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桂花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五上一单元《桂花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桂花、懂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对桂花记忆尤其深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对桂花记忆尤其深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花一鸟总关情。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创办了童年博物馆,大家都展示了自己心爱的物品。我们还把从《白鹭》《落花生》学到的写作方法,把我们心爱之物写清楚。其实,我们还有其他写作方法,来抒发我们的喜爱之情,让我们走进《桂花雨》,一探究竟。《桂花雨》,这样一个题目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预设:仿佛看到了一场像桂花的雨纷纷扬扬的洒落。
师:你一抬头,你看到那桂花星星点点的飘落落在你的身上,头上,手上。
让我们带着各自美好的想象,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作家琦君,学习她的作品《桂花雨》,你想问什么问题呢?
预设:作者写桂花雨会抒发什么情感?
2.认识作者琦君。
出示: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1949年赴台湾。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家。
她从小在温州、杭州两地学习生活,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她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水是故乡甜》《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3.根据这些资料,你都能猜到作者表达的情感,说说看。
预设:抒发思乡之情
活动一: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读词语:
木兰花 婆婆 糕饼 浸没 尤其
杭州 缠着 茶叶 几大箩 捡一大袋
借助图片,认识“箩”“杭”
梳理文脉,初闻花香: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板书:(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第1-2自然段):怀念桂花香
(第3-6自然段):回忆摇花乐
(第7-8自然段):寄托思乡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来。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说说你找到的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预设:
句子一: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句子二: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这句话中写道了桂花很香,在读课文的时候,你读到了哪些句子,也在写桂花香?
出示句子:
句子一: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句子二: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子三: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句子四: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1)指名读句子。
(2)指导书写“浸”,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
三、活动二:品读课文,初品对比手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能开出如此之香的桂花的桂花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来。
2.交流重点句。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1)指名读句子。
(2)你记住桂花树的样子了吧?桂花树的样子——?不开花时——?开花时——
(3)作者写作的方法也很巧妙。谁来说说看?(对比,写了开花和不开花的样子。)
(4)说到对比,《落花生》一课也有啊,找到了吗?读一读吧
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5)能不能对比得更鲜明一些?我们来试试把梅树,或者其他你了解的开花的树也来写一写,写出它开花和不开花时的样子来
出示:开花时, ,
树不开花时, 。
(6)对比读,感受梅树的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桂花树虽然样子笨笨的,但是香气却非常迷人,所以桂花成熟时,人们就会摇桂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摇桂花的句子来。
2.分享交流。
出示句子: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香气怎样呢?你能不能用你刚刚学到的,或者自己想到的词句来形容形容桂花的香气?
出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四、活动三:合作表演,探寻桂花之乐
1.出示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 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1)聚焦“缠”字,指导书写,讲解,表示用丝或绳盘绕在其他物体上。
(2)你有没有缠着爸爸或者妈妈问过什么事情?引导学生明白问过多遍,反复问。
(3)一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读。
(4)再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妈妈说话不算话,刚还说的是不要桂花,现在又让大家赶紧提前摇,为什么?
(5)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来思考,是为了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桂花,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桂花是邻里情感的纽带啊。
2.让我们开始摇桂花吧!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小时候的我摇桂花,力量不一定大,但声音一定不小,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现在,你就是小时候的琦君,摇桂花时你可能馒头满身都是桂花,可是调皮的你,还可能这样一—(伸出手、扬起脸、张开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3)出示资料: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城”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4)而今,琦君还会这样兴奋地摇桂花吗?还能缠着妈妈问什么时候摇桂花吗?还能喊着好香的雨吗?引导学生体会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业布置:
1.基础性作业: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浓浓情感。
2.拓展性作业:阅读琦君经典散文(套装三册包含《桂花雨》《青灯有味似儿时》《烟愁》)。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相关语句,充分感受桂花之香,摇花之乐,领会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2.通过批注重点词句进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重点:品析相关语句,领会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回忆之旅。
1、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曾经写过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她曾经这样写: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
今天,让我们随作家琦君,一起回到那弥漫着桂花芳香的童年时代,去感受这份深藏心底的桂花情。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想一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回顾: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我们用批注的形式,品读课文。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批注类型。本节课,我们将从赏析式批注和感悟式批注进行学习。
二、活动一:赏析式批注,品桂花之香
【第一站:品桂花之香】
1.老师做批注时,先把感触深的词语圈画出来,再批注这个词写出了什么。文字有温度,词语知冷暖。这种批注方法我们称为品词语(板书:品词语)
请同学仿照老师的批注格式,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__”画出描述桂花香气的语句,用“○”圈出关键字词,在句子的旁边简单做上批注。
作者通过“_______”这个词/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简单做上批注。
预设学生交流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作者通过“香飘十里”这个词,写出了桂花香气特别的香。
老师也批注了这一句,我是从修辞手法上批注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特别香的特点。对于赏析式批注,我们既可以从字词入手,也可以从句子修辞手法入手。(赏语句)
(1)品读“浸”。找出两个“浸”字,对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2)感受花香之浓郁。
三、活动二:小组自由批注,忆摇花之乐
【第二站:忆摇花之乐】
1.喜你们在回忆之旅上品了这桂花之香。对于小琦君来说,还有一件事令他印象特别深刻,是什么呀?
现在我们继续踏上回忆之旅的第二站——忆摇花之乐。(板书:摇花乐)
2.阅读提示: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摇花乐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推荐出代表从赏析式批注类型写批语。小组推荐代表说出本组的批语,小组同学可补充。
预设学生会围绕以下几个句子(说完以后出示句子):
预设1:“缠”,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
预设2:“抱”“使劲摇”,写出了摇花的快乐与恣意。
……
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沾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读(引出视频)(播放视频1学生读句子)
四、活动三:品词析句,悟桂花之情
【第三站:悟桂花之情】
我们将通过感悟式批注交流阅读体会。(PPT出示:感悟式批注是结合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藏着作者的情感呢?在旁边简单做上批注。
预设1:第八自然段,体会作者思念故乡,表达了作者浓浓思乡情。
预设2:第三自然,体会到母亲是体会到了母亲是一位乐于分享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怀念之情。
预设3:第七自然段;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思乡情。
1.补充写作背景,体会美好回忆中蕴含的浓浓乡愁。
2.拓展表达共谱家乡曲: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用句式:( )还是故乡的( )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汇成小诗。
3.总结全课,升文章主旨。
(1)琦君把乡愁藏在一朵朵桂花里,于是她的笔下就有了这一场美好的——桂花雨,可见文以情动人。
(2)我们通过赏析式批注和感悟式批注帮助我们了解课文,批注的类型还有很多,希望日后多用批注的形式记录读书体会。
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摘抄课文中蕴含思乡情的句子。
进阶作业:阅读《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摘抄蕴含思乡情的句子。
提升作业:寻找心中的故乡之“物”,抒发自己的故乡情。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点点桂花雨 品词语
浓浓思乡情 赏语句
悟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