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周群落的演替练习(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周群落的演替练习(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4周 群落的演替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群落恢复是通过自然或人工辅助手段,使已遭到破坏的群落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并达到稳态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恢复过程实际上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过程 B.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总体会呈现上升趋势
C.群落恢复过程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同时出现 D.引入繁殖能力强的外来物种可提高群落恢复速率
3.下图表示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①可表示过度砍伐森林的演替过程
B.曲线②可表示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过程
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
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乔木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结构一定相同
5.某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弃耕地群落演替及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弃耕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荆条在与艾蒿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C.阔叶林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较灌木群落高
D.阔叶林下不能找到一年蓬、艾蒿等草本植物
6.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
C.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
7.气候变化、耕作栽培制度改变、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导致农田杂草群落演替速度加快,出现杂草群落结构复杂化、难治杂草种群密度加大等问题。下列关于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杂草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长期干旱条件下,杂草叶片蜡质层厚度逐渐加大,可降低除草剂的效果,杂草群落演替加快
C.浇灌、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使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D.大剂量除草剂可使抗除草基因频率增大,抗除草剂杂草可能成为群落优势物种
8.某地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c表示植物物种数
B.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C.从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相应的食物链也会发生变化
D.草本植物阶段若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
9.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都是从裸岩阶段开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
10.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
11.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
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
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  。
(2)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    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   。
(3)a~c时间段,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能否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并说明理由:  。
12.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
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
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
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     (填“多于”或“少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     ,该群落的演替过程是   。
(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  。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     结构。
1.D 解析:退耕还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沙漠变绿洲,都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2.B 解析:群落恢复过程实际是在原有的土壤条件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群落在恢复之前也存在植物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并不是恢复后才出现;引入繁殖能力强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降低群落恢复速率。
3.C 解析:曲线①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可表示过度砍伐森林的演替过程;曲线②演替开始时,物种数为0,因此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
4.C 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乔木阶段;第N年时,甲、乙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的结构不一定相同。
5.D 解析: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弃耕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荆条与艾蒿在对阳光等资源的竞争中占优势,因此从草本群落演替为灌木群落;阔叶林群落中乔木长得更高大,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对光能的利用率较灌木群落高;阔叶林群落中栎树占据优势,但栎树林下仍然能找到一年蓬、艾蒿等草本植物。
6.A 解析: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自然状态下也是演替为沙漠,因此演替方向未变。
7.C 解析:浇灌、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使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8.B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曲线c表示植物物种数;如果人为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演替至森林阶段;从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增多,会使相应的食物链发生变化;草本植物阶段若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
9.C 解析:初生演替可以在裸岩、冰川泥、沙丘等地进行;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使一些种群的K值上升,也可能会使一些种群的K值下降。
10.C 解析: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同时麦草等材料可被微生物分解,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了演替方向;题述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
11.解析:(1)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该山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手段使该山区的环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大改善,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所以a~c时间段,物种①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终被物种③取代,不能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答案:(1)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次生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不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12.解析:(1)据图分析,三类植被在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中的生物量均大于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中的生物量,故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多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中,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故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该群落的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热带雨林地区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故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层分布,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这种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1)多于 次生演替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
(3)增加(变大) 垂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