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导入新课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正确认识“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一论断。
学习课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
了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的方法。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1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2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3
课前预习
走进作者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恩格斯
走进作者
课前预习
第二小提琴手
01
在一支交响乐队中,小提琴手常分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相比于第一小提琴手的光鲜夺目,第二小提琴手总是以伴奏的身份出现。他们坐在舞台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做着最不起眼的事,却能让整支乐曲呈现出完美的状态。现实中,完成一项工作就像演奏交响乐,也都有“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之分。当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成不了“第一小提琴手”时,当好“第二小提琴手”显得更为可贵。
02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才是优秀的“第一小提琴手”。恩格斯不仅在经济上给予马克思无私援助,更是在马克思去世后,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手稿作了大量修饰和润色,不仅促成了巨著的问世,而且只署上了马克思一人的名字。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恩格斯名言
05 LOREM
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
LOREM 02
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
06 LOREM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LOREM 01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04 LOREM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LOREM 03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课前预习
走进作者
【主要作品】
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课前预习
创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课前预习
题解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本文是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题目简明扼要,直接亮出了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所谓论著,就是带有研究性的著作。科学与文化论著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
一是社会科学论著,主要由分析推理而得,往往具有抽象性;
二是自然科学论著,主要通过实验研究而得,往往具有实证性。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一读:读准字音
shì 
nú 
duò 
zhuàn
qián 
bì 
cuì 
zuǎn 
zhóu 
zhēn zhuó
读一读:理解词义
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竭:尽。
中轴线:《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处在北京中轴线上”。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任务:
1.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分清层次。
2.每部分的主要是什么?简要概括。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结构图解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问题:
1.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2.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3.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4.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各组代表发言,取长补短。
教师反馈指导,明确答案。
1.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2.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种族又称人种,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形成和人类的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才说“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3.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等;
“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4.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品读课文·中心思想】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独立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①语言准确严谨。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
如“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动词“制约”前面加上“归根到底”,准确地表明这种“制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最根本的。又如“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中,“过分”一词使用严谨,强调了“推敲”的程度。再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中,“照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一修饰成分把作者的观点界定得非常准确,让人感到作者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反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②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文中较多地使用了复句。
如“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分析说理,语言表达十分周密,可谓天衣无缝。此外,文中还多处用到因果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等。这些复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准确,无疑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周密性与逻辑性。
拓展发散
这封信中,恩格斯提出了两点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请概述这两个问题。
恩格斯提出的两点不应当忽视的问题是:
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②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2)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3)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4)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1)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围绕“经济的决定性基础”地位,用“但是” “这并不是说” “而是说”三个关联词,说了三层理解:
①除“经济”对“上层建筑”起作用外,“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又互相作用,“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② “经济”并不是导致社会现状的唯一原因,还有“上层建筑”的原因。
③“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其对“经济”虽有作用,但始终离不开“经济必然性的基础”。
政治
法律
哲学
宗教
文学
艺术
……
上层
建筑
经济
关系
全部技术、地理基础历史残余、外部环境




发生反作用
基础
①造成社会现状的原因并不只有经济,还有上层建筑各领域间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各领域间的相互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又是在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作用。
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1)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2)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这段文字围绕“经济的决定性基础”地位,用“并不像”“而是”“但”“不管”四个关联词,谈了四层理解:
①经济状况不会自动发生作用;
②是人们在创造社会历史;
③人们的创造受环境制约,以现实关系为基础;
④在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始终具有决定意义。
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经济关系
社会状况
决定性基础
非自动发生作用,是人们在创造。
人们的创造受环境制约,以现实为基础。
现实中的经济关系有决定意义。
①经济关系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不会自动发生,而是人们主动创造的。
②人们的创造受特定环境制约,以现实关系为基础,其中的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意义。
社会的“经济关系”与“上层建筑”
小组合作探究
恩格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
论证方法
第四段: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时,举出了国家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来发挥作用
第七段谈到德国的著作界很难搜集到必需的材料,列举了老古·冯·居利希的材料。
运用例证法,增强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证法的作用?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用了做比较的论证方法,作者拿“技术上的需要”和“十所大学”做比较,加一个“更”字,就突出了“技术上的需要”对“把科学推向前进”的重大作用,从而具体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这个观点。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品味语言特色--观点鲜明
(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
品味语言特色——严谨、逻辑性强
(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
品味语言特色——语言形象生动
(3)如果您画出曲线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以形象的语言,进一步说明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第二人称的运用,语气亲切,体现了革命导师的平易近人、朴实谦逊。
品味语言特色——
还有哪些语言特色,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
原文
具体分析
恩格斯在信中宣传阐发,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进行了理论指导,所表现出的原则的坚定性,说理的科学性,对话的平等性,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课堂小结
社会历史
的决定性
基础
1-2段: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3-4段: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相互作用,且作用于经济基础。
5-6段:历史发展中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经济关系起必然的决定性作用。
7-9段: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产品的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阶级的划分。
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
国家、政治、法等等。
科学。

板书设计
就恩格斯在文中所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有的同学说是“时势造英雄”,也有的说是“英雄造时势”,说说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作 业
谢谢观看
高中语文选必中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