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9月月考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墨经中对时间概念下了正确的定义:“久,弥异时也”。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午上第一节课,上午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B. 时钟指针所指的某一位置表示的是时刻
C. 内与第内指的是同一段时间
D. 第指的是从第末到第初
2.一个质点做变速单向直线运动,以的平均速度完成了前的位移,又以的平均速度完成了后的位移,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3.如下图所示为某校在课间操进行跑操的情景,在跑步过程中要求同一排的排面必须保持整齐。现假设该队列同学刚好跑完一圈以同学回到出发位置记一圈,以下关于该队列同学在跑步过程中的物理问题研究,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B. 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位移相同
C. 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平均速度都为零
D. 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在直道上跑步时,外圈同学相对于内圈同学是静止的
4.四辆开往重庆的大巴车,如果某段时间的运动图像如下,关于大巴车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的位移小于
B. 乙图中的大巴车在时刻的加速度大小为
C. 丙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做曲线运动
D. 丁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5.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 B. , C. , D.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7.商场中的无轨小火车,由若干节相同的车厢组成,车厢间的空隙不计,现有一小朋友站在地面上保持静止,且与第一节车厢头部对其齐,火车从静止开始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节车厢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
B. 第、、节车厢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
C. 从静止开始计时到、、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
D. 第、、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瞬间的速度之比是
8.三个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B. 三个质点从点出发到的任意时刻速度大小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点到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D. 三个质点从点到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速度变化得很快,加速度就很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10.如图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第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
C. 在前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11.一辆电动汽车从地到行驶的路线图如图所示。导航地图从地和地的直线距离为,实际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比直线距离多了。实际从地到地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车的位移大小为
B. 经过路标时车的速度方向为由指向
C. 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方向由指向
D. 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方向一直在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2.(8分)“求知”实验小组为探究滑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测量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和遮光条的宽度,测量遮光条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 ;
接通气源,由静止释放滑块,数字计时器上显示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均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改变滑块由静止释放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测出相对应的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得出多组实验数据后,将实验数据做一定处理,若滑块做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绘制的 填“”、“”或“”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
13.(10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为_______;若电源的频率为,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若在实验时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在实验时电源频率变低,而实验者并不知道,则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4.(10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若球获得的速度在空中的飞行可以近似看作匀速运动,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被距离罚球点米的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且球被挡出后以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
罚点球的过程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
守门员接触球过程内,球的加速度。
15.(14分)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斜面底端,最初内经过的路程为,最后内经过的路程为,已知,::,求:
加速度为多大?
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
斜面长度?
16.(16分)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的位置,在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回落,经刚好经过距最高点处位置,再经过到达地面。求:
前内的平均速度;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
1.【答案】
【解析】上午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A错误;
时钟上指针所指的某一位置表示的是时刻,B正确;
内的时间间隔为,第内的时间间隔为,它们不是同一段时间,C错误;
第指的是从第初到第初,D错误。
2.【答案】
【解析】设总位移为,则平均速度为 。
故选C。
3.【答案】
【解析】各位学生以整齐的步伐通过圆形弯道时,因每一排的连线是一条直线,且与跑道垂直,相当于共轴转动,所以全班同学的角速度相同,同一排的内圈半径小于外圈半径,所以外圈速度大小比内圈的大,因为时间相同,所以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路程不相等,位移相同均为零,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跑完一圈时,他们的平均速度都为零,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因为同一排的内圈和外圈的同学连线是一条直线,且与跑道垂直,相当于共轴转动,所以他们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
【解析】A.甲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的位移大于,A错误
B.乙图中的大巴车在时刻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图线在时刻的斜率,大于 ,B错误
C.丙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做直线运动, C错误
D.丁图中的大巴车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D正确
故选D
5.【答案】
【解析】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 ,可得 , ,
可得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
根据 可得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选B。
6.【答案】
【解析】A.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A错误;
B.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选项B正确;
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C错误;
D.某时刻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D错误。
故选B。
7.【答案】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可得第、、节车厢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是 ,故AB错误;
C.根据 可得从静止开始计时到、、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的时间之比 ,故C正确;
D.根据 可知第、、节车厢尾经过小朋友瞬间的速度之比是 ,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
【解析】【分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到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
本题关键要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解答】
A.曲线运动中轨迹上任意一点的切向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故A错误;
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于从点出发到任意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一定相同,故平均速度不同,故B错误;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三个质点从点到点的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三个质点从点到点的时间相等,路程不等,故平均速率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
【解析】解:、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故B错误;
C、由可知,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则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由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为零,加速度也为零,故D正确。
故选:。
明确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只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注意明确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的区别和联系。
10.【答案】
【解析】A.由图可知,小时内乙车一直做反方向的运动,小时末开始减速但方向没有变,故A错误;
B.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汽车运动的位移,则可知,小时内,甲车正向运动的位移为
而乙车反向运动,其位移大小为
因两车相向运动,且初始时刻相距,则小时末时,两车还相距,故B正确;
C.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乙车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甲车图象斜率的的绝对值,故乙车的加速度总比甲车的大,故C正确;
D.小内甲车的总位移为
而乙车的总位移为
即乙车的位移为正方向的,两车原来相距,小时末时,甲车离出发点,而乙车离甲车的出发点,故此时甲乙两车不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11.【答案】
【解析】解:、整个过程中车的位移为,路程为,故A正确;
B、经过路标时车的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不是由指向,故B错误;
、整个运动过程车的平均速度为向由指向,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平均速度为一段时间的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了位移与路程,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关键是抓住概念,重点掌握相近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
12.【答案】


【解析】由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根据刻度尺的读数规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所以遮光条的宽度为
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近似等于遮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由表达式可知,绘制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
13.【答案】交流 不变 偏大
【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为;若电源的频率为,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电源电压无关,故若在实验时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 与实际值相比不变;
若在实验时电源频率变低,而实验者并不知道,实验时用于计算的频率偏大,计算用的时间间隔偏小,根据 可知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
14.【答案】解:设球被踢出的方向为正方向,罚点球时球的速度由变到,用时,则罚点球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设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则有
接触球过程中,以球被挡出方向为正方向,则守门员接触球前后球的速度变化量为
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守门员接触球过程 内,球的加速度为
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即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5.【答案】解:由,::,得
,.
对于前内的运动有:,
则加速度.
对于最后内的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
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斜面的长度.
答:加速度为;
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
斜面长度为.
【解析】根据位移之差和位移之比求出前内的位移,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求出最后内中间时刻速度,结合速度公式求出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斜面的长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16.【答案】解:由图可知:前秒小球的位移为
所以前内平均速度
方向竖直向上
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