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随堂练习八 年 物 理 (一)一、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6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2 分;第 7~9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上学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大约是 10m/s B.教室黑板的长度C.初中男生跑 1000m 的时间大约为 1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 18cm2.如图,陶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是为了改变它发出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第二题图 第三题图3.为了让“孙悟空”模型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如图所示),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模型;第二种是“孙悟空”模型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目的的是 ( )A. B. C. D.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被山崖反射回来,声速不变D.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5.如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估读可以减小误差,整刻度时不需要估读B.用皮尺测量时不能拽太紧,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6.汽车在公路上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 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1 页 共 6 页A.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 5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 5mC.开始刹车后 0.5s, 车速为 5m/s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 5m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s-t 图像,从 0 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 8s 追上乙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 8s 追上乙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φ>vzD.甲比乙先出发 7s,第 15s 末,甲、乙的速度相等二、填空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10.2025 年 5 月 29 日,搭载天问二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探测器与火箭一起升空的过程中,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 的,相对于地面是 △的。11.如图 1 所示,甲、乙两人骑着双人自行车绕白云湖快慢不变地运动一周,白云湖的自行车道如图 2 所示。在整个过程,自行车 △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若将两人的运动看作在直线上运动,则能表示他们运动图象的是图 3 中的 △。(选填选项)12.如图是网络达人对着酒杯连续发出吼声,使酒杯应声而碎的精彩情景。酒杯破碎是由于声音可以传递 △ ;现场观众听到的吼声是通过 △ 传入人耳的。13.滥竽充数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由多支长短不一的竹管和吹气管装在锅形的座子上制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 △ 发声;相同条件下,吹奏短管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2 页 共 6 页1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 A 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 B 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图示位置后,在 B 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可知 10s 后甲、乙两车相距△ m;若乙和丙运动路程之比为 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6.在下图中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大致图像。17.图甲是某声波的波形图,请按要求作图:(1)在图乙作出一列音调与甲相同而响度大于甲的声波图形。(2)在图丙作出一列响度与甲相同而音调高于甲的声波图形。四、实验题(本题 4 小题,共 24 分)18.(6 分)小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并记录了小车在不同位置的时间。(时钟显示时间的格式为:“时:分:秒”)(1)实验的原理是: △ 。(2)图中 AB 段的距离 则小车在 AB 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3 页 共 6 页(3)小萌利用图中的数据计算出了小车 AC 段的平均速度,小车在这段路程中实际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0.16m/s。(4)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时间,以下哪一项措施是可行的: △ 。①将垫斜面的木块向右移动 ②让小车下滑的高度降低 ③在 C 点放置一个金属片(5)以下能够反映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的是 △ 。19.(6 分)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请结合使用过的实验仪器解答以下问题:(1)如图 1 所示测木块的长度是 △ cm,如图 2 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 s。(2)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如图 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3)如图 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4)如图 5 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听不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20.(6 分)吉他是一种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乐器。小陈同学学习物理知识后知道琴弦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1)如图甲所示,利用几根弦做研究,其中 a、b、c、d 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①若选择 b、d 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②若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 两弦线实验。(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空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 0 处,就制成了一把简单的吉他。现用这把自制的吉他探究琴弦振动发出不同音调“do(1)、 re(2)、 mi(3)、 fa(4)、 sol(5)”,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4 页 共 6 页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唱名 do re mi fa sol ……频率(f/ H z) 256 288 320 341.3 384弦长(l/ c m) 60 160/3 48 45 40①此处木盒的作用是调节声音的 △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弦发声的音调越高,弦长越△。(3)若要探究音调高低和弦的松紧的关系,应使用 △ (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同的琴弦”),改变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拨动时所用的力不同时,会听到发出的声音的 △ 不同。21.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问题]小明想通过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机械闹钟、鞋盒。[证据](1)小明应在 △ (选填“较安静”或“较吵闹”)的环境中做实验。(2)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 (填声音的特性)。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时为止,比较此时距鞋盒距离。(3)下列表格是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 B 对应的是表 △ 。表一材料 毛线 报纸 棉花 泡沫响度 较响 响 很弱 弱表二材料 毛线 报纸 棉花 泡沫距离/m 3.5 4.1 2.5 3.0[解释]实验中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交流](1)小明设计的方案 B 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越 △ 的原理。(2)你认为方案 △ 更优。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22.(7 分)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进行海洋科考作业,到达某海域静止时,第一次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 15.01s 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 15s 后听到回声。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1)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2)该海域的深度。(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5 页 共 6 页23.(9 分)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 55km,汽车限速 100km/h。(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 15s 行驶 0.3km 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 30s 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24.(6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10kHz~30 kHz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声呐利用了声能传递 △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kHz 到 △kH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 是 △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 。为什么 △ 。八年物理随堂练习(一)第 6 页 共 6 页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随堂练习八年物理一参考答案(8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2 分;第 7~9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D 2.C 3.D 4.A 5.C 6.D 7.AB 8.BCD 9.AC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10.静止 运动 11.一定不 C 12.能量 空气 13. 振动 高 14.响度 空气 15. 30 8:3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第 16 题答案 第 17 题答案 四、实验题(本题 4 小题,共 24 分)18.(6 分)(1)v=s/t (2)50.0 0.125 (3)大于 (4)① (5)c19.(6 分)(1)3.80 278.5 (2)振动 (3)真空不能传声(4)低 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人听不到次声波20.(6 分)(1) ①长短 ②a、b (2)①响度 ②短 (3)同一根琴弦 响度21.(6 分)(1)较安静 (2)响度 (3)二 棉花 [交流](1) 小(2)B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22.(7 分)(1)第一次声呐传播的路程为:s =vt=1500m/s×15.01s=22515m.................................2 分(2)该海域的深度为:s 深=1/2=22515m/2=11257.5m .....................................................................2 分(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 vt'= 1500m/s×15s=22500m..........................................................................................................1 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深度:h'= s-s'= 22515m-22500m=15m....................................1 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v'=h'/t'=15m/15s=1m/s....................................1 分答:(1)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是 22515m。(2)该海域的深度是 11257.5m。(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 1m/s。23.(9 分)(1)汽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最短时间:t=s/v=55km/100km/h=0.55h.........................2 分(2)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看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1 分(3)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15m/s,匀速行驶的时间:t2=t 总-t1=30s-15s =15s..................1 分匀速行驶的路程:s2 = v2t2 =15m/s×15s = 225m= 0.225km.........................................................1 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 总=s1+ s2=0.3km + 0.225km =0.525km.........................................................1 分总 时 间 : t 总 =30s=1/120h.....................................................................................................................1分则在这 30s 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 平均 =s 总/t 总=0.525km/(1/120h)=63km/h..........2分答:(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 0.55h。(2)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3)汽车的平均速度 63km/h。24.(6 分)(1)信息 0.02 20 (2)7500m (3)不能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理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随堂练习 物理.docx 物理 八上物理1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