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普宁二中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2025.10
一、单选题(16 题*3 分,共 48 分)
1.2025 年 2 月 19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六项“2024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甘肃临逃县寺洼遗址马家窑
文化聚落榜上有名。寺津遗址发现的马家窑文化聚落,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全新的造型与纹饰风格,
展现了 5000 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据此可推知,马家窑文化时期( )
①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 ②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④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春秋初期的齐国,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和私田大量出现,许多奴隶摆脱身份,成为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农人。
随着经济发展,商业日益发达,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盛行起来,仅靠 礼制不足以应付这一变化,还要以法
治世,一是德刑并用,二是立法定制。这表明( )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阶级分化最早出现春秋初期的齐国
③社会治理方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④奴隶身份的转变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英国政治家莫尔在《乌托邦》中这样描述:“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
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圈地运动使被剥夺土地的英国农民背井
离乡、漂泊四方,而政府颁布了各种血腥法律,强迫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这说明( )
①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暴力掠夺实现的
③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是赤裸裸的剥削 ④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拥有众多的高新科技并渗透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
因此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复兴信心不足。这一观点没有看到(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
C.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资料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①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
②奴隶制社会后期,地主和农民登上历史舞台
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为束缚农民的枷锁
④14 世纪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6.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
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序,其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个体劳动盛行 ②阶级的出现 ③生产力的发展 ④国家的建立 ⑤私有制的产生
A.③→①→④→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⑤→②→④ D.①→③→④→②→⑤
7.2024 年 10 月,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新泽西港和其他东部港口,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 30 多个码
头的数万名工人就劳资协议举行罢工。后劳资双方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罢工暂时平息。从中可以看
到(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主要矛盾是罢工出现的根源
③罢工所呈现的阶级矛盾是无法缓和的 ④劳资协议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 年 1 月,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罢工。此次罢工的出现是因为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
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是民众对政府新财年预算法案和长期财政政策的不满情
绪的集中爆发。据此,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已转化为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 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 ③阶级斗争才是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 ④资本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可能对工人作出短暂妥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53 至 1957 年“一五”计划的五年间,人民群众满怀对工业化的憧憬,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汽车、
拖拉机、飞机、手表、电视机……一件件工业品从无到有被制造出来。五年间,新中国取得的工业成就远远
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广大人民扬眉吐气,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赖,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出现这一伟大
历史局面的政治原因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②阶级矛盾退出历史舞台使新中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政治保证 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铿锵有力的声音撼动世界,这一瞬间化为历史的
永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④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1.从 1840 年到 1905 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
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
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
设的探索(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
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 3 .从“嫦娥奔月”传说到“嫦娥”揽月传奇,从京张铁路的“人”字形到高铁网络的“八纵八横”,从国产汽车
蹒跚起步到超 600 万辆扬帆出海……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生动诠释了( )
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梦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我国已成功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建设
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顶风冒雨。”关于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探索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
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
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6.2024 年 12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指出:1956 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已占国民经济 90%以上,标
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第一次以党代会形式郑重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
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并作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重大论断,为当代中国一
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党的八大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方针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现实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由自
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利创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游依附农或佃农
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
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
形式。占凉山总户数 5%左右的奴隶主,却占有当地 70%以上的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基于人身
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主子进行耕种,同时全
年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
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剥削方式上的变化,说明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种社会进步。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2024 年 9 月,在美国万名酒店员工举行罢工之后,波音公司 3 万多名员工也紧随其后,现在,美国东
部和墨西哥沿岸的 4.5 万码头工人,也将准备加入罢工阵营。如此一来,美国将上演“海陆空”大规模罢
工,经济或将受到冲击。
因对劳资协议不满,美国波音公司超 3 万名员工 9 月 13 日开始罢工,此次罢工是波音公司 16 年来首
次。面对罢工,波音公司提议将罢工工人的时薪提高 30%,以结束西雅图地区工厂 10 天的停工。但是这提
议遭到了普通员工坚决拒绝。他们要求加薪 40%,理由是十多年来工资的微薄增长完全没有跟上美国消费价
格的通胀。此次罢工将冲击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甚至会导致美国制造业的进一步下滑。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
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
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
墓人。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1979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切身体验中
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推开历史的卷轴,晚清以来,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
救亡图存上下求索,但“诸路都走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
主义一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
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
期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
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从党的二十大开始的 5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各
领域各方面工作作出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壮美图景已经展开,强国建设、民族
复兴的新征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完成好中心任务、落实好两步走战略安排,我国 14 亿多人口整体迈入
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版图和态势,拓展发展
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使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前所
未有的辉煌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命
力说明了什么。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普宁二中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DBDDC 6~10:CBCAB 11~16:BBBADA
17. (1)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剥削方式上的变化:①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小部分土地
。而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奴隶几乎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3 分)
②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与地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依附关系,阶级剥削有所减轻。奴隶社会,
奴隶完全依附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3 分)
③封建社会地主通过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农民在缴纳地租之外,自己可以保留一部分劳动成果。奴隶社
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和其创造的劳动成果;(3 分)
(2) 历史进步性:①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分)
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代替了残酷的奴隶剥削制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3 分)
所以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种社会进步。(1 分)
18.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 分)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波音公司面对罢工,
采取了增加工资等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3 分)
③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
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3 分)
④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其掘墓人,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使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展现巨大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 分)
19. 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前提。(3 分)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3 分)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
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 分)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发
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3 分)
20.说明了: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4 分)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
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
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4 分)
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4 分)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详解】
1.D ①: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甲骨文,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文化)虽有刻画符号,但尚未形
成系统性文字。题干未提及文字相关发现,①排除。
②: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金属工具(如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始于奴隶社会(如夏商周时期)。马家
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尚未进入青铜时代,②排除。
③④: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并发展。马家窑文化聚落的形成依赖于相对稳定的
食物来源,精美的彩陶也需要定居生活支撑,由此可推断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新石器时代
处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聚落的存在表明人们以氏族为单位共同生产、生活,
符合史实,③④正确。
2.B ①③:“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和私田大量出现”“随着经济发展,商业日益发达”,奴隶成为有一定人身
自由的农人,仅靠 制不足以应付这一变化,还要以法治世。这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
会治理方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①③符合题意。
②:阶级分化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②错误。 ④: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④错误。
3.D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①表述错误。
②:《乌托邦》中表述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暴力掠
夺实现的,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形式,③不符合题意。
④:圈地运动使被剥夺土地的英国农民背井离乡、漂泊四方,而政府颁布了各种血腥法律,强迫农民成为
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表明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④符合题意。
4.D D:有人因为西方世界生产发展的成就而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复兴信心不足。这一
观点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
义所代替,D 正确。
AB:有人因为西方世界生产发展的成就而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复兴信心不足,这一观点
夸大了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没有看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以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
定作用,AB 与题意不符。 C:材料只是强调和夸大西方世界生产发展的成就,并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C 与题
意不符。
5.C ②④:奴隶制社会后期,地主和农民登上历史舞台、14 世纪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
工场,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②④符合题意。
①: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出现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
规律,①与题意不符。 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为束缚农民的枷锁,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
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③与题意不符。
6.C ③: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③排第一位;
①: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个体劳动盛行),①排第二位;
⑤:个体劳动盛行,由此产生了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⑤排第三位; ②:私有制的产生后,随之也出现了阶级(阶级的出现),②排第四位。 ④:阶级的出现,使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于是国家就产生了(国家的建立)。④排第五位。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7.B ①④:从罢工行为中看到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痼疾,而且签订所谓的劳资协议也并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①④正确。 ②:罢工出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排除。
③:阶级矛盾不能根本解决,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缓和,③排除。
8.C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本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政府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代
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劳动者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本质上是劳资矛盾的间接体现,而非矛盾转化,①
不符合题意。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
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说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②符合题意。
③: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非仅仅缓和矛盾,并且,通过谈判、立法等非暴力方式
也可能缓和矛盾,“唯一正确途径”说法绝对,③错误。
④:罢工潮使资本家面临损失,为保自身利益可能短暂妥协,满足工人部分要求,④正确。
9.A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为后续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人民能够满怀信
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①正确。
②: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阶级矛盾退出历史舞台表述错误,②排除。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敌
人实行专政,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③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一五”计划时期还未开辟这一道
路,④错误。
10.B 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①③正确。 ②: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排除。 ④:中共八大明确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④排除。
11.B ①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
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
12.B ①: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通过“一五”计划等一系列实践,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
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①正确。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成功结合,
诞生了毛泽东思想,②排除。 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但并未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具体方
案”,③排除。 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革命和建设中取
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
物质基础,④正确。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13.B ①④:材料表明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创造伟大奇迹,有力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梦,彰
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①④正确。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错误。
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错误。
14.A ①: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①正确。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但苏联模式本身存在一些弊端,而且中国与苏
联国情有别,简单照搬苏联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认识不足、急于求成等多方面原因,而不是没吸收苏联经验,②说法错误。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
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③正确。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
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只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
以通过改革等方式加以解决,④说法错误。
15.D 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七大,不是八大,①错误。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1953 年提出的,并非党的八大(1956 年召开)提出,②错误。
③④: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党
的八大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次大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
16.A ①:1956 年底,国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
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①正确。
②:党的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正确。
③: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逐步提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党的
八大尚未涉及,与史实不符,③排除。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新中
国的建立,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④排除。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