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资本家为获得竞争优势,不断采用先进机器,导致单位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大幅增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因为所使用的活劳动的量,同它所推动的物化劳动的量相比,同生产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量相比,不断减少.所以,这种活劳动中物化为剩余价值的无酬部分同所使用的总资本的价值量相比,也必然不断减少。而剩余价值量和所使用的总资本价值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因而利润率必然不断下降。由此可推断①技术进步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②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呈现相对减少趋势③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必然会减少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会不断加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劳动亡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此观点认为①人的自由发展要求劳动剥离社会属性②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③实现财富涌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④分配方式依赖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上海永安公司作为民国时期最大的私营百货企业,195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性地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既保障了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又通过公方代表主企业决策,实现了商业流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模式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②保障了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③避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④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三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排除。资本家采用先进机器,单位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大幅增加,会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相对减少趋势,②正确。利润率下降不等于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必然减少,③排除。利润率下降会加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④正确。2.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劳动在社会关系中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不可剥离的属性,①排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依赖“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集体财富涌流”等客观条件,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②正确。个人全面发展是推动生产力增长、实现财富涌流的重要动力,实现财富涌流与个人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财富涌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材料明确其实现的前提是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增长、集体财富充分涌流,这体现了分配方式依赖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④正确。3.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该模式通过非暴力手段将上海永安公司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最终实现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①正确。该模式减少了资本家对改造的抵触情绪,同时通过公方代表主导企业决策,确保企业经营方向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二者结合有效避免了改造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的混乱,保障了公私合营企业的稳定运行,②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平赎买”只是缓和了改造过程中的对抗性,并未避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根本矛盾,③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排除。4.C【解析】本题考查“四个自信”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终结,①排除。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卫国战争,国共合作、军民团结的实践深刻淬炼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②正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初心使命,③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5.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从抗战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科学理论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明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实践发展相统一,①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②排除。【高三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0月)政治试题.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