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城市新文明塑造着时代发展的新坐标,体现了各种汇聚于具体空间形态的文化传承与文
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新型城镇化进程独特的价值内核,创造了城市新文明。城市新文
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城市文明形态。中国推进的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了社会主义空间正义,通过彰显人民主体性的城市实践,在
历史、空间与主体维度,实现了对西方资本逻辑、技术理性和制度理性建构起来的城市文明
的超越。
传统中国社会里,城乡之间借由物资、人员的互通交流实现资源流动共享,形成相互依
存的共生性空间结构:近代以来,资本的殖民扩张使中国社会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资
本主导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割裂的城市空间,这种割裂不仅体现在地域分布上,更体现在不同
阶层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上;改革开放之后,土地制度改革加速了土地的资本化进程,在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城市对农村的资源虹吸效应
加剧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国适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
人口市民化,构建公平合理与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这既是对西方城市化“资本一空间”
异化逻辑的超越,也是对西方城市文明的自我中心主义、排他性和霸权性的超越,为城市文
明注入新的价值内核和价值导向。
城市新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它以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依托,以每个人全面、
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不断为人们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提供最全面的条件。城市新文明作
为当代城市的新文明形态,其本质特征突出体现在生产力解放与制度创新、空间正义与人民
主体、政党引领与文明包容三个方面。在生产力解放与制度创新方面,牢牢把握生产力是社
语文试卷(共10页)第1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罐APP湖北省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中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近代资本主导形成的城市空间割裂“不仅体现在地域分布上,更体现在不
同阶层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上”,选项漏掉了“更体现在阶层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这一更深层次的内
容,表述不完整且弱化了割裂的严重性。B项符合材料一第三段“空间正义与人民主体”部分。材料指出
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城市空间的消极负面影响”,但并未完全否定资本作用(如“资本主导着城市生
产的空间结构变化”),而是强调用公平正义规范其逻辑,表述正确:C项符合材料二批判“为评比而
建”,倡导“为生活而建”,并强调城市文明建设需以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归属感为裉本标尺,实
现由“外在塑形”到“内在铸魂”的转变,表述正确;D项对城市文明传承性、创新性、人民性的概括
全面且符合材料二主旨,表述正确。
2.C
解析:A项正确,材料一末尾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对西方城市文明的自我中心主义、排他性和霸权性
的超越”,且第三段明确城市新文明“以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
B项正确,材料二以宜昌为例,说明历史通过街头巷尾的日常和市民精神气质延续,并强调“城市现代化
绝不是割裂历史,而是要让历史与当下对话、传统与现代交融”。C项错误,材料一强调“用公平正义规
范空间生产”是针对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实现空间正义(宏观制度层面),而材料二中宁波的“创新为
民、宜居宜业”侧重于治理理念和宜居环境(微观实践层面),两者虽都体现“人民性”,但具体焦点
不同,且材料一未直接涉及宁波案例。选项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强行关联,缺乏直接对应。D项正确,材
料二强调创新需从“运动式创建”转向“长效性建设”,材料一指出“制度创新为生产力解放提供保
障”,两者均强调创新对城市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3.B
解析:A项正确:材料一承认资本对空间结构的主导作用,但强调用公平正义规范生产,体现对资本逻辑
的批判性利用(既否定其无序性,又承认其规律性)。B项错误:材料一在第三段具体论述城市新文明的
三大本质特征(生产力解放与制度创新、空间正义与人民主体、政党引领与文明包容)时,并未逐一对比
西方城市文明的资本逻辑与技术理性。选项将宏观结论强行植入细节分析,属于过度推断。C项正确:材
料二从三属性界定城市文明,并以宁波案例(人民性)为总结,强调“价值归属于人民”,逻辑自治。D
项正确:材料二使用“从‘运动式创建’到‘长效性建设’”“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传承中逐渐生
成”等关联结构,体现辩证论述层次。
4.本质特征:(1)生产力解放与制度创新:以生产力为核心,借制度创新破束缚、注动力:
(2)空间正义与人民主体:以公平正义规范空间生产,保障资源与服务均等:(3)政党引领与文明包
容:党统筹引领发展,兼收并蓄促文化传承与交流。(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内在关联(1)政党引领是核心保障,为前两者定方向、供支撑;(2)生产力与制度创新是物质基础,
为后两者提供资源与活力:(3)空间正义与人民主体是价值归宿,是前两者的最终目标。(答出两点即
可得2分)
5.(1)人本治理保公平:以公平正义规范城市空间生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公共服务与资
源分配,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回应“老百姓满意”;(2)宜居环境惠日常:通过科学空间布局与
环境治理(如宁波“宜居宜业”实践),完善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提升生活便利度与舒适度,解决“生
活方便”问题:(3)文化滋养润民心:保护历史文脉与传统风貌(如宜昌街区更新),促进文明包容互
鉴,将文化记忆融入公共生活,培育市民精神气质,满足人民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需求。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错误。刘子瑞老两口始终留守家园,恰恰体现了中国“安土重迁”的传统,他们不愿离开生活一辈子
的土地,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语文答案(共7页)第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