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试题生物(1、2、5班)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思目要求的。1.火遍全国的自贡冷吃兔鲜香爽辣,是盐帮美食的代表。兔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营养价值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冷吃兔中含C、H、O、N等大量元素及许多微量元素B.兔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均是单体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了C,兔肉中脂肪和胆固醇都属于脂质但二者分子结构差异很大D.兔子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2.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和科学的观察或检测指标对生物科学研究至关重要。下表是对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教材实验实验材料观察或检测指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中央液泡的体积变化及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失水表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花生种子花生子叶细胞中是否可见橘黄色颗粒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过氧化氢和肝脏研氧气的产生速率磨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观察组织样液是否0鸡蛋清稀释液呈紫色A.AB.BC.CD.D3。“焦边”是由缺钾引起的植物叶片边缘出现枯黄色的现象。某同学欲探究钾对植物叶片生长情况的影响,配制了两种培养液进行实验,培养液主要成分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培养液所含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g·L)组别培养液类别KNO,CaC12·2H0MgS0,·7H0(NH)SO甲组完全培养液25000150250134乙组缺钾培养液0150250134A。甲乙两组应该使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生物(1、2、5班)第1页共8页B.该实验不能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C。乙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缺钾会导致植物出现“焦边”现象D.可以增加一组实验,即在缺钾培养液中加入钾,观察植物叶片生长是否恢复正常4.图1是组成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图2是某蛋白质的部分结构简图,其中不同形状代表组成该蛋白质的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NH,①HO② OH OH○-△C☆…◇☆□图1图2A.图1所示分子再在②处连接2个磷酸基团可形成直接能源物质B.将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可产生图1所示的物质C.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与图2中单体的数量、种类和排序有关D.图2中不同的单体都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5.如图所示,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B、Y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85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一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一S一S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R-CH-COOHNH, 0口甲丙A.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5084B.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中的甲都在核糖体上合成C.遗传信息储存在丙的不同排列顺序中D.如果甲中的R为C,H,0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有16个H6.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和流感病毒均可引发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链球菌和支原体均具有核糖体,但流感病毒没有B.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NA,与流感病毒相同C.三者均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属于生命系统个体层次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三种微生物均有效7.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中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需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探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实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需要严格控制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氧条件为实验组,无氧条件为对照组D。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归钠总结出细胞学说的过程中运用了完全归纳法生物(1、2、5班)第2页共8页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试题(生物)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兔肉中的脂肪属于脂质,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但脂肪(三酰甘油)不是由单一类型的单体通过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才是)。A项正确(脂肪和蛋白质均含C、H、O等元素);C项正确(胆固醇属于固醇,与脂肪结构差异大);D项正确(兔子遗传物质为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2,答案:C解析: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产生氧气,干扰酶活性检测,因此不宜用“过氧化氢+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改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通过碘液检测淀粉剩余量)。3,答案:C解析:乙组(缺钾培养液)缺乏对照实验证明其他元素是否充足,无法直接说明“焦边”仅由缺钾引起。需补充缺钾修复实验(如恢复供钾后现象消失)才能严格证明。4,答案:B解析:图1为核苷酸结构,但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而图1中②为羟基(-OH),说明是核糖核苷酸,与DNA成分不符。5,答案:A解析:乙蛋白含285个氨基酸、3条肽链,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数=285-3=282个,减少分子量=282×18=5076。若考虑二硫键形成时脱去的氢原子,实际减少质量略大于5076,但题干未提供二硫键数量,因此“5084”的计算不准确。6,答案:A解析:肺炎链球菌(原核)和支原体(原核)均有核糖体,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B错误(支原体遗传物质为DNA);C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D错误(支原体无细胞壁,抗生素无效)。7,答案:B解析:A错误(植物细胞吸失水实验无需换高倍镜);B正确(pH实验中温度需保持一致);C错误(有氧、无氧均为实验组,无对照组);D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8,答案:C解析:“早莺”“新燕”与钱塘江所有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但诗句中未包含所有生物,且“钱塘江所有植物”表述不完整,群落应包括所有生物种群。9,答案:A解析: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苹果树叶肉细胞含叶绿体,二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蓝细菌无核仁);D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10,答案:C解析: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量持续增加,仅发生质壁分离,无自动复原(因蔗糖不能进入细胞)。11,答案:D解析:步骤③中第一次水浴加热(60℃)是为酶促反应提供适宜温度,第二次水浴加热(60℃)是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必要条件,目的不同。12,答案:B解析:过程①(ATP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②(AMP形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13,答案:C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检测CO ,但不能区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两者均产生CO )。14,答案:B解析:种子受潮后细胞代谢增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15,答案:A解析:核膜为双层膜,与内质网膜相连;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C错误(NPC具有选择性);D错误(DNA不能通过NPC出细胞核)。16,答案:C解析:放大倍数由10×10变为10×40(面积放大16倍),视野中细胞数约为64×16=1024个。二、非选择题17. 低氧胁迫对黄瓜根系呼吸的影响(1)自变量:通气条件(正常/低氧)和黄瓜品种(A/B)。呼吸方式:有氧呼吸为主。酶活性更高品种:B(低氧下B的乙醇含量显著高于A)。(2)改善措施:松土增氧、合理灌溉、选用耐低氧品种。(3)ATP合成酶位置:线粒体内膜。18. 柽柳抗盐机制(1)“排盐”依赖细胞膜(质膜);“隔离”依赖液泡。(2)失去的水:自由水;作用:调节渗透压,增强耐盐性。(3)质壁分离原因:环境:土壤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结构: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19. 茶叶酶促褐变(1)特性:专一性;分隔结构:生物膜系统。(2)答案:③(Cu 是PPO的激活剂)。(3)原因:20~30℃时PPO活性较高,利于酚类氧化形成茶色素(红茶发酵)。(4)处理:高温炒青;原理:高温破坏PPO空间结构,抑制酶促褐变。20. 有机物与细胞结构(1)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脂肪酸类型:不饱和脂肪酸。(2)同种物质:Ⅱ(DNA);彻底水解产物种类:6种(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3)代谢产物:尿素(氨基酸脱氨基后形成)。21. AFP与肝癌细胞(1)细胞器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甲、乙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2)分布环境:细胞质基质;支持结构:细胞骨架。(3)蛋白质特性:空间结构(决定功能特异性)。解析说明:选择题注重基础概念辨析(如生物大分子、实验设计原则)、图表分析(核苷酸结构、蛋白质合成计算)与核心知识应用(细胞呼吸、渗透作用)。非选择题结合实际问题(低氧胁迫、抗盐机制、茶叶加工),考查信息提取与知识迁移能力,需紧扣教材核心概念(酶特性、物质运输、细胞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金昌市龙首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监测生物试卷.pdf 龙首阶段性试卷(生物)答案及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