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之炼字2026年高考一轮复习考情微观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 炼字艺术 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语言风格和炼句艺术。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炼句题都有可能出现。2023 全国甲卷 《临江仙》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 “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炼句艺术 2022 天津卷 《书喜》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2分) 炼句艺术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语言风格 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炼字艺术 1.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可以是多个字), 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2.所谓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判断下面诗歌的诗眼: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高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①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炼字题】高频提问方式1.“请结合本诗分析,某字妙在何处?”2.“请结合本诗分析,赏析诗中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字能否替换为另一字?为什么?请结合本诗分析?”(在每一点后面加上为什么不能用替换字)4.“请结合全诗,分析某字的意蕴。”二、重难点解析“炼字”题常考词类(做笔记)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动词 动词的主要功用在于化静为动, 赋予文字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增强文字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数量词 或①具体真实,符合意境。②夸张渲染,扩大诗歌意境。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意,古诗歌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如:夸张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对比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对比的数字中。比拟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二、重难点解析“炼字”题常考词类常考词类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叠词、拟声词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起到强调作用; 拟声词则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赏析五角度四步分析解题法(1)释字义,破表层: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字面含义(注意古今异义、活用现象)。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义为“吹绿、染绿”(形容词作动词)。(2)描景象,构画面:结合诗句,展开联想,描述该字刻画的动态/静态场景。例:“绿”字描绘出春风吹拂下,江南草木萌发、大地由枯黄转为葱茏的画面。(3)点手法,析技巧: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如拟人、通感、化静为动、词类活用等)。例:“绿”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将无形的春风具象化为染色的画笔。(4)揭情感,悟主旨:点明该字如何强化情感、深化意境或突出主旨(紧扣全诗基调)。例:“绿”字既展现自然生机,更反衬诗人奉诏回京的欣喜,暗含对新政的期待。《扬州慢》翻译: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典型例题】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请结合本词分析,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中“空”的表达效果。”“空”,意为空荡荡的,荒无人烟的。一个“空”字展现了遭受战火洗劫的扬州城再无往年繁荣、热闹的荒凉、冷落景象,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对造成空城的金兵的愤慨,对宋王朝轻易断送这样一座名城的痛心。《声声慢》翻译: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最难休养调理。喝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竟然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典型例题】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使用了七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典型例题】①“寻寻觅觅”,刻画词人在不停寻找的状态、“冷冷清清”,意为生活清苦无趣、“凄凄惨惨戚戚”,意为生活凄苦,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②“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重叠使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③描写了词人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词人远离故乡、漂泊异地产生的孤立无援的失落感。【训练检测】(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训练检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翻译】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训练检测】2.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①“软”字意为“柔软、柔和”,形象地写出了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和风吹拂下轻轻飘动的画面,“软”字兼带“柳条”和“风”的特点,通过通感,将视觉转化成触觉,展现了闲适惬意的心境。②“低”字意为“降落、沉落”,展现了夕阳余晖照射栏杆旁花丛,倒映水面的场景。“低”字兼带花朵“低头颔首”和夕阳西沉的特点,以动写静,展现静谧的氛围③通过这两个字,诗人描绘了春日黄昏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湖上美景的喜爱之情。 忆微之白居易与君何日出屯蒙①,鱼恋江湖鸟厌笼。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②中。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注]①屯蒙:《屯》卦和《蒙》卦,指蹇滞、困顿。②绿衫: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AA.诗人与朋友想走出人生的困境,就像鱼儿和鸟儿厌倦了牢笼、向往着江湖。B.分别之后,诗人与朋友各自漂泊,屈身担任低级官吏,在时光流逝中老去。C.经年远别,飘零的人生和隔绝的音信,并未消减诗人与朋友的情谊与知音之感。D.诗歌末句以景结情,用“柳条”“春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2.有人认为把尾联上句的“劝”字换成“邀”字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彼此多年沉沦下僚、壮志难伸始终志趣相投、命运与共。2.不同意。①“劝”字有催促、劝导之意,在此处用劝字,意味着新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促使诗人去回忆友人。体现了诗人思念的被动。“邀”字主要传达的是一种主动发出邀请的意思,相对较为平和、从容,传递出思念的主动,不符合诗人的心境。②从画面、手法上看,新年本是欢乐、充满希望的时刻,但本诗营造的是与友人多年分别,音讯断绝,伤感惆怅的氛围,鲜明的欢乐与伤感构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将“劝”字换成“邀”字,与全诗伤感且无奈的氛围就难以契合。③从情感抒发上看:“劝”字更能体现诗人思念的不由自主,体现对友人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反思归纳1.“炼字”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步骤;2. 能够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所炼之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