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五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结合阅读经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单元,整体导入:
同学们,“万物有灵”,万事万物皆有感,一花一鸟总关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种美好的事物,有像诗一样精巧的白鹭,有朴实而实用的落花生,有勾起人思乡情的那场桂花雨,还有给予作者无限信赖的珍珠鸟……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喜爱、赞美之情
珍珠鸟 从怕人到信赖人 生活感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香气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家乡
过渡:学习这四篇课文,你有什么特别的阅读体会呢?我们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讨论的吧!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
教师点拨:关注“事物”“感情”“思考”“桂花雨”“浓浓的思乡之情”“花生”“做人的道理”等关键词,分析三段对话可知,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抒发情感或表达感悟的。
4.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问:同学们,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是“借物抒情”,不同点是什么呢?你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预设:
①我发现同样是写事物,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表达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桂花雨》则表达思乡之情。
②我发现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描写不同场景中的白鹭来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
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像本单元几位作家一样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
5.牛刀小试:看图想象,借物抒情。
提问:拓展迁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事物都可以用来寄托情感或揭示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呢?
(要求: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
(2)出示图片:落叶图、小草图、路灯图、饺子图。
(3)引导学生交流这些事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
预设:
①落叶从树上飘落的现象让我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自由快乐等感受……
②小草“春风吹又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小草虽然平凡却为世界增添了色彩……
③夜晚昏黄的路灯让我感受到光明,有路灯指引方向,让人有安全感……
④白白胖胖的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家庭和谐幸福、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6古诗拓展:加深对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的认识。
二、词句段运用
过渡: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事物呢?一起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吧!
1.引导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例句,想一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提问:这些句子分别先写了什么?
预设:这三个句子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追问:然后写了什么?
预设:然后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如“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上”,“朱鹭”和“苍鹭”体形稍大,“石狮子”和“旗杆”没有生机,不够可爱。
2.提问:这些句子,重点说明的是前面事物的特点,把后面的内容去掉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作者要重点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了。
3.这三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事物的方法?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具体内容,从而明确——这三组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4.这三组句子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表达作者对前者的喜爱之情。
5.知识小结,明确手法。
点拨:对比的手法是指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情感。
6.牛刀小试:让学生试着用对比的方法写一写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7.借助例题,了解一词多义。
(1)引导学生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从整体上读懂题目意思。
点拨:本题的前两组例句需引导学生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第三组则需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
(2)读一读第一组句子,说一说两个句子里“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么理解的。
预设:
①第一句里的“开辟”是“开垦”的意思,我是结合语境理解的:这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的,要种花生就必须要耕耘,所以这里是“开垦”的意思。
②我查了字典,“开辟”还有“开创;创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是在开创新领域。
8.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阅字典;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
找近义词……
(3)指导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学第二组例句。
预设:“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儿”的意思,这里将桂花树与梅树作对比,说明桂花树外表朴素,样子不张扬。那么梅树就是有“姿态”,有“样儿”了。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可以结合语境理解: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要用最好的心态、最精神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所以这里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教师点拨:有的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可能是不同的,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判断。
(4)一词多义的运用:练习第三组试题,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①提问:“气候温和”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引导学生练习用“温和”形容气候。
预设:“气候温和”一般指天气不冷也不热,很舒适。例如:美丽的昆明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被称为春城。
②提问:“性格温和”是什么意思?谁的性格比较温和?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预设:“性格温和”是说一个人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例如:张老师性格温和,对待犯了错的学生,她总是和风细雨地指出错误,从未见她发过火。
2.牛刀小试:借助练习,巩固一词多义。
(1)读读这几句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简单:①草率、不细致 ②结构单纯、头绪少 ③(经历、能力等)平凡
1.这本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
2.他这个人可真不简单。 ( )
3.这项工作必须认真对待,不能简单了事。( )
配合:①为一共同任务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②搭配、匹配。
①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
②队列展示的两个小组紧密配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
点拨:通过本题测试学生是否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
布置作业:
1.找一找含有多种意思的常用词,试着用它不同的意思练习说话。
2.再积累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借物抒情
一词多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