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曹丕称帝D. 孙权称帝
2.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是( )
A. 孙权B. 刘备C. 曹操D. 曹丕
3. 西晋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 灭蜀汉B. 灭东吴C. 灭曹魏D. 灭北魏
4. “八王之乱”发生在( )
A. 西汉初期B. 东汉末期C. 西晋时期D. 东晋时期
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学习汉族文化B. 巩固鲜卑族统治
C. 促进民族融合D. 发展农业生产
6. 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 宋齐梁陈B. 齐宋梁陈C. 梁宋齐陈 D. 陈梁齐宋
7. 北魏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政权是( )
A. 东魏和西魏 B. 北齐和北周C. 前秦和后秦D. 北魏和南魏
8.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发明家马钧改进了( )
A. 造纸术B. 指南车C. 印刷术D. 织布机
9. 东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夷陵之战
10.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 改说汉语 B. 改穿汉服C. 改用汉姓D. 改用汉字
11.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是( )
A. 刘备 B. 诸葛亮 C. 刘禅D. 关羽
12.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B. 《周髀算经》C. 《缀术》D. 《算术书》
13.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
A. 书圣B. 草圣 C. 楷圣 D. 行圣
14. 北魏时期开凿的著名石窟是( )
A. 莫高窟B. 云冈石窟C. 龙门石窟D. 麦积山石窟
15. 南北朝时期,在圆周率计算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是( )
A. 祖冲之B. 刘徽C. 张衡D. 郭守敬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 200年,曹操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三国时期,________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3.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
4.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_。
5. 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三、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50分)
第一题(16分)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二:“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
问题:
材料一体现了曹操怎样的志向和情怀?(4分)
材料二中的“曹刘”和“孙仲谋”分别指谁?(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第二题(16分)
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四:“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魏书》
问题: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4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包括哪些重要内容?(6分)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6分)
第三题(18分)
材料五:“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六:“(南朝)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
——《南齐书》
问题:
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6分)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后来什么历史现象奠定了基础?(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ABCB
6-10:AABCB
11-15:ACABA
二、填空题
1. 官渡
2. 刘备
3. 洛阳
4. 《兰亭序》
5. 《齐民要术》
三、材料解析题
第一题
1.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4分)
2.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孙仲谋”指孙权。(6分)
3.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基础;曹丕、刘备、孙权相继称帝。(6分)
第二题
1. 推行汉语,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4分)
2. 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6分)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
第三题
1. 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商业兴盛,人民生活富裕。(6分)
2.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6分)
3. 为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