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上 第一章第二章精炼60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上 第一章第二章精炼60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 一二章 精炼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移走蒸发皿 D.量筒读数
2.“估测”是在科学测量基础上的一种粗略测量方法。下列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5cm B.酱油瓶的容积约为5mL
C.锅铲的长度约为1.2m D.冰箱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约为10℃
3.有一盆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徐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徐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4.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1.3m3=1.3m2×10000=13000cm2
C.2.4米=2.4×1000=2400毫米 D.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7.有关实验室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刻度尺都无零刻度 B.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刻度不均匀
C.天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在中间 D.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数
8.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健康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体重大约50kg ②百米成绩8s ③正常体温37℃④平静时的脉搏约100次/min ⑤走路时的步幅50cm ⑥身高约1.65m。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9.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10.目前彩虹标尺已在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它可用来帮助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同一彩虹标尺测量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C.165.2cm等于0.1652m D.165.0cm中最末位数字“0”没有意义
11.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  )
编号 处理方法 培养温度 现象结果
① 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浑浊
②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③ 接种细菌 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④ 无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⑤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抗生素的纸片 40℃ 纸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A.编号①和编号② 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 D.编号②和编号⑤
1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张小桌每边长为0.680m,然后,他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进行比较,发现这把米尺的实际长度为0.995m,这张小桌每边的真实长度为(  )
A.0.676m B.0.677m C.0.679m D.0.680m
13.小何要取用15毫升的水,但在读数时却仰视读数,则实际取用的水量(  )
A.大于15毫升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D.无法确定
14.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
A.41℃、60℃ B.35℃、55℃ C.40℃、59℃ D.35℃、40℃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16.小明同学进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在视野中看到如图甲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以增加视野亮度
C.换高倍物镜之前,需要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
D.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模糊需调节③来观察物像
17.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四个场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对光时要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图乙,将玻片向左移将A移至视野中央
C.图丙,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图丁,视野中B内边界明显的黑色部分是污物
18.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植物通过各器官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适应环境。请回答下面小题。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根据表中的植物叶片情况推测,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叶片 表面积(平方毫米) 体积(立方毫米) 叶片表皮厚度(微米)
甲 144 63 24
乙 292 64 14
丙 301 62 15
丁 593 121 13
A.甲 B.乙 C.丙 D.丁
19.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20.小科在科技馆观察四种动物标本,记录标本的相关说明如下表,根据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动物 呼吸方式 体温特征 生殖发育
甲 肺呼吸,皮肤辅助 不恒定 水中产卵,变态发育
乙 肺呼吸 恒定 胎生,哺乳
丙 鳃呼吸 不恒定 水中产卵,体表有鳞片
丁 肺呼吸 不恒定 陆地产硬壳卵
A.甲属于爬行动物,代表生物如蛇 B.乙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丙属于两栖动物,鳃是其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丁属于鱼类动物,体温随水温度变化而变化
21.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如图甲所示是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胡克观察到的是活的植物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魏尔肖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图乙中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2.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23.植物是我们食物来源之一,以下植物中食用部位属于根的是(  )
A.莲藕 B.番薯 C.玉米 D.土豆
24.安吉小鲲(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正确的是(  )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 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
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 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25.我国是全世界首个实现人工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国家,植物细胞中的哪个结构也可以实现这个转化(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26.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实验及数据合理的是(  )
A.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 B.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183.6毫米
C.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25.62℃ D.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食盐水
27.如图六种植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D.种子的有无
28.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一片漆黑,原因是显微镜的某个结构没有调整到位,此结构可能是(  )
A.①物镜转换器 B.②反光镜
C.③粗准焦螺旋 D.④细准焦螺旋
29.如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内表皮细胞A,为进一步仔细观察A中的细胞核。他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使用平面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C.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D.移动玻片,使细胞A位于视野中央
30.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
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①);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②);
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③);
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④)。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98厘米、2.02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
3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底面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底面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33.在下列植物中: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④水杉;⑤向日葵;⑥侧柏,属于被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属于裸子植物的有     (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
34.按日常生活经验填写下列数据后的单位:
(1)初一学生小敏今年13岁,身高1.56     ,早餐她喝了体积为200     鲜牛奶一包,到校后晨检体温36.8     。
(2)如图,物体A的长度     cm,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cm。
35.金秋十月,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小科用温度计测量开幕式那天上午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开幕式结束后,小科同学感觉身体不适,去医务室测量体温,发现校医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并    ,其目的是使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
(3)小科同学跑完400米后,喝完了瓶中剩下的约200    (填单位)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跳远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A     ;B     ;E     。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应该用     盖灭酒精灯火焰;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填字母)
37.小科同学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的直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值是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4)若用图丁的体温计直接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为    ℃。
38.如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     (填字母,多选)。
A.防止倾倒过快而使液体洒出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C.防止试管破裂
3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可知此时(t)=    ,(T)=    。
(2)若已知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    。
40.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五类动物,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B虽然也在水中生活,但它与A类不同,理由是     。
(2)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     (填字母)类。
(3)E与D都能飞行,但E与D     (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类群的生物。
(4)这五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统称为     动物。
41.如图是餐桌上常见的五种植物(海带、食用苔藓、蕨菜、银杏、番茄)的检索表。
(1)检索表中生物的特征或生活环境还未填完全,其中(2)是    。
(2)若将上述五种植物填入表中,则A为    ;E为    。
(3)对于植物,有如下说法: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属于CDE三种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填序号)
42.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图中可能是“绿叶海天牛”细胞的是图     (填“A”或“B”)。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    ]    。
(3)俗语云“秋冬甘蔗赛过参”,气候干燥,正值吃甘蔗的季节。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    ]    中。
(4)将藻类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    ]    。
43.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物像,则可能是图乙中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填字母)。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丙中的     (填序号)。
(4)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像往左上方移动,则载玻片实际上在往哪个方向移动?    。
44.如图A~E为五种常见的植物(其中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请据图回答。
(1)上述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
(2)黑松和玉米都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3)上述植物中,与地钱关系最近的是     (填字母)。
(4)将上述五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为     (填字母)。
45.据中国海警局发布的消息,2020年10月11日,中国海警2501舰艇编队进入钓鱼岛巡航,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地表长有苔藓等植物,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回答以下各题:
(1)岛中的鸟和蛇比较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
A.用肺呼吸B.体温恒定C.体外受精D.卵生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20字小诗《苔》。下列关于诗句中相关植物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白日不到处”说明“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苔”和“牡丹”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苔”和“牡丹”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D.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牡丹”比“苔”更高等
46.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亮亮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染液是     。
(2)丙图是亮亮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诸多错误,其中多画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②向下移动玻片③调节粗准焦螺旋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转动转换器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A.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4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
(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填“A”或“B”)更精密一些;
(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mL;
(4)用图4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厘米;
(5)图5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48.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科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    
A.顺时针转动90°B.逆时针转动90°C.向左上角移动D.向右下角移动
49.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对通光孔;
(5)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50.小明最近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于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写出一点即可)
(2)课题组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来帮忙一下。于是,课题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浸没冰糖后,摇实、摇平后下此时的刻度如图C。
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mL。
(3)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是     。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将该袋冰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D.摇实不够充分E.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4)为了减少误差,老师指导不需要面粉,选用量筒,保鲜薄膜(超薄材料)和水,就可以用排水法来进行测量。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步骤:
①将每粒冰糖用保鲜膜均匀,紧贴包裹;
②用量筒量取V1体积的水;
③    ;
④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    。
51.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
(1)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2)乙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为了给乙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100℃,待冷却后再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0℃,然后     (填写具体操作)即可制成一支刻度均匀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3)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4)小科在用手取出沸水中的温度计时不小心烫伤了,感到火辣辣的刺痛,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的热敏小体属于     组织。
(5)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一支温度计示数为18℃,而其余温度计均显示20℃。老师告诉他,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确温度计显示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62℃,小科经过计算,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
52.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
53.七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快慢与运动是否有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猜想二: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四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赛跑后三种状态下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赛跑后
小宁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莹 79 121 137
(1)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你支持猜想     (填“一”或“二”)。
(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收集证据:④建立猜想与假设;⑤评价与交流;⑥分析证据:⑦得出结论。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3)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基本步骤分析,王老师的“估计”属于     (填步骤名称,下同),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
54.小明想测量小球的体积,但手里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容积为480cm3的瓶子,瓶子带盖,没装满水.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他利用瓶子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图操作:先测量出没放小球时瓶中水的高度为10厘米,再将瓶子倒放,测量出瓶中无水部分的高度为6厘米。
(1)瓶中水的体积为     。
(2)小明将20个小球放入瓶中,此时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匀部分)。结合这些数据,每个小球的体积为     。
55.生活中,小科发现用不同材质的抹布擦湿桌面的效果不同,咨询长辈后了解到棉布材质的抹布擦干湿桌面的效果优于晴纶材质的抹布,于是,小科进行以下探究:取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烧杯,大小、厚薄相似的棉布、麻布、涤纶布各一块,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相同质量的水,然后分别将三块布同时放入各烧杯的水中,待布充分浸透后,同时提起各烧杯中的布,使每块布上流出的水流回烧杯,待布上的水不再快速流下后,测得烧杯中的水量如布料种类表: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下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1)通过上述材料得知小科研究的问题是     ?
(2)他的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3)根据表格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6.探究实验题:注水肉是人为加了水以夸大重量增加牟利的生肉.注水后,肉里的纤维组织变性,肉质不好,易腐烂,口感差,而且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是近年来中国常见的一种劣质产品.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猪肉进行辨别:
①购买两块猪肉,分别标上A和B.用注射器往A中注入10mL清水,B不做任何处理;
②取两块面巾纸,分别贴在A和B的表面;
③5分钟后取下面巾纸,用打火机引燃并观察面巾纸是否燃烧.
请回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该实验设计的第    步存在不足,应改正为    .
(3)该实验设计能够得出A是注水肉的实验现象是    .
(4)你从该实验获得的启发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
57.下面是玉米、玫瑰、桃三种植物的等级分类图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玉米 …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玉米属 …
玫瑰 …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蔷薇属 …
桃 …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桃属 …
(1)桃香甜可口,平时人们食用的是桃这种果实中的哪一个部分?   
(2)图表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哪两种植物?    并说明理由:   
58.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在轨运行1036天后,“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范围为西经160°~90°、南纬30°~45°。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1)残骸落地的范围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
(2)“天宫二号”支持开展了水稻和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实验。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分类的最小单位是     ,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     (填序号)。
序号 植物 属 科 目 纲 门
① 拟南芥 拟南芥属. 十字花科 山柑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② 萝卜 萝卜属 十字花科 白花菜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③ 水稻 稻属 禾本科 禾本目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④ 辣椒 辣椒属 茄科 茄子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59.2003年始,大科常利用墙边花坛种植丝瓜,历年种植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份 开花与结果的情况
2003~2007 每年产量不同,但都有收获
2008~2012 每年很少开花,且都不结果
2013 开花、结果都较多
2008年丝瓜不结果,他以为是气候或苗种的原因,但连续5年都这样,使他否定了这种想法。于是,他对周边环境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发现,2008年初附近接了一盏路灯,安装了一个排油烟管(如图所示)。
通过认真分析,大科认为影响丝瓜结果的是路灯,因为路灯的照射延长了光照时间,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殖。2013年,他在朝丝瓜媵蔓方向的路灯一侧放了一块遮光材料,不久后丝瓜开始开花结果。
(1)大科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他在2013年在路灯旁放置遮光材料的目的是与    形成对照。
(2)大科认为“影响丝瓜结果的是路灯”,并据此展开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中,这里的“影响丝瓜结果的是路灯”属于    。
(3)有人认为,实验还存在着不足,仅凭2013年能开花结果就得出“影响丝瓜结果的是路灯”的结论还为时过早。请问大科还应该怎么做?    。
60.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运动鞋的尺码,如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
(1)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边长,并利用边长平方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
(3)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
(4)小科同学根据上图所示,先数出鞋印长度有11格,后算出长度为220mm,最后为自己选出的鞋码为34码,则他的这种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A C C D D C C B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A C B B C A B B D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C B B D A D D B D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移走蒸发皿
D.量筒读数
【解答】解:A、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图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时,先将试管斜放,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试剂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竖起,故B图示操作正确;
C、移走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夹持,不可用手拿,以防造成烫伤,故C图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估测”是在科学测量基础上的一种粗略测量方法。下列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5cm
B.酱油瓶的容积约为5mL
C.锅铲的长度约为1.2m
D.冰箱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约为10℃
【解答】解:A、普通筷子的长度接近于学习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故A符合实际;
B、酱油瓶的容积约为500mL,故B不符合实际;
C、锅铲的长度约为35cm=0.35m,故C不符合实际;
D、冰箱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约为10℃,高于水的凝固点,无法把肉冻住,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3.小徐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徐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徐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解答】解:AD、经实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说明猜想错误,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正确、D错误;
BC、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B、C错。
故选:A。
4.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该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可见C③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解答】解:A、叶的分解产物降低了鱼对铝盐毒性的敏感性而抑制鱼的死亡,错误;
B、所测试的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而不是对鱼都有毒性,错误;
C、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正确;
D、柏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最有利于鱼的生存而不是松,错误。
故选:C。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1.3m3=1.3m2×10000=13000cm2
C.2.4米=2.4×1000=2400毫米
D.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
【解答】解: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应为2.8升=2.8×1000毫升=2800毫升,故A不正确;
B、1.3m3是体积,13000cm2是面积,二者不能换算,故B不正确;
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应为2.4米=2.4×1000毫米=2400毫米,故C不正确;
D、2.5m3=2.5×1000000cm3=2500000cm3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7.有关实验室仪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刻度尺都无零刻度
B.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刻度不均匀
C.天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在中间
D.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数
【解答】解:
A、量筒无零刻度,刻度尺有零刻度线,故A错误;
B、刻度尺、量筒、温度计的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故B错误;
C、天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在标尺左端,故C错误;
D、温度计的零刻度一般在下端,温度计零刻度以下也有刻度,其值为负值,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健康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体重大约50kg ②百米成绩8s ③正常体温37℃④平静时的脉搏约100次/min ⑤走路时的步幅50cm ⑥身高约1.65m。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解答】解:①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符合实际,①正确;
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8m/s,所以的时间为t12.5s,②错误;
③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③正确;
④中学生正常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不符合实际,④错误;
⑤人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cm(即半米),即0.5m,符合实际,⑤正确;
⑥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符合实际,⑥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解答】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cm=2.00cm,故B正确;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页数的2倍,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错误;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故D正确。
故选:C。
10.目前彩虹标尺已在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它可用来帮助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同一彩虹标尺测量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C.165.2cm等于0.1652m
D.165.0cm中最末位数字“0”没有意义
【解答】解:A、长度的测量需要估读,所以测量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倒数第二位即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测量数据知倒数第二位是厘米,故该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cm,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需去掉错误数据,其余数据取平均值,四次结果中数据166.2cm明显与其余三次数据相差较大,属于错误,去掉错误数据,对余下三个数据取平均值得到的测量结果为165.1cm,故B正确。
C、165.2cm=165.2×0.01m=1.652m,故C错误;
D、165.0cm中最末位数字“0”是估计值,长度的测量要求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物体的一端恰好在某一刻度线上时,我们应估读为“0”,故D错误。
故选:B。
11.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  )
编号 处理方法 培养温度 现象结果
① 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浑浊
②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③ 接种细菌 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④ 无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清晰
⑤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抗生素的纸片 40℃ 纸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A.编号①和编号② 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 D.编号②和编号⑤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不是单一实验变量,一共有醋酸、抗生素两个变量。
故选:D。
1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张小桌每边长为0.680m,然后,他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进行比较,发现这把米尺的实际长度为0.995m,这张小桌每边的真实长度为(  )
A.0.676m B.0.677m C.0.679m D.0.680m
【解答】解: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68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0.995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0.995cm;
读数是0.680m,相当于68.0个0.995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68.0×0.995cm=0.6766m≈0.677m。
故选:B。
13.小何要取用15毫升的水,但在读数时却仰视读数,则实际取用的水量(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小何要取用15毫升的水,但在读数时却仰视读数,则实际取用的水量大于15毫升。
故选:A。
14.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5℃;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正确的分别是(  )
A.41℃、60℃ B.35℃、55℃ C.40℃、59℃ D.35℃、40℃
【解答】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5℃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95℃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
由于5℃到95℃之间有90个格,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5)℃=40℃;
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25℃=59℃。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故选:C。
1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解答】解: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测量仪器足够精密,认真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不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故D错误。
故选:B。
16.小明同学进行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在视野中看到如图甲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以增加视野亮度
C.换高倍物镜之前,需要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
D.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模糊需调节③来观察物像
【解答】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不符合题意。
B、光线过暗时可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⑤反光镜和遮光器,以增加视野亮度,B符合题意。
C、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由图甲视野可知,换高倍物镜之前,需要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不符合题意。
D、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模糊需调节③细准焦螺旋来观察物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四个场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对光时要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图乙,将玻片向左移将A移至视野中央
C.图丙,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图丁,视野中B内边界明显的黑色部分是污物
【解答】解:A、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故图甲,对光时要让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A错误。
B、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视野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图乙,将玻片向由上方移将A移至视野中央,B错误。
C、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图丙,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正确。
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因此,图丁,视野中B内边界明显的黑色部分是气泡,D错误。
故选:C。
18.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植物通过各器官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适应环境。请回答下面小题。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根据表中的植物叶片情况推测,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叶片 表面积(平方毫米) 体积(立方毫米) 叶片表皮厚度(微米)
甲 144 63 24
乙 292 64 14
丙 301 62 15
丁 593 121 13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由表格可知,甲叶片的表面积最小,叶片表皮厚度最厚,则说明甲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最少。故根据表中的植物叶片情况推测,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解答】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正确。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液泡,B错误。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故选:B。
20.小科在科技馆观察四种动物标本,记录标本的相关说明如下表,根据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动物 呼吸方式 体温特征 生殖发育
甲 肺呼吸,皮肤辅助 不恒定 水中产卵,变态发育
乙 肺呼吸 恒定 胎生,哺乳
丙 鳃呼吸 不恒定 水中产卵,体表有鳞片
丁 肺呼吸 不恒定 陆地产硬壳卵
A.甲属于爬行动物,代表生物如蛇
B.乙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丙属于两栖动物,鳃是其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丁属于鱼类动物,体温随水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动物甲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两栖动物,A错误。
B.动物乙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恒定的体温扩大了其生存范围,也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B正确。
C.动物丙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属于鱼类,C错误。
D.动物丁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B。
21.从细胞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如图甲所示是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胡克观察到的是活的植物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魏尔肖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图乙中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植物死细胞,A错误。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认为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错误。
D、②是细胞核,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
22.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解答】解: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符合题意。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不符合题意。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不符合题意。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植物是我们食物来源之一,以下植物中食用部位属于根的是(  )
A.莲藕 B.番薯 C.玉米 D.土豆
【解答】解:莲藕的食用部位属于茎;番薯食用部位属于根;玉米的食用部位属于果实;土豆的食用部位属于茎。
故选:B。
24.神秘的江南精灵一一安吉小鲲(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
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
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
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A错误。
B、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错误。
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C正确。
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C。
25.我国是全世界首个实现人工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国家,植物细胞中的哪个结构也可以实现这个转化(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解答】解:A、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库、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各项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不合符题意。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且能产生淀粉,释放出氧气,B符合题意。
C、液泡有储存各种物质的功能,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不能合成淀粉,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实验及数据合理的是(  )
A.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
B.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183.6毫米
C.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25.62℃
D.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食盐水
【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能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183.6毫米,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25.6℃,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100mL量筒的分度值较大,不能量取5.26mL的食盐水,量取5.26mL的食盐水,应选择10mL量筒,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如图六种植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 B.果实的有无
C.根的有无 D.种子的有无
【解答】解:肾蕨、葫芦藓、海带都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
玉米、桃子、油松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因此,如果将它们分成①②⑤与③④⑥两类,则分类的依据是能否产生种子。
故选:D。
28.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一片漆黑,原因是显微镜的某个结构没有调整到位,此结构可能是(  )
A.①物镜转换器 B.②反光镜
C.③粗准焦螺旋 D.④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内一片漆黑,可能是物镜没有旋转到位导致没有对准通光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9.如图是小科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内表皮细胞A,为进一步仔细观察A中的细胞核。他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使用平面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C.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D.移动玻片,使细胞A位于视野中央
【解答】解:要想进一步仔细观察A中的细胞核,得需要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来观察,图中细胞A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右下方,不在视野中央,首先要移动玻片,使细胞A位于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0.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
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①);
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②);
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③);
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④)。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答】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时漂浮的,所以在测量体积时应使用一个小铁块,使小铁块和塑料盒这个整体能浸没在水中,减去原有水的体积,即可得到塑料盒的体积,故①④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故选:D。
31.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98厘米、2.02厘米,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
【解答】解:由厚度的数值可知,2.99厘米与其他数值相差较大,故是错误的数据;则课外书的厚度为:
D2.00cm;
课外书共有100页(50张),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d0.04cm,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底面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底面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解答】解:无论纸条的边是否与圆柱体的轴垂直,测量的两孔之间的距离都等于圆柱体底面圆的周长,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33.在下列植物中: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④水杉;⑤向日葵;⑥侧柏,属于被子植物的有  ①②③⑤  (填序号),属于裸子植物的有  ④⑥  (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
【解答】解:①水稻、②大豆、③小麦、⑤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被子植物。
④水杉、⑥侧柏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都属于裸子植物。
因此,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和判断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④⑥;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34.按日常生活经验填写下列数据后的单位:
(1)初一学生小敏今年13岁,身高1.56  m  ,早餐她喝了体积为200  mL  鲜牛奶一包,到校后晨检体温36.8  ℃  。
(2)如图,物体A的长度  1.30  cm,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1.3  cm。
【解答】解:(1)中学生平均身高在165cm左右,七年级小敏同学身高略小于平均值,在156cm=1.56m左右;
一包鲜牛奶的体积在200mL左右;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2)木块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6.00cm,右侧与7.30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7.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则物体的长度为1.3cm。
故答案为:(1)m;mL;℃;
(2)1.30;1.3。
35.金秋十月,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小科用温度计测量开幕式那天上午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1℃  。
(2)开幕式结束后,小科同学感觉身体不适,去医务室测量体温,发现校医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并 用力甩几下  ,其目的是使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
(3)小科同学跑完400米后,喝完了瓶中剩下的约200 毫升(或mL)  (填单位)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跳远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向上示数越大,说明温度为零摄氏度以上;该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21℃。
(2)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小科同学跑完400米后,喝完瓶中剩下的约200毫升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皮尺自身长度变长,会造成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21℃;(2)用力甩几下;(3)毫升(或mL);(4)偏小。
3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A  试管  ;B  烧杯  ;E  量筒  。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应该用  灯帽  盖灭酒精灯火焰;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BC  。(填字母)
【解答】解:(1)仪器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量筒;
故答案为:试管;烧杯;量筒;
(2)①实验室里应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隔绝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灯帽;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和锥形瓶,量筒不能加热。故填BC。
37.小科同学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的直径是 2.50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值是 ﹣13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44  mL。
(4)若用图丁的体温计直接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为 39.2  ℃。
【解答】解:
(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00cm;右端刻度值为7.50cm,圆的直径D=7.50cm﹣5.00cm=2.50cm;
(2)图乙中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它的读数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
(3)图丙中量筒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10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44mL。
(4)如图丁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位于39℃与40℃之间,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9℃+0.2℃=39.2℃。
故答案为:(1)2.50;(2)﹣13;(3)44;(4)39.2。
38.如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  B  (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底部  (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  AB  (填字母,多选)。
A.防止倾倒过快而使液体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C.防止试管破裂
【解答】解:(1)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入和取下;
(3)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防止液体飞溅洒出和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故填:(1)B;
(2)底部;
(3)AB。
3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1)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可知此时(t)= 0℃  ,(T)= 5℃  。
(2)若已知该温度计准确的测量范围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则其对应度数(T)的温度范围为 5℃≤T≤95℃  。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当t1=10℃时,T1=14℃;当t2=30℃时,T2=32℃;
设T与t的关系式为T=kt+b,将这两组数据代入关系式可得:14=10k+b......①;32=30k+b......②;
联立①②,解得:k=0.9,b=5;
所以T与t的关系式为:T=0.9t+5;
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可知此时t=0℃,将t=0℃代入关系式T=0.9t+5,可得T=5℃;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t=0℃时,T=5℃;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t′=100℃时,将t′=100℃代入关系式T=0.9t+5,可得T′=95℃;
所以在冰水混合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之间,该温度计对应度数的温度范围为5℃≤T≤95℃。
故答案为:(1)0℃;5℃;(2)5℃≤T≤95℃。
40.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五类动物,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B虽然也在水中生活,但它与A类不同,理由是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
(2)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  C  (填字母)类。
(3)E与D都能飞行,但E与D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类群的生物。
(4)这五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背部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统称为  脊椎  动物。
【解答】解:(1)B虽然也在水中生活,但它与A类不同,理由是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2)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所以爬行动物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C爬行类动物。
(3)家鸽的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有发达的胸肌,有气囊,因此属于鸟类,而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所以E与D都能飞行,但E与D 不是同一类群的生物.E属于哺乳动物,理由是它的体表有体毛,胎生哺乳,具备哺乳类的特征。
(4)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因此这五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背部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
(1)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C
(3)不是
(4)身体背部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椎
41.如图是餐桌上常见的五种植物(海带、食用苔藓、蕨菜、银杏、番茄)的检索表。
(1)检索表中生物的特征或生活环境还未填完全,其中(2)是 无种子  。
(2)若将上述五种植物填入表中,则A为 番茄  ;E为 海带  。
(3)对于植物,有如下说法: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属于CDE三种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①②④  。(填序号)
【解答】解:(1)(2)植物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因此(1)是水中生活,陆地生活的植物根据繁殖不同可以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2)无种子的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题干中的海带是藻类植物,E是海带;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具有假根,有茎和叶,没有输导组织,题干中食用苔藓是苔藓植物,D是食用苔藓;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题干中的蕨菜是蕨类植物,C是蕨菜;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题干中银杏是裸子植物,B是裸子植物;(3)指的是有果皮,A番茄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3)图中C是蕨菜、D是食用苔藓、E是海带,三种植物都具有的特征是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依靠孢子繁殖后代;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无种子;
(2)番茄;海带;
(3)①②④。
42.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图中可能是“绿叶海天牛”细胞的是图  A  (填“A”或“B”)。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 5  ] 叶绿体  。
(3)俗语云“秋冬甘蔗赛过参”,气候干燥,正值吃甘蔗的季节。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 4  ] 液泡  中。
(4)将藻类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 1  ] 细胞膜  。
【解答】解:(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故绿叶海天牛的细胞是图甲A。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绿叶海天牛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叶绿体.
(3)4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甘甜的甘蔗汁主要是从甘蔗细胞的E液泡中榨取出来的。
(4)1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用开水浸泡藻类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藻类细胞的细胞膜。
故答案为:
(1)A。
(2)5叶绿体。
(3)4液泡。
(4)1细胞膜。
43.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②  (填序号)。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物像,则可能是图乙中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C  (填字母)。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丙中的  ④、①  (填序号)。
(4)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像往左上方移动,则载玻片实际上在往哪个方向移动? 右下方  。
【解答】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图甲中视野内出现气泡,说明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3)丙中①②有螺纹为物镜,物镜镜头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小,故物镜中①放大倍数较小;③④没有螺纹为目镜,目镜镜头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大,故目镜中④放大倍数较小。因此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使用物镜①和目镜④。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故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像往左上方移动,则玻片实际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
(1)②;(2)C;(3)④、①;(4)右下方。
44.如图A~E为五种常见的植物(其中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请据图回答。
(1)上述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  A、C、E  (填字母)。
(2)黑松和玉米都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
(3)上述植物中,与地钱关系最近的是  B  (填字母)。
(4)将上述五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为  D、B、A、C、E  (填字母)。
【解答】解:(1)A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C黑松属于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E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图中五种植物中有真正根茎叶的是A蕨、C黑松、E玉米。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黑松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因此,黑松和玉米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3)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地钱和B葫芦藓都属于苔藓植物,关系最近。
(4)D水绵属于藻类,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C黑松属于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E玉米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上述五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为D、B、A、C、E。
故答案为:
(1)A、C、E。
(2)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3)B。
(4)D、B、A、C、E。
45.据中国海警局发布的消息,2020年10月11日,中国海警2501舰艇编队进入钓鱼岛巡航,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地表长有苔藓等植物,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回答以下各题:
(1)岛中的鸟和蛇比较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AD  。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体外受精
D.卵生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20字小诗《苔》。下列关于诗句中相关植物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白日不到处”说明“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苔”和“牡丹”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苔”和“牡丹”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D.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牡丹”比“苔”更高等
【解答】解:(1)鸟属于鸟类,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用肺呼吸;蛇属于爬行类,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用肺呼吸;因此AD属于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句中描写的是苔藓植物。
A、由于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正确。
B、“苔”和“牡丹”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正确。
C、牡丹属于绿色开花植物,“苔”不开花,属于孢子植物,错误。
D、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苔”是苔藓植物,故“牡丹”比“苔”更高等,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AD;
(2)C。
46.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亮亮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的染液是  碘液  。
(2)丙图是亮亮同学在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诸多错误,其中多画的结构是  叶绿体  (填结构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②⑤④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转换器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A  。
A.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解答】解:(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素,需要用碘液反复染色才能看清楚结构。
(2)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具备叶绿体,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才可能有叶绿体存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3)图丁到图戊,需要先将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丁气孔在视野下方,显微镜呈倒像,应该向下移动。然后转到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有压上压片夹焦螺旋使得物像更加清晰。
(4)移动过程中转换器、光圈一般不会分生变化,题干中同学能观察到圆形的明亮的视野,证明对光也没有问题,排除B、C、D选项,只可能是装片是没压压片夹,装片发生移动,故选:A。
故答案为:
(1)碘液
(2)叶绿体
(3)②⑤④
(4)A
4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
(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  (填“A”或“B”)更精密一些;
(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3  ℃;
(3)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40  mL;
(4)用图4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1.85  厘米;
(5)图5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3.00  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6.67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解答】解:(1)据图1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因此A刻度尺更精密一些。
(2)图2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刻线越往下示数越大,说明是零下,读数为﹣23℃。
(3)图3中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液面在40mL刻线上,读数为40mL。
(4)图中刻度尺0到1cm之间有10个小格,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采用累积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图中4个硬币的直径是7.40cm﹣0.00cm=7.40cm。
则硬币的直径为d。
(5)图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3.00cm﹣0.00cm=3.00cm。注射器的体积为V=20mL=20cm3,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故答案为:(1)A;(2)﹣23;(3)40;(4)1.85;(5)3.00;6.67。
三.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48.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①~④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物像,小科想将视野中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  B 
A.顺时针转动90°
B.逆时针转动90°
C.向左上角移动
D.向右下角移动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展、盖、染;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用眼观察目镜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3)图中甲、乙两图都是通过显微镜后视野看到的图,甲图变为乙图 应该逆时针转动,则载玻片上甲图对应的图形转换成乙图在载玻片的图形也应该是逆时针转动才对。可以想象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若是逆时针的,则载玻片 上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依然是逆时针。故选B。
故答案为:(1)①③;(2)④①③②;(3)B。
49.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小科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④①③②  (填序号)。
(4)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  对通光孔;
(5)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C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解答】解:(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
(2)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4)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左眼注视目镜,并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5)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重新进行观察寻找,期间可以移动玻片标本,让标本移动到通光孔正中央。
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③。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④①③②。
(4)低倍物镜。
(5)C。
50.小明最近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于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如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或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写出一点即可)
(2)课题组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来帮忙一下。于是,课题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浸没冰糖后,摇实、摇平后下此时的刻度如图C。
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70  mL。
(3)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的是  ABD  。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将该袋冰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D.摇实不够充分
E.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4)为了减少误差,老师指导不需要面粉,选用量筒,保鲜薄膜(超薄材料)和水,就可以用排水法来进行测量。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步骤:
①将每粒冰糖用保鲜膜均匀,紧贴包裹;
②用量筒量取V1体积的水;
③ 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2  ;
④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 V2﹣V1  。
【解答】解:(1)①如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
②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2)由图A可知面粉的体积为:V面粉=90mL,由图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V总=160mL,
则冰糖的体积为:V冰糖=V总﹣V面粉=160mL﹣90mL=70mL;
(3)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会使测得的冰糖体积变小,故A符合题意;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使倒入C中的面粉体积减小,测得冰糖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将该袋冰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这种操作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摇实不够充分,会有空隙存在,测得的冰糖体积偏大,故D符合题意;
E.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读数方法正确,故E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4)③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2;
④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V2﹣V1。
故答案为:(1)如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或如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2)70;(3)ABD;(4)③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2;④V2﹣V1。
51.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
(1)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低于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2)乙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为了给乙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100℃,待冷却后再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0℃,然后  用一支标准温度计来校对刻度  (填写具体操作)即可制成一支刻度均匀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3)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或试管的容积更大些)  。
(4)小科在用手取出沸水中的温度计时不小心烫伤了,感到火辣辣的刺痛,说明已经伤到  真皮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的热敏小体属于  神经  组织。
(5)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一支温度计示数为18℃,而其余温度计均显示20℃。老师告诉他,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确温度计显示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62℃,小科经过计算,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22  ℃。
【解答】解:(1)甲简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试管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变小了,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则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2)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水沸腾的温度为100℃,为了给乙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100℃,待冷却后再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0℃,然后用一支标准温度计来校对刻度即可制成一支刻度均匀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
(3)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应该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或试管的容积更大些);
(4)小科用手取出沸水中的温度计,不小心烫伤了,真皮内有属于神经组织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到外界刺激,因此小科感到火辣辣的刺痛说明已经伤到真皮,其中的热敏小体属于神经组织;
(5)当实际温度为25℃时,根据(t﹣20℃):(75℃﹣20℃)=(t′﹣18℃):(62℃﹣18℃)得到(25℃﹣20℃):(75℃﹣20℃)=(t′﹣18℃):(62℃﹣18℃),解得t′=22℃。
故答案为:
(1)低于;
(2)液体的热胀冷缩;用一支标准温度计来校对刻度;
(3)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或试管的容积更大些);
(4)真皮;神经;
(5)22。
52.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你认为  乙  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该实验的变量是  是否洗手  。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  。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重复实验  。
【解答】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洗手。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
(5)一次实验可能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应设置重复组。
故答案为:
(1)乙
(2)是否洗手(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4)重复实验(答“增加培养装置数量同步实验”也得分,答案合理即可)
53.七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快慢与运动是否有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猜想二: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四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赛跑后三种状态下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米赛跑后
小宁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莹 79 121 137
(1)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你支持猜想  一  (填“一”或“二”)。
(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①提出问题:②制订计划:③收集证据:④建立猜想与假设;⑤评价与交流;⑥分析证据:⑦得出结论。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④②③⑥⑦⑤  (用序号表示)。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