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29张幻灯片)+内嵌视频-《中华民族大团结》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29张幻灯片)+内嵌视频-《中华民族大团结》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三课时 中华民族精神
CONTENTS
目 录
1
2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知讲解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9 世纪中叶,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严重损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与国家财政。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他坚决抵制英国鸦片贩子的威胁利诱,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共计约 237 万多斤),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成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与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人,其行为唤醒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林则徐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661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但此后台湾由郑氏政权割据,与大陆分治。1683 年,康熙帝派遣施琅率领水师攻克台湾,次年设立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并派遣官员、驻军屯垦,推动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引入大陆的农耕技术、科举制度)。收复台湾不仅实现了 “两岸统一”,更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台湾地区的行政基础,彰显了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的坚定立场。
在古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故土邦国的热爱。各族人民勤劳奋斗。开发创造,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国土疆域,巩固发展了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 开展救亡图存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以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发展新中国为主题,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 与 “拓荒精神”
1980 年,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作为 “试验田”,肩负着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使命。当时的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空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被称为 “拓荒牛”)响应号召,怀揣 “让深圳变样、为国家探路” 的信念,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口号下,创造了无数 “第一”:第一个引进外资企业、第一个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短短数年,深圳从 “小渔村” 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GDP 从 1979 年的 1.96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3.7 万亿元。深圳的发展,不仅验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 “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 的决心,而 “拓荒牛” 们的奉献,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立足实践、服务国家” 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又增添了以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时代内容。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芯片女神” 黄芊芊:攻坚半导体 “卡脖子” 难题
作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芊芊长期深耕半导体领域。面对国外在先进芯片制造技术上的垄断,她带领团队聚焦 “超低功耗半导体器件” 研究,提出了多种新型晶体管结构,相关成果被国际半导体路线图(IRDS)采纳,为我国 5G 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她曾说:“党的领导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把个人研究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 如今,她培养的数十名学生扎根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 “科技报国” 的初心。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都应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2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秦汉:确立 “大一统” 框架,奠定多民族国家基础
“统一度量衡”,打破地域与民族间的文化壁垒
同时推行 “书同文”
(以小篆为统一文字)
“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与道路标准)
崇尚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就是力量”“水涨船高,柴多火旺”等谚语都反映了中华民族这一价值观。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史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有纷争离乱,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意识中,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昭君出塞:公元前 33 年,汉元帝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 的太平盛世,促进了汉匈民族交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在各民族之间,强调“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在个人交往中,追求“和气致祥”“和气生财”;在家庭生活中,崇尚“和谐美满”“家和万事兴”;在社会生活中,希冀“和睦相处”“民和年丰”;在与其他国家的相处中,倡导“讲信修睦”“和而不同”。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进入新时代,中国提出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面临日军 “扫荡” 和国民党经济封锁,陷入严重物资匮乏困境。1941 年春,三五九旅战士响应党中央号召,挺进南泥湾垦荒。他们肩挎钢枪、手握镢头,将荒无人烟的 “烂泥湾” 变成了 “陕北好江南”,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自力更生、辛勤劳作的精神。
阅读材料,说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勇敢也成为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为流传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勇者不惧”等谚语和成语。反映了中华民族辛勤劳作、不惧艰险的精神和品质。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凭着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于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和称赞。
远古时期,大地遭遇旱灾,烈日炙烤导致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巨人夸父为了让族人摆脱酷热,决定追赶太阳,想将太阳 “抓住” 并控制其运行轨迹。他从东方出发,一路向西奔跑,渴了就喝干黄河、渭水,饿了就吃路边的野果,即便身体被烈日灼伤、体力逐渐耗尽,仍未停下脚步。最终,夸父在虞渊(传说中太阳落下的地方)附近因极度口渴而倒下,但他临死前将手中的木杖扔在地上,木杖落地后化为一片茂密的桃林(邓林),为后来追寻光明的人提供阴凉和果实。
中华民族具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励志古语谚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动人神话传说,都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努力开拓。不懈奋斗,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前进。
3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观看视频,说说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既博大精深又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都有丰富的表现。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践园地
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P27-28,搜集我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与同学们交流、探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