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三、分式方程 10.5 分式方程 第三课时 公式的变形 第十章 分式 学 习 目 标 1 2 3 理解公式变形的意义,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公式进行变形,并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公式变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公式?举例说明你在哪些学科中见过公式。 公式是用数学符号表示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等式 2.如何解方程2x+3=7? ①移项:2x=7-3 ②合并同类项:2x=4 ③系数化为1:x=2 公式变形可以看作解方程的过程,目标是将某个变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 路程=速度×时间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情景导入 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质量是mkg,箱子的质量为nkg,则苹果的单价是 元/kg; 售价、单价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公式: 单价=售价÷数量 售价p元 数量 苹果的单价=用苹果的售价÷苹果的质量; 苹果的单价=p÷(m-n)=????????????? ? ????????????? ? 新知探究 公式变形的定义: 通过代数运算将公式中的某个变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 苹果的单价=p ÷(m-n)=????????????? ? 经济问题公式: ÷ = 售价 单价 数量 单价是售价P,和数量m,n的函数 新知探究 以路程=速度×时间(s=vt)为例: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 变形为t=????????:表示时间=路程÷速度 ? 变形下列公式: 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之间为例为例: 变形为????=????????:表示速度=路程÷时间 ?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 移项 × ÷ 变号 公式的变形可以看作是解方程的过程: 1.移项 2.变号 移项 × ÷ 变号 典例解析 例1 在海洋馆中漫步海底世界欣赏各种海洋生物的同时,你是否注意到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这可以粗略地用公式????1????1=????2????2来解释,其中p?,p?表示气泡内气体的压强,V1V?表示气泡内气体的体积,P?,P?,V?,V?均不等于零.试用P?,V?,V?表示P?. ? 解析:题目用p?、v1、v2表示p2,已知????1????1=????2????2,目标解关于p2的方程,对方程进行变形,得到p2=p?v1÷v2 ? 关于它们的公式 典例解析 例1 在海洋馆中漫步海底世界欣赏各种海洋生物的同时,你是否注意到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这可以粗略地用公式????1????1=????2????2来解释,其中p?,p?表示气泡内气体的压强,V1V?表示气泡内气体的体积,P?,P?,V?,V?均不等于零.试用P?,V?,V?表示P?. ? 解:????1????1=????2????2, ? 去分母得:????1????1=????2????2 ? 又因为????2≠0 ? 所以????2=????1????1????2 ? 公式变形时,将目标变量单独放在等式一侧,其余变量移到另一侧 典例解析 思考与交流 把公式????1????1=????2????2变形为????2=????1????2????1,是否可以看作解方程的过程?如果可以它与普通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 可以看作解方程的过程,因为都是通过代数运算求解某个变量。 区别:公式变形的结果是通用的表达式(如????2=????1????2????1),而解方程通常是求具体数值(如 x=2) ? ????1????1=????2????2 ? ????2=????1????2????1 ? 移项,变号 典例解析 例2 在家庭电路中,避免过多家用电器同时工作是保证用电安全的措施,1????=1????1+1????2是电学中的一个公式,表示并联电路中,有两个支路时电路的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其中R表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R?表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阻. ? 解:(1)因为R,R,R?均不等于零, 去分母,得 R?R?=RR?+RR1 R(R?+R?)=R?R?. 又因为R?+R?≠0, 所以????=????1????2????1+????2 ? (1)用R?,R?表示R; (2)当R?=1.36,R?=2.47时,求R的值(结果精确到0.01). 1.分式公式变形时,先去分母,再化简。 2.代入数值时注意单位和小数点精度。 典例解析 例2 在家庭电路中,避免过多家用电器同时工作是保证用电安全的措施,1????=1????1+1????2是电学中的一个公式,表示并联电路中,有两个支路时电路的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其中R表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R?表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阻. ? (1)用R?,R?表示R; (2)当R?=1.36,R?=2.47时,求R的值(结果精确到0.01). (2)当R?=1.36,R?=2.47时, 所以????=1.36×2.471.36+2.47 ≈0.88 ? 方法技巧 课堂练习 1.一个工人生产某种零件,计划在30天内完成,若每天多生产5个,则26天完成且多生产10个,问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依题意列方程得( ???) B A.30?10????+5=26 ? B.30????+10????+5=26 ? C.30????????+5=26+10 ? D.30????+10????+5=26-10 ? 2.甲做180个机器零件比乙做240个机器零件所用的时间少23?,已知两人每小时做70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若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A.180????+23=24070????? ? B.180????=24070?????+23 ? C.18070?????+23=24070????? ? D.18070?????=24070?????+23 ? 课堂练习 3.某自行车厂准备生产共享单车4000辆,在生产完1600辆后,采用了新技术,使得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0%,结果共用了18天完成任务,若设原来每天生产自行车x辆,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B A.1600????+4000(1+20%)????=18 ? B.1600????+4000?1600(1+20%)????=18 ? C.1600????+4000?160020%????=18 ? D.4000????+4000?1600(1+20%)????=18 ? 4.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90????=60?????6 ? ????.90????=60????+6 ? ????.90?????6=60???? ? ????.90????+60=60???? ? 课堂练习 5.一辆载货汽车,先以一定的速度行160千米,后来把速度加快5千米,又行了180千米,结果行驶这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设汽车加速前速度为千米/时,则可列方程为 . ????????????????=????????????????+???? ? 课堂练习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开工后实际每天 米,完成任务原计划用 天,实际用 天;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 某农场开挖一条长960米的渠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20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挖多少米? x+20 90???? ? 90????+20 ? 90?????90????+20=4 ? 6.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按下面的要求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解题方案,此时不必填空,只需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 课堂练习 7.小李家离某书店6千米,他从家中出发步行到该书店,返回时由于步行速度比去时每小时慢了1千米,结果返回时多用了半小时.如果设小李去书店时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那么列出的方程是??????????. 6?????1?6????=12 ? 8.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6,如果分子分母都加1,则这个分数等于14,求这个分数. ? 【分析】设分子为x,则分母为(x+6),根据题意列出分式方程求解即可. 解:设分子为x,则分母为(x+6), 根据题意得,????+1????+7=14 方程两边都乘4(x+7),得4x+4=x+7, 解得x=1,经检验x=1为原方程的解, 则这个分数为17. ? 课堂小结 公式变形 核心 应用 常用方法 通过代数运算求解特定变量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公式变形广泛用于物理、化学、工程等领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