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1.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 (-8)-(-10)+(-6)-(+4) 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步计算;也可以应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改写成 (-8)+(+10)+(-6)+(-4),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们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上式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这个式子仍可看作和式,读作“负 8、正 10、负 6、负 4 的和”. 从运算意义看,上式也可读作“负 8 加 10 减 6 减 4 ”.把 (+)+(-)-(+)-(-)-(+1)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例1解:原式=(+)+(-)+(-)+(+)+(-1)=--+-1读作“、负、负、、负1的和”,也可读作“ 减 减 加 减 1”.和式中第一个加数若是正数,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1.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1) (-12)-(+8)+(-6)-(-5);解:-12-8-6+5.读法1:负12、负8、负6、正5的和;读法2:负 12 减 8 减 6 加 5.(2) (+3.7)-(-2.1)-1.8+(-2.6).解:3.7+2.1-1.8-2.6.读法1:正3.7、正2.1、负1.8、负2.6的和;读法2:3.7 加 2.1 减 1.8 减 2.6.2. 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1) (-16)+(+20)-(+10)-(-11);(2) (+)-(-)+(-)-(+).解:原式=(-16)+20+(-10)+(-11)=5.解:原式=(+)+(+)+(-)+(-)=.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因为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统一成加法,所以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例2计算:(1) -24+3.2-16-3.5 +0.3;解:因为原式表示 -24、3.2、-16、-3.5、0.3 的和,所以可将加数适当交换位置,并作适当的结合进行计算,即原式=(-24-16)+(3.2+0.3)-3.5=-40+(3.5-3.5)=-40+0=-40.(2) 0-21+(+3)-(-)-(+).解:原式=0-21+(+3)+(+)+(-)=-21+3+-=(-21+)+(3-)=-21+3=-18.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这样做可使计算更简便,(1)(2)两题还可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1. 下列变形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 (1) 1-4+5-4=1-4+4-5;(2) 1-2+3-4=2-1+4-3;解:不正确,+5 与 -4 交换位置后,误将它们都改变了符号.解:不正确,1 与 -2 交换位置后,误将它们都改变了符号,+3 与 -4 交换位置后,误将它们都改变了符号.(3) 4.5-1.7-2.5+1.8=4.5-2.5+1.8-1.7;(4) -+--=+--.解:正确.解:不正确,变形后 - 改变了符号.2. 计算:(1) 0-1+2-3+4-5;(2) -4.2+5.7-8.4+10.2;解:原式= (-1-3-5)+(0+2+4)=-9+6 =-3.解:原式= (-4.2+10.2)+(5.7-8.4)=6+(-2.7)=3.3.(3) -30-11-(-10)+(-12)+18;解:原式= -30-11+10-12+18=(-30-11-12)+(10+18)=(-53)+28=-25.(4) 3-(-2)+(-)--(+).解:原式= 3+2---=(3--)+(2-)=3+2=5.《九章算术》和“正负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根据现在的考证,最迟在公元1世纪,但其中有些数学内容,可以追溯到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全书共有 246 个问题,引进和使用负数是《九章算术》的一项突出贡献,比如《九章算术》中第八章(《方程》篇)的第8题关于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叙述了这样的问题: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shǐ,猪),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分成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成就是十分丰富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把卖牲畜得到的钱算作正,把买牲畜付出的钱作负,在这一篇中,当用遍乘直除算法消元 (即用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 时可能出现减数大于被减数的情形,为此,就需要引进负数.《九章算术》在《方程》篇中还提出了如下的“正负术”: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实际上就是正负数和 0 的加减运算法则,“同名”“异名”分别指同号异号;“相益”“相除”分别指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前四句说的是正数、负数和0的减法法则,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同号两数相减,将绝对值相减 (得到差的绝对值);异号两数相减,将绝对值相加 (得到差的绝对值);0 减去正数得到 (与它相反的)负数,0 减去负数得到 (与它相反的) 正数.后四句说的就是正数、负数和0的加法法则,你能把它们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吗 不难看出,这与我们所学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是完全一致的.《九章算术》以后,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约225—约295) 对负数的出现作了很自然的解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并主张在筹算中用红筹代表正数,用黑筹代表负数.在国外,负数的出现和使用要比我国迟好几百年,直到 7 世纪时印度数学家才开始使用负数,而在欧洲,直到 16 世纪,韦达 (F. Viète,1540-1603) 还拒绝使用负数.习题 1.81.计算:(1) (-7)-(-10)+(-8)-(+2); (2) 1+(-1)-(-)-(+);解:原式=-7+10-8-2=3-8-2=-5-2=-7.解:原式=1-1+-=-+-=-.(3) (+)-[(-2)+(+)]; (4) (-1.2)+[1-(-0.3)].解:原式=-(-2+)=-(-1)=+1=2.解:原式=-1.2+(1+0.3)=-1.2+1.3= 0.1.2.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按要求交换加数的位置:(1) (+16)+(-29)-(-7)-(+11)+(+9);(使正负号相同的加数结合在一起)解:(+16)+(-29)-(-7)-(+11)+(+9)= 16-29+7-11+9= (-29-11)+(16+7+9)(2) (-3.1)-(-4.5)+(+4.4)-(+1.3)+(-2.5);(使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在一起)解:(-3.1)-(-4.5)+(+4.4)-(+1.3)+(-2.5)= -3.1+4.5+4.4-1.3-2.5= (4.5-2.5)+(4.4-3.1-1.3).(3) (+1)-(+5)+(-)-(+)+(-5);(使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结合在一起)解: (+1)-(+5)+(-)-(+)+(-5)= 1-5---5= (-5-)+(1-)-5.(4) (-2.4)-(-4.7)-(+0.5)+(+3.4)+(-3.5).(使计算简便)解: (-2.4)-(-4.7)-(+0.5)+(+3.4)+(-3.5).=-2.4+4.7-0.5+3.4-3.5= (-2.4+3.4)+(-0.5-3.5)+4.7.3. 计算:(1) -3-4+19-11+2;(2) 10-24-15+26-42+18;解:原式=(-3-4-11)+(19+2)=-18+21=3.解:原式=(10+26+18)+(-24-15-42)=54-81=-27.(3) -4.2+5.7-7.6+10.1-5.5;(4) 1-+;解:原式=(-4.2-7.6)+(5.7+10.1)-5.5=-11.8+15.8-5.5=-1.5.解:原式=+=.(5) (-52)+(-19)-(+37)-(-24);(6) (-)-(-3)+(+2)-(+5).解:原式=-52-19-37+24=-108+24=-84.解:原式=-(+5)+(3+2)=-6+6 =0.4. 计算:(1) 13-[26-(-21)+(-18)];解:原式=13-(26+21-18)=13-29=-16.(2) [1.4-(-3.6+5.2)-4.3]-(-1.5);(3) |-2|-(-)+1-|1-|.解:原式=(1.4-1.6-4.3)+1.5=-4.5+1.5=-3.解:原式= 2++1-=3+1-=3.5. 列式并计算:(1) 什么数与 - 的和等于-1 (2) -1 减去- 与 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解:-1-(-)=-1+=-.解:-1-(-+)=-1-(-)=-1+=-.(3) -4、5、-7 这三个数的和比这三个数的绝对值的和小多少 (4) 求 1,-2,3,-4,···,99,-100 这 100 个整数的和.解:(|-4|+|5|+|-7|)-(-4+5-7)=(4+5+7)-(-6)=16+6=22.解:1-2+3-4+···+99-100=-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