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点石联考)5.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向缓冲液和自来水中分别加酸或加碱,观察pH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份联合考试A.缓冲液中滴加少量酸或碱时pH的变化,模拟了血浆的缓冲能力生物学B.自来水在滴加酸后pH迅速下降,说明其缓冲能力弱于缓冲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C.人体内环境对pH稳定的维持机制与自来水类似D.缓冲液与实际人体血浆的pH变化曲线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注意事项:6.当小鼠在跑步机上奔跑时,大脑皮层运动区和小脑前叶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性均增强;若突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然关停跑步机,小鼠脑干中“红核”区域的神经元会高频兴奋,此时,小鼠能立即“刹车”(即停止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动作);在特异性抑制小脑前叶浦肯野细胞的情况下,若突然关停跑步机,小鼠会出现明显的“刹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车延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A.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跑步的调节,不需要小脑参与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B.小脑前叶的浦肯野细胞属于小鼠的外周神经系统C,“红核”区域神经元的兴奋与小鼠“刹车”有关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D.抑制浦肯野细胞的功能,小鼠将不会停止动作目要求。7.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内有一种名为PINK1的蛋白,PINK1通过激活马达蛋白(一种蛋白质纤维)1.《红楼梦》中“女人是水做的”生动描绘了人体中含有大量体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影响线粒体的运输和供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胞外液共同构成内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线粒体的马达蛋白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A.血液作为细胞外液,在全身血管和心脏组成的循环系统中循环运动B.破坏PINK1基因可能影响突触小泡对神经递质的释放B.组织液,即组织间隙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可由血浆渗透而来C.PINK1活性的强弱,对神经元的兴奋没有影响C.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最终汇入血浆D.PINK1与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的形成无直接关系D.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部分成分,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相互交换8.研究人员将辣椒素滴加于雏鸡喙部,雏鸡立即出现“甩头、搔喙”动作;若提前在喙部皮肤涂抹利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多卡因(局部麻醉药),再滴加辣椒素,则该动作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辣椒素刺激的是喙部皮的是肤中的痛觉感受器,信号传至脑干,最终经由脊髓发出的颈部运动神经完成甩头动作。据题分A.血红蛋白B.神经递质C.呼吸酶D.胃蛋白酶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是A.一般来讲,痛觉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A.细胞外液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B.利多卡因可能使传入神经纤维暂时失去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导致反射消失B.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在37℃时约为770kPaC.实验可确定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需经高级中枢整合才能完成C.淋巴液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D.反射发生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呈现双向传导的现象D.正常人血浆中Na+浓度维持在137~147mmol/L9.秦岭保护基地对救助大熊猫进行训练。饲养员每天16:00准时敲击金属管(持续2s),随后立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某些条件下,内环境的稳态会失衡。下列现象中,即投喂新鲜竹笋。45天后,只要听到金属管敲击声,大熊猫就会迅速从休息地走向投喂点,平均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失衡的是移动时间比无敲击时缩短70%。下列关于该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血浆pH短暂低于7.35A.敲击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需以竹笋投喂为非条件刺激并多次强化B.严重腹泻后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B.若连续5天仅敲击不投喂,该行为将永久消失且无法再次建立C.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产热C.大熊猫听到敲击声立即起身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至3.9mmol/LD.条件反射建立后,不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声音一位置”关联(点石联考)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8页)(点石联考)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