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0 月月考
九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 10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惋惜(wǎn) 娉婷(píng) 洋溢(yì) 箪食壶浆(dān)
B.阔绰(chuò) 篝火(gōu) 恣睢(zī) 郑重其事(zhèng)
C.装饰(shì) 笔砚(yàn) 桑梓(xīn) 李代桃僵(jiāng)
D.箴言(zhēn) 摇曳(yè) 蓼溆(xù) 强聒不舍(g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绸缎 游戈 强聒不舍 自吹自擂
B.灰烬 惊骇 以意孤行 矫揉造做
C.佝偻 旁骛 相得益彰 富丽堂惶
D.自持 遗憾 形销骨立 断章取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年间,图书的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这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
降了一倍多。
B.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研究
学术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C.《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使用对象是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新编语文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外名作,这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知识面。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
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二.综合读写(共 7 分)
6.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江都区国际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3 分)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
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结合字体特征说说你喜欢哪一
幅及理由。
(2)(2 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
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3)(2 分)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
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
三.默写(共 8 分)
7.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背诵《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各题。
①文中表达作者对滕子京赞美的语句是: 。
②全文抒发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③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一句是: 。
(2)背诵《醉翁亭记》,完成各题。
①文中贯串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
②第 2 自然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是: 。
③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这句话是: 。
(3)背诵《湖心亭看雪》,完成各题。
①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
②文中对雪景进行全景式的描写的句子是: 。
四.古诗词赏析(共 4 分)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 年春
(1)(2 分)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2 分)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
你是怎样认识的?
五.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9.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2)(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皆以美于徐公 以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3)(2 分)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4)(2 分)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
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
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
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六.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10. (13 分)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
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
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
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
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
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
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
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
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捡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
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
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
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
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
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
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
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
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
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渐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
片土地。她的脚,不怎 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
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俯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
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
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
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
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 年 9 期,有删改)
(1)(2 分)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
(2)(4 分)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4 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叶子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②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3 分)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养立身
张津瑄
①知礼,懂礼,守礼,乃是儒家倡导的行为规范,也是国人崇尚的德行基准。我们平
素特别看重的“教养”,其核心内容便是“礼”。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懂礼仪,则寸
步难行;没有教养,则无以立身。
②对于一般人来说,教养似乎并非“生活必需品”,不是粮食,不是空气,但毋庸置
疑的是,教养就像我们在洁白衬衣上打上的领带,会使我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气质和高雅的品
位。
③回首人类历史,那些成就大事者无不以教养立身;纵览历史画卷,大凡创立伟业者
莫不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A]教养,纵然无法直接给我们带来利益,但可以助我们取得
成功。
④在一场面试中,华擎科技中国区总经理梅塞尔,亲手给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
盖上了不合格的印章。事后,有人向他问起这样做的原因,梅塞尔说:“我绝不会把公司中
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只会对老板甜言蜜语,而对一个擦桌子的服务人员态度粗鲁的人。”教
养是自内而外的渗透,而非表里不一的表演,一个毫无教养只会戴着虚伪面具的人,一个时
时处处虚与委蛇的人,是很容易被拆穿的。而这种虚伪的行径折射出的不仅是这个人教养的
缺失,更暴露了这个人的信用危机,而这常常比没有教养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反感,从而对其
加以拒绝。一个人无论他有多高的学历、多好的背景,一旦没有教养做底色,所有的一切都
可能化为乌有。
⑤教养不是装出来的,也无法速成,它要靠天长日久的修炼才能达成。[B]良好的家
庭教育,学校的陶冶滋润,自身的静心修炼……这些都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
⑥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种子女神珀尔塞福涅从小就被农业与丰收女神德墨忒
尔施以良好的教育,让她学习礼仪,这成就了珀尔塞福涅雍容典雅的气质和仪容,使她在被
哈迪斯绑架到冥界之后,能以自己优雅的言谈举止打动哈迪斯,获得了哈迪斯的尊重和爱慕,
进而成为冥后。由此可见,获得教养,可以优化自身,还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⑦《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陈亢问伯鱼:“您在您父亲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
的教诲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时,父亲说:
‘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知如何说话。’我退回后便学习诗。又有一
天,父亲又独自站在院中,我又快步走过时,父亲问:‘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不
学礼就不知如何立身。’我退回后便学习礼。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退下后高兴地说:
“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应该学诗,知道了应该学礼,还知道了君子对自己
的儿子没有偏私之心。”学诗可以优化人的语言,让人谈吐优雅,口舌生香;学礼则能优化
人的品行,让人风度翩翩,气质不凡,赢得他人的尊崇。
⑧教养立身,此言不虚。
(选自《做人与处世》)
(1)(2 分)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3 分)阅读第④段,指出这一段所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3 分)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 A、B 哪一位置合适?
为什么?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当一个暴发户,一个晚上就够了;当一个贵族,必须经过三代的
教育才成。”
(4)(2 分)不少同学认为教养是次要的,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共 40 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
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
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需出现真
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参考答案
1.D (A.有误,“娉婷”的“娉”应读“pīng”;B.有误,“恣睢”的“恣”应读“zì”;C.有误,“桑梓”的“梓”应读
“zǐ”;)
2.D(A.有误,“游戈”的“戈”应为“弋”;B.有误,“以意孤行”的“以”应为“一”,“矫揉造做”的“做”
应为“作”;C.有误,“富丽堂惶”的“惶”应为“皇”;)
3.B(A.使用正确,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
么。B.使用有误,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C.使用正确,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D.使用正确,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4.C (A.有误,搭配不当,下降不能用倍数,应将“一倍”改为“一半”;B.有误,语序不当,应改
为“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C.正
确;D.有误,搭配不当,可改为“这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5.B
6.(1)①楷书②行书(行楷)
我喜欢楷书,因为字体端庄,匀称工整。我喜欢行书,因为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
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的壮志豪情。
(3)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7.(1)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1)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着
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
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9.(1)B
(2)C
(3)D
(4)C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
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
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
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
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
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
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
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
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
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
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
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
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
就能战胜敌国。
10.(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①运用拟人,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
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②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
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11.(1)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懂礼仪,则寸步难行;没有教养,则无以立身。
(2)举例论证。列举梅塞尔给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盖上了不合格的印章的事例,有
力地论证了“一个人无论他有多高的学历、多好的背景,一旦没有教养做底色,所有的一切
都可能化为乌有”的观点。
(3)B处。材料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成为贵族需要的教育时间长。B处之前写道:“教养
不是装出来的,也无法速成,它要靠天长日久的修炼才能达成。”这与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4)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成绩好仅仅代表学业知识水平高,而教养代表着人的文化和
品德的修养。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懂礼仪,则寸步难行;没有教养,则无以立身。
1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