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第一次月考复习卷(范围:第1章声现象+第2章光现象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插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3. 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声带振动一次时间逐渐增加 B. 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噪声监测仪 D.防噪声耳罩5.图甲是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用鹤类尺骨制成,距今7800至9000年。骨笛管开七孔,它能吹奏出完备的“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发出“角”音和“羽”音时测得其对应的频率信息如图乙所示,据此信息可推断( )A.“角”音比“羽”音的响度一定更大B.“角”音比“羽”音的音调一定更高C.发出“角”音时,发声体的振动比发出“羽”音时慢D.发出“角”音时,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更多6.在物理跨学科实践《乐器的调查与制作》学习中,小圆利用高脚杯制作了一种酒杯打击乐器,并根据简谱伴奏了童谣《两只老虎》,当伴奏“跑得快”三个字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杯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B.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特征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酒杯,响度不变 D.用二胡演奏同一首曲目音色相同7.如图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狭缝射向三棱镜,发现光屏上色光的种类偏少,为了在光屏上观察到更多种类的色光,以下可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三棱镜 B.将三棱镜转动一定角度C.将狭缝靠近三棱镜 D.将平面镜转动一定角度8.如图甲所示,一束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出现的情况。好奇的小明将阳光改成红光仍然沿原来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镜上(如图乙),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9.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物理课上“给三根大头针排排队”活动中,下列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10.我们常能观测到奇妙的天文现象,对月球处于下列不同位置时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月全食 B.Ⅱ区月偏食 C.Ⅲ区月全食 D.Ⅳ位置日偏食11. 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 4m C. 5m D. 6m12.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S为一点光源,关于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B. 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C. 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D. 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 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 。如图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m。14.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弹起,15.如图为《小儿垂钓》配图,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是根据___________辨别“路人”是陌生人,“遥招手”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1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彩色钟面时,所成的像是______(彩色/黑白)的。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18.如图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m;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m。19. 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_____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中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___(填“光滑”或“粗糙”).2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到平面镜发生反射,反射角为 度;将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21.作图题(6分)(1)图中,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用作图法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22.(6分)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23.(8分)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1)如图乙所示,若t0=0.4s,求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2)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24.(4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 规格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尼龙 80 1B 尼龙 80 0.5C 尼龙 55 1D 镍合金 ①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25. (5分)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26.(5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次数 1 2 3 4 5 6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反射角 15° 30° 45° 60° 70° 80°(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小时,光线OB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或“折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27.(8分)图a呈现“土电话”场景,图b是“探究声音传播”的经典实验,结合生活、传统文化、科技完成以下问题:(1)图a中,说话同学的声音由 ______ 振动产生; 若用手捏住棉线中间,另一位同学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声音,原因是 ______ 。(2)图b实验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声音会 ______ ; 若玻璃罩内为真空,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声音,说明 ______ 。(3)声音本质是 ______ ,以 ______ 的形式传播; 图a中棉线能传声,说明 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可以作为传声介质。(4)“土电话”利用棉线传声,与古代 ______ (举一例,如“地听术” )原理相通,都是利用 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声的特性,体现了古人对 ______ (填物理知识,如“声音传播” )的应用。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当整齐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行进时,地面都仿佛随之震动;空中梯队依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拉出绚丽多彩的彩烟;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气势磅礴。在阅兵现场,众多物理知识悄然展现。受阅部队响亮的口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响彻整个广场;飞机掠过上空时,轰鸣声震撼人心。这些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那份激昂与震撼。而空中梯队拉出的彩烟,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彩烟的轨迹在蓝天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同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有着独特的光学原理。请结合上述内容,完成以下题目:(1)徒步方队整齐的步伐声是由于脚步与地面________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中。(2)关于阅兵现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 飞机轰鸣声的音调比口号声高C. 观众能区分不同装备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 m/s(3)空中梯队拉出的彩烟能够被看到,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阳光照射到彩烟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4)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因为( )A. 国徽本身发光 B. 阳光透过国徽C. 国徽表面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 D. 国徽表面粗糙,发生了漫反射(5)下列关于阅兵中的光学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能看到空中的彩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阳光下彩烟呈现不同颜色,是因为彩烟反射不同色光C. 看到地面上装备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 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装备,是因为装备表面发生漫反射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有关声和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和光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插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故B错误:C,根据光的传播特性可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m/s,故C错误:D.根据光的传播特性可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正确。故选D,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解析】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3. 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声带振动一次时间逐渐增加 B. 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噪声监测仪 D.防噪声耳罩【答案】C【解析】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仪,是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能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故C符合题意;D.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图甲是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用鹤类尺骨制成,距今7800至9000年。骨笛管开七孔,它能吹奏出完备的“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发出“角”音和“羽”音时测得其对应的频率信息如图乙所示,据此信息可推断( )A.“角”音比“羽”音的响度一定更大B.“角”音比“羽”音的音调一定更高C.发出“角”音时,发声体的振动比发出“羽”音时慢D.发出“角”音时,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更多【答案】 C【解析】由图乙可知:“羽”音的频率比“角”音的频率高,即“羽”音的音调比“角”音的音调高,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更多,振动得更快,而响度跟振幅有关,题干中没有提供关于振幅的信息。故选C。6.在物理跨学科实践《乐器的调查与制作》学习中,小圆利用高脚杯制作了一种酒杯打击乐器,并根据简谱伴奏了童谣《两只老虎》,当伴奏“跑得快”三个字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杯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B.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特征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酒杯,响度不变 D.用二胡演奏同一首曲目音色相同【答案】 B【解析】A.当伴奏“跑得快”三个字期间,音调越来越高,则玻璃杯振动频率越来越快故A错误;B.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特征,故B正确;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酒杯,酒杯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D.用二胡演奏同一首曲目音调相同,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7.如图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狭缝射向三棱镜,发现光屏上色光的种类偏少,为了在光屏上观察到更多种类的色光,以下可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三棱镜 B.将三棱镜转动一定角度C.将狭缝靠近三棱镜 D.将平面镜转动一定角度【答案】B【详解】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或将光屏远离狭缝,调整平面镜只能改变光的方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如图甲所示,一束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出现的情况。好奇的小明将阳光改成红光仍然沿原来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镜上(如图乙),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答案】C【详解】AB.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紫光偏折程度大,保持光屏位置不变,故光斑在a点处下方,故AB错误;C.保持光屏位置不变,故光斑在a点处下方,将光屏向左平移,故可能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故C正确;D.保持光屏位置不变,故光斑在a点处下方,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将在a点处的下方,故D错误。故选C。9.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物理课上“给三根大头针排排队”活动中,下列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答案】D 【解析】人眼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眼睛只能看到第一根大头针,而来自其他大头针的光被前面大头针挡住无法进入人眼,故图甲符合题意;用光在一端照射,使它们的影子完全重合,则这三根大头针就在一条直线上,影子的形成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图乙符合题意;同种均匀介质中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根大头针在其传播的路径上,故图丙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10.我们常能观测到奇妙的天文现象,对月球处于下列不同位置时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月全食 B.Ⅱ区月偏食 C.Ⅲ区月全食 D.Ⅳ位置日偏食【答案】A【解析】从图示中可看出,月球在Ⅰ区时,故此时会发生月全食。故选:A。11. 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 4m C. 5m D. 6m【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S为一点光源,关于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B. 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C. 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D. 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像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答案】B【解析】(1)当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S′沿竖直方句向下运动,如下图1所示:(2)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S′沿水平方同向左运动,如下图2所示: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 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 。如图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 m。【答案】回声定位 信息 1.7【解析】“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由此确定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说明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从车到障碍物的传递时间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由可得,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14.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弹起,【答案】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不能;【解析】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5.如图为《小儿垂钓》配图,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是根据___________辨别“路人”是陌生人,“遥招手”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答案】音色;声源处;液体中【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处;液体。1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彩色钟面时,所成的像是______(彩色/黑白)的。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答案】 A 彩色 变大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像的颜色由射入小孔的色光的颜色决定,观察仪观察的是彩色钟面,所以所成的像是彩色的;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光沿直线传播,故答案为:A;彩色;变大。18.如图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m;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m。【答案】4 下降 0.5【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2m +2m =4m;(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移动到E点,如下图示:BE = 0F =3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面成45°角,所以CG =1/20F=1/2×3m=1.5m,说明水位下降了1.5m。19. 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_____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中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___(填“光滑”或“粗糙”).【答案】 漫反射 反射 光滑【解析】漫反射时,由于反射面粗糙不平,所以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就是光照到字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现象;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较为集中,有利于集中增强光线.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就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光滑.2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到平面镜发生反射,反射角为 度;将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答案】50 靠近 0【解析】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50°。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则反射光线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到镜面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0°。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21.作图题(6分)(1)图中,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用作图法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答案】:(1) ;(2) (3)【解析】(1)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反向延长光线交于一点,此点即为电灯位置图如。(2)过O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即法线。在法线右侧作光线OB,使∠BON = 50o(N为法线与反射面的交点)。标上反射光线的箭头和反射角50o。(3)在入射光线上标上指向平面镜的箭头,在反射光线上标上背离平面镜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ON,ON为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ON的直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22.(6分)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解:已知:=2m=2.2m=6.9m,求:= 在阳光下,物体高度和影子长度如下图:,根据相似性对应边成正比得,代入数值得 ×2m≈6.27m,答:电线杆的高度为6.27m.23.(8分)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像,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1)如图乙所示,若t0=0.4s,求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解:s=vt=vt0=×340m/s×0.4=68m(2)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解: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s=238m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s=68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这170m共用了的时间t′=Δt﹣=4.5s﹣0.7s+0.2s=4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42.5m/s24.(4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 规格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尼龙 80 1B 尼龙 80 0.5C 尼龙 55 1D 镍合金 ①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答案】 (1)AC (2)AB (3) 80 (4)控制变量法【解析】(1)为了验证猜想一,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长短不同,因此应选编号AC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琴弦长短相同,琴弦横截面积不同,因此应选编号AB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根据控制变量法,需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材料不同,应选编号BD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因此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80。(4)本实验中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5. (5分)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答案】 (1)垂直 (2) A (3)不变 (4)虚【解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2)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选A。(3)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6.(5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次数 1 2 3 4 5 6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反射角 15° 30° 45° 60° 70° 80°(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小时,光线OB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或“折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靠近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当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也随着变小,即光线OB靠近直线ON。(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7.(8分)图a呈现“土电话”场景,图b是“探究声音传播”的经典实验,结合生活、传统文化、科技完成以下问题:(1)图a中,说话同学的声音由 ______ 振动产生; 若用手捏住棉线中间,另一位同学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声音,原因是 ______ 。(2)图b实验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闹钟声音会 ______ ; 若玻璃罩内为真空,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声音,说明 ______ 。(3)声音本质是 ______ ,以 ______ 的形式传播; 图a中棉线能传声,说明 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可以作为传声介质。(4)“土电话”利用棉线传声,与古代 ______ (举一例,如“地听术” )原理相通,都是利用 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声的特性,体现了古人对 ______ (填物理知识,如“声音传播” )的应用。【答案】(1)声带;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棉线无法振动传递声音 );(2)逐渐变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声波;波;固体;(4)地听术(士兵伏地听马蹄声 );固体;声音传播【解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说话靠声带振动;捏住棉线,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切断了声音传播的“振动传递”,所以听不到。(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时,传声能力变弱,声音变小;真空无介质,声音无法传播,证明“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是“声波”,以波的形式传播;棉线是固体,能传递声音,说明固体可作为传声介质。(4)“土电话”和“地听术”都靠固体(棉线、大地)传声,利用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知识,体现古人对声音传播的应用智慧。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当整齐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行进时,地面都仿佛随之震动;空中梯队依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拉出绚丽多彩的彩烟;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气势磅礴。在阅兵现场,众多物理知识悄然展现。受阅部队响亮的口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响彻整个广场;飞机掠过上空时,轰鸣声震撼人心。这些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那份激昂与震撼。而空中梯队拉出的彩烟,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彩烟的轨迹在蓝天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同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有着独特的光学原理。请结合上述内容,完成以下题目:(1)徒步方队整齐的步伐声是由于脚步与地面________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中。(2)关于阅兵现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 飞机轰鸣声的音调比口号声高C. 观众能区分不同装备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 m/s(3)空中梯队拉出的彩烟能够被看到,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阳光照射到彩烟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4)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因为( )A. 国徽本身发光 B. 阳光透过国徽C. 国徽表面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 D. 国徽表面粗糙,发生了漫反射(5)下列关于阅兵中的光学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能看到空中的彩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 阳光下彩烟呈现不同颜色,是因为彩烟反射不同色光C. 看到地面上装备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 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装备,是因为装备表面发生漫反射【答案】(1)振动;空气;(2)C;(3)直线;漫反射;(4)C;(5)B。【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徒步方队的脚步与地面振动产生了步伐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2)选项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错误;选项B,飞机轰鸣声的响度比口号声大,而不是音调高,B错误;选项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能区分不同装备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C正确;选项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10 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错误。(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能看到彩烟的轨迹;彩烟表面粗糙,阳光照射到彩烟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4)国徽本身不发光,A错误;阳光不能透过国徽,B错误;国徽表面光滑,阳光照射在国徽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所以看起来熠熠生辉,C正确,D错误。(5)选项A,能看到空中的彩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眼,A正确;选项B,题干要求不涉及物体反射和吸收色光,且彩烟呈现不同颜色主要是因为添加了不同的染色剂,而不是反射不同色光,B错误;选项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C正确;选项D,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装备,是因为装备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方向,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