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情景体验上一世,你本是历史学霸,却因单元测试没有复习,导致考试失利,错失进入一中的机会;然而你意外获得穿越的机会,这一世,你将化身冷面历史学神,从这一课开始,夺回属于你的一中校服。为了更好地获取历史学神的技能,你三顾茅庐,取得了掌管中国历史谱系殿堂级学神——小历的贴身护卫。下面请开始你的历险……叮咚,亲,请捡起你的视频装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六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因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系统时间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境内只剩下十几个大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诸侯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一、战国七雄(社会大动荡)1.春秋到战国,诸侯国的数量发生什么变化?提示:完成以下5个课堂任务;Level:学徒水平材料一: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刘向《战国策》结合材料概括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分析诸侯间战争的目的及性质。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过程兼并战争2.形成过程东 南 西 北到中间3.战争目的4.战争性质对土地和人口资源的争夺一、战国七雄(社会大动荡)材料二: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材料三: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5.战争特点思考:如果你是诸侯国的统治者,面对频繁的兼并战争,要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别国消灭?一、战国七雄(社会大动荡)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变法根本原因继续努力,新增任务数7,下一个Level:历史学霸二、商鞅变法(政治大变革)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统治者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变法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赵国:赵武灵王 秦国:商鞅商鞅的独白(虚拟数字人)2.变法概述3.变法目的二、商鞅变法(政治大变革)4.内容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税收提高农民劳动的积极性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二、商鞅变法(政治大变革)材料三:“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材料四: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5.影响:(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2)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五:“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旁宫赋》5.影响二、商鞅变法(政治大变革)材料六:《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阅读材料六,小组讨论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6.评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理由: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联系当前改革,同桌间交流你的启示。7.启示:(1)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精神;(2)改革的道路是曲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二、商鞅变法(政治大变革)战国时期双镰铁范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战国时期布币阅读课本第36页和下图,概括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大发展)提示:胜利就在眼前,看到一中文博楼的楼顶了吗?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当时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都江堰的修筑就是伟大的创举。农业手工业商业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1.表现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大发展)观看视频,完成都江堰相关表格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大发展)背景时间地点修建者作用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李冰防洪、灌溉、水运李冰石像材料七:(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阅读材料,概括都江堰的修建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2.都江堰修建的意义:都江堰的修建,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到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大发展)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回了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探索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 在时代背景上,春秋以来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局面,各国为在竞争中胜出,纷纷寻求变革。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得到进一步的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当时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其中以秦国修筑的都江堰尤为闻名。 政治上,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典型。商鞅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等一系列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确立了封建统治秩序,使秦国国力迅速增强,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四、课堂小结——小历有话说1.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性质发生了转变,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为兼并。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C.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 D.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变革五、课堂练习BB2.商鞅变法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 A.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六、板书设计齐楚秦燕赵魏韩内容影响评价启示修建者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