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5年9月高二阶段性测试
思想政治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科研团队讨论“人工智能是否有自主意识”时,引发“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算法本质区别”“人类能否认清人工智能运行逻辑”等争议。这些争议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方面,归类正确的是
①区别问题—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②区别问题—属“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③认清逻辑问题—属“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④认清逻辑问题—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江西上饶望仙谷矿山修复曾盲目移植外来植被致枯萎,而黄土高原治理立足干旱实际种抗旱树获成功。这一对比体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下列理解相符的是
①立足本地实际定方案 ②照搬外地经验推进工作
③遵循生态规律搞治理 ④靠技术突破自然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总结出的时间认知体系,它不仅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还蕴含着“顺天应时”的生态智慧,在当代仍被应用于农业规划、气候研究等领域。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其形成源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主观改造,体现意识的能动性
②它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
③当代仍能发挥作用,表明规律会随着人类实践发展而变化
④指导农业生产的实践效果,证明人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我国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储能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产业升级,还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改善了空气质量,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哲学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能源产业与关联产业的互动,说明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新能源发展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关联,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从“双碳”目标到具体产业实践的推进,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具优越性
④中国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体现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2001年启动技术研发,初期面临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续航里程短等瓶颈,甚至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市场困境。经过20余年攻关,如今不仅实现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还推动智能驾驶、车网互联等新技术迭代,2023年全球销量占比超6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下列对该发展历程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产业初期的瓶颈与后期的突破,说明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核心技术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印证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③从“叫好不叫座”到“全球销量领先”,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智能驾驶等新技术迭代,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老字号药企曾因配方固化、营销陈旧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企业在保留核心古方基础上,研发出适合现代人口感的颗粒剂、口服液;同时借助直播带货、健康科普等新方式打开市场,实现营收持续增长。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①改变产品形态意味着对传统配方的彻底否定
②创新营销方式是突破发展困境的根本动力
③保留核心古方体现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④技术与营销创新推动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重庆巫山江村曾因人口外流、农房闲置沉寂,起初规划时一度想复制外地城市化开发模式,结果因脱离山区实际而停滞。后来当地立足“水村山郭”的自然禀赋与三峡文化资源,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主体”模式打造农旅融合项目,2025年“五一”前已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这一过程体现的道理是
①复制外地模式失败,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无客观规律可循
②立足本地资源调整方案,印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农旅融合与文化活化结合,体现社会历史是实践的产物
④游客量激增的成效,表明人的主观意志是历史发展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5年3月,浙江船长沈华忠在捕鱼作业时,发现遇险船只求救。他果断砍断价值近40万元的蟹笼,全力救援,最终成功解救16名外籍船员。对这一行为的价值解读正确的是
①放弃高价值蟹笼救人,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以物质损失为前提
②优先救人的选择,体现正确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③救援行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获救船员的评价
④冒险救人事迹,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25年,重庆多地推行“群众点题、代表票决、跟踪监督”的民生实事机制,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后,将“独居老人智能监护”“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等项目确定为年度民生实事,并组建评估团逐户验收确保落地。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民生项目由群众“点题”产生,说明价值判断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②代表调研后票决民生实事,印证价值选择要契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组建评估团跟踪监督,表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需通过实践结果来检验
④聚焦老年群体需求推进项目,体现价值实现以特定群体认可为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年,全国2848个县级综治中心实现规范化运行,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化解矛盾纠纷,上半年全国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 11.6%和1.1%。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综治中心整合解纷资源,印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②聚焦群众诉求化解矛盾,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③案件数量下降的成效,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④规范化建设推动治理升级,体现上层建筑优化能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1.2025年,云南怒江州老姆登村将怒族民歌“哦得得”、传统手工艺与民宿、研学结合,打造“非遗+旅居”模式,既让非遗“活起来”,又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非遗与旅居融合,说明文化的本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
②非遗从“技艺传承”到“场景活化”,印证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③村民通过非遗增收,表明文化的经济功能是其最根本的功能
④非遗“破圈”走进生活,体现文化要在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25年6月13日,蔚县剪纸亮相“雄安非遗大会”,传承人在保留镂空、点染核心技艺基础上,开发出剪纸笔记本、冰箱贴等文创;6月14日,怀来首家“非遗超市”启动,蔚县剪纸与泥塑入驻景区实现场景化消费。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非遗入驻景区热销,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核心是经济价值转化
②坚守核心技艺又创新产品形态,印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征
③京津冀非遗同台展示,表明文化交流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动力
④对接现代消费需求活化非遗,体现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2025年7月3日,“燕赵丝韵·中越和鸣”推介会在越南举行:河北民乐团与越南师生同台演绎《茉莉花》《我的越南》,还签订微短剧合作协议讲好河北故事;5月,河北非遗展亮相荷兰,京绣、定瓷等作品引发欧洲观众热议。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中越同台演出,说明文化交融的核心是实现文艺形式的统一
②非遗海外展示获认可,印证文化交融能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
③联合创作微短剧,表明文化交融要以满足对方需求为出发点
④河北文化 “走出去”,体现文化交融是双向的互鉴与共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2025年4月,西柏坡党建培训开设“永不消逝的电波”研学课,学员模拟电报收发体验历史;6月,邯郸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推出情景剧《黎明之前》,由游客扮演角色重现革命场景。这一实践体现的相关道理是
①研学课与情景剧的创新,说明革命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形式的现代化
②模拟体验让历史可感可知,印证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现实的联结
③红色场景的沉浸式打造,表明革命文化的价值实现以技术赋能为前提
④游客与学员的主动参与,体现革命文化需通过实践互动实现精神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25年8月,石家庄通过“石i民”App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联动织音1953等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激活消费;1月,河北博物院“白瓷艺术展”入选国家级推介,串联古今白瓷技艺讲好文化故事。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发放消费券激活文旅消费,说明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是发展文化产业
②工业遗存改造为文旅空间,印证文化强国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③白瓷艺术展入选国家级名单,表明文化精品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④消费券与文化项目联动发力,体现文化强国建设要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2025年3月,河北省政府印发立法工作计划,将《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30件法规项目纳入规划,聚焦民生福祉等领域;4月,石家庄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实地调研、代表座谈,制定“小餐桌”管理决定,推动多部门联合整治安全隐患。这一实践体现的道理是
①省级立法聚焦民生领域,说明国家职能的核心是维护经济秩序
②人大调研后制定管理决定,印证政体运行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多部门联合落实整治要求,表明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运行
④法规计划与管理决定的出台,体现我国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甘肃省金昌市因镍矿开采闻名,自1959年开发以来,上亿吨废石在矿坑周边堆砌成近200万平方米的废石山,7033万立方米矿坑成为城市“生态伤疤”。2009年起,金昌市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打破碎片化治理格局,组建跨学科团队创新“生物群结构稳定、植物多样性高、自我更新演替”的治理模式,在废矿区构建可持续生态系统。通过8座山体重塑、开挖近30万米种植沟,种植116个品种74万株苗木,逐步形成“城市绿肺”。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推动功能迭代:2010年获批国家矿山公园后,升级灌溉与基础设施;2019年推出公众网络认养项目,2023年建成“镍都之光”灯光秀设施,形成“生态+文化+科普”复合型空间,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25年更启动劳动公园建设,拓展“生态修复+工业记忆+劳动教育”功能维度,建立“专业管护+全民参与” 长效机制,实现了从“工业废墟”到“绿色地标”的持续蜕变,入选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典型案例。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哲学原理,分析金昌市如何实现从“矿坑伤疤”到“绿色地标”的蜕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22-2024年,比亚迪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续航焦虑”与“成本居高不下” 的双重挑战,并未盲目跟风行业 “堆砌电池增续航” 的通用策略。通过调研发现,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矛盾存在差异:家用用户更关注“日常通勤续航+充电便利性”,长途用户则侧重“高速续航+补能效率”。针对这一差异,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技术,在降低电池成本30%的同时,通过结构优化提升安全性;对家用车型,搭配“220V家用充电+社区充电桩”配套方案;对长途车型,研发“超级快充技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200公里”。此外,针对“芯片供应紧张”的行业共性问题,比亚迪自主研发车规级芯片,2024年自研芯片装车率达75%,全年销量突破300万辆,连续3年位居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榜首。
材料二
2023-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初期因未区分矛盾主次,同步推进 “外墙保温、电梯加装、管网更新、绿化提升”四大项目,导致资金分散、工期延长,部分小区因“电梯加装占用人行道”引发居民争议。2024年,东城区调整策略,优先聚焦“居民最迫切需求”:对老龄化率超40%的小区,将“电梯加装+无障碍设施”列为首要任务,同步简化审批流程,引入社会资本分担成本;对建成年代超30年的小区,优先解决“水管老化漏水+电路负荷不足”的安全问题;对环境基础较好的小区,再推进“绿化提升+停车位规划”。同时,建立“居民议事会”机制,针对改造中的细节矛盾(如电梯选址、保温材料选择)开展协商。2025年改造完成的89个小区中,居民满意度达92%,改造周期较此前缩短40%。
(1)结合材料1,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相关原理,分析比亚迪为何能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8分)
(2)结合材料2,运用“对立统一”原理,说明东城区如何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 实效。(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初期因村民参与意愿低、干部过度依赖财政陷入停滞。此后浙江调整思路:2005年推“村民议事会”,整治事项需村民投票,如航民村村民主动拆违建建广场;2010年推广“村民众筹+政府补贴”,横坎头村村民筹200余万元建民宿;2018年设“村民监督员”,屿北村整改施工问题。
2023年工程实施20周年,浙江农村卫生厕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村民自治组织超5万个,形成“村民编村规”“非遗传承人领文旅”等模式,实现 要我整治”到“我要发展”的转变,获联合国“全球最佳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分析村民在“千万工程”推进中 发挥的作用。(6分)
(2)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说明浙江省的实践对推进乡村振兴有何启示。 (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近年来,传统节庆文化面临“传承困境”与“创新机遇”的双重境遇:一方面,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逐渐流于“形式化”,部分年轻群体对节庆的文化内涵认知模糊;另一方面,创新实践不断涌现——2024年端午,苏州推出 “非遗龙舟+元宇宙直播”,观众线上沉浸式体验龙舟竞渡,同时可领取数字香囊;2025年中秋,西安大唐不夜城打造“唐诗灯谜AI互动”,游客通过扫码让诗句“活化”为动态场景,同步举办“中秋诗词大会”线下雅集;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以舞蹈《龙舟祭》还原古礼,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0亿,但也有声音质疑 “过度娱乐化消解了节庆的庄重感”,如某景区中秋“月饼DIY”活动中,部分游客浪费食材引发争议。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以“青年视角下传统节庆的‘守’与‘创’”为主题,为学校“文化传承论坛”撰写一篇演讲稿。要求:
格式规范(包含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呼吁);
2. 紧扣主题,正确运用相关政治术语和知识;
3. 语言流畅,具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2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