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超重和失重(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 超重和失重(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6节 超重和失重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体验,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难点】
1.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重点)
2.会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知识回顾】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两个分析:
(1) 分析:逐一分析不同 运动特点,找出相邻过程的 。
(2) 分析:逐过程分析物体 ,注意 、弹力可能变化。
2.一个桥梁:
3.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自主预习】
1.重力的测量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再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方法二:利用 对重力进行测量。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 作用力的现象。物体的重力始终 ,大小 变化。
【课堂探究】
思考与讨论:
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是为什么呢?(观看视频)
一、重力的测量
1.重力测量的方法一
操作方法:
(1)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2)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2.重力测量的方法二
操作方法:
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相等,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二、超重和失重
思考与讨论:
(1)人在体重计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如果人静止在体重计上,这几个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3)人所受的支持力和人给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什么关系?你的依据什么?
(一)视重
1.视重:体重计的 ,反映的是人对体重计的 大小。依据: 。
2.实重:物体 的重力大小。
3.视重与实重相等的条件: 或 直线运动。
思考与讨论:
(1)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你认为人经历了几个过程或状态?
(2)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二)静止体重计上的超重和失重
1.人向下加速下蹲过程:
(1)人加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
2.人向下减速下蹲过程:
(1)人减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
思考与讨论:
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站起动作,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下蹲”和“站起”两个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思考与讨论:
人的运动状态对体重计上显示出的结果是有影响的。那么,如果站在体重计上的人既不蹲下,也不站起,体重计上的示数就不会变吗?
(三)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
情景一: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二: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三: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减速下降,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四: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降,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小结:
类型 v方向 a方向 现象
加速上升 向上
减速上升 向上
加速下降 向下
减速下降 向下
(1)当加速度方向 时,物体发生 现象,
(2)当加速度方向 时,物体发生 现象。
【例题】设某人的质量为 60 kg,站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当电梯以 0.25 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求人对电梯的压力。g 取 9.8 m/s2。
思考与讨论:
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且a=g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 的情况称为 现象。
课堂小结:
【自我测评】
1.若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探测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加速过程中惯性变大
B.探测器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探测器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加速过程,火箭对探测器作用力大于探测器对火箭的作用力
2.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向上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一定是向下运动
C.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2021年蹦床世锦赛中,中国选手严浪宇斩获男子网上个人金牌,曹云珠摘得女子网上个人银牌。蹦床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运动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网下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 B.离网上升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
C.触网下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 D.触网上升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
4.蹦极是一项户外极限活动。某游客站在足够高的位置,用原长为20米的弹性绳(满足胡克定律)固定住后自由落下。弹性绳长24米时,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弹性绳长为30米到达最低点时向上弹起。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在该游客的第一次下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失重感的位移为20米
B.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超重感的位移为8米
C.第一次下落24m时,游客的速度最大
D.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游客的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
5.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内,电梯从1楼上升到40楼,此过程中电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mg
B.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C.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D.时间内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断增大
6.如图,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6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A.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 B.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内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D.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
7.如图所示,用手拿着一个水杯,水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面上浮有一木块,水杯静止时,有水流从小孔中流出,现在将手松开,让水杯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落地前(  )
A.小孔断流,木块相对水面位置不变
B.小孔断流,木块刚好整个浮到水面上
C.小孔断流,木块刚好整个沉到水面下
D.小孔中继续有水喷出,木块相对水面位置不变
8.如图所示,左图为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右图为其结构简图。跳楼机由静止从a自由下落到b,再从b开始以恒力制动竖直下落到c停下。已知跳楼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ab高度差为2h,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从b到c,跳楼机和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B.从a到b,跳楼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与游客的重力大小相等
C.从a到b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
D.从b到c,跳楼机受到制动力的大小等于2mg
【学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第6节 超重和失重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体验,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难点】
1.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重点)
2.会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知识回顾】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两个分析:
(1)过程分析:逐一分析不同过程运动特点,找出相邻过程的联系点。
(2)受力分析:逐过程分析物体受力,注意摩擦力、弹力可能变化。
2.一个桥梁:
3.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自主预习】
1.重力的测量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
2.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没有变化。
【课堂探究】
思考与讨论:
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是为什么呢?(观看视频)
一、重力的测量
1.重力测量的方法一
操作方法:
(1)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2)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
2.重力测量的方法二
操作方法:
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相等,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二、超重和失重
思考与讨论:
(1)人在体重计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如果人静止在体重计上,这几个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3)人所受的支持力和人给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什么关系?你的依据什么?
(一)视重
1.视重:体重计的示数,反映的是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依据:牛顿第三定律。
2.实重:物体实际的重力大小。
3.视重与实重相等的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与讨论:
(1)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你认为人经历了几个过程或状态?
(2)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
(二)静止体重计上的超重和失重
1.人向下加速下蹲过程:
(1)人加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
2.人向下减速下蹲过程:
(1)人减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
(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
思考与讨论:
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站起动作,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下蹲”和“站起”两个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思考与讨论:
人的运动状态对体重计上显示出的结果是有影响的。那么,如果站在体重计上的人既不蹲下,也不站起,体重计上的示数就不会变吗?
(三)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
情景一: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二: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三: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减速下降,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情景四: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降,
(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
(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小结:
类型 v方向 a方向 现象
加速上升 向上 向上 超重
减速上升 向上 向下 失重
加速下降 向下 向下 失重
减速下降 向下 向上 超重
(1)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发生超重现象,
(2)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发生失重现象。
【例题】设某人的质量为 60 kg,站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当电梯以 0.25 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求人对电梯的压力。g 取 9.8 m/s2。
思考与讨论:
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且a=g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课堂小结:
【自我测评】
1.若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探测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加速过程中惯性变大
B.探测器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探测器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加速过程,火箭对探测器作用力大于探测器对火箭的作用力
【答案】B
【详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不论加速还是减速惯性大小一样,A错误;
BC.发射升空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向上加速过程加速度向上,则为超重,向上减速加速度向下,为失重,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火箭对探测器作用力等于探测器对火箭的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
2.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向上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一定是向下运动
C.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D
【详解】A.物体匀速向上运动时,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错误;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不一定是向下运动,例如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错误;
C.超重并非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而是弹力(视重)比重力大;失重也并非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而是弹力(视重)比重力小,C错误;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正确。
故选D。
3.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2021年蹦床世锦赛中,中国选手严浪宇斩获男子网上个人金牌,曹云珠摘得女子网上个人银牌。蹦床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运动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网下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 B.离网上升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
C.触网下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 D.触网上升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超重
【答案】A
【详解】AB.离网运动阶段,运动员只受重力作用,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B错误;
CD.触网运动阶段,运动员受重力和弹力共同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即重力大于弹力阶段加速度竖直向下,重力小于弹力阶段加速度竖直向上。故CD错误。故选A。
4.蹦极是一项户外极限活动。某游客站在足够高的位置,用原长为20米的弹性绳(满足胡克定律)固定住后自由落下。弹性绳长24米时,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弹性绳长为30米到达最低点时向上弹起。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在该游客的第一次下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失重感的位移为20米
B.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超重感的位移为8米
C.第一次下落24m时,游客的速度最大
D.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游客的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
【答案】C
【详解】A.当游客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就处于失重状态,人先自由下落20米,加速度为向下的重力加速度,完全失重,下落20米至24米之间,弹性绳虽绷紧,但向上的弹力小于重力,游客合力向下,仍有向下的加速度,所以仍处于失重状态,即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失重感的位移为24米,故A错误;
B.当游客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人在下落24米至30米这6米的距离上,弹力大于重力,人有向上的加速度,故处于超重状态,所以第一次下落过程中,游客能体验超重感的位移为6米,故B错误;
C.第一次下落24米时,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加速度为零,在此刻之前加速,此刻之后合力向上而减速,所以此刻游客的速度最大,故C正确;
D.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游客的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因为此时弹力向上达到最大值,加速度也达到最大值,故D错误。故选C。
5.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内,电梯从1楼上升到40楼,此过程中电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mg
B.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C.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D.时间内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断增大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时间内电梯向上加速运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里的人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mg,A错误;
B.由图可知,时间内电梯做匀速运动,电梯里的人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
C.由图可知,时间内电梯向上做减速运动,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电梯里的人处于失重状态,C错误;
D.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时间内加速度逐渐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所以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断增大,D正确。故选D。
6.如图,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6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A.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 B.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内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D.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
【答案】A
【详解】AB.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加速向下运动,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故人处于失重状态,然后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最后人静止,2s时人完成下蹲过程,处于静止,则下蹲过程中人先失重后超重,故A正确,B错误;
C.内该同学做了1次下蹲——起立的动作,故C错误;
D.在1s时人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故此时人正加速向下,并没有静止,它不是下蹲的最低点,故D错误。
故选A。
7.如图所示,用手拿着一个水杯,水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面上浮有一木块,水杯静止时,有水流从小孔中流出,现在将手松开,让水杯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落地前(  )
A.小孔断流,木块相对水面位置不变
B.小孔断流,木块刚好整个浮到水面上
C.小孔断流,木块刚好整个沉到水面下
D.小孔中继续有水喷出,木块相对水面位置不变
【答案】A
【详解】水杯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对侧壁不产生挤压,故断流。同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变为0,故木块的加速度也为g,与水的加速度一样,木块相对水面位置不变。故选A。
8.如图所示,左图为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右图为其结构简图。跳楼机由静止从a自由下落到b,再从b开始以恒力制动竖直下落到c停下。已知跳楼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ab高度差为2h,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从b到c,跳楼机和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B.从a到b,跳楼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与游客的重力大小相等
C.从a到b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
D.从b到c,跳楼机受到制动力的大小等于2mg
【答案】C
【详解】A.从b到c,跳楼机受恒力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游客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
B.从a到b,跳楼机做自由落体运动,游客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跳楼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为零,与游客的重力大小不等,故B错误;
C.设跳楼机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从b到c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解得从a到b与从b到c的运动时间之比为故C正确;
D.设从b到c,跳楼机受到制动力的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故D错误。
故选C。
【学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