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高三备考基础题每日一练--物理选择性必修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高三备考基础题每日一练--物理选择性必修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满分:125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小题,共28分)
如图所示,取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用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并向瓶内打气。当橡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橡胶塞跳出后,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迅速增大
B.温度迅速升高
C.压强迅速增大
D.体积迅速膨胀
某同学冬季乘火车旅行,在寒冷的站台上从气密性良好的糖果瓶中取出糖果后拧紧瓶盖,将糖果瓶带入温暖的车厢内一段时间后,与刚进入车厢时相比,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变小
B.压强变大
C.分子的数密度变大
D.每个分子动能都变大
如图1所示,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导热气缸内,活塞稳定在a处。将气缸置于恒温冷水中,如图2所示,活塞自发从a处缓慢下降并停在b处,然后保持气缸不动,用外力将活塞缓慢提升回a处。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则(  )
(4分)
A.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B.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C.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D.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某同学将一充气皮球遗忘在操场上,找到时发现因太阳曝晒皮球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在此过程中若皮球未漏气,则皮球内封闭气体(  ) (4分)
A.对外做功
B.向外界传递热量
C.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D.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在甲、乙两个状态下,该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与状态甲相比,该气体在状态乙时(  )
(4分)
A.分子的数密度较大
B.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小
C.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
D.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较少
水杯接完热水后再拧紧杯盖,待杯内的水降温后就较难拧开。若接入大半杯水后,杯内气体温度为87°C,压强为,拧紧杯盖,杯内气体(视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密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内温度降到27°C,此时杯内气体的压强约为(  ) (4分)
A. 
B. 
C. 
D.
用铝制易拉罐制作温度计,一透明薄吸管里有一段油柱(长度不计)粗细均匀,吸管与罐密封性良好,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已知罐体积为330cm3,薄吸管底面积0.5cm2,罐外吸管总长度为20cm,当温度为27℃时,油柱离罐口10cm,不考虑大气压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
A.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左密右疏
B.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
C.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3.5℃
D.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则油柱离罐口距离增大

二、多选题(共6小题,共36分)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等容过程到达状态B,然后经过等温过程到达状态C。已知质量一定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为吸热过程
B.B→C过程为吸热过程
C.状态A压强比状态B的小
D.状态A内能比状态C的小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先后处于V-T图上a、b、c三个状态,三个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
(6分)
A.pa=pb
B.pa=pc
C.pa>pb
D.pa<pc
图甲为1593年伽利略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其原理如图乙所示。硬质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槽中固定,b管中液面高度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在标准大气压p0下,b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出环境温度。则在p0下(  )
(6分)
A.环境温度升高时,b管中液面升高
B.环境温度降低时,b管中液面升高
C.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小
D.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大
如图,一圆柱形汽缸水平固置,其内部被活塞M、P、N密封成两部分,活塞P与汽缸壁均绝热且两者间无摩擦。平衡时,P左、右两侧理想气体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体积分别为V1和V2,T1<T2,V1<V2。则(  )
(6分)
A.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右移
B.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左移
C.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右移
D.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左移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a的循环过程,气体在a、b、c状态下的体积分别为Va、Vb、V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
B.b→c过程气体内能不变
C.c→a过程气体从外界吸热
D.Va=Vb<V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状态P变化到状态Q,该过程的p-V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其T-V图像,a、c两条曲线中的一条与上述过程对应,曲线a和c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曲线a对应了P到Q的过程
B.曲线c对应了P到Q的过程
C.P到Q的过程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D.状态P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是状态Q的1.5倍

三、计算题(组)(共6小题,共61分)
用热力学方法可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液柱封闭了一段长度为L1的空气柱。液柱长为h,密度为ρ。缓慢旋转细管至水平,封闭空气柱长度为L2,大气压强为p0。
(10分)
(1) 若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求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5分)
(2) 考虑到实验测量中存在各类误差,需要在不同实验参数下进行多次测量,如不同的液柱长度、空气柱长度、温度等。某次实验测量数据如下,液柱长h=0.2000m,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空气柱温度T1=305.7K。水平放置时调控空气柱温度,当空气柱温度T2=300.0K时,空气柱长度与竖直放置时相同。已知。根据该组实验数据,求重力加速度g的值。(5分)
如图是某铸造原理示意图,往气室注入空气增加压强,使金属液沿升液管进入已预热的铸型室,待铸型室内金属液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柱状铸型室通过排气孔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p0=1.0×105Pa,铸型室底面积S1=0.2m2,高度h1=0.2m,底面与注气前气室内金属液面高度差H=0.15m,柱状气室底面积S2=0.8m2,注气前气室内气体压强为p0,金属液的密度ρ=5.0×103kg/m3,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计升液管的体积。
(9分)
(1) 求金属液刚好充满铸型室时,气室内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h2和气室内气体压强p1。(4分)
(2) 若在注气前关闭排气孔使铸型室密封,且注气过程中铸型室内温度不变,求注气后铸型室内的金属液高度为h3=0.04m时,气室内气体压强p2。(5分)
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形长玻璃管竖直固定,其上沿刚好没入温度为T1=280K的水中。质量为m=1kg、横截面积为S=10cm2的活塞在玻璃管下端封闭了一部分理想气体,活塞下边缘被卡口挡住,活塞上表面距水面高度为h=1m。玻璃管导热良好,将水温升高到T2=350K时,活塞刚好离开卡口。已知ρ水=1.0×103kg/m3,外界大气压强为p0=1.0×105P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8分)
(1) 水温在T1=280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4分)
(2) 若保持水温T1=280K不变,向玻璃管下端空间缓慢充入一部分气体,也可使活塞刚好离开卡口,求充入气体与原有气体的质量比。(4分)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p-V图像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其中p0、V0均为已知量,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热力学温度为TA。求:
(14分)
(1) 此过程中理想气体对外做的功W;(7分)
(2) 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最高热力学温度Tmax。(请写出必要的证明过程)(7分)
真空旅行壶是户外旅游出行必备的物品,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的真空旅行壶,容量为3.0L,开始时旅行壶未装入水,壶盖也未盖,静置一段时间后,壶内空气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现将壶内迅速装入1.8L的开水,立刻盖上壶盖,封闭起来,静置一小段时间后,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外界大气压恒为p0,室外温度保持27℃不变,设装水、盖壶盖过程中和迅速打开壶盖过程壶内空气的温度不变,壶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不考虑水蒸发引起的空气体积的变化。求:
(10分)
(1) 静置一小段时间后,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时壶内空气的压强p1;(5分)
(2) 如果此时迅速打开壶盖,则此时壶内剩余空气的质量与原来装入水后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k。(5分)
得知某企业的一个特殊车间需要环境温度的监控,小伟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环境温度监控器,如图所示,汽缸导热,缸内温度与环境温度可以认为相等,达到监控的效果。汽缸内有一质量不计、横截面积 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上方用轻绳悬挂着矩形重物 ,若轻绳拉力刚好为零,警报器即开始报警。当缸内温度为 时,活塞与缸底相距 ,与重物相距 。环境空气压强 ,重力加速度大小 ,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
(10分)
(1) 当活塞刚好接触重物时,求缸内气体的温度 ;(5分)
(2) 某时刻警报器开始报警,若重物质量为 ,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 。(5分)

第2页
第2页20.2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
满分:125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小题,共28分)
1. 如图所示,取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用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并向瓶内打气。当橡胶塞跳出时,
瓶内出现白雾。橡胶塞跳出后,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迅速增大
B.温度迅速升高
C.压强迅速增大
D.体积迅速膨胀
2. 某同学冬季乘火车旅行,在寒冷的站台上从气密性良好的糖果瓶中取出糖果后拧紧瓶盖,
将糖果瓶带入温暖的车厢内一段时间后,与刚进入车厢时相比,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变小
B.压强变大
C.分子的数密度变大
D.每个分子动能都变大
3. 如图1所示,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导热气缸内,活塞稳定在a处。
将气缸置于恒温冷水中,如图2所示,活塞自发从a处缓慢下降并停在b处,然后保持气缸不动,
用外力将活塞缓慢提升回a处。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则(  )
(4分)
A.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B.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C.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D.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4. 某同学将一充气皮球遗忘在操场上,找到时发现因太阳曝晒皮球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在此过程中若皮球未漏气,则皮球内封闭气体(  ) (4分)
A.对外做功
B.向外界传递热量
C.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D.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在甲、乙两个状态下,该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与状态甲相比,该气体在状态乙时(  )
(4分)
A.分子的数密度较大
B.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小
C.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
D.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较少
6. 水杯接完热水后再拧紧杯盖,待杯内的水降温后就较难拧开。若接入大半杯水后,
杯内气体温度为87°C,压强为p0 ,拧紧杯盖,杯内气体(视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密闭,
经过一段时间后,杯内温度降到27°C,此时杯内气体的压强约为(  ) (4分)
6
A. p0  5
5
B. p6 0  
29
C. p9 0  
9
D. p29 0
7. 用铝制易拉罐制作温度计,一透明薄吸管里有一段油柱(长度不计)粗细均匀,
吸管与罐密封性良好,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已知罐体积为330cm3,薄吸管底面积0.5cm2,
罐外吸管总长度为20cm,当温度为27℃时,油柱离罐口10cm,不考虑大气压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分)
A.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左密右疏
B.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
C.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3.5℃
D.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则油柱离罐口距离增大
二、多选题(共6小题,共36分)
8.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等容过程到达状态B,然后经过等温过程到达状态C。
已知质量一定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为吸热过程
B.B→C过程为吸热过程
C.状态A压强比状态B的小
D.状态A内能比状态C的小
9.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先后处于V-T图上a、b、c三个状态,三个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
pc,则(  )
(6分)
A.pa=pb
B.pa=pc
C.pa>pb
D.pa<pc
10. 图甲为1593年伽利略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硬质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槽中固定,
b管中液面高度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
在标准大气压p0下,b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出环境温度。则在p0下(  )
(6分)
A.环境温度升高时,b管中液面升高
B.环境温度降低时,b管中液面升高
C.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小
D.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大
11. 如图,一圆柱形汽缸水平固置,其内部被活塞M、P、N密封成两部分,
活塞P与汽缸壁均绝热且两者间无摩擦。平衡时,P左、右两侧理想气体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
体积分别为V1和V2,T1<T2,V1<V2。则(  )
(6分)
A.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右移
B.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左移
C.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右移
D.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左移
1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a的循环过程,气体在a、b、
c状态下的体积分别为Va、Vb、V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
B.b→c过程气体内能不变
C.c→a过程气体从外界吸热
D.Va=Vb<Vc
1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状态P变化到状态Q,该过程的p-V图像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其T-V图像,a、c两条曲线中的一条与上述过程对应,曲线a和c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曲线a对应了P到Q的过程
B.曲线c对应了P到Q的过程
3
C.P到Q的过程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p V 2 0 0
D.状态P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是状态Q的1.5倍
三、计算题(组)(共6小题,共61分)
14. 用热力学方法可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管内用液柱封闭了一段长度为L1的空气柱。液柱长为h,密度为ρ。缓慢旋转细管至水平,
封闭空气柱长度为L2,大气压强为p0。
(10分)
(1)若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求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5分)
(2)考虑到实验测量中存在各类误差,需要在不同实验参数下进行多次测量,
如不同的液柱长度、空气柱长度、温度等。某次实验测量数据如下,液柱长h=0.2000m,
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空气柱温度T1=305.7K。水平放置时调控空气柱温度,
当空气柱温度T2=300.0K时,空气柱长度与竖直放置时相同。已知
3 3 5
ρ = 1.0 × 10 kg/m ,p = 1.0 × 10 Pa 。根据该组实验数据,求重力加速度g的值。0
(5分)
15. 如图是某铸造原理示意图,往气室注入空气增加压强,使金属液沿升液管进入已预热的铸型室,
待铸型室内金属液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柱状铸型室通过排气孔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p0=1.0×10
5Pa,
铸型室底面积S1=0.2m
2,高度h1=0.2m,底面与注气前气室内金属液面高度差H=0.15m,
柱状气室底面积S2=0.8m
2,注气前气室内气体压强为p0,金属液的密度ρ=5.0×10
3kg/m3,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计升液管的体积。
(9分)
(1)求金属液刚好充满铸型室时,气室内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h2和气室内气体压强p1。 (4分)
(2)若在注气前关闭排气孔使铸型室密封,且注气过程中铸型室内温度不变,
求注气后铸型室内的金属液高度为h3=0.04m时,气室内气体压强p2。 (5分)
16. 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形长玻璃管竖直固定,其上沿刚好没入温度为T1=280K的水中。
质量为m=1kg、横截面积为S=10cm2的活塞在玻璃管下端封闭了一部分理想气体,
活塞下边缘被卡口挡住,活塞上表面距水面高度为h=1m。玻璃管导热良好,将水温升高到T2=350K时,
活塞刚好离开卡口。已知ρ水=1.0×10
3kg/m3,外界大气压强为p =1.0×1050 Pa,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求:
(8分)
(1)水温在T1=280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4分)
(2)若保持水温T1=280K不变,向玻璃管下端空间缓慢充入一部分气体,
也可使活塞刚好离开卡口,求充入气体与原有气体的质量比。 (4分)
17.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p-V图像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其中p0、V0均为已知量,
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热力学温度为TA。求:
(14分)
(1)此过程中理想气体对外做的功W; (7分)
(2)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最高热力学温度Tmax。(请写出必要的证明过程) (7分)
18. 真空旅行壶是户外旅游出行必备的物品,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的真空旅行壶,容量为3.0L,
开始时旅行壶未装入水,壶盖也未盖,静置一段时间后,壶内空气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
现将壶内迅速装入1.8L的开水,立刻盖上壶盖,封闭起来,静置一小段时间后,
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外界大气压恒为p0,室外温度保持27℃不变,设装水、
盖壶盖过程中和迅速打开壶盖过程壶内空气的温度不变,壶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不考虑水蒸发引起的空气体积的变化。求:
(10分)
(1)静置一小段时间后,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时壶内空气的压强p1; (5分)
(2)如果此时迅速打开壶盖,则此时壶内剩余空气的质量与原来装入水后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k。
(5分)
19. 得知某企业的一个特殊车间需要环境温度的监控,小伟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环境温度监控器,
如图所示,汽缸导热,缸内温度与环境温度可以认为相等,达到监控的效果。汽缸内有一质量不计、
横截面积 S = 10cm2 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上方用轻绳悬挂着矩形重物 m ,
若轻绳拉力刚好为零,警报器即开始报警。当缸内温度为 T1 = 300K 时,活塞与缸底相距 H = 5cm
h cm P = × 5,与重物相距 = 3 。环境空气压强 1.0 10 Pa ,重力加速度大小 0 g
2
= 10m/s ,
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
(10分)
(1)当活塞刚好接触重物时,求缸内气体的温度 T2 ; (5分)
(2) 某时刻警报器开始报警,若重物质量为 m = 1kg ,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 T3 。 (5分)20.2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
满分:125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小题,共28分)
1. 如图所示,取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用装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并向瓶内打气。当橡胶塞跳出时,
瓶内出现白雾。橡胶塞跳出后,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迅速增大
B.温度迅速升高
C.压强迅速增大
D.体积迅速膨胀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瓶塞跳出的过程中,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则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由于该过程的时间比
较短,故气体来不及吸收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内能减小,则温度降低,根据
pV
T =C
可知,体积增大,温度减小,则气体压强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某同学冬季乘火车旅行,在寒冷的站台上从气密性良好的糖果瓶中取出糖果后拧紧瓶盖,
将糖果瓶带入温暖的车厢内一段时间后,与刚进入车厢时相比,瓶内气体(  ) (4分)
A.内能变小
B.压强变大
C.分子的数密度变大
D.每个分子动能都变大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A、糖果瓶被带进温暖的车厢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温度会升高,其内能增加,故A错
误;
p
B、瓶内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根据查理定律: T =C ,可知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
C、瓶内气体的质量与体积均不变,分子的数密度不变,故C错误;
D、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而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3. 如图1所示,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导热气缸内,活塞稳定在a处。
将气缸置于恒温冷水中,如图2所示,活塞自发从a处缓慢下降并停在b处,然后保持气缸不动,
用外力将活塞缓慢提升回a处。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则(  )
(4分)
A.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B.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C.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强升高
D.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内能不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AB、由题意可知,活塞从a到b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小,活塞缓
慢下降,则气体的压强不变,故AB错误;
CD、由题意可知,活塞从b到a的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体积增大,由玻意耳定
律pV=C可知,压强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某同学将一充气皮球遗忘在操场上,找到时发现因太阳曝晒皮球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在此过程中若皮球未漏气,则皮球内封闭气体(  ) (4分)
A.对外做功
B.向外界传递热量
C.分子的数密度增大
D.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A.皮球体积变大,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故A正确;
B.太阳暴晒使气体温度升高,是外界对气体传热,故B错误;
C.皮球未漏气,分子总数不变,体积变大,分子的数密度减小,故C错误;
D.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并非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在甲、乙两个状态下,该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与状态甲相比,该气体在状态乙时(  )
(4分)
A.分子的数密度较大
B.分子间平均距离较小
C.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
D.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较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AB.根据题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甲乙两个状态下气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分子密度
相同、分子的平均距离相同,故A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乙状态下曲线中速率大的分子占据的比例比较大,则乙状态下气体温度较高,则分子
的平均动能大,故C正确;
D.乙状态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气体分子平均速度大,气体分子的数密度相等,则单位时间内撞击
容器壁次数较多,故D错误。
故选:C。
6. 水杯接完热水后再拧紧杯盖,待杯内的水降温后就较难拧开。若接入大半杯水后,
杯内气体温度为87°C,压强为p0 ,拧紧杯盖,杯内气体(视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密闭,
经过一段时间后,杯内温度降到27°C,此时杯内气体的压强约为(  ) (4分)
6
A. p0  5
5
B. p0  6
29
C. p9 0  
9
D. p29 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杯内气体做等容变化,
p1 p2
根据查理定律有 T = ,1 T2
其中p1 = p0 ,T1 = (273 + 87)K = 360K,T2 = (273 + 27)K = 300K ,
5
解得:p =
2
p
6 0
7. 用铝制易拉罐制作温度计,一透明薄吸管里有一段油柱(长度不计)粗细均匀,
吸管与罐密封性良好,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已知罐体积为330cm3,薄吸管底面积0.5cm2,
罐外吸管总长度为20cm,当温度为27℃时,油柱离罐口10cm,不考虑大气压强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分)
A.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左密右疏
B.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
C.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3.5℃
D.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则油柱离罐口距离增大
正确答案: B
V1 V2
答案解析: 解:A.被封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一吕萨克定律得 T = 1 T
,其中
V1=V0+Sl1=330cm
3+0.5×10cm3=335cm3,T1=273+27(K)=300K,
V2 = V0 + Sl2 =
3
330 + 0.5x(cm )
30 19800
代入解得T = x + (K) 67 67
根据T=t+273K
t 30 1509可知 = x + (℃) 67 67 ,故若在吸管上标注等差温度值,则刻度均匀,故A错误;
BC.当x=20cm时,该装置所测的温度最高,代入解得tmax=31.5℃,故该装置所测温度不高于31.5℃,当
x=0时,该装置所测的温度最低,代入解得tmin=22.5℃,故该装置所测温度不低于22.5℃,故B正确,C
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缓慢把吸管拉出来一点,由盖 一吕萨克定律可知,油柱离罐口距离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6小题,共36分)
8.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等容过程到达状态B,然后经过等温过程到达状态C。
已知质量一定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为吸热过程
B.B→C过程为吸热过程
C.状态A压强比状态B的小
D.状态A内能比状态C的小
正确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 解:A、A→B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则气体做功为零。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A正确。
B、B→C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W+Q可知,气体放出热量,故B错误。
pA pB
C、A→B过程中为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可得: T = T ,所以状态A的压强比状态B小,故C正确。A B
D、由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而状态A的温度小于状态C的温度,所以状态A的内能小
于状态C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ACD。
9.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先后处于V-T图上a、b、c三个状态,三个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
pc,则(  )
(6分)
A.pa=pb
B.pa=pc
C.pa>pb
D.pa<pc
正确答案: A D
答案解析: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T =C,知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
C
P ,某状态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越大,则压强越小,由图可知Pa=Pb<Pc,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10. 图甲为1593年伽利略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温度计,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硬质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槽中固定,
b管中液面高度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
在标准大气压p0下,b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出环境温度。则在p0下(  )
(6分)
A.环境温度升高时,b管中液面升高
B.环境温度降低时,b管中液面升高
C.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小
D.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温度测量值偏大
正确答案: B D
答案解析: 解:由于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a泡中的封闭气体做等容变化;
p1 p2
根据查理定律 T = 0 T
根据平衡条件p1=p0-ρgh0,p2=p0-ρgh
p T ρgT
T 0 0 0 联立解得 = P gh ρ p ρgh · h
0 0 0 0
AB.根据上述分析,环境温度升高时,b管中液面降低,环境温度降低时,b管中液面升高,故A错误,B正
确;
p T ρgT
0 0 0
CD.根据关系式T = P ρgh p gh · h 可知,环境温度越高,b管中液面越低; ρ
0 0 0 0
水槽中的水少量蒸发后,初状态下,b管中液面h0的真实位置要降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b管中液面降
低到标称值之下,则温度测量值偏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1. 如图,一圆柱形汽缸水平固置,其内部被活塞M、P、N密封成两部分,
活塞P与汽缸壁均绝热且两者间无摩擦。平衡时,P左、右两侧理想气体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
体积分别为V1和V2,T1<T2,V1<V2。则(  )
(6分)
A.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右移
B.固定M、N,若两侧气体同时缓慢升高相同温度,P将左移
C.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右移
D.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P将左移
正确答案: A C
p
0 Δp
答案解析: 解:AB、假设P静止,则气体做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可得: T = ΔT
0
p
0
解得:Δp= T ΔT
0
由于初状态两部分气体压强相等,T1<T2,且ΔT相同,所以左侧气体压强增加大,P向右移动,故A正
确、B错误;
CD、保持T1、T2不变,若M、N同时缓慢向中间移动相同距离,假设P静止,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p0V0=pV=p(V0-ΔV)
p0
解得末状态的压强:p= ΔV ,由于p0和ΔV相同,初状态的体积V0越小、末状态的压强越大,由于1 V
0
V1<V2,则P将右移,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a的循环过程,气体在a、b、
c状态下的体积分别为Va、Vb、V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a→b过程气体对外做功
B.b→c过程气体内能不变
C.c→a过程气体从外界吸热
D.Va=Vb<Vc
正确答案: B D
答案解析: 解:A、p-t图像中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为等容线,可知a→b的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则该过程
气体不做功,故A错误;
B、b→c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故此过程气体内能不变,故B
正确;
C、c→a过程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ΔU<0),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
体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得Q<0,可知气体向外界放热,故C错误;
D、b→c过程气体温度不变,压强降低,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增大,可得:Vb<Vc,又有
Va=Vb,故D正确。
故选:BD。
1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状态P变化到状态Q,该过程的p-V图像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其T-V图像,a、c两条曲线中的一条与上述过程对应,曲线a和c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分)
A.曲线a对应了P到Q的过程
B.曲线c对应了P到Q的过程
3
C.P到Q的过程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p V 2 0 0
D.状态P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是状态Q的1.5倍
正确答案: B C
pV
答案解析: 解:AB、P到Q的过程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T
p
=C,即:T= C V,所以虚线b为等压线,从P到Q过程中,压强始终小于P点压强,即图像斜率小于P点对
应斜率,所以曲线c对应了P到Q的过程,故A错误,B正确;
2p0 + pC、p-V图像面积代表做功,所以P到Q的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为:W= 0
×(2V =2 0 V0)
3
p V 2 0 0
由于P和Q点pV值相同,则P和Q点的温度相等、内能相等,P到Q的过程内能变化为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可得:ΔU=Q-W=0
3
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p V 0 0 ,故C正确;2
D、初末状态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初态压强是末态的2倍,所以状态P中气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
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是状态Q的2倍,故D错误。
故选:BC。
三、计算题(组)(共6小题,共61分)
14. 用热力学方法可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管内用液柱封闭了一段长度为L1的空气柱。液柱长为h,密度为ρ。缓慢旋转细管至水平,
封闭空气柱长度为L2,大气压强为p0。
(10分)
(1)若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求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5分)
p0 (L2 L1 )
正确答案: 若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为 L ;1ρ h
答案解析: 竖直放置时里面气体的压强为:p1=p0+ρgh
水平放置时里面气体的压强:p2=p0
由等温变化与玻意耳定律可得:p1L1s=p2L2s
p (L L )
0 2 1
代入解得:g = L h ρ
1
(2)考虑到实验测量中存在各类误差,需要在不同实验参数下进行多次测量,
如不同的液柱长度、空气柱长度、温度等。某次实验测量数据如下,液柱长h=0.2000m,
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空气柱温度T1=305.7K。水平放置时调控空气柱温度,
当空气柱温度T2=300.0K时,空气柱长度与竖直放置时相同。已知
= × 3ρ 1.0 10 kg m3 5/ ,p0 = 1.0 × 10 Pa 。根据该组实验数据,求重力加速度g的值。
(5分)
正确答案: 根据该组实验数据,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9.5m/s2。
p1 p2
答案解析: 根据等容变化与查理定律可得: T = 1 T2
其中:p1=p0+ρgh;p2=p0;T1=305.7K;T2=300.0K
代入数据可得:g=9.5m/s2。
15. 如图是某铸造原理示意图,往气室注入空气增加压强,使金属液沿升液管进入已预热的铸型室,
待铸型室内金属液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柱状铸型室通过排气孔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p0=1.0×10
5Pa,
铸型室底面积S 21=0.2m ,高度h1=0.2m,底面与注气前气室内金属液面高度差H=0.15m,
柱状气室底面积S =0.8m2,注气前气室内气体压强为p ,金属液的密度ρ=5.0×1032 0 kg/m
3,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计升液管的体积。
(9分)
(1)求金属液刚好充满铸型室时,气室内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h2和气室内气体压强p1。 (4分)
正确答案: 气室内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h1为0.05m,气室内气体压强p1为1.2×10
5Pa;
答案解析: 气室内金属液上升到铸型室,满足体积关系V=S1h1=S2h2
S
1 0.2
气室内液面下降高度h2 = S h1 = × 0.2m = 0.05m 0.8
2
根据平衡条件,气室内气体的压强p1=p0+ρg(h1+H+h2)
5
代入数据可得p = 1.2 × 10 Pa ;
1
(2)若在注气前关闭排气孔使铸型室密封,且注气过程中铸型室内温度不变,
求注气后铸型室内的金属液高度为h3=0.04m时,气室内气体压强p2。 (5分)
正确答案: 气室内气体压强p2为1.35×10
5Pa。
答案解析: 初始时,上方铸型室气体的压强为p0,体积V=S1h1
当上方铸型室液面高为h3=0.04m时,体积为V′=S1(h1-h3)
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p0V=p′V′
S h
1 1 0.2
气体的压强p′ = V p 5 5 V′ 0 = S h h p0 = × 1.0 × 10 Pa = 1.25 × 10 Pa ( ) 0.2 0.04
1 1 3
设下方气室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为h4,根据体积关系S2h4=S1h3
S h
h 1 3 0.2 × 0.04代入数据 4 = S = m = 0.01m 2 0.8
根据平衡条件,气室内气体的压强p2=p′+ρg(H+h3+h4)
5
代入数据可得p 1.35 10 Pa 。
2 = ×
16. 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柱形长玻璃管竖直固定,其上沿刚好没入温度为T1=280K的水中。
质量为m=1kg、横截面积为S=10cm2的活塞在玻璃管下端封闭了一部分理想气体,
活塞下边缘被卡口挡住,活塞上表面距水面高度为h=1m。玻璃管导热良好,将水温升高到T2=350K时,
活塞刚好离开卡口。已知ρ水=1.0×10
3kg/m3,外界大气压强为p0=1.0×10
5P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8分)
(1)水温在T1=280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4分)
正确答案: 设封闭气体在280K下的压强为p1,在350K下的压强为p2,根据查理定律:
p1 p2
T = T 1 2
气体在350K下时,活塞恰好离开,此时有:mg+(p0+ρ水gh)s=p2s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p1=9.6×10
4Pa
答案解析:
根据查理定律列式求解;
(2)若保持水温T1=280K不变,向玻璃管下端空间缓慢充入一部分气体,
也可使活塞刚好离开卡口,求充入气体与原有气体的质量比。 (4分)
正确答案: 设封闭气体初始体积为V,充入了V0的气体,以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玻意耳定律:p1V+p1V0=p2V
1
解得:V0 = V 4
m充入 V0 1
由于是同种气体,故体积比即质量比,故充入气体与原有气体的质量比为: m = V = 原先 4

答案解析: 以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再根据充入气体与原有气体的质量比等于体
积之比求解。
17.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p-V图像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其中p0、V0均为已知量,
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热力学温度为TA。求:
(14分)
(1)此过程中理想气体对外做的功W; (7分)
正确答案: 此过程中理想气体对外做的功W等于4p0V0;
答案解析: 题中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理想气体对外做的功,即
W 3 + 1= × 2p2 0 V0
解得
W=4p0V0
(2)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最高热力学温度Tmax。(请写出必要的证明过程) (7分)
4T
正确答案: 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最高热力学温度等于 A

3
答案解析: 题图中直线对应的方程为
p=-V+4
设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为T、压强为p时,体积为V,有
pV=-V2+4V
pV
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T =C 知,当pV数值最大时,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最高,即当V=2V0时,理想气
体的热力学温度最高,此时压强
p=(-2+4)p0=2p0
又有
pAV A 2p · 2V 0 0
T = A T max
将pA=3p0、VA=V0代入上式得
4T
T = A 。 max 3
18. 真空旅行壶是户外旅游出行必备的物品,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的真空旅行壶,容量为3.0L,
开始时旅行壶未装入水,壶盖也未盖,静置一段时间后,壶内空气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
现将壶内迅速装入1.8L的开水,立刻盖上壶盖,封闭起来,静置一小段时间后,
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外界大气压恒为p0,室外温度保持27℃不变,设装水、
盖壶盖过程中和迅速打开壶盖过程壶内空气的温度不变,壶内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不考虑水蒸发引起的空气体积的变化。求:
(10分)
(1)静置一小段时间后,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时壶内空气的压强p1; (5分)
13
正确答案: 静置一小段时间后,水面上方的空气温度达到52℃时壶内空气的压强为 p 0 ;12
答案解析: 由题意可知,水壶装水后静置的时间内空气的体积不变,初始状态有:T1=300K,压强为
p0 p1
p0,末状态时有:T2=325K,压强为p1,由查理定律可得: T = T ,解得:1 2
T
p 2 325 131 = T p0 = p0 = p0 ;1 300 12
(2)如果此时迅速打开壶盖,则此时壶内剩余空气的质量与原来装入水后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k。
(5分)
正确答案: 如果此时迅速打开壶盖,则此时壶内剩余空气的质量与原来装入水后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
12
为 。13
答案解析: 水壶装入开水后,壶内空气的体积为:V1=V壶-V水=3.0L-1.8L=1.2L,迅速打开壶盖的
过程中,壶内空气的温度不变,压强变为p0,对空气,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p0V2,解得:
13
p p
V 1
12 0
= p V = p × 1.2L = 1.3L 2 10 0
设初始可求的密度为ρ,则壶内空气的质量为:m1=ρV1
空气的总质量为m=ρV2
则产生壶内剩余空气的质量与原来装入水后壶内气体质量的比值为:
m
k 1
ρV1 V1 1.2 12
= m = =ρV V = =1.3 。2 13

19. 得知某企业的一个特殊车间需要环境温度的监控,小伟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环境温度监控器,
如图所示,汽缸导热,缸内温度与环境温度可以认为相等,达到监控的效果。汽缸内有一质量不计、
横截面积 S = 10cm2 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上方用轻绳悬挂着矩形重物 m ,
若轻绳拉力刚好为零,警报器即开始报警。当缸内温度为 T1 = 300K 时,活塞与缸底相距 H = 5cm
,与重物相距 h = 3cm 。环境空气压强 P = × 51.0 10 Pa ,重力加速度大小 0 g = 10m/s
2

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
(10分)
(1)当活塞刚好接触重物时,求缸内气体的温度 T 2 ; (5分)
正确答案: 480K;
答案解析: 从开始到活塞刚接触重物,缸内气体为等压变化过程,

有:
, 解得 T = 480K 2 。

(2) 某时刻警报器开始报警,若重物质量为 m = 1kg ,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 T 3 。 (5分)
正确答案: 528K
答案解析: 从刚接触重物到绳子拉力刚好为零,缸内气体作等容变化,绳子拉力刚好为零
时,

P P
0 3
气体压强为 P3 ,有 T = T
2 3

又 P3 S = P0 S +mg 。

解得T3 =528 K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