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北京人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 170万年B. 70万—20万年C. 3万年D. 1万年3. 下列哪项是北京人的典型特征?( )A. 会制造陶器B. 会种植水稻C. 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D. 会建造房屋4.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技术是( )A. 磨光技术B. 冶铁技术 C. 书写文字D. 农耕技术5. 河姆渡人生活的流域是(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6. 下列哪项是半坡居民的主要农作物?( )A. 水稻B. 粟C. 小麦D. 玉米7. 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类型是( )A. 洞穴B. 干栏式建筑C.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土木结构房屋8. 下列哪项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 农作物的种植B. 家畜饲养C. 聚落的发展D. 文字的发明9. 传说中发明了医药、教人农耕的是( )A. 黄帝B. 炎帝C. 蚩尤D. 大禹10. 下列哪项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部落联盟形成B. 贫富分化出现C. 私有制产生D. 以上都是11. 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说明当时( )A. 农业高度发达B. 已进入阶级社会C. 统治者组织能力强D. 文字已成熟12.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A. 使用磨制石器B. 开始定居生活C. 学会人工取火D. 原始农业出现13. 传说中“禅让制”推举的首领包括( )A. 黄帝和炎帝B. 尧、舜、禹C. 启和纣D. 周文王和周武王14. 大禹治水的主要方法是( )A. 堵塞洪水B. 开挖河道疏导洪水C. 祈祷神灵D. 迁移居民15.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 单一中心发展B. 多元一体C. 完全独立发展D. 全部来自外来文化二、填空题(共5空,每空1分,共5分)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2. 北京人使用________石器。3. 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4. 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5.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65分)(一)材料一(20分)“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还发现了烧骨、烧石等遗物。”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6分)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有哪些重要意义?(8分)结合所学,列举两种原始人类使用火的方式。(6分)(二)材料二(20分)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房屋结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8分)房屋结构的差异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哪些不同?(6分)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什么特点?(6分)(三)材料三(25分)“禹治洪水,通九州,陂九泽,度九山……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材料中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5分)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是什么?(10分)3. 大禹治水的成功对早期国家产生有什么重要意义?(10分)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BCAB6-10 BBDBD11-15 CCBBB二、填空题1. 元谋人2. 打制3. 水稻4. 粟5. 人文初祖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1. 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期保存火种。(6分)2. 意义:御寒、照明、驱赶野兽、烤熟食物(提高营养)、促进大脑发育。(任答4点,8分)3. 方式:自然火种保存、钻木取火(或敲击燧石取火)。(6分)材料二1. 河姆渡为干栏式建筑(防潮防水),半坡为半地穴式房屋(防风保暖);差异源于南方潮湿多雨、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8分)2. 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燥寒冷。(6分)3.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因地制宜的特点。(6分)材料三1. 大禹治水。(5分)2. 方法创新(疏导代替堵塞)、坚持不懈、组织领导能力强大。(10分)3. 治水成功增强了部落联盟的凝聚力,促进公共权力集中,为早期国家(夏朝)的建立奠定基础。(10分)试卷说明:本题卷紧扣新教材内容,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填空题分值减少,材料题分值增加,更侧重分析能力培养,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