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8周人与环境练习(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8周人与环境练习(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8周 人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
1.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公交出行 B.节约用电 C.植树造林 D.使用一次性筷子
2.“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环境,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定期休渔 B.滥伐森林 C.垃圾分类投放 D.低碳绿色出行
3.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大量开发经济物种 B.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C.人工繁殖 D.建立基因资源库
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栖息地总量减少及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投入,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了井陉静港省级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井陉静港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增大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
B.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C.建设湿地公园时,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增加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
D.同等强度干扰下,湿地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原状的速度要快
6.对待地球,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符合要求的多种植物来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B.开车和步行相比、吃肉和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7.近年来,某地人口数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常住人口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B.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只受到迁出率影响
C.该数据通过人口普查获得,属于逐个计数法
D.人口数量少,不意味着个人资源占有量小
8.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D.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9.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萝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赤潮的发生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10.如图是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C.外来物种入侵对鸟类生存的威胁比哺乳动物更大
D.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
的生存威胁压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
11.天漠沙漠是位于北京周边的沙漠,治理前,该沙漠所占面积一直在扩大。经过人们多年的治理,这片沙漠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的天漠沙漠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这是因为   。
(2)治理过程中,要考虑生态产业问题,要用产业化带动防沙治沙,带动当地百姓发家致富。该治理过程中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
(3)害虫A会造成防风固沙林带中的树木受损。林业人员引入了一种小蜂B,小蜂B能够将卵产入害虫A的体内,孵出的小蜂B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
①林业人员控制害虫A的技术方法属于  。
②体内有小蜂B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2.打造以作物种植、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
功能生态工程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如图是某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
          功能为基础建立的。
(2)用沼气池中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比直接施用禽畜粪的肥效更快,原因是   。
(3)在创建该生态工程时,村民在作物种植、动物养殖上都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物种,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    原理;同时,为了防止造成       ,应尽量选择本地的优良物种。
(4)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还为当地区域增添了旅游观光资源,这能够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1.D 解析: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2.B 解析: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A 解析:大量开发经济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4.A 解析: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是基因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既包括基因多样性,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栖息地总量减少及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5.C 解析:建设湿地公园时,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改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状况,然后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6.D 解析: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7.B 解析:据图可知,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前大于0,说明人口一直在增长,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后小于0,说明人口一直在减小,因此常住人口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会受到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8.C 解析:温室效应可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也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措施缓解;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9.B 解析:绿萝吸收甲醛、净化空气,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人类活动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一定程度抵抗外界干扰。
10.C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外来物种入侵对哺乳动物生存的威胁比鸟类更大;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
11.解析:(1)题述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的天漠沙漠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这是因为治理后的天漠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2)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所以治理过程中,要考虑生态产业问题,要用产业化带动防沙治沙,带动当地百姓发家致富,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整体原理。
(3)①林业人员控制害虫A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②体内有小蜂B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1)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治理后的天漠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2)整体
(3)①生物防治 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2.解析:(1)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建立的。
(2)用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比直接施用禽畜粪的肥效更快的原因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禽畜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
(3)在创建该生态工程时,村民在作物种植、动物养殖上都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物种,即考虑了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同时为了防止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应尽量选择本地的优良物种。
(4)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还为当地区域增添了旅游观光资源,这能够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1)自组织、自我调节
(2)沼气池中微生物能把禽畜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利于植物直接吸收
(3)协调 外来物种入侵
(4)直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