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0月)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0月)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思想政治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家为获得竞争优势,不断采用先进机器,导致单位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大幅增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因为所使用的活劳动的量,同它所推动的物化劳动的量相比,同生
产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量相比,不断减少.所以,这种活劳动中物化为剩余价值的无酬部分
同所使用的总资本的价值量相比,也必然不断减少。而剩余价值量和所使用的总资本价值的
比率就是利润率,因而利润率必然不断下降。由此可推断
①技术进步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呈现相对减少趋势
③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必然会减少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会不断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劳动亡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
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
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此观点认为
①人的自由发展要求劳动剥离社会属性②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③实现财富涌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④分配方式依赖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上海永安公司作为民国时期最大的私营百货企业,195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实行
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性地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既保障了资本家的合法权
益,又通过公方代表主企业决策,实现了商业流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模式
①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②保障了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
③避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
④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三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
证的能力。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排除。资本家采用先进
机器,单位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大幅增加,会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相对减少
趋势,②正确。利润率下降不等于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必然减少,③排除。利润率下
降会加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④正确。
2.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
价的能力。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劳动在社会关系中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不可剥离的属性,①排
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依赖“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
增长“集体财富涌流”等客观条件,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②正确。
个人全面发展是推动生产力增长、实现财富涌流的重要动力,实现财富涌流与个人全面发展
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财富涌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按需分配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材料明确其实现的前提是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增长、
集体财富充分涌流,这体现了分配方式依赖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④正确。
3.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
评价的能力。该模式通过非暴力手段将上海永安公司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最终实现生产资
料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①正确。该模式减少了资本家对改造的抵触
情绪,同时通过公方代表主导企业决策,确保企业经营方向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二者结合有
效避免了改造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的混乱,保障了公私合营企业的稳定运行,②正确。社会
主义改造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平赎买”只是缓和了改造过程中的对
抗性,并未避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根本矛盾,③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排除。
4.C【解析】本题考查“四个自信”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能
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终结,①排除。抗日战争
是全民族的卫国战争,国共合作、军民团结的实践深刻淬炼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大地增
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②正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初心使命,③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
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
5.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知识,考查考生辨
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从抗战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科
学理论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明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
国实践发展相统一,①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②排除。
【高三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