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白天不同等压面下大气温度从近地面到高空的四季分布。该区域200hPa气压面上空气温度昼夜差异不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是( )
A.巴西高原 B.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东非高原
2.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夏季气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区域200hPa气压面白天温度和夜晚气温差异不大,主要因为该气压面( )
A.气温低,保温作用弱 B.大气辐射散失较慢
C.气温低,大气逆辐射弱 D.受地面辐射影响弱
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圆。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4.甲地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5.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山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总面积2853km ,林线海拔约4100m,天山山脉东段的博格达山总面积1900km ,林线海拔约2700m。两地最高海拔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周边盆地相比,博格达山上有森林带主要是因为其所在地(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土层厚 D.沙质土壤
7.与白马雪山相比,博格达山林线低主要是因为其( )
A.纬度较高 B.深居内陆
C.山体面积小 D.东西走向
冰间湖是指在冬季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有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冰间湖对海-气热量交换、海水盐度及海洋生态系统等均有重要影响。图为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的形成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北极地区大陆架冰间湖形成的原因是( )
A.陆岸区域温度高于水域 B.极地东风的吹拂
C.水域盐度低于四周海域 D.盛行西风的吹拂
9.与冰雪表面相比,冰间湖能使极地区域近地面大气( )
A.热量和水分增加 B.热量增加,水分减少
C.热量和水分减少 D.热量减少,水分增加
热融滑塌是指在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地下冰融化使土体沿冻融面滑动的现象。研究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整体降水量略有增加,位于腹地的可可西里受气候变化等因素扰动,热融滑塌广泛发育在海拔4700~4800m、坡度2°~10°、地下冰含量丰富的山地和丘陵坡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研究发现可可西里热融滑塌在陡坡处发育较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强 B.人类活动影响小
C.坡面温度低 D.地下水不易聚集
11.可可西里地区热融滑塌发育指示青藏高原气候趋向( )
A.冷干化 B.暖湿化 C.冷湿化 D.暖干化
北川新县城道路网规划布局以优先满足可达性为基本前提,采用“窄路密网”设计,以增加低碳出行。图为两种不同城市路网过街距离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窄路密网”相比,“宽路疏网”设计容易出现( )
①机动车出行率增加②公共交通覆盖率高
③路口的等候时间长④实际通行流量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窄路密网”符合低碳出行,主要是因为( )
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②路口通行效率较高
③路口信号灯的数量减少④步行出行机率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蓝碳指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捕获碳总量却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别是海岸带生态系统表现最为显著。人类的开发导致海岸带破碎化。图示意海岸带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更强,主要是因为海岸带生态系统( )
A.生物种类多 B.营养盐丰富
C.光合作用强 D.残体降解慢
15.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 )
①空气中CO 浓度增加②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③海岸带富营养化增强④湿地自我修复力增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人类开发活动中,最有利于“固碳”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鱼虾养殖 B.贝类养殖
C.填海造陆 D.作物种植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监测显示,南疆2022年5月上旬大部山区积雪较历年同期偏多,8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5%,夏季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7.6天。10月塔里木河流域尉犁县河段出现“沙漠湖泊”景观(图1)。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图2为1960年以来我国气温距平折线图和西北地区降水距平柱状图。
(1)分析尉犁县河段“沙漠湖泊”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这些“沙漠湖泊”很难成为真正湖泊的原因。
(3)有观点指出“沙漠湖泊”的出现或将是“楼兰绿洲”恢复前兆。试从水气系统角度反驳该观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远距离暴雨指降水发生在台风范围之外,但降水与台风存在着内在物理联系。左图为2020年8月4~5日,陕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累积降水量的分布,右图为2020年8月5日08时亚太局部地区的低空环流配置。气象专家称,陕北此次暴雨受4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的台风“黑格比”影响,使副高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移动,雨带向西北地区扩展所致。
(1)分析偏南气流A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形成过程。
(3)描述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特点。
(4)暴雨来临前,陕西省气象台还发布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请从下垫面角度解释这一预警的科学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的低山丘陵区农垦时间相对较晚,现垦殖率达30%~55%,集中在山丘的中下段,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顶为人工林。科研小组选择长白山某低山丘陵区展开研究,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600~700mm。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垦殖后:①侵蚀沟发育较快,沟蚀强度已达强烈程度,应引起足够重视;②侵蚀沟主要分布在6°~9°的坡耕地上(见图a);③东南坡较西北坡侵蚀沟发育多(见图b)。
(1)说出当地形成侵蚀沟的主要外力作用。
(2)分析坡度较大的山顶比6°~9°的坡耕地侵蚀沟分布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阳坡较阴坡侵蚀沟发育多的自然原因。
(4)为推进侵蚀沟治理、保护东北黑土,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B
6.B 7.A
8.B 9.A
10.D 11.B
12.C 13.D
14.D 15.A 16.B
17.(1)气温偏高,高山冰雪融量增大; 近年气候趋向暖湿,降水增加; 融水和暴雨叠加,水位暴涨。
(2)沙湖”是极端天气下河流暴溢而成的积水;当地气候干旱,蒸发强、地表水下渗快;积水区存在时间短。
(3)“沙湖”属于一次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非气候状况的水文特征;南疆年降水量极少,且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沙湖”及域内湖泊水资源有限,难以(增加空气湿度、或影响降水过程)使气候趋向湿润,不能保障“楼兰绿洲”所需的水资源。
18.(1)副高北部气流(辐散)向北流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偏南气流A
(2)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偏南和偏东急速气流,在陕北相遇,气流急剧辐合上升,(高空气流辐散),形成暴雨。
(3)短时间内累积量大,最大值超过200mm;空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集中分布在陕北地区中部,以清涧附近为最大。汽车产业链长。
(4)陕北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地形起伏大,暴雨易形成冲沟;快速流水极易导致疏松土壤崩塌、滑坡;冲沟中,崩塌物质与急速水流形成泥石流等
19.(1)流水侵蚀;冻融风化(侵蚀);雨水溅蚀;风力侵蚀。
(2)山顶坡度较大,汇水面积小,不易形成侵蚀沟;坡顶的人工林对径流有较好的截留作用。
(3)阳坡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土壤昼夜温差大,土壤冻融风化强;阳坡加速积雪融化,致使表土质地疏松,土壤抗蚀性降低;夏季盛行偏南风迎风坡雨滴(动能大)对坡面的冲击力较大,对坡面的溅蚀作用强。
(4)小流域综合立体防治,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方式,加强低山丘陵区的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