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七》共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词句段运用”第一题重在练习宣传语的拟定,第二题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通过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单元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朗读联系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的描写手法;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和作者情感的共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2.学习设计海报。
3.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4.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
【教学重点】
回顾梳理走近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2.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本单元,我们随着作者读出来古诗的意境美,探访了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自然里的和谐美;追寻着月亮的足迹,寻找到了儿时的月亮美。今天,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七》重温这份美好。
任务一:交流平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读着,读着,我们深深地被作者们描绘的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陶醉了,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这些文学家们高超的语言功力。这些语言到底美在哪儿 作者又是如何写出这些妙言佳句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2.学习例句,品味语言,体会表达
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绿得真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跟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预设:第一段是静态描写,从“一簇簇”“茂盛”“绿得可爱”感受到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第二段也是静态描写,我从“大”、“不可计数”、“卧”体会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大而茂盛,翠色欲滴,感受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抓住了榕树的颜色、形态,把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有条理,更富有画面感。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
预设:这一段是动态描写,抓住“溜”、“爬”等动词,感受到了月亮升起过程中动态变化,运用叠词“款款、渐渐”,感受到月亮升高的过程很慢。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而且描写借助修辞和修饰词,把画面写具体,增强趣味性。
3.回顾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还有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预设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是一处动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鸟的多、鸟的自由和快乐。
预设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天堂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写出了鸟儿欢闹的情景。
预设3:《月迹》有一处静态描写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这个句子抓住月光的颜色进行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预设4:“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处动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升高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写得很有趣。
3.使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合理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景物写得更具体更有画面感。
总结:这一幅幅动态或静态的画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仅走入了那或静谧或灵动的美景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任务二:迁移学习,走进词句段运用
同学们,通过对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总结了动静描写的方法,大家是不是也想写一写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
1.读下面两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1)作者是怎样把乌鸦归巢的过程写具体的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预设:“夕阳斜照西山”点明了乌鸦归巢的时间;“点点”说明了乌鸦数量多以及飞得高;“急急匆匆”不仅写出了乌鸦飞行的状态,还反映出了乌鸦急切的心情。这样就让乌鸦归巢的画面动了起来,有生命感。
小结:我们要把一个动态画面写具体,就应该写清景物的什东西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添加反映变化的语句。
(2)体会如何把静态画面写具体。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预设: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而且还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小结:要想把静态画面写具体,就要写出景物是什么样子,还可以结合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说说它像什么,或是加上用来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2.根据例子,仿写句子。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掌握了一些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来动笔实践一下。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每句话中的关键词。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预设:清澈、玩耍、布满了阴云。找到这三组关键词其实也就明确了我们要写的重点。
(2)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方法点拨:①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要想把一个画面写具体,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其特点;然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思考如何才能突出其特点。
②巧加修饰,丰富画面。把握画面的特点后,就要为其添加适当的修饰性词语,将其特点表现得更生动、更具体。
③多角度发散思维。描写某个画面时如果角度单一,内容也就单一,所以要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写。可以从形态、色彩、静态、动态,听觉、视觉、嗅觉,以及不同时间的角度来展开描写。
④修辞手法来装点。
修辞手法的一大用处就是使描写对象变得形象生动,所以要好好地利用修辞手法。
3.交流分享仿写成果。
例一:眼前是潺潺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河水缓缓流动,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蓝天和白云里舞蹈。
例二:一只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要。只见那小家伙追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耳的雪球。
例三:清晨,原本晴空万里,可不知何时从四面八方聚来了许多云朵,有的像一团雪白的棉花,有的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还有的像一头笨重的大象……云层越积越厚,天色越来越暗,像是有人在天地间拉上了一块黑色的幕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接触到了富有特点的、美丽的景物描写,明白了怎样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课后作业
1.基础性作业:继续品味、积累精彩语句,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2.拓展性作业:制作本单元“描写景物变化”方法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画面感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把画面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海报。
2.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词句段运用”设计海报
1.谈话导入,引入海报。
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海报,海报上都有什么内容?
预设1:我见过电影海报。电影海报上有电影的名字,和电影内容相关的插图,导演、制片、演员等主要演职人员的名字,上映的时间等等。
预设2:我见过商场、超市的促销海报。
预设3:我见过环保宣传的海报。
了解海报:海报又称招贴画,通常贴在墙上或挂在商店的橱窗里,以其醒目的画面引起路人的注意,达到宣传的作用。
2.出示任务: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明确要求:①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②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③还可以配上好看的插图。
3.出示海报,共讨设计海报的要点:
①图形: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②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
③色彩:具有象征性。
④版式:构图。
4.学生交流宣传语的写法,了解图画特点。
(1)了解宣传语。好的宣传语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写宣传语时,要注意:一要有对象意识,明确宣传语写给谁,他们的喜好是什么;二要明确宣传活动的特点,明确元旦联欢会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宣传语要突出活动的优势。
例一:在2025年到来之际,五一班盛大的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例二:你想看神奇的魔术吗 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 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 2025年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比较以上两个宣传语,哪个更好?
预设:第二个宣传语制造了悬念,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的愿望。
(2)了解图画特点。海报插图可以复杂些,也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建议课后完成插图任务,或者和美术老师联合开展相关活动,结合美术课完成插图任务。
5.学生创作,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二:日积月累——《渔歌子》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不仅积累了优美的古诗词名句,也领略到古诗词中呈现的画面。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词作——《渔歌子》。
2.师生合作,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1)朗读指导:请同学们朗读《渔歌子》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准朗读节奏,边读边画出词中描绘的景物。
(2)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以及提供的注释,了解诗词大意,小组内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白鹭:一种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上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鱼:淡水鱼,味道鲜美。
⑥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⑦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词作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3.同学们,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了解作者:张志和,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十六岁时,举明经。献策于肃宗,令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2)了解背景:渔歌子 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去拜见他,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3)这首诗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后两句描绘出雨中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4.朗读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5.拓展山水诗。
布置作业:
1.基础性作业:设计一张科技节宣传海报
2.拓展性作业:课外搜集一两首王维写的山水诗,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词句段运用——设计海报 日积月累
打动人的宣传语 渔歌子 赞美
好看的图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