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语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6精准备考】2025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词语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6精准备考】2025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词语
一、选择题
1.(2025·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新疆阿勒泰是热门旅游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仆后继去欣赏那里的风光。
B.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
C.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了少数人附庸风雅的工具。
D.有些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2.(2025·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辽宁,南临渤海,西枕燕山,数亿年的地质变迁造就了这里______的地貌。既有高山巍峨,也有平原辽阔,海岸线蜿蜒漫长,森林湿地______,草原沙漠______其间,一域尽览万象颜。这些资源与景观,不只为辽宁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______为人们提供了视觉盛宴。
A.丰饶 星罗棋布 连缀 更 B.丰富 鳞次栉比 连缀 甚至
C.丰富 星罗棋布 点缀 更 D.丰饶 鳞次栉比 点缀 甚至
3.(2025·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从“国潮”火爆盛行,到“国服”______风尚,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愈加______,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愈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______。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青年才有了拥抱世界的信心,也有了一份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
A.引发 赞同 增强 B.引领 认同 增强
C.引发 认同 增加 D.引领 赞同 增加
4.(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向同学们讲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的精彩过程。
B.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阅读经典需要目不窥园,锲而不舍,才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C.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D.这篇小说的情节曲折生动,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却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不断回味。
5.(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高镇的油菜花海吸引游客前呼后拥,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增收。
B.对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选手韩林杉来说,积累经验的重要性不由分说。
C.“文旅+科普”,以“游”为契机,以“物”为载体,结合技术特长,突出科普特色,国家授时中心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因地制宜,开拓着符合自身特点的“时光之路”。
D.他不忘初心,守护生命,用吹毛求疵、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铸就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技和无私的爱心屡创生命奇迹。
6.(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自信与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B.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应当正确对待自己。
C.春节期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全球,谈起影片中的情节同学们信手拈来。
D.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前往各地景区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7.(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铸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诗词歌赋,吟咏传唱,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浪漫洒脱和忧郁愤懑;笔墨纸砚,尽情挥洒,我们感受到不同类型汉字的变体;琴棋书画,切磋打磨,我们体会到古典艺术的登峰造极;望闻问切,妙手回春,我们领悟到传统医术的奥妙无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留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A.“底蕴”是名词,“民族瑰宝”是主谓短语,“妙手回春”是偏正短语。
B.文中画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C.“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铸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句中的“经久不衰”作状语。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留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这是转折关系复句。
8.(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宁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森林城市,南北两山如碧龙盘踞,各色花卉绚烂绽放,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其独特魅力。
B.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子们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可谓信手拈来。
C.中国人使用一支富有弹性的毛笔,处心积虑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章法美,创作出艺术感十足的书法作品。
D.我非常感谢大家在研讨会上能抛砖引玉、各抒己见,这些建议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9.(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毛笔______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②青苔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韧顽强,冲破困境,______出生命的光彩。
③______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④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______在芦叶的清香里。
A.承载 绽放 无论 掺和 B.承担 焕发 如果 掺杂
C.承载 焕发 无论 掺杂 D.承担 绽放 如果 掺和
10.(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的嘉陵江,两岸的树更绿,草更青,江面上浮光掠影,鸥鸟翔集,舒展出青山绿水的美好画卷。
B.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一守护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C.乡村振兴的春风使广大农村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多元发展,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D.孙颖莎球技超群,仍不断精进,这种作风让她在高手云集的乒乓赛场鹤立鸡群,成为领军人物。
11.(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这个问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对老师的话仔细琢磨之后,他不禁恍然大悟。
B.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C.要重视积累语言,否则,说话和写作会出现用词言不及义、表意不准的现象。
D.春暖花开时,和家人去乡野漫步,那广阔的原野和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12.(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都是可敬的。环卫工人一丝不苟地清扫每条街道,为市民创造洁净的环境;人民教师诲人不倦,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文物修复师妙手回春,还原一件件残损的物品……说到他们,我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A.一丝不苟 B.诲人不倦 C.妙手回春 D.油然而生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25·贵州·中考真题)1935年1月,中央红军前仆后(jì) ① ,历经千难万阻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2025年4月,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开放体验。观众只需戴上头戴式显示器,便可以通过现代科技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当年参会代表们激烈争论的场面,长征路上迎风(zhāo zhǎn)② 的红旗如在眼前;娄山关炮火的轰鸣,赤水河滔滔的水声如在耳畔。
时间无声,史册留痕,遵义会议铸就的精神永垂不朽、质朴的贵州儿女以昂扬的姿态和喧腾的精神不断探(suǒ)③ ,开启新的征程。
13.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14.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B.身临其境 C.质朴 D.喧腾
(2025·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辽阔大地,沧桑巨变。新疆,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大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雄心魄力。天山胜利邃道贯通,天堑变通途,让旅途冲破山川束缚,为区域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阿尔塔什水利枢扭工程建成,全力发挥发电、防洪、灌概等综合效益;西气东输架起澎湃动脉,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将西部能源血脉注入东部经济心脏;布满梭梭与红柳的戈壁上,一列列输电铁塔高高耸立,铁塔之间绵长的导线,传送着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电能……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当惊世界殊”的宏大工程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新疆人民的自豪感( )。
15.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16.下列词语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魄力(pò) B.天堑(qiàn) C.澎湃(bài) D.耸立(sǒng)
17.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邃道 B.束缚 C.枢扭 D.灌概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不期而至 C.相得益彰 D.油然而生
19.(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历史的性质,是连(guàn) ① 不断的,它像一条大河,是不能分成(duàn) ② 落的。但为了便利的缘(gù) ③ ,我们需要把它分为几个时期。这分期的地方,大约总有一个或几个较为重要的史迹——如十四世纪初欧洲产生了许多标志中古末日的史迹,所以本书中古和近古的界线,便是1321年,意大利诗人但丁死的那一年。
但不要忘了,这些界线都是人造的。我们决不能说,1321年以前,欧洲的事事物物都是中古式的,到了1321年1月1日的子时,人们从 甲 的梦中醒来,忽然过上了新的生活。因为 乙 的分期,正如昼夜分期一样:中午是白天,半夜是夜间,但在那暮色苍(máng) ④ ,或是晨光熹微中,谁能确定哪一分钟属于夜间,哪一分钟属于白天呢?但这个模糊不明的苍灰天正是划分昼夜的最好界线。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应用历史分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整,内容贴切。
《2.词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C D A C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多用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句中用于形容游客去旅游,使用不当;
B.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句中说两位艺术家艺术风格差异大,使用恰当;
C.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句中说“天价茶”让茶文化成少数人装点门面的工具,使用恰当;
D.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句中说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枯燥,使用恰当;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丰饶:富饶。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在此指的是辽宁的地貌种类多样,应选“丰富”;
第二空,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在此指的是森林湿地分布范围广,应选“星罗棋布”;
第三空,连缀:联结。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在此形容草原沙漠分布在辽宁大地上,起到装饰的作用,应选“点缀”;
第四空,更:更加,用于强调后一项比前一项更进一步的关系。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通常用于列举极端例子,或表达“程度加深到某种地步”。在此“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视觉盛宴”是属于普通的递进关系,应选“更”;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
引发:指引起、触发,侧重由某一事物导致另一事物的产生,强调因果关系。
引领:指引导、带领,侧重在方向上的引导,使事物朝着某一趋势发展,强调主动性和导向性。
根据文段“‘国服’______风尚”可知,此处表达“国服”对风尚起到引导作用,使风尚形成,应选用“引领”。
第二空:
赞同:指赞成、同意,多针对具体观点或行为表示支持。
认同:指认可、接纳,更侧重在思想、情感上对某一事物的认可和归属感。
根据文段“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愈加______”可知,此处强调年轻一代对文明在情感和认知上的认可,应选用“认同”。
第三空:
增强:指变得更强,多用于抽象事物,如信心、实力、意识等。
增加:指数量上的增多,多用于具体事物,如数量、重量、收入等。
根据文段“民族自豪感显著______”可知,“民族自豪感”为抽象情感,应选用“增强”。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此处形容老师精神饱满。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此处形容阅读经典时要认真读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在此形容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中止,在此形容小说的情节突然终止。对象用错,使用不正确;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前呼后拥:指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多形容达官贵人出行的声势,不能用于形容游客,使用错误。这里可用“纷至沓来”;
B.不由分说:指不容人分辩解释,这里应用“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使用错误;
C.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含贬义,与“工匠精神”的褒义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句中形容“自信”与“平和”在考场上相互促进,使用正确;
B.妄自菲薄:意为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句中与“不要轻易满足”形成对比,强调正确看待自己,不自卑也不自满,使用正确;
C.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用。句中用于“谈论影片情节”,搭配对象不当(该成语适用场景为“写作”而非“口头谈论”),使用错误;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断。句中用于形容假日景区游客众多,使用正确;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
A.“民族瑰宝”是偏正短语,而不是主谓短语。“妙手回春”是主谓短语,而不是偏正短语;
B.文中画线句子的逗号表示句中停顿,使用正确;省略号表列举未尽,使用正确。文中画线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经久不衰”在句中作定语,修饰“民族瑰宝”,选项“句中的‘经久不衰’作状语”表述不正确;
故选D。
8.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句中用于形容游客接连来到西宁感受城市魅力,符合“人连续到来”的场景,使用恰当;
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用。句中说“学子容易找到学习内容”,而“信手拈来”侧重“写作时轻松取用素材”,与“容易查找学习资源”的语境不匹配,属于用错对象;
C.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句中形容中国人追求书法艺术的用心,含褒义,而“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感彩不符,使用错误;
D.抛砖引玉:用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自谦词)。句中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但“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属于谦辞敬用不当;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承载:承受支撑物体。承担:担负,担当。在此指的是毛笔承受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故选“承载”;
第二空,绽放:花朵开放,展现出美丽和活力。焕发:光彩外现的样子。在此指的是青苔身上的生命光彩外现;应选用“焕发”;
第三空,“如果”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无论”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是条件,“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是结果,故选“无论”;
第四空,掺和:混合在一起。掺杂:(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在此指的是气味的自然夹杂,所以用“掺杂”。
故选C。
10.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浮光掠影: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这里用来形容江面上的光影,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
B.无时无刻:常与“不”连用,表示“时时刻刻都”。句中指家长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孩子成长,使用正确;
C.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句中指乡村在振兴春风下出现崭新面貌,使用正确;
D.鹤立鸡群:意思是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句中形容孙颖莎在高手云集的赛场表现很突出,使用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A.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在此指他突然理解了问题,使用正确。
B.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在此指干部先做榜样,然后要求别人做,使用正确。
C.言不及义:说话内容无聊或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该词侧重于话题空洞,无意义,而句中指说话和写作表意不准确,用词不当;且与“表意不准”有重复,故使用错误。
D.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此指的是在广阔的原野和清新空气中散步,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使用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本句用来形容环卫工人的工作态度,使用正确;
B.诲人不倦:耐心教人,不知疲倦。形容不厌其炳地对人进行开导教育。本句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使用正确;
C.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本句用来形容文特修复师的技艺,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D.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本句用来形容人们对劳动者的敬意自然产生出来,使用正确;
故选C。
13.继 招展 索 14.D
【解析】13.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招展,zhāo zhǎn,意思是飘动、摇曳。
探索,tàn suǒ,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也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遵义因召开遵义会议成为“红色之城”,其“红色之城”的名声与历史事实相符,使用恰当;
B.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仿佛亲自到了某个地方。观众通过科技设备“跨越时空”见证历史时刻,符合“身临其境”所描述的沉浸式体验,使用恰当;
C.质朴:朴实、不浮夸,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淳朴自然。用于形容“贵州儿女”的品质,体现其淳朴、踏实的特质,与“昂扬的姿态”形成互补,使用恰当;
D.喧腾:喧闹沸腾,多形容声音、场面热闹嘈杂。此处搭配“精神”,而“喧腾”侧重外在的喧闹,与“精神”所指的内在状态不匹配,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
故选D。
15.辽阔大地,沧桑巨变 16.C 17.B 18.D
【解析】15.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用正楷字书写,笔画规范,字迹清晰工整。同时注意易错字词“辽阔、沧桑、巨”的正确书写。
16.本题考查字音。
C. 澎湃(bài)——pài;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字形。
A. 邃道——隧道;
C. 枢扭——枢纽;
D. 灌概 ——灌溉;
故选B。
18.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文中语境是说新疆人民的自豪感自然产生,并非是担起荣誉等,所以“当之无愧”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B.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而这里的自豪感是因为新疆的宏大工程等自然引发的,不是意外到来的,所以“不期而至”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C.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中只有“自豪感”这一主体,不存在相互配合映衬的对象,所以“相得益彰”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D.油然而生:指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宏大工程汇聚成波澜壮阔的画卷,这种情况下新疆人民的自豪感自然地产生,“油然而生”与语境中自豪感因工程等而自然出现相契合,符合语境;
故选D。
19.(1)贯段故茫
(2)甲:中古 乙:历史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1)连贯不断:lián guàn bù duàn,本义为连接贯通,连续不间断,像是事物之间紧密相连,没有中断的情况。在语段中,“连贯不断”用于描述历史的性质,强调历史如同一条没有间断、前后相连的大河,各阶段之间紧密相连,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
(2)段落:duàn luò,本义是文章中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语段中的意思是将连续的历史人为划分成的不同阶段。
(3)缘故:yuán gù,本义是原因,语段中的意思是为了方便的原因,所以要对历史进行分期。
(4)苍茫:cāng máng,本义是空旷辽远、没有边际,语段中的意思是暮色或晨光模糊不清的样子,用来比喻历史分期界限的模糊性。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根据原文“1321年以前,欧洲的事事物物都是中古式的”及“梦中醒来”的比喻可知,“甲”处需体现中古时期的特点,且要与“醒来”形成对比,“中古”一词能直接点明时期特征,符合语境;
从“这些界线都是人造的”“历史分期”等表述可判断,“乙”处应填“历史”,以明确论述对象是历史的分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