并承认他 “不是寻常人物,是个英雄”,体现出敌人对杨靖宇顽强意志和抗敌精神的敬畏。即使是对手,也无法否认他的英雄气概,从侧面烘托出将军精神的伟大。腹中的食物:胃肠内 “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直观展现了杨靖宇在极端饥饿的条件下仍坚持抗敌的艰难,凸显他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的崇高气节。感叹号的使用:日本军官评价中的感叹号,强化了语气,突出了日军对杨靖宇活动范围之广(跨越五省三十县)、能力之强的震惊,进一步从反面印证了杨靖宇抗敌贡献之大,让英雄形象更具说服力。21.抒情方式与情感对比维度 《英雄挽歌》结尾 艾青《我爱这土地》链接材料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 想象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分析 通过想象 “雪山上一位大汉素面朝天” 的画面,将对杨靖宇将军的缅怀、崇敬之情融入景物与想象中,情感含蓄深沉,让读者在画面中感受英雄精神的永存 以设问和感叹直接点明 “眼里常含泪水” 的原因是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白、强烈地抒发了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与眷恋,情感浓烈直接,极具冲击力三、作文(60分)《他(她)深深影响了我》作文指导及范文本次作文以《他(她)深深影响了我》为题,核心是围绕“影响”展开,需抓住以下关键点:- 对象明确:“他(她)”可以是亲人、老师、同学、陌生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文学形象,但需结合“真实体验”,优先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人,避免空泛。- “深深影响”是重点:不能只写“他(她)做了什么”,更要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需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比如改变了我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甚至某个重要选择。- “真实体验和思考”是灵魂:需通过具体事件展现影响过程,加入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避免抒情空洞。思考部分要体现“我”的感悟,让“影响”有深度。- 文体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适合写记叙文,通过“事件铺垫—转折冲突—影响体现—感悟升华”的结构,让故事有起伏、情感有层次。二、各段大意(记叙文结构示例)1. 开头(引出人物,铺垫背景):用场景描写或细节特写引出“他(她)”,简要交代与“我”的关系,暗示其对“我”的特殊意义。(如:“每次整理书桌,看到那本泛黄的《小王子》,我总会想起林老师——那个把‘温柔’刻进我心里的人。”)2. 事件一(初次印象,埋下伏笔):写与“他(她)”的第一次深刻交集,展现其某个特质(如耐心、坚韧、乐观),但此时“我”尚未被明显影响。(如:我因作文写砸被批评,林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蹲下来逐句帮我修改,指尖划过稿纸的温度至今记得。)3. 事件二(核心冲突,影响发生):选取最能体现“深深影响”的关键事件,设置一定的矛盾或困境(如“我”的退缩、迷茫),通过“他(她)”的言行或做法,让“我”产生思想触动。(如:校运会800米赛跑我中途抽筋,想放弃时,林老师沿着跑道陪跑,喊着“别怕,跟着我的节奏”,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坚持”不是口号。)4. 事件三(影响体现,细节印证):写“影响”在后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说明“他(她)”的特质已内化为“我”的行为。(如:后来每次遇到困难想退缩,耳边总会响起林老师的声音,上次小组合作失败,我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像她那样耐心协调大家的意见。)5. 结尾(感悟升华,点明主旨):呼应开头,总结“他(她)”对“我”的深层影响,将个人体验上升到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如:那本《小王子》里夹着林老师写的“温柔自有力量”,如今我也学着用这份温柔面对世界——这是她留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三、范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docx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