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一)10月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2.文物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人类的社会活动。勤劳勇敢的中国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骨耜,它适用的劳动场景是( )A.猎取动物 B.保存火种 C.农业生产 D.制作陶器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 )A.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无为而治”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兼爱”“非攻”4.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的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舞阳贾湖遗5.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学会使用工具 B.学会制作工具C.学会用火 D.学会直立行走6.下列各项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爱”“非攻”7.制作了人面鱼纹彩陶(下图)的原始人类是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8.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 )A.饲养猪、狗等家禽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D.使用磨制石器9.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A.直立行走 B.使用打制石器 C.采集狩猎 D.会人工取火10.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 B.黍 C.粟 D.稻11.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用火 B.磨制石器的出现C.贫富分化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12.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这个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 )①传说 ②遗址 ③化石 ④文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下表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商汤 盘庚迁殷 酒池肉林 武王伐纣A.人类早期文明 B.商王朝的兴衰C.西周的分封制 D.夏王朝的建立14.春秋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15.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十万年 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要参观“中国最早的城市”,我们应去(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17.“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烧烤食物、照明、御寒。”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经典古籍《韩非子》的描述 B.燧人氏的神话传说C.龙骨山发掘出的烧骨和灰烬堆 D.根据现实生活经验的推测18.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 )A.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B.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D.已经集齐所有国家机器19.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晋国 C.秦国 D.赵国20.根据传说、青铜器铭文和后世文献的记述,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这反映出早期国家( )A.以武力控制所有部族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D.借助神权治理水患21.贾谊的《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由此可知商鞅变法( )A.开启了百家争鸣 B.增强了秦国实力C.加剧了分裂割据 D.维护了贵族利益22.将下列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2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其故事主要来源于《封神演义》,以纣王无道、伐纣建周为历史背景。下列有关这段历史正确的表述有( )A.盘庚迁都导致商朝的灭亡 B.公元前1600年,周朝建立C.西周定都于洛邑 D.成语“酒池肉林”的典故出自这一时期24.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5.度是指长度计量单位,量是指容积计量单位,衡是指重量计量单位。以下哪个文物能佐证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A. B. C. D. 26.《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周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27.二里头遗址是一座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城,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该遗址反映出(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D.商朝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28.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B.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C.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9.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30.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C.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二、材料题(共2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他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灾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对的制度”。(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分)(2)从列宁对战争的评价角度,说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6分)32.【西周分封制】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 周本纪》材料二: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摘编自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诸侯的义务。(6分)(3)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A C C C B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B A C D C C C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B D D C C A D B D31.(1)特点:华夏族是由多民族融合形成的。(2)作用:春秋时期的战争促进民族交融,战争加速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战争加速了制度的变革,为新的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战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趋势,促进局部统一。32.(1)宗亲、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2)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义务: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觐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3)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