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课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01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02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目录03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你能从图中找到你的姓氏吗?你的姓氏可能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的什么特点?导入新课姓氏起源与早期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改汉姓与民族融合,姓氏演变反映的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姓氏中的民族融合印记。中国姓氏的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史诗,通过追溯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轨迹。思考:方言差异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的什么过程?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体格局。经过古代的自在发展、近现代以来的自觉发展,中华民族日益成为心灵相通、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01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华民族的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这片辽阔的大地,四周有自然屏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部地形和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众多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的几个较大的部落逐渐结成部落联盟,其中炎黄部落联盟后来形成了华夏族。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祭祀文化黄帝祭祀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祭祀传统之一,承载着五千年的文化记忆,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黄帝祭祀主要分为公祭和民祭两种形式 。公祭以官方名义组织,具有严格的规模和仪式,现代公祭包括九项仪程: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龙飞中华、瞻仰拜谒 。民祭则更注重家族传承和地方特色,如浙江缙云的黄帝祠宇祭祀就保留了南方独特的仪式传统 。炎黄部落联盟后来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不断壮大,形成了夏商周早期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互有往来,通婚联姻,政治上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02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秦朝结束了战国时代地方割据、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始皇实施郡县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 度量衡,又统一了岭南和周边疆域。汉朝国势强盛,疆域进一步拓展,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丝绸之路的开通,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经过长期发展,华夏族与周边各族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人口庞大的汉族。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各民族不断迁徙,相互交融。北方和西北的匈奴、鲜卑、羯、氏(Di)、羌等民族大量迁入中原。西晋时,内迁到山西、陕西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到北魏时,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族错居杂处,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朝廷中的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官员担任,边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为代表的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更加紧密,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局面,社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隋唐时期相关链接唐蕃古道文化传播与技术引进文成公主携带了大量中原典籍、医药、历法及农业工具入藏,将唐代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吐蕃。她带去的纺织、造纸、酿酒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当地生产力水平。随行的工匠队伍还传授了金属加工、建筑等技艺,促进了吐蕃手工业的发展 佛教传播与宗教建设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大量佛经,并在拉萨主持修建了小昭寺。这些佛教文化元素的传入为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了吐蕃的宗教文化发展 农业发展与生活改善文成公主推广了中原的耕作方法和水利技术,引入了芜菁(圆根)、小麦等作物种子,改进了高原农业。她还废除了吐蕃"赭面"(红颜料涂面)的旧俗,推动贵族改穿丝绢服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具体贡献:1. 政治意义文成公主入藏缓和了唐蕃矛盾,确立了和平共处的局面,为后世中央政权与西藏的交流奠定基础。这一和亲事件有效缓解了边境冲突,为双方长达两百年的和平交往创造了条件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2. 经济意义通过文成公主的桥梁作用,中原与吐蕃之间形成了互补性经济交流。中原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输入吐蕃,而吐蕃的马匹、药材等也进入中原市场,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 3. 文化融合意义文成公主进藏成为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她带去的汉地典籍、礼仪制度与吐蕃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推动了藏地的社会进步 敦煌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镇,莫高窟壁画中有大量反映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画面。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在更大范围交融。宋朝先后与以契丹族为主的辽朝、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以女真族为主的金朝长期并立。各政权之间政治上互通使节,经济上通商贸易,文化上互相交流、人员上互相来往,民族间的交融继续发展。 元朝是以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统治者不仅吸收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还设立宣政院,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 蒙古族等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渐趋稳定。明朝通过改土归流、卫所制度、僧官制度等措施,密切了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的联系。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上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03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探究与分享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你了解以上战争吗?谈谈你对上述图片的感触。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亡国灭种的危机使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激发出各族人民强烈的救亡意识。在百年抗争中,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认同进一步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国实现和巩固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全国范围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各地各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深入,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今天,我国各民族已经凝聚成为稳固的、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